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2023-06-28张雪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师高职院校

张雪梅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双师型”为导向的教师培养风向标,建立一种“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通过明确“双师”评定标准、加强人才引进,依托教师发展中心 、助力教师职业发展,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幸福感,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學水平等方面的建构与实践,高效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导向型;技术技能型;发展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40

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日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健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高职院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以“双师型”为导向的教师培养风向标,建立一种“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 高职院校“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1.1 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培养双师型教师,重视复合型高水平教师的培养,是保证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企业越来越重视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社会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但如今部分高职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较低,难以达到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树立以“双师型”为导向的教师培养风向标,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教师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并积极运用到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1.2 有利于切实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综合实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健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是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确实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从教师来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配置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阻碍了高职院校不断提升的脚步。从高职毕业生来看,毕业后本应成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一线岗位的要求,但与之相反的是,很多毕业生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就业率普遍偏低,降低了社会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为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双师型”为导向的教师培养风向标,建立一种“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培养新时代技能型、创新型“大国工匠”提供有力支撑。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评定标准不科学,教师提升渠道不全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定缺乏全面科学的标准。

一是评定标准不够全面。不少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定不够严格,申请者仅仅依靠学历学位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不严格,认定质量不高,忽视了对教师师德师风和实践能力的考察,没有客观体现“双师型”教师所应具有的能力和素养。

二是缺乏分层分类的评定标准。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有高低上下之分,“双师型”教师也应该有层次之分。如今很多高校实行的都是不分层级、统一标准的评定模式,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规律,阻断了教师积极提升自我的渠道。不同专业的教师缺乏不同种类的评定标准,评定模式单一,忽视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2 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浓

一方面,在推进“双师型”教师发展过程中,缺少明确、具体、可行的考评机制,统一地推行硬性的规定,没有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不足,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同时,“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中的优势不明显,远不如学术研究、竞赛、论文等,容易导致教师忽略实际实践经验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激励机制上,没有针对“双师型”教师专门设立的奖励措施,教师参与转型和实践的热情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即使制定了奖励措施,但真正实施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个人发展得不到满足,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不浓,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科学全面的“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如今大多数高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都以理论培养为主,主要通过一些讲座、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师缺乏实践课程的学习,致使实践和创新能力薄弱,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高职院校还缺乏相应的培训基地。很多高校并没有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发展中心,有的话也只是挂个名,很难做到运用培训基地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无法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缺乏对不同层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科学规划,有效性不足。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应该开展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具体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更好地为“双师型”教师服务,需要有合理的规划以及科学的培养机制。

3 高职院校“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双师”评定标准,加强人才引进

首先,要制定科学全面的“双师”评定标准。由于教师自身教育背景以及职业经历的差异,他们的教学、实践以及科研能力都会有所不同,他们会有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制定全面多元的“双师”评定标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教师制定更加贴合实际的具体化评定标准。将教师教学水平、师德师风、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指标纳入“双师”评定标准中,全方位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将师德师风作为“双师型”教师评定的关键指标,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能够起到正向引领的作用,可以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双师型”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应有更高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更需要对学生有仁爱之心。

其次,要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加强人才引进。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转变观念,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人才,可以吸纳从本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考虑让他们留校任教,招聘时重点考察他们是否符合“双师型”认定标准。同时,也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银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师等人才,重点关注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实践水平。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尝试组建社会型兼职教师团队。邀请校外优秀实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特色教学以及交流研讨等,加强兼职教师和本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相关经验,提高教师对实践课堂的驾驭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导向型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实践。

3.2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助力教师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要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树立以“双师型”为导向的教师培养风向标,建立一种“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一,要重视新进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为新进教师配备“双导师”,采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选出理论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帮助新进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要组织新进教师进行校内岗前培训,除了参加企业跟岗培训、省级岗前培训外,高职院校还要以“双师型”为导向,对新进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校本培训中除了校内理论与理念培训,还要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培训。例如组织教师去实力较强的企业基地进行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效果,推进以“双师型”为导向的教师发展转型脚步。

其二,要充分利用专业带头人的作用,发挥专业带头人的辐射示范作用。

选派专业带头人定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行业联合会议,使专业带头人掌握学科发展前沿,促进专业带头人跨界发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效果。鼓励专业带头人带领团队定期开展行业调研,深入了解专业发展趋势,进行产学研结合,开展相关教学实践项目研究,在学校内进行教学改革和技术研发,推广教学经验,助力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提升“双师”素质。

3.3 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幸福感

首先,健全“雙师型”教师考评机制。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和办学特色,借鉴国内外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关成果,打造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要打破原有的以科研为重点的传统职称晋升模式,探索更多符合高职院校“双师”考评的范围。比如,将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等指标纳入“双师”考评范围,激发教师申请认定“双师”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对“双师型”教师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进行划分,制定分层分类的“双师”考评标准,凸显教师自身优势,引导他们不断提升“双师素质”,推进“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

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校内教师的发展热情,推动教师养成“双师素质”,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薪资待遇、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等,要有适当的侧重,激发“双师型”教师的工作潜能与动力,提高其职业发展能力。可以让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之中,增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职业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

3.4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深化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的核心一环。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是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培训师共同提升“双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双师”导向型教师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实践中,校企联合必不可少。高校要鼓励正在向“双师型”转型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岗位职责与人才需求,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参与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积极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任职机会,帮助理论型教师完成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实践工作的转换。企业要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培训,使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实践中来。高职院校也可以邀请优秀的一线企业员工到校指导,增强高校和企业间的教育互动,打造生动的双师实践教学课堂,帮助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加速转型。

4 结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必须要健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明确评定标准,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导向型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实践,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仲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106108.

[2]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364.

[3]李冰清.基于教师发展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1,(7):173176.

[4]徐芳,陶宇.欧美职教“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成效、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1,(9):6875.

[5]杨嵩,杨大伟.地方院校联合跨界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4):96101.

[6]杨伟萍,周婷.高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9):3638.

[7]伍玩秋,刘文彬,林毅贞,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22,(3):4956.

[8]周艳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5):3537.

猜你喜欢

双师高职院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我国首个“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项目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