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窝的中外认知演进

2023-06-29琚萌萌林小仙王东亮

中国食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筑巢燕窝唾液

琚萌萌 林小仙 王东亮

金丝燕是主要生活在印度、太平洋等地区的一类体型较小的鸟类,它们的脚短而细弱,无法行走或握枝,但却有锋利弯曲的爪子,能够很好地紧贴石壁表面。洞穴和岩石裂缝是这些燕子栖息和筑巢的场所,而它们所建造的窝便是“可食用鸟巢”,即食品中的燕窝。燕窝作为珍稀贵重的滋补佳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对于其究竟“是何物”“由何而来”,人们却历经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一、中国对燕窝的认知演进

在我国,燕窝最早记载于元代贾铭所著的《饮食须知》,其中写道“燕窝,味甘性平,黄黑霉烂者有毒,勿食。”除此之外,元代几部医书也曾提及燕窝,证明在元代燕窝已被当做可食用之物,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

明嘉靖年间黄衷所撰写的《海语》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往著作,其中记载道:“海燕大如鸠,春回巢,于古岩危壁茸垒,乃白海菜也。岛夷何其秋去。以修竿执取而鬻之,谓之海燕窝。随舶至广,贵家宴品珍之,其价翔矣。”说明当时燕窝虽然价格昂贵,但已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只是对其来源尚不明确。万历年间王世懋所著的《闽部疏》曰:“燕窝菜,竟不辨是何物。漳海边已有之。盖海燕所筑,衔之飞渡海中,翮力倦,则掷置海面,浮之若杯,身坐其中。久之,复衔以飞。多为海风吹泊山澳。海人得之以货,大奇,大奇!”从《闽部疏》的行文口气可以看出,当时燕窝对大数人来说仍是新奇之物。

明代姚旅所撰写的《露书》曰:“燕多归于西洋之六坤、柬埔寨二番山中。”而后张燮所著的《东西洋考》记载了交趾、占城(二者位于今越南境内),柬埔寨,大泥(今泰国境内),哑齐(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吉兰丹、麻六甲、彭亨、柔佛(四者位于今马来西亚境内)等地的物产,均列有燕窝。清代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也记载有“安南国、缅甸、暹罗”等地产燕窝,说明燕窝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地区,属南洋舶来品。

最早人们认为燕窝是金丝燕吞吐海藻而成。在《东西洋考》关于交趾国的记录中,作者注记道:“燕食海藻,吐以作巢,依石穴上,伏其卵生雏,故多著毳,夷人梯取之。”在早期的认知中,常见“燕食海藻,吐以作巢”的说法,类似的还有“燕食海粉”。据《粤录》记载,“海滨石上有海粉,积结如苔,燕啄食之,吐出为窝,累累岩壁之间,岛人俟其秋去,以修竿接铲取之。海粉性寒,而为燕所吞吐则暖;海粉味咸,而为燕所吞吐则甘,其形质尽化,故可以清痰开胃云。凡有乌、白二色,红者难得,盖燕属火,红者尤其精液。一名燕蔬,以其补草木之不足,故曰蔬。榆肉产于北,燕窝产于南,皆蔬也。”《粤录》认为,金丝燕的食物是一种长在海滨石头上的类似青苔的“海粉”,其性寒凉味道咸,但是经过燕子的吞吐后则变得性暖而甘甜,所以具有清痰开胃的作用。这里将燕窝称为“燕蔬”,是因其出于草木而胜于草木,改变了草木的寒、咸之特性,故曰“蔬”。清代吴震方编著的《岭南杂记》也提到,日本人将燕窝当成蔬菜供给僧人食用。但事实上燕窝是动物源性食品,后来的研究发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称作蔬菜显然是不恰当的。

也有人认为燕窝是海边软体动物的筋制成的。明嘉靖年间陈懋仁撰写的《泉南杂志》中记载道:“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群飞近沙汐泥有石处,啄蚕螺食之。蚕螺背上肉有两肋,如枫蚕丝,坚洁而白,食之可补虚损,已痢痨症。此燕食之,肉化而筋不化,并津液呕出,结为小窝,附石上。久之,与小维鼓翼而飞海。人依时拾之,故曰燕窝也。似此,则形状、功用、时候、族类,俱有可信。”古代南洋地区(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谓之番邦,这与《东西洋考》是对应的。《泉南杂志》首次介绍了金丝燕的形态,并对其摄食有了不同的描述,即金丝燕啄食蚕螺,蚕螺背上有两条筋,金丝燕将蚕螺的肉消化掉,但筋却未被消化,并随着燕子的唾液吐出成为其筑窝的原材料。这说明已有部分人对金丝燕唾液参与筑巢有了初步认知,清代吴震方的《岭南杂记》也陈述了类似的观点。

此外,还有人认为燕窝是小鱼粘结而成的。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写道:“燕取小鱼,粘之于石,久而成窝。”清代吴仪洛也在《本草从新》中写道:“出漳泉沿海处有之,乃燕衔小鱼,春垒之窝中,人取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洞燕存在,古人观察到这种燕子会在春天筑巢,但“燕取小鱼”“燕衔小鱼”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金丝燕主要以昆虫为食,南方炎热潮湿,许多小飞虫经常聚集在水面附近,金丝燕靠近水面,除了吃小鱼,也有可能是在捕食昆虫。事实上,金丝燕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也吃海洋生物如鱼类、藻类等,但相对较少。

据清代周亮工所著的《闽小记》记载,燕窝“有乌、白、红三色,乌色品最下,红者最难得,能益小儿痘疹,白色能愈痰疾”。早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燕窝有不同的颜色并据此进行等级的划分,这与我们现在的认知是一致的。燕窝根据杂质多少分为重毛燕、中毛燕和轻毛燕;根据颜色可以分为血燕和白燕,乌色是由于夹杂的羽毛杂质多,为最下等,红色则是由于岩洞的矿物质渗透所致,营养成分最为豐富。

因为燕窝一般都搭建在洞穴高处,所以采摘燕窝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甚至可能搭进性命,由此还衍生出让猴子摘燕窝的传说。关于燕窝采摘的季节,古人认为“春取者白,夏取者黄,秋冬不可取,取之则燕无所栖冻死,次年无窝矣”,也有人认为“秋间取者色黄次之”。事实上,成年金丝燕大约会在每年4月、8月和12月产卵,每次产两个卵,产卵前一个月左右一对雌雄金丝燕便开始筑巢。头一年9月到第二年的4月为雨季,充沛的雨水为金丝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它们便会大量分泌唾液来筑巢,而不需要自身的羽毛,故这个时期的洞燕多呈白色;每年的5-8月是旱季,食物缺乏,高温炎热,海边日晒强烈,燕窝氧化速度加快,故颜色可能发黄。至于秋冬不能采摘燕窝则是当时人们的错误认知,金丝燕的巢并非栖息之所,只是为了产卵哺育幼鸟,待幼鸟长大飞走,燕窝便弃置不用,等到下一次产卵时重新建造。

19世纪中期,赵晴初在其所著的《存存斋医话稿》中这样描述:“燕窝系金丝燕所营之巢,以备产卵哺雏之用也。以其营巢之材料,纯由粘稠如阿拉伯树胶之唾液而成,故久浸水中,则膨大而柔软。此物入药,年代末远,方书著其功用,谓能养胃液,滋肺津,止虚嗽虚痢,理膈上热痰。”这表明人们对“燕窝是何物”的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正确的定论。

总的来说,人们早期对于燕窝性质和食用的认知还是相对浅显和简单的,虽然也有药用记载,但更多是作为一种珍稀食物,满足的是饕餮之好、口腹之欲。自清代开始,燕窝在古籍文献中大量出现,不仅外洋诸国的物产、贡品与商品中列有燕窝,其税率问题也成为施政议题,燕窝贸易趋向于规范化。以乾隆和慈禧为代表,清代皇室宫廷御膳中偏爱燕窝,而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燕窝,衍生出更多的吃法,甚至小说中也多了燕窝的话题。更为重要的是,关于燕窝的功效开始出现系统的讨论,燕窝这一奇异的舶来品被纳入博大精深的中医知识体系中,逐渐成为宜膳宜药的滋补品。

二、西方对燕窝的认知演进

在早期西方殖民者的著述中,对于燕窝及燕窝贸易均有所提及。据《菲岛史料》记载,西班牙人奥古斯丁在1624年的《征服卡拉棉(Calamianes)省及对那个省自然与地理的叙述的回忆录》中叙述如下:“更有价值的产品是由某种被错误地称为燕子的小黑鸟搭建的窝……获得燕窝只能通过一条供上下的绳索,有时也通过攀爬竹竿来获得,如此危险的采集方式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会伤胳膊断腿,甚至丢掉生命。”

在百科全书、中国年鉴以及19世纪早期撰写的一些半科学文章中,可以找到关于“巢”的出现和外观的描述,但对于可食用燕窝是如何形成的却一直备受争议。1817年,Home Everard(Phil.Trans.,1817)发表了关于燕窝的第一篇论文,其中指出燕窝是某些腺体结构活动的产物,作者将其与胃腺相关联。在《物种起源》(第6版,第228页)中,达尔文赞同燕窝完全是鸟类分泌物的观点,称其为“浓缩唾液”,并展示了用于筑巢的唾液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达尔文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北美物种,“它的巢(如我所见)用唾液甚至是这种物质的碎片粘着棍子而成”。大约在同一时间,Bernstein(Journal für Ornithologie,1859)将燕窝材料的性质与鸟类唾液腺的发育联系起来。Bernstein在筑巢季节的鸟儿身上发现了两个巨大的唾液腺,它们在舌侧形成垫子,大量分泌粘液。它聚集在舌下腺管附近的口腔前部,类似于阿拉伯树胶的浓缩溶液,非常粘稠,可以以线的形式从口腔中抽出。干燥时,其外观与“巢”的材料完全一样。

也有“植物假说”认为,燕窝至少有部分来源于植物,是鸟的唾液固定海藻而形成的。鸟类经常出没的洞穴两侧都覆盖着一种特殊藻类,这种藻类的细胞壁有利于筑巢。在筑巢季节,人们经常观察到鸟类在海岸边飞翔,然后直接返回它们的洞穴。植物茎、木麻黄茎、草茎等彼此几乎平行放置,并由一种特殊的角质物质粘合在一起。一些观察家认为,鸟类不仅将植物性物质粘在一起,还将其吃掉,在部分消化后再次排出,排泄物也是燕窝的组成物质。

1884年,Mr.E.L Layard在给《NATURE》的信中说,繁殖季节的第一个巢完全由动物分泌物组成,但是之后如果巢被破坏,鸟类就需要外源物质帮助筑巢。这一年,燕窝在英国南肯辛顿举办的健康展览上展出并受到英国人的重视,相关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多。1885年,剑桥三一学院学者Green通过显微镜和化学检查证实植物来源的理论是不成立的,称该物质是一种动物产品,与粘蛋白密切相关,证实了E.Home和Bernstein所倡导的观点,即腺体在筑巢季节显著发育,随后立即萎缩。1921年,Chi Che Wang在文章中表示,Green和Krukenberg是率先給出巢穴科学研究报告的人,内容包括溶解度、对蛋白质测试的反应以及对水解产物的观察。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燕窝既含有碳水化合物,也含有蛋白质基,属于粘蛋白类物质,即糖蛋白。

如今,关于燕窝的研究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燕窝的营养成分和功效等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燕窝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蛋白质(42%-63%)、碳水化合物(10.63%-27.26%)、灰分(2.1%-7.3%)和脂质(0.14%-1.28%),具有提升免疫力、改善肤质、抗流感病毒、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以及保护肾脏等作用,是广为人知的药食同源的美味佳品,而人们对于燕窝的探索仍在继续。

作者简介:琚萌萌(1996-),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研发员,研究方向为燕窝历史文化与功效。

猜你喜欢

筑巢燕窝唾液
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探讨唾液与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关系
蜜蜂筑巢
小仙炖鲜炖燕窝北京旗舰店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白鹭筑巢
当妈了,到底要不要吃燕窝?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我们一辈子能产生多少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