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3-06-29杨崇泽
立德树人理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新时期以来,我国更是把立德树人摆在国家发展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形成以德育为主导、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必要性
1.立德树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我国自古就有“德育为先”的优良传统,新时期以来,我国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认识逐渐加深并日趋完善。如今,立德樹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并在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全面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养成并提高思想素质、创新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立德树人则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立德树人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格,最终推进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地落实。食品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建设发展,因此更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立德树人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提出顺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契合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能够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首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国当前的立德树人理念坚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正面教育来感化人、发展人,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提升其思想品德修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其次,立德树人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样的人才能为国家、社会、人民做出贡献。况且,食品行业的发展与国民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必须提高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立德树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学校是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场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化意识的高水平人才更是我国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责任。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不断推动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化,实现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立德树人,也就是说,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的现代化能够促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能够促进教育的现代化。立德树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也能够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与此同时,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于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世界市场激烈变革。在种种复杂情况下,食品行业要想适应社会变化,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逐步走向规模化、国际化、产业链一体化。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是各行各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对一个行业的兴起与衰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才能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朝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
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食品类课程的融合度不够。思政教育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渠道,然而我国许多高校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足、教学规划不清晰、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实现思政教育与食品类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
首先,对食品类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我国传统饮食文化资源丰富,几千年来独特的饮食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勤劳奋斗、精益求精、和谐共生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资源蕴含着充足的思政教育元素。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对这些文化资源不够重视,并未将其融入到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中。
其次,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不高。许多高校的食品类专业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学习,不能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更无法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最后,食品类专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当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研究也不够深入,尚未建成完善、科学、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政教育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必须促进思政教育与食品类专业课程的深入融合。
2.没有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由于卫生不合格、化学物质含量超标、农兽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临很大的威胁,严重干扰了社会治安,破坏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市场监管、加工制作、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食品类专业能够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食品类专业人才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那么将来进入食品行业的大量从业者就能主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自身责任,坚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从而大大降低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食品专业人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对于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3.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食品类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可以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贮运与营销等具体专业,这些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食品类各个专业之间又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连。
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食品行业也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正由传统的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但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影响下,食品类专业要尽快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建立并完善一套现代化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
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1.推动思政教育与食品类专业课程深入融合。首先,充分挖掘、提炼食品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比如,爱国情怀、法律与责任、诚实守信、工匠精神等优秀品质都包含在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它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熔铸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在食品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即以食品类专业知识为依托,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思政元素渗入其中,达到对食品类专业人才“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效果。
最后,加强食品类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校可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研讨班,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系统化培训,加深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从而促进思政教育与食品类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
2.创新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明确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积极推进立德树人落地落实,对于促进立德树人与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校应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教学目标,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将食品行业对食品类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紧密融入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其次,食品类专业教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全面了解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性开展思政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最后,营造立德树人的文化氛围。食品行业错综复杂,任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恶性竞争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仅在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进行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求全社会共同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范,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3.改革教育体系,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评判一套教育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判断其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应尽快改革教育模式,形成独特的食品专业育人模式,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培育一批时代新人。
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领导工作,加大对教育体系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创造适宜食品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断拓宽食品行业的发展空间。学校应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努力形成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食品类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学生个人应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优秀的道德品质。
作者简介:杨崇泽(197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党建、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