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就、形势与展望
2023-06-29任洁
任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旨在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意义,延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十年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开拓出一条通向沿线各国、各区域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全面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绘好“一带一路”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为清晰阐释“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现实背景、形成过程、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机制、预期目标、机遇挑战、重大价值,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理解“一带一路”的动机、设想和目标,从而进一步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人民日报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带一路”倡议》一书。
全面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2014年成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列的国家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完成顶层规划设计。2016年以来,这项倡议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由理念到框架,由框架到规划,由规划到实施,逐层推进,目前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搭建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设想达到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目标,日益受到沿线国家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2019年4月22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具体阐释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具体含义:共商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强调平等参与、充分协商,以平等自愿为基础,通过充分对话沟通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共建就是各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共享就是兼顾合作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福及双方、惠泽各方。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多赢、共赢。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质载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础骨架,是“一带一路”的重点推进方向。
为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一带一路”将建立大量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参与的平台,以实现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这些平台有的已经建立起来,如博览会、论坛、研讨会、国际峰会等;有的平台需要各国共同建设,如融资平台、交通运输平台、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民间交往平台、教育合作平台等。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在积极利用现有的双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这样表述:“我们将与沿线国家一道,通过在现有机制平台的‘瓶子中装入‘一带一路的‘新酒,来推动相关重点领域和合作深入开展。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各类多双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蓬勃发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向而行、互为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虽是中国首倡,却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进一步巩固既有双边合作机制,在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与有关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或编制双边合作规划,完善双边工作机制,细化共建“一带一路”的方案和路线图。以此为起点,推动共建一批合作示范项目,让双边合作沿着“一带一路”驶向更加迅捷、高效的快车道。中国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目标。通过“五通”建设,更好地发挥沿线各国的资源禀赋,利用各国的经济互补性,拓展沿线国家之间的发展合作空间。
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42.1万个就业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共建“一带一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断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培育沿线各国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科学分析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匮乏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開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也是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增进周边睦邻友好关系、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促进世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党中央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倡议延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旨在促进欧洲、亚洲、非洲地区和国家的共同繁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打造中国周边的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举。“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原则、实施目标等,都鲜明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全面性”。“一带一路”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而且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体,国情相似,发展阶段相近,经济互补性强,利益交集点多面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愿望都十分迫切。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释放沿线各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在交流合作中构建命运共同体,进而拴牢利益纽带,深化战略互信,形成和平、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要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将面临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挑战。
从目前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来看,大部分沿线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很大发展空间,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比较大。“一带一路”在经济领域开展的许多合作项目,大部分围绕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展开,中国搭建的投融资平台也重点要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在经济领域面对的挑战很多都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
“一带一路”涉及欧亚大陆的广大区域,沿线国家途经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大国博弈的敏感地带。这些国家有的是西方推行民主化的目标国家,有的处于被民主改造的探索期和社会局势动荡期,也有的正在经历西方民主“水土不服”的适應期,政权更替频繁无常、政局动荡常态化,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政治挑战。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具有优先地位,但是一切经济活动都与人、与文化有关,文化是考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经贸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基础设施能否顺利建设,“一带一路”能否顺利推进,文化因素不可小觑。鉴于文化的重要作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提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磋商,以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等”。要实现文化包容、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景,必须经历来自多种民族宗教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这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文化方面的挑战。
明确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我们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实现这三大目标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高标准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标,意味着“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实现这一首要目标,就要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和开放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各项任务的高标准建设目标。可持续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就要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以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就要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明确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后,还需要明确实现发展目标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应当落实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围绕“坚持稳中求进”,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必须抓好的七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巩固合作基本盘,夯实发展根基。我们同三分之二国家和三分之一国际组织形成了共识,要巩固好这个基本盘。二是要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开拓共同发展新空间,继续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三是要增强战略支撑能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四是要优质打造标志性工程,提高示范引领作用。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优先项目。五是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做到危地不往、乱地不去。六是要加强改进国际传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七是要强化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大治理力度,防范跨国跨境腐败风险,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五个统筹”和“七项重点工作”,明确了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解决了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的“桥”和“船”的问题。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