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曾祺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分析

2023-06-29刘芸

中国食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汪曾祺气息美食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可见人们对于饮食的重视,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吃、会吃,也爱谈吃、写吃。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饮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主食上表现出“南米北面”,在味道上表现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体系。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代表的不仅是先辈们对于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种从饮食中衍生出来的文化,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包含着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中国文人的著作中,对于美食的描写屡见不鲜,例如李渔的《闲情偶寄》、袁枚的《随园食单》、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等。其中,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关于饮食的散文著作别具一格,他对美食的描写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而是通过简单、质朴的白描手法,将生活中的饮食娓娓道来,这些看似恬淡的语言传递着汪曾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带给人泰然自若的舒适感。

一、汪曾祺文學作品的特征

1.婉转生动的语言特征。语言是一切情感与思想表达的载体,更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引发思想共鸣、进行灵魂沟通的桥梁。汪曾祺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语言是婉转生动、简洁质朴的。他在谈到写作的过程时曾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十分注重作品中语言的气韵,强调通过简单的语言达到“顾盼有情”的效果,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的烟火气息,充斥着生活的趣味性。他的文字之所以让读者百读不厌,正是因为他不执着于浮华的语言,而是通过“看着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这样朴实无华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身边触手可得的幸福,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有滋有味。只是一道家常菜、几个路边的风景、寻常器皿的描写,却带给读者一种治愈的力量。

2.平淡真诚的情感特征。汪曾祺的散文所呈现出来的人生态度是淡泊而宁静的,他认为,只有一个超然于世外的作家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间,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因此他在写作过程中也追求向读者呈现一种平和而淡然的人生状态。比如,汪曾祺描写壮丽美景时,关注的是泰山之巅的碧霞元君、金刚经这些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背后的平和气息,向读者展现了山上的各色野菜、充满生活气息担山人的扁担这些生活的趣味。这种悠然而又超脱的人生态度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见,展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对世人的人文关怀。

3.自然豁达的思想特征。品读汪曾祺的作品,总能感受到其中传达出的自然豁达的思想特征,这与他自身所接受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互补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正如他所推崇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圻,风乎舞雩,咏而归”一样,他所欣赏的就是这种超脱功利的率性自然的生活美学。这一思想也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以一种“适我性情”的风格展现出来,因此他的作品在文风方面简洁而又洒脱,能吸引读者走进他所构建的充满人性美好和温情的人文世界里。他也始终以一个超脱的旁观者角度,用一双宽容而又温情的眼睛去注视人世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思考生活,即便他在最艰难的时期(被定位为“右派”),也能淡然地在农科所读《容斋随笔》《梦溪笔谈》,能豁达地替把他的牙齿撞得乱七八糟的人圆话。这种宽容大度、安贫乐道的态度,正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美德的体现。此外,他的宽容与豁达还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方面。在他的《胡同文化》中,他吸取庄子的思想观点,从古典哲学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文明的发展,以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呼吁人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规律,以免误入歧途,失去自然淳朴之美。他的这种和谐又温暖、宽容又奋发的思想为读者们缔造了一个容纳百川、烟波浩淼的思想空间。

二、汪曾祺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特征

1.饮食文化中的怀旧气息。汪曾祺的饮食文化描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特点就是怀旧气息,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家乡美食的描写方面,通过介绍家乡饮食文化来抒发思乡之情。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那里民风淳朴,江南烟雨中的高邮风景秀丽,他美好的童年给他写作散文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时光流逝,虽经过四五十载的岁月洗礼,但童年仍然深深地印刻在汪老的记忆深处,儿时的味觉与街头巷口的小吃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中,弥足珍贵。他把曾经熟悉的街道、逢年过节巷子里飘出的香气,用质朴的语言表述出来,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跟随他感叹世事的变迁,感怀对亲人的思念,感慨物是人非。例如,他的作品《故乡的食物》中介绍了两道童年美食——炒米和焦屑,平淡又温情的文字背后折射的是作者对有趣的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他将美食与怀旧的情感巧妙融合,也引发了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其次,饮食文化中的怀旧气息还体现在他的求学过程中。当时时局动荡、形势危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高校临时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缔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培养了灿若星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大家,汪曾祺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段艰苦卓绝、弦歌不辍的峥嵘岁月,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他曾说,如果没有考取西南联大,自己大概不会成为一位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在西南联大的七年时光,不仅给予了他丰富的人文滋养,让他深刻体会到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生活的疾苦,而且让他充分感受到云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为后来撰写饮食文章积累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比如,在《昆明饮食》中,汪曾祺向读者介绍了昆明的东月楼和映时春这两家老饭馆,首先介绍了两家店的地理位置,然后对两个餐馆的招牌菜、做生意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烟火情景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还在文中谈到了昆明有名的过桥米线、火锅鸡、饵块以及各种云南菌类的制作方法和味道。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热闹场面和大学时期的师生趣事,无不向读者们传递着他对西南联大的深深怀念,这些对美食的如数家珍,弥漫着对过往时光的深情追忆,仿佛也将读者带入了那段虽艰苦却神采奕奕、虽困难却生机盎然的岁月。在《昆明饮食》中,汪曾祺还介绍了著名的昆明小吃火腿月饼、破酥包子、玉麦粑粑,以及昆明果品石榴、桃、木瓜等,通过对食物的饮食文化、味道特征、外貌特征进行细致描写,让读者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跟随他行走在昆明的大街上,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饮食文化中的哲理性。汪曾祺在谈饮食文化时,除了在潜移默化中透露思想和情感,还会透过美食传达着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生活哲理。例如,在《威菜和文化》中,他先是介绍了威菜古往今来的发展历史,然后对当前不同地方的威菜进行了描述和评价,最后从不同地方的威菜延伸到了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和探讨,通过一道道简单的美食介绍映射出其中蕴含的广博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汪曾祺的哲学思想受到庄子学派的影响,体现出浓厚的魏晋风度,这种空灵超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态度在他的作品中非常常见。例如,在《家常酒菜》中他谈到,家常的下酒菜重在传递主人家的心意而非刻意的隆重,在制作下酒菜的过程中主人一边陪客人聊天,一边做菜,也让双方都感到很快乐,表达出一种闲适、淡然的心态。再如,在《端午的鸭蛋》中,他谈到一枚腌制品相较好的鸭蛋必然是质地细腻并且红油多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由此延伸出中国人在吃这一方面普遍是精致且讲究的,从腌制咸鸭蛋到日常使用的食盐,每一道工序、每一种食材都要分三六九等。汪曾祺虽然是美食热爱者且善于描写美食,但他本人对于饮食的制作却保持着一种随和而又潇洒的心态,认为只要做出来的饭菜好吃就可以,这也是他随性洒脱的朴实情怀的呈现。

此外,饮食文化中的哲理性还可以从他的饮食口味上体悟出来。除了他常常提到的家乡高邮的各种食物和在西南联大时期体验到的各种昆明美食,他还品尝过越南的石斑鱼、扬州的干丝、四川的豆花、北京的豆汁儿等,他在饮食口味上没有局限性也表现着他潇洒随意、肆意洒脱的人生态度。他既能够在吴侬软语的江南饭馆吃时令小菜,也可以在广阔的内蒙古草原大快朵颐地吃手抓羊肉。通过他的饮食描寫,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由于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风格迥异的饮食习惯,他在描写美食的过程中向读者传递着一种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尊重每个地区人的口味、尊重每个人的饮食选择,秉持一颗尊重包容的心,这是品尝美食的哲理,也是为人处事的哲理。汪曾祺对于文化也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文化研究中视野非常开阔,勇于思考和尝试,总是能从新颖的角度对经典问题进行审视,敢于探求新鲜事物,在批判与融合中深入探究文化的内涵,给现代文学留下了璀璨又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汪曾祺对饮食的描写总给人带来一种热气腾腾、对生活充满热爱、有世俗的烟火气息的感觉。然而当细细品读时就会发现,他的文字闹中取静,能让读者从细节当中收获心灵的平静,穿过这些烟火气息最终归于生活的平淡、细腻之中,具有让人从浮躁变得安静的力量。并且,汪曾祺对饮食的描写是多角度的,我们既能从他的文章中感受到城市烟火气息的翻腾,又能透过一道道美食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礼仪文化。他的语言朴实而又真挚,通过一些有趣的典故将菜肴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字里行间里向读者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悠然豁达、和谐自然的处世态度,让读者体悟到他待人接物的包容心态。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说的那样,不论走到人生的哪一步,都要寻找一些乐趣,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而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四方食事,亦可明心见性,在品尝美食当中看遍人间的风景,参透人生的道理,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呢?

作者简介:刘芸(1988-),女,满族,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汪曾祺气息美食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自然的气息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春的气息”
美食
春的气息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