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膀胱癌尿细胞学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2023-06-28沈文浩黄翼然
王 晖,沈文浩,王 正,黄翼然,2
(1.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上海 20012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上海 200127)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膀胱癌573 278例。男性发生膀胱癌的概率是女性的3.5倍,膀胱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列第7位[1]。
膀胱癌临床诊断和随访主要依靠有创的膀胱镜检查,无创的尿脱落细胞检查也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主要对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有临床诊断价值,对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则诊断率低。就膀胱癌来说,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很高,可达95%~100%,在膀胱结石、多瘤病毒感染、化疗、放疗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阳性[2]。除了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外,尿液采集标本的质量也会严重影响该检查结果的准确性[3]。为提升脱落细胞学检查质控水平,2021年12月-2022年3月,我们采用一种新型膀胱癌检测试剂盒对尿液标本进行处理,并使用尿液细胞全显染色技术进行制片、染色、读片,验证该技术对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改善效果,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共入组患者56例,其中男性46例(82.1%),女性10例(17.9%),年龄范围25~91岁,平均年龄(65.0±12.9)岁。其中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肉眼无痛性全程血尿而接受膀胱镜检查,14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已接受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定期接受膀胱镜检查随访。56例患者均留取了尿液进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并接受膀胱镜检查,术中若发现膀胱新生物,均留取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1.2 试剂与仪器尿液细胞检测处理试剂盒(包括泰康特制细胞保存液、尿液收集瓶和申请单)购自湖北泰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Hubei Taikang Medical Equipment CO.LTD),通过尿液细胞学全显染色技术对尿液中细胞进行固定、制片、染色、阅片。
1.3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取尿液标本。具体留取标本方法为:检查当天留取晨尿后第一次排尿尿液300 mL,其中150 mL加入泰康特制细胞保存液作为实验组,另150 mL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及实验组样本均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各50 mL,分别于留取样本的当天(Day 0)、留取样本后第3天(Day 3)和留取样本后第7天(Day 7)进行固定、制片、染色后,由经验丰富的病理科专家在显微镜下鉴定细胞样本(图1)。所有样本均在4 ℃恒温、避光条件下保存。
1.4 观察指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4类:良性、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疑似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将良性和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归为低危组,疑似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归为高危组。若膀胱镜及病理活检结果为恶性,尿液脱落细胞学分组为高危组,或膀胱镜及病理活检结果为良性、尿液脱落细胞学分组为低危组,则定义为新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反之为不准确。
本研究以膀胱镜及病理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根据尿液脱落细胞的检查的结果,分别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Day 0、Day 3、Day 7时间点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其中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病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通过χ2检验分析两组间敏感性、特异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入组56名患者均接受膀胱镜检查,其中14名患者检查结果无异常,42名患者膀胱镜检查结果示膀胱壁新生物;将膀胱壁新生物取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示3名患者结果阴性,39名患者确诊为尿路上皮癌。
对患者尿液标本使用尿液细胞检测处理试剂盒+全显染色技术进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由于存放过程中标本被微生物污染或因细胞结构、形态严重改变无法进行读片的样本将被剔除出本研究。因此,Day 0 实验组56例样本,对照组56例样本;Day 3 实验组54例样本,对照组50例样本;Day 7 实验组53例样本,对照组43例样本。
结果如表1所示,Day 3与Day 7实验组敏感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Day 0对照组及实验组的敏感性、特异性无显著差异。
表1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两组标本在不同时间点检出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特异性
表2展示的是该研究中各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性。Day 0实验组、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9%和80.4%(P=0.622);Day 3实验组、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和60.0%(P=0.049);Day 7实验组和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7%和44.2%(P=0.006)。
表2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两组标本在不同时间点检出尿路上皮癌的准确性
3 讨 论
目前膀胱镜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初发、复发膀胱癌的金标准[4]。然而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膀胱镜检查有一定不适感,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于膀胱镜较为排斥,从而可能错过得到早期诊断的机会、增加病情的风险。尿液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高效的无创膀胱癌筛查手段,尤其是针对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5]。高特异性是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尿液细胞学检查阳性则可有力提示尿路任何一处存在恶性肿瘤。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膀胱镜的辅助检查手段能够有效弥补膀胱镜检查的不足[6]。对于T1G3高危浅表性膀胱癌,膀胱原位癌以及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尿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帮助[5,7]。对于膀胱肿瘤术后复查随访患者,可以将尿液细胞学检查作为进行膀胱镜检查前的预筛方法,或者作为补充检查手段,更为频繁地进行随访。而对于体检或偶发血尿患者,留取尿液进行脱落细胞检查,能够低成本、简单便捷地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膀胱癌筛查。
目前较常见的膀胱癌无创检验方法如尿脱落细胞、尿核基质蛋白等,大多需要患者现场留取新鲜样本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而且每例患者提供至少提供3份尿液标本。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血尿患者或膀胱癌复诊患者由于基础情况所限以及体力状况不佳,或是各种客观原因,标本的质量难以完全达到要求。相应的需求是延长尿液标本保存期限、更好保存尿液中完整细胞、在短时间内(留取标本后24 h)提高膀胱癌检出率,或是改善长时间(24~72 h)尿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实现尿液标本的远程邮寄等进而提高患者对检查的依从性。
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考察,考虑到大多数患者标本可在1~3 d内通过邮寄到指定医学中心后固定、制片后接受检查,故本研究中着重研究留取标本后当天、第3天的保存情况,并考虑到极端情况,也进行了留取标本后第7天样本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第1天、第3天、第7天实验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对照组,证实加入保存液后脱落细胞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并且第3天、第7天两组诊断准确性有明显差异、实验组诊断敏感性优势明显,但就诊断的特异性而言,两组之间各时间点差异不大,原因考虑如下:①肿瘤细胞形态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如核质比例大、染色深,核仁增大、增多且分裂象多见等,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坏死或凋亡形态截然不同;②本研究中病理学读片专家具有丰富经验,故本研究总体诊断特异性较高;③两组中影响诊断的主要因素为细胞死亡、降解、细菌污染等因素,对最终诊断真阳性率有一定影响,但通常较少出现假阳性现象。
在目前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新冠疫情压力不容忽视的情况下,本膀胱癌尿细胞学检测系统具有明显诊断优势,可作为于膀胱镜检查前的辅助检查手段对血尿患者及膀胱癌复发高危人群进行检查,也可作为膀胱癌筛查手段对大样本人群进行预筛,以实现膀胱癌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膀胱癌预后,改善该人群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的最终目的。但本研究纳入研究的患者数目仍较少,未来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确定该试剂盒在不同人群中应用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