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3-06-28岳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岳伟

摘 要:所谓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就是既要解决中心城市大城市病,产业发展超出城市配套,住房教育医疗交通超负荷运转;同时又要改变新区鬼城产业发展落后城市配套的现状,聚人气聚财气聚城市功能要素。要科学回答“融什么、怎么融”,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体制顶层设计、推动产业产城融合;坚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关键词: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三大变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04

0 引言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方向而设立的国家级重大发展功能综合先行区,现共有19个国家级新区,除舟山群岛新区,其余新区均紧邻省会级中心城市,利于发挥省会级中心城市的经济要素辐射溢出效应。西部新区发展乏力无不因为所邻中心城市实力不足,缺乏产业的支撑,如何高质量发展国家级新区破解发展难题,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的模式正应运而生。融合发展就是既要解决中心城市大城市病,即:产业发展超出城市配套,住房教育医疗交通超负荷运转;同时又要改变新区鬼城产业发展落后于城市配套现状,聚人气聚财气聚城市功能要素,合理配置和整合两城资源,实现1+1>2的放大效应。以贵阳贵安为例,贵阳,虽有8034平方千米行政面积,但以山地、丘陵为主,坝地较少,仅912平方千米,缺少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贵安新区具有贵州作为山地省难得的发展大都市所需的大片平地区域优势,但缺少人气、商气。融合发展,对于贵阳市,有利于拓展其发展空间、提高贵阳城市形象,把贵阳的龙头舞起来,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对于贵安新区,依靠中心城市的发展溢出效应,夯实产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要回答“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对此,本文以贵阳贵安为例,基于“三大变革”,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愿景可从三个方面推进。

1 融合发展着力点

1.1 坚持质量变革,统筹中心城区国家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敢于大手笔高档次适度超前谋划

深入调查研究,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边干边总结,总结他区和本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时汲取他地教训,纠正本地发展偏差,注重高质量变革,科学合理做好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功能划分的工作。高规格规划,高水平建设,把中心城市规模效应发挥好,把国家级新区的国家级文章做好,实现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所需要的交通、水利、环保、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得以保证,使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发展事业同城化、一体化、均等化、无差别化发展,吸引新区聚人气财气,甚至适当超前规划更能把新区高质量发展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都市新区。贵阳、贵安科学规划,结合两地实际,谋划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大贵阳都市圈”,推动两地区域间的功能整合和升级,打造黔中城市群核心区。要把贵阳贵安放在同一张蓝图中高起点适度超前谋划,发挥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观山湖区、清镇市等重点区域经济动力溢出效应,结合各自优势,科学合理规划,确保贵阳贵安各个功能区各具特色、协同作战、同城发展。贵阳贵安融合发展,除了各自交通路网完善推进,更为关键的是加强两地交通市政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动城市干道、轨道交通、有轨电车互联互通。交通路网互联互通是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基础建设设施保证,包括“四高四铁四轨九干线”立体综合交通网,用“八横十二纵”撑起贵阳贵安市政交通互联互通骨架路网。两地互联互通的关键是轨道交通S1号线的开工建设,该线西连贵州第二高铁站贵安站,途经贵安生态新城、金竹生态新城腹地,东抵贵阳主城区,打造贵阳贵安零拥堵互联互通交通融合、人城空间融合、心理融合还需要公交地铁一卡通,贵安新区范围内户籍、医保、机动车牌照与贵阳同城化、一体化融合,贵阳贵安要切实做好公共服务配套优质化、均衡化、同等化,鼓励发动主体融合,运用多元主体,把贵阳优质教育资源溢出到贵安兴办分校,打造两地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六网会战”不只局限于“铁公基”的传统基建,还应包括新基建,全面铺开两地供水、供气、供电、地下管网、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設,突出质量变革,高起点规划统筹,高品质特色彰显,形成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宜居宜业生态精致的现代化都市,学习苏州“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城市影像,贵阳贵安融合下的贵安新区努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打造“绿水、青山、红瓦、白墙”海绵田园城市,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1.2 坚持效率变革,做好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体制政策顶层设置

新区开发成败的关键需要中央、省级、地方三级联动,但中央的支持更多是允许地方政府先行先试,不可能单独对某一区域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特殊照顾,所以省级政府、新区管委会如何运用中央赋予其战略实验发展红利,不负中央重托,是一个很需要智慧的工作。一般设立新区都较为远离主城区,发展基础可以说一张白纸,实现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实现区融合发展是两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资源实现新区成功开发的可行性选择路径。融什么,怎么融呢?关键做到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交通互联互通、产业相互配套、环保联防联治、公共服务设施共用共享,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而实现这一切,必须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坚持效率变革,提高推动工作的执行力、战斗力,坚决杜绝懒政、怠政、推诿扯皮等不良政治风气,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贵安新区采用的行政运行体制借鉴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模式,只设“新区+乡镇”两个层级,省去县级行政,两级扁平化管理,推行大部门制和雇员制,为贵阳市整体接管贵安新区在行政设置上提供了实际意义的管理模式,但为了降低贵阳接管贵安两地融合的阻力,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正厅级职级需保持不变,正厅级干部由省委任命,副厅级干部由贵阳市会商省委组织部任命,同时贵阳市委书记兼任新区党工委主任、市长兼任新区管委会主任,特别是贵阳市委书记同时又是省委常委,这种政治安排能够保证两地融合发展中行政效率的提高。利用好两地党政联席会议机制,两地具体职能部门做好交接融合工作、加快职能划转,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利用所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实现贵阳生产要素有效流向贵安,壮大贵安新区经济活力和实力,其他职能顺利划转贵阳市统一管理。贵阳贵安融合发展,为避免统计重复计算,GDP可计入贵阳市,做大贵阳经济总量,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贵阳贵安基于效率变革的体制政策顶层设置,不能局限于政府层面,更应该形成社会、企业、民众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融合机制,直面社会热点、企业痛点和个人难点动态变革、科学管理、高效施政。

1.3 坚持动力变革,推进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形成具有本地优势的产业集群

贵阳贵安两地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基于这一最大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贵阳贵安两地最大的短板就是实体经济发展不足,但又不能饥不择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企业坚决不能引进,必须坚持动力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始终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新产业为引进方向,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不仅是贵阳贵安两地更是整个贵州省最大的政治。贵安贵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有紧迫感、要有决心、要有定力、更要有信心。贵阳贵安发展的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新兴产业可以说是最能发挥其气候凉爽、风景优美、地质结构稳定、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贵阳贵安产业融合就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发展、要素配置要统一规划、协同作战,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为迸发活力提高合作的基础,合作为实现1+1>2效应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对于贵安新区必须更加强调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始终把产业发展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作为贵安新区开发成败的“牛鼻子”工程,营造“融合必谈实体经济、发展必谈实体经济、干事创业必谈实体经济”的浓厚氛围,在贵阳贵安神奇的大地形成最能发挥两地比较优势的提升中国志气、彰显贵州骨气、夯实贵阳贵安底气的产业集群。

对于贵阳贵安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实体经济有如下几点建议:先行探索贵阳贵安“飞地经济”模式,即贵阳研发贵安生产、贵阳办公贵安加工、贵阳市场贵安制造、贵阳总部贵安基地的新型实体经济产业园区。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利用政府有形之手积极推动贵阳六城区、清镇市和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在贵安新区设立各区贵安园区,充分利用好新区各项优惠政策,为实体经济企业做好服务;坚决避免贵阳各区之间、贵阳贵安之间行业同质、恶性竞争,做好统一规划,积极分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如观山湖区经开区贵安新区均有汽车制造,贵阳贵安同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等,这难免存在竞争,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但恶性竞争特别同一区域的重复建设对地方经济建设伤害巨大,贵阳布局的优势产业企业,贵安新区为贵阳做好上下游配套企业生产,延长生产链,同理,贵安新区布局的优势产业企业,贵阳为之做好配套服务,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楼宇经济,包括人力外包、财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等,实现两地产业融合;抓“二八定律”关键少数,结合本地區产业规划,注重引进诸如美的、正威、浪潮、新希望、华大基因、赛峰、特斯拉、梅里亚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没有条件的,可以培育贵阳本地的老干妈、满帮等成为大型巨头公司,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一个企业一个园区,一个园区一个行业,实现贵阳贵安“一品一业、百业富贵”,补齐实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充分利用大型集团的行业带动力,不仅一个重要企业带动形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更重要要延伸发展相近行业产业,比如利用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发展大数据技术支持、华为技术培训基地,服务器、华为智能手机生产等实体经济。

2 结语与展望

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和国家级新区成功开发的积极可行的选择路径,以贵阳贵安为例,必须坚持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从基础设施、机制设置、产业互动上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若祥.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16,( 17).

[2]薄文广,安虎森.我国区域发展思路的演进与未来展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3]汪东,王陈伟,侯敏,等.国家级新区主要指标比较及其发展对策[J].开发研究,2017,(01).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成品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