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历史长河 拥抱大千世界

2023-06-28郑春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郑春梅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指引,以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四篇课文及口语交际栏目涉及了科普文、说明文、新闻等实用性文体,结合本单元学习主题,尝试以时间为线索,设计以“跨越历史长河 拥抱大千世界”为主题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将预设问题前置,设计梳理比较、口语表达和习作等学习任务。希望学生在积极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既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也关注实用性文体的特征,逐步提升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用文;自然与科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7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清楚得体的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日常生活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实用性阅读”中的“实用性”虽指向阅读对象即实用性文体,但仍应综合考虑阅读文本的特点,既关注文本作为实用文注重理解性阅读与操作性阅读的一面,也关注文本作为经典阅读篇目注重品味与鉴赏的一面。“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本质上是“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相机安排“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自然与科技”;阅读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写作要素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本学习任务群涉及的内容包括四篇课文《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口语交际《说新闻》以及写作《我的奇思妙想》。首先,四篇课文皆为实用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能体现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优势,将单元内容有机整合,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信息、分析并内化信息,也可以体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特征。本任务群创设“跨越历史长河 拥抱大千世界”主题学习活动,以时间为线索,实现单元内容的有机整合。将课文串联,实现“实用性阅读”的情境化,在突出文体特征的同时,适时引导“说新闻”,写一写我的奇思妙想,将阅读与交流相融合。在设计阅读篇目学习任务时,从任务群学习和经典文本解读两种视角切入,既关注本单元实用文的实用性,也注重对经典文本的鉴赏,在《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中,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提升。本学习任务群共设计4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不同学习任务,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听说读写当中,整体性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本学习任务群只是预设,各学习任务中的梳理表格可灵活运用,既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小组讨论或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其他部分也应酌情考虑,进行取舍。

1 探寻远古

1.1 梳理恐龙演化过程

时间回到两亿四千万年前,此时还没有人类。

(1)现实生活中哪些动物可以飞向蓝天?恐龙如何飞向蓝天?默读课文,验证猜想。找出描写恐龙与鸟的词语。

鸟:轻灵、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骨骼中空 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 行动敏捷。

恐龙:粗壮有力、凶猛异常 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鸟和恐龙看似毫不相干,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引导提出问题)。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阅读第二段,说一说读后的收获。如果就第二段的内容提出问题,你会怎样提问?(为什么科学家会认为恐龙与鸟有关系?(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发现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3)阅读第四段,说说第四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恐龙的演化。

结合表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试着针对课文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并整理,一一寻求答案

1.2 说说课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时间来到几万年前,此时的人类还处于智人阶段,样子跟大猩猩差不多。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字词、句子、结构等,也可以对课文提出质疑)并整理提出的问题如下表。

为什么要写这块琥珀?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怎么理解第16段“这是很少见的”?

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详细情形”?

第9段“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里的“一轉眼”是不是与“几千年”矛盾了?

课文中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课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边读边解决问题

(3)课文中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课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表格:

(4)对照表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科技

2.1 梳理“飞天梦”实现过程

这要追溯到明朝时期(大约600年前),齐读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针对课文题目提出问题,并整理问题,寻找答案

(1)阅读课题,提出问题。

(2)自读课文,尝试解答。

选择部分问题重点解读。

如:为什么称这个梦为“千年梦”?

①“千年”是虚指,形容时间很长。

②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人们只能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寄托于幻想,因此是“梦”。

成语“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都是古代人民对于飞天的美好想象。相机学习成语:“嫦娥奔月”提示读音“奔”读四声,最早见于《淮南子》。

“鲲鹏展翅”关于飞天的奇思妙想,源于《庄子·逍遥游》。

“九天揽月”“九天”指天的最高处,这是李白的飞天梦想。

③古代神话传说,点燃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明代万户进行了大胆实践,从明代到现在,为实现飞天梦中华儿女一直持续努力,延续很长时间,且在今后会一直努力,所以称为“千年梦”。

(3)以时间为线索梳理飞天梦的实现过程。

(4)对照表格,说一说飞天梦如何逐步实现,在实现飞天梦的道路上有哪些节点性事件?

①如何理解“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仍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虽然万户的做法现在看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他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万户飞天失败也说明我国在实现飞天梦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虽遭遇失败和挫折,但仍不断尝试,不断努力)

②为什么详写“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和“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软着陆”?(真正的飞天梦就是人到太空遨游,“神州五号”真正实现了这一梦想;“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引以为傲)

(5)关注排名,感受自豪。

用数字准确记录了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取得的成就。

第五到第三第四再到“人类首次”,令人自豪!

2.2 了解当代高科技——纳米技术

(1)这篇课文结构清晰,每个段落都有中心句,画出中心句。

①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②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③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2)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

①专业名词: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纳米吸波材料、病灶、纳米缓释技术(查询工具书、专业资料得到答案)。

②未来纳米技术会用到哪些地方?

(3)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做比较如果把直径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举例子为了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举了三个例子:冰箱里如果使用纳米图层,能杀菌、除臭,使蔬菜保鲜期更长;“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百倍,未来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纳米吸波材料用于战机隐形。为了说明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举了三个例子:纳米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可以治疗癌症;纳米缓释技术可以让药物效力缓慢释放,吃一次药可以管更长时间。

3 比较写法,感受实用文的特点

3.1 感受实用文的语言特点

(1)比较王文利《琥珀物语》与课文《琥珀》写作手法的异同。《琥珀物语》关于琥珀形成的介绍,文字简洁、用词准确;而课文中关于琥珀形成过程的介绍是用科学小品的形式展现的,课文讲了两个小故事分别介绍了琥珀里两个小动物的由来和人类发现琥珀的地点,课文不仅介绍了琥珀的相关科学知识,而且生动有趣。

(2)体会说明文表达特点。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列数字,用词精准。同时课文在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时,分别举例子,更具有说服力。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进化过程。第四段“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中“大约”用词准确吗?(虽然“大约”表示在那段时间左右,但是用在文中是准确的,因为时间太久远了,目前科学家只能做出大致的推断,不能具体推断到哪一年,因此这里用“大约”是表达精准的。)这样的表达还有哪些?(“有些”“数十吨”“一些”等)总之,说明文的文字以表达准确为目的,要实事求是。

3.2 说新闻

我们常说的实用文除了科普文、说明文还有新闻等实用性文体,今天我们试着“说新闻”。

(1)课后收集新闻。

(2)选择一则新闻和同学交流,注意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清楚、连贯地讲述,讲述内容准确,不随意更改内容。

(3)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4)总结新闻的特点。

4 我的奇思妙想

4.1 说一说,写一写

万户的奇思妙想,让他成为飞向太空的第一实践者,凡尔纳的奇思妙想,让他成为科幻小说之父,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参考教材中的题目“会飞的木屋”“水上行走鞋”“会变大会变小的书包”说一说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写下你的发明,读给同桌听。

4.2 画一画

将你要发明的东西,画出来,注意画出它的特点。

4.3 评一评

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选优秀作品并展示。评价标准如下表。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朱于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涵、课程价值与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20,(09):49.

[3]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褚树荣.经世致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解读[J].语文学习,2018,(09):2629.

[5]苟靖.基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的小学实用文教学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
植入红色基因 培育英雄情怀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