APP下载

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定位与发展

2023-06-29

出版与印刷 2023年2期
关键词:主题出版融合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者按:随着每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申报、论证、筛选和目录公示等工作的有序推进,主题出版已经成为出版单位的工作重点,涌现出一大批主题鲜明、文质兼美、影响深远的主题出版物。顺应时代的发展,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功能与定位不断深化,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主题出版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出版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也能为相关管理部门部署主题出版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更是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本刊特开设“主题出版对谈”栏目,由著名出版人、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主持,每期邀请一至两位学界或业界专家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度对谈。本期为主题出版对谈第五期,特邀嘉宾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教授范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杜恩龙,对谈主题为“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定位与发展”。

主持人:韓建民1)2)嘉宾:范军3)4)杜恩龙5)

摘要:文章是就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定位与发展展开的深度对谈。三位对谈人结合各自的学术背景和工作实践,就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概念和定位、现状及存在问题、新时代促进其更好发展的建议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主要指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划出版具有核心价值和精神动力的出版物的活动,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需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实现“无缝”对接,把传统文化中的主题出版元素挖掘出来,并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呼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的特点包括导向性、历史性和普及性,是题材的传统性和指向的当下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等主题的内在关联,宏观上有高度,微观上有趣味和生活的烟火气;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需要充分发挥出版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并善用他者讲述或从他者视角出发,借助国际化的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现状表现为对接积极、视角多元,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但标准不统一,策划含量不高,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在高度、细节以及艺术性方面均存在不足。新时代做好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要强调策划含量、将历史文化与现实主题相联系、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借用学术资源、加强融媒体出版与传播等,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未来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将成为出版“富矿”、在主题出版板块将占据更大比重、策划含量将不断提升、在融媒体和“走出去”方面将有更大作为。

关键词:主题出版;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融合出版;融媒体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18

作者单位:1)主题出版发展研究院(杭州);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5)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2017年1月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

主题出版是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3]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主题出版的核心内涵。[4]32如何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其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定位

1.什么是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

韩建民: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主要指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划出版具有核心价值和精神动力的出版物的活动。其中非常强调策划的作用,必须通过精心策划达到主题出版的要求。对于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要明确三点:①不能泛化,不能没有边界,只有与党和国家的意志、战略存在比较明显的呼应与联系,才可称为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②需要接地气,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市场,否则会失去生命力;③与其他类主题出版一样,其内涵和外延也是动态变化的,[4]31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主旨还是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范军:过去主题出版主要为政治理论类,现在将学术类、文学类,还有少儿类、科普类、大型画册等也归入其中。其实,学术精品、文学佳作不一定非要贴上主题出版的标签。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出版物,大多数并不直接跟政治密切相关,有些属于学术出版范畴,还有些经过编选改造后成为文化普及类读物。因此,如何无缝对接主题出版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容易。

要实现主题出版与传统文化的对接,首先需要厘清传统文化的概念。工具书大多没有“传统文化”这一词条,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无“传统文化”词条,只有“传统农业”“传统导向”“传统语法”“传统剧目”“传统教育”“传统逻辑”“传统管理”等。其中,“传统剧目”“传统教育”等与传统文化还是有些联系的。“百度百科”有此词条,解释比较详细:“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尧、舜、禹等时代,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5]中国传统文化时间之长,内容之广,确实是博大精深,浩瀚无垠。

其次,要对其内涵进行严格界定。当出版单位全力以赴都在做主题出版,各类主题出版物铺天盖地地出现在文化市场,主题出版的外延被跑马圈地式地无限延伸,这对维护党和国家大局、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值得深思。我认为关于主题出版的概念既应坚持已形成共识的界说,又要适当有所调整,即由“一大(工作大局)四重(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变为“一大五重”,新加一个“重”是指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思想及论述等。完整表述就是:主题出版是指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思想及论述等主题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而关涉甚广的“工作大局”必须要“大”,否则主题出版容易漫无边际,大而无当。服务真正的大局,聚焦重大的主题,主题出版重在质不在量,重在精不在广。中宣部每年公布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范围,是对与出版密切相关的工作大局的部署,真正服务大局、聚焦重大主题的主题出版大有可为。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无缝”对接,否则会消减主题出版的意义和价值。

杜恩龙:确实需要先界定清楚主题出版的概念。我认为凡是有利于中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版项目都是主题出版。主题出版的主题包括时代主题、民族主题和国家主题。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弘扬正气、爱国、民族自信等主题,既是时代主题,也是民族主题。

传统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价值具有持久性,还要一直传承下去。例如儒家文化是贯穿了两千多年的时代主题,如何在新时代彰显其在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意义,还需要深入阐释,挖掘其内在的主题出版元素。如果能把传统文化中的主题出版元素挖掘出来,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就能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有效延长其生命周期。

2.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有什么特性?它与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有什么区别?

韩建民: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的特性包括导向性、历史性和普及性,与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有着明显的区别,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当代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①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与当下的价值导向形成某种明显的内在联系;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选题,策划意识明显,文本生动、深入浅出;③面向普通读者而不是专业读者。

范军:很赞同韩建民院长对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特性的概括。我个人觉得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最主要的特点是题材的传统性和指向的当下性的有机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党和国家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主题有内在关联。这无疑需要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基础,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与一般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的区别也正在于此。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合和关联,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就会漫无边际,也无法与一般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加以区别。比如常规的孔子及《论语》研究、儒学研究等,不能笼统地纳入主题出版之中;但如果国家需要大规模、高规格地纪念孔子诞辰时,策划出版《论语》纪念版、《论语》多语种版、融媒体版,以及其他相关读物,就可以列入主题出版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特别需要强调策划意识。

杜恩龙: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要与当今的时代主题、当前的国家战略,以及國家的重大决策相结合,要体现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并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其特点是宏观上有高度,微观上有趣味和生活的烟火气。宏观上的高度不是生拉硬拽,而是符合逻辑的理论提升。比如大运河是重要文化遗产,和长城并称中国两大纪念碑式的工程,是中国古代南北文化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由此形成的大运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与魂。此外,有关我国古代技术进步的选题,如中国古代丝绸、瓷器、茶叶等技术制作工艺;有关重要文化遗产的选题,如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城、故宫等;有关重要思想的选题,如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思想等;有关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选题,如抗击外来侵略等;有关重要文学艺术作品的选题,如《清明上河图》《红楼梦》《二十四史》等;有关重要历史事件的选题,如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次下西洋;等等,都可称得上是宏观上有高度。而微观上的趣味和生活的烟火气,则需要借助于突出的策划意识和强大的策划能力。

3.推进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在“走出去”中有什么作用?

韩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文化标识。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竭源泉,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工作,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所滋养,有着深厚的文明底蕴,[6]为世界文明互鉴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也符合文化多元发展的客观规律。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现代化的结果不是全盘西化,它促进了非西方化和本土文化的复兴”。[7]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自己政治道路的权利,作为文明互鉴的桥梁、消除隔阂的润滑剂,出版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用中外都能接受的传播方式,做好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工作,推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支持中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范军:推进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尤其是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走出去”,对于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大国形象,以及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觉得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充分发挥出版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善用他者讲述,从他者视角出发,可以更多样化地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红星照耀中国》( Red Star OverChina)。斯诺(Edgar Snow)通过到延安采访共产党的领导人、八路军军官和士兵,以及延安的农民,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树立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对于“走出去”,知己知彼很重要,不仅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加强对于海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现状的了解。例如法国非常盛行汉学研究,早在1823年就开始了对老子的研究,[8]《道德经》的法文译本大多由法国人翻译,法国对于道教史的研究水平甚至远远超过中国,因此有人说“道教在中国,道教史研究在法国”。

杜恩龙: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国际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例如范军教授提到的老子的《道德经》,是世界上被翻译次数最多的典籍之一。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借助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中国元素,能走得更快、更顺畅,减少文化“走出去”的阻力。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应尊重国际文化传播规律,借助国际化媒体进行传播,用世界人民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元素,通过讲故事正面展示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借鉴李子柒视频在海外的成功传播经验,通过细节化地反映中国农耕时代的田园生活,满足世界人民普遍的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近年来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现状及存在问题

1.近年来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现状如何?

韩建民:随着主题出版内涵和功能与时俱进,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型复合类主题出版物不断涌现。[9]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对接。一是政策文件积极对接,自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后,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作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1]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也进行了全面规划。[12]二是出版界积极对接,出版界积极策划并申报了大量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选题,形成了百舸争流的态势。

第二,内容呈现多元视角。比如既涉及敦煌保护、福州的三坊七巷、大运河等内容,也涉及国学经典、唐诗宋词、家风传承等方面,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不同视角的大量传统文化类主题图书的出版,都在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第三,标准不统一。目前出版界对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内涵、特点、作用、边界等没有统一标准,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范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紧密结合起来,有一个契机,那就是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抓住机会,上海人民出版社及时推出了“提问诸子”丛书,[13] 开出了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第一班车”,在学界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例如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字中国人》(中英文版),按照中国人立身处世、美德建设的不同层面,分成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和合大同6个部分,以107个中国字为切入点,阐述其字形、内涵的演变以及蕴含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再如中华书局聚焦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党史、抗战史等相关方向深入挖掘,出版了《重读抗战家书》《百年革命家书》等一系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主题图书。《重读抗战家书》发行近60万册,入选2015年度“中国好书”,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5年中国出版集团特别贡献奖;《百年革命家书》发行数万册,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获2021年中国出版集团优秀主题出版物奖。

杜恩龙:近年来主题出版物种类、规模都有很大发展。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成绩突出。主题出版遍及政治、文学、少儿、科技、艺术等各个出版类别,出现发行数量达百万级、千万级的畅销书。这种良好局面与中央的引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出版管理部门不断从政策上提供引导和支持,出版单位积极响应策划主题出版选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出版选题的重要内容,已得到各级部门、学界业界的认同。

2.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存在哪些问题?

韩建民:目前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选题比较杂乱,待开发空间较大。各出版单位虽然布局了大量面向各类读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选题,但许多出版单位对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选题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关管理部门以及业界学界应该加强交流,形成共识,促进其健康发展。当前的重点是尽快明确概念,梳理特点,摸索规律。

范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很好地结合起来大有文章可做,但这篇文章不容易做好。

现有的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题材的主题出版物,大多数属于比较宽泛意义的主题出版。既然比较宽泛,就给业界和学界提出了需要回答的问题,哪些可以列入,哪些不能列入,标准是什么,边界在何处。

前面提到的中华书局的《重读抗战家书》和《百年革命家书》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的融会;山东友谊出版社的《藏在典籍里的中华美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入选中宣部2021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選题。相比而言,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提问诸子”丛书、中华书局的《从文物看中国》《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以及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孟子文献集成》等选题,是否能作为主题出版物就不太好把握。再如,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探索了一条现代科技和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传承创新道路,为全球存世的中国古代绘画建立了迄今为止保真度最高的图像资料宝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是一套有价值、有创意的好书,但如果将其列入主题出版,又显得过于宽泛,因为一些专业的美术出版单位也出版过类似的选题。

另外因为传统文化范围广、内容多,一些出版单位在策划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选题时,有乱点鸳鸯谱或拉郎配的嫌疑,选题策划不到位,编辑含金量不高,特色不鲜明,没有把握住文化市场的脉搏,市场反应不好,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杜恩龙:在主题出版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也是一样。例如一些出版单位认识不足,出版的主题出版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主题出版物机构购买数量大,读者自发购买量小;设计上大多偏向使用红色,设计艺术水平不高;图书生命周期短;等等。要想改变这些现状,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都需要做很多工作。

目前的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在高度、细节以及艺术性方面均存在不足。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应该体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例如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但目前关于大运河研究的主题出版物还未能达到这一高度,应该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其次,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还需要有微观的文化颗粒。宏大叙事如果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支撑,容易空乏,有了细节才更生动、更接地气,更能激发人的共鸣。传统文化的微观颗粒十分丰富,挖掘不尽。最后,主题出版物从外观设计到版式设计、从文本艺术到形式艺术等方面都需要提升品质。

三、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发展

1.新时代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

韩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14]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选题策划的关键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意志和战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提炼、拓展、创新,对接当下价值导向,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必须注重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互鉴中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不断汲取各种文化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强调策划含量。对接国家战略,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无论是细节,还是整体,都要进行精心策划。策划是主题出版的灵魂和关键,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更要强调策划含量,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只有充分吸收其中的养分,加以凝练、总结并升华,才能充分彰显其当下出版价值。

第二,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红色文化很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非常大的关联。在这两种文化的结合上,影视剧走在了前列,为策划将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版物选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第三,借用学术资源,培育创作团队。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的策划出版同样离不开学术基础和学术资源,越是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资源,越能面向公众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传统文化是学理深厚的板块,出版单位需要将传统文化的学术资源转化为主题出版的创作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争赢得双效统一。

第四,加强融媒体出版与传播。在创新性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方面,有很多融媒体技术运用的案例,如在线换装互动 H5“穿上军装”以及最新的 ChatGPT 应用等。出版界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范军:传统文化方面的选题如何做成主题出版物大有讲究。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倡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也均有提及。但并非所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选题都可装进主题出版的“篮子”里。如果那样,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古籍出版机构的所有出版物都是主题出版物。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做成主题出版物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就在传统与现在的关联、历史与现代的呼应。这方面,老一辈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张元济编著的《中华民族的人格》,最初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八位义士的故事,其中两篇出自《左传》,一篇出自《战国策》,五篇出自《史记》。[15]内容虽然都是从中国历代经典中选取的,但绝对是有策划、有创意的。抗日救国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张元济先生在抗战时期推出此书,与当时反抗侵略、救亡圖存的时代主题完全是同频共振的。正因此故,日本占领者将其列为禁书。这本书在当时和后世均广泛传播,至今还在重版,对抵御外敌入侵、弘扬民族精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延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期创作出版的歌曲、戏剧、文学作品如《兄妹开荒》等,也是围绕当时的时代主题展开的。[16]1

主题出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或资源,既有内容方面的,也有形式方面的。形式虽然服务于内容,但有自己特殊的价值和功用。《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也是中国古代经典中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年纪稍长者都耳熟能详。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1948年,应延安边区儿童需要,辛安亭利用这种形式,推出具有主题出版意义的《新三字经》,内容包括儿童必要的思想品德与生活知识,发行后很受欢迎。辛安亭编写的另一本《抗日三字经》也很有特点,流传甚广。其中通俗讲解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基本观点的部分文字“毛主席真英明讲政治论战争想得到说得通句句话有证明中国大出产丰多人口多士兵日本小出产穷人口少少士兵我抗战是进步全世界多帮助……”[16]1形式是传统的,内容是全新的,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主题出版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吗!

杜恩龙:新时代要做好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工作,我觉得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第一,策划引导。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时代性很强,策划特征较一般图书更明显,一般作者未必能够把握得了,需要出版单位的策划、引导,甚至是辅导。

第二,奖项引导。建议在中国出版国家级三大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与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加大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获奖比例。

第三,舆论引导。在传统媒体、自媒体中营造尊重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舆论氛围。通过舆论引导,使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有高度、有温度、更亲民。

2.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未来的发展趋势?

韩建民:未来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我觉得有以下四個要点。

一是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是出版的“富矿”,也是党和国家重视的出版板块,更是对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结合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也是取之不尽的出版富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最新高度?民族之根、文化之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拥有很大的可开发空间。

二是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在主题出版板块逐渐占有较大比重。每年公布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达到五六个,很多出版单位早已开展这类选题的布局,将来这一选题所占的比例会更大,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会成为主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策划含量越来越大。随着这类选题中精彩案例不断涌现,将来有可能会与一般的传统文化类图书区分开来,逐渐呈现相对清晰的界限。

四是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在融媒体和“走出去”方面更有作为。融媒体和“走出去”是主题出版的“两翼”,而传统文化类的主题出版因其内容的特殊性而更有作为。

范军:对于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未来的发展走向韩院长归纳得很好,很全面,也有其他专家探讨过。我对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未来发展,谈三个想法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策划与运作,厘清其边界,形成更具操作性的规范。要深耕、细化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比如专门针对港澳地区青少年、针对民族地区群众策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出版选题等。

第二,继续推进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同时加强其与其他媒体形式的联系与互动,如与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视剧的联系和互动。现在的“五个一工程”奖已不只是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片)作品、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篇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这五个“一”,还包括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广播剧等。其主旨都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这与主题出版在出版本质和价值引领上是异曲同工的,可以充分交流、互动和借鉴,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同时,借鉴新媒体中的优秀做法,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在抖音上讲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等,让传统文化“火”上抖音,就是在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最近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敏婕(个人 IP 为“意公子”),在 B 站、抖音讲解苏轼非常接地气,很受大众欢迎,她还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作为2023年“两会”提案。

第三,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要在注重传统的精英文化(雅文化)如经史子集的基础上,关注传统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俗文化)等。把传统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与主题出版结合起来,与现在时兴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与当下的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这方面应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杜恩龙:韩建民院长对未来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四个要点,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我也非常赞同范军教授倡议的要注重微观的民俗文化的主题。另外,未来的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还要在两方面下功夫。

第一,追求持久性。要策划出版长销书、传世之书,使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图书能够具有几十年、上百年的传播价值。

第二,强调外向型。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更要“走出去”,把那些真正符合世界人民阅读习惯,又是时代主题、中国主题的出版物传播到全世界。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科学编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中央宣传部明确的2022年主题出版六方面选题重点中包括:“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更好弘扬新风正气。围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一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的文化读物。”[17]在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引导下,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将迎来大繁荣大发展,通过对其边界、定位、特性等进行科学界定,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清晰准确判断,可以更好地引领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3-02-01]..gov.http://wwwcn/gongbao/ 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2-01]..gov.cn/xinwen/2022-10/25/http://www _5721685.contenthtm.

[3]韩建民,熊小明.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八大转变[J].出版广角,2018(6):6-8.

[4]郝振省,韩建民.主题出版的历史与内涵[J].出版与印刷,2021(1):28-33.

[5] 百度百科.传统文化[EB/OL].[2023-04-15]. https://baike.baidu.com/item/传统文化/545840?fr=aladdin.

[6]人民日报.助力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④[EB/OL].(2023-03-08)[2023-03-31]..      .http://wwwwenmingcn/wmpl_pd/gsj/202303/t20230308_6571249.shtml.

[7]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8]武志勇,刘子潇.《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5-22.

[9]韩建民,李婷.主题出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0(5):20-23.

[10]教育部.统筹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教育部印

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學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EB/OL].(2021-02-05)[2023-04-15]..moe.gov.    _      _http://wwwcn/jybxwfb/gzdtgzdt/s5987/202102/t20210205_512630.html.

[1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4-15]..gov.cn/xinwen/2021-03/http://www13/content_5592681.htm.

[12]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2022-08-17)[2023-04-15]..  .com/2022/08/17/ARTINwGMatXhttp://newscctv-WYZ8OgK9T4ffM220817.shtml.

[13]王为松,韩建民.主题出版的内容与作者[J].出版与印刷,2021(4):40-48.

[14]韩建民,熊小明,王卉.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思考[J].出版广角,2019(4):24-29.

[15]商务印书馆.中华民族的人格[EB/OL].(2021-12-24)[2023-03-31]..    .com/s?id=1719956https://baijiahaobaidu 849018121340&wfr=spider&for=pc.

[16]范军.延安时期的主题出版[J].出版参考,2021,821(7):1.

[17]中宣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2022年主题出版六方面选题重点[EB/OL].(2022-03-10)[2023-03-31]. 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719/103576.shtml.

The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Host: HAN Jianmin1)2)    Interviewee: FAN Jun3)4)    DU Enlong5)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ep conversation on the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Based on their own work practice and academic backgrounds, three experts conduct the in-depthdiscussions on the concept and position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its better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ach  the  following  consensu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mainly  refers  to  the publishing activities with core values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based on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needs to realiz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heme publishing, dig out the theme publishing elem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cho the realistic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lasting vitality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publications,  including  orientation, historicity  and popularity,  ar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radition  of the  subject matter  and the  current orientation, and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hemes of the major events, major events and important festival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ving a high degree macroscopically, and being interesting and having life of fireworks microscopicall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can better promote the "going out"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publishing subjects, and make good use of others' narration or elucid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ational media communi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is characterized by positive docking  and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theme publications have emerged; the standards are not uniform, the planning content is not high, the market reaction is not as expected, and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height, detail and artistry. In the new era,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planning  content,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 combine the red culture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orrow the academic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pub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edia, and draw the nutrients from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erms of contents and forms. In the futu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me publishing will become a "rich mine" for publishing, will occupy a larger proportion in the theme publishing section,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content, and will have greater achievements in media convergence and "going out".

Keywords: theme publis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going out"; convergence publishing; media convergence

Author Affiliation:1) Theme Publish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2) Institute of Convergence Media  and  Theme  Publish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3) School  of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4) 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5)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主题出版融合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由《家风十章》看主题出版的大众化探索
贴近生活,引导读者,培养新知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回应时代课题,创新主题出版
传播中国声音:谈学术与主题出版的“走出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