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建模应用于同伴效应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证研究

2023-06-28张姝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素质教育

张姝然

摘 要:文章以青少年及其同伴为研究对象,探究同伴效应是否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提升方面存在影响。研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影响因子分析,在控制了可观察的个体特征变量后,结果显示同伴效应在青少年素质教育提升方面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影响青少年认知能力及行为决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衡量同伴效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为制定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相关政策提供切实依据。

关键词:同伴效应;素质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36

0 引言

把关注和目光投向青少年,展现出国家的远见卓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及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素质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基于原理的科学知识、基于实践运用的科学技能,也强调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尊重科学伦理的健全人格。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在培养目标与理念上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对学生主体愿望和志趣培養不足;在培养内容上习惯于培养聚合性思维,对发散性思维激发不足;在培养方式上倾向于记忆和解题套路,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不足。

分析影响青少年行为决策的因素对于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侧重于分析青少年行为的后果,忽视了同伴效应在影响青少年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对全面了解青少年的行为决策、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几乎没有基于同伴效应视角下研究如何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研究,此项研究具有现实及文献价值。

1 文献综述

1.1 同伴效应的界定

关于同伴效应最经典的界定基于Manski(1993)提出的系统分析社会互动框架,他将不同个体在同一群体倾向于表现相似的行为细化为三部分,一是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即内生性效应(endogenous effect);二是他人特征对个体行为的直接影响即外生性效应(exogenous effects);三是由个体间相似的特征以及共同面临的相似环境所导致的行为结果趋同即关联效应(correlated effects)。

1.2 同伴效应与青少年发展

以往的研究已证明了同伴效应在社会经济行为中的存在及重要性。一些研究考察了在教育过程中的同伴效应(Henderson等人,1978;Boozer,2001)。其他研究则集中在同伴效应对其他行为的影响程度上,比如分析同伴群体在个体的体重(Burke 和Heiland,2007)、吸烟、饮酒、高中辍学(Gaviria 和Steven,2001)等方面的影响。张学政(2019)研究发现流动学生对本地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影响,同伴效应显著。

2 计量经济模型构建和数据

2.1 模型构建

本研究采用学校层面的同伴群体,检验同伴参与科普竞赛行为对青少年同一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设定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Lit=α+γ·peert·-i+β1Zit+β2Xit+vt+ut+εij

其中,被解释变量Lit代表青少年i第t时期参与科普竞赛的行为,关键解释变量 peert·-i代表青少年i的同伴第t时期参与科学类竞赛的行为。Zit是一组与关键解释变量 peert·-i和被解释变量 Lit高度相关的控制变量,包括青少年参加科普竞赛的偏好、父母是否重视教育等。Xit是一组控制变量,包括青少年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变量等。个人特征变量包括性别、教育阶段等;父母特征变量包括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互联网使用偏好等;家庭特征包括子女数量、年人均收入等。此外,模型中还控制了时间虚拟变量 vt和地区虚拟变量ut,εij为扰动项。

2.2 变量解释与测度

2.2.1 关键变量和调节变量测度

对于青少年参加科普竞赛频率,基于对被访者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兴趣课、观看相关视频等)分配时间以及参加科学相关竞赛频率的收集;对于同伴参与科学类比赛的平均值,采用同个学校其他同龄青少年参与科学类比赛的平均值衡量;家庭的影响:①父母引导教育,采用父母陪伴衡量。父母陪伴采用“你每周有几天和你的父母一起看电视”问题衡量,将青少年回答“不在乎”或“希望减少”归为否,将回答“希望增加”归为是。②父母监督约束,采用父母对子女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内容约束衡量。具体来看,本文分别采用“你的家人限制你能看的电视节目的类型吗”和“你的家人限制你看科学类频道的时间长度”问题衡量,将回答“较少”“有时”归为否,将回答“经常”“通常”归为是。

2.2.2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于2022年13~15岁的陕西渭南初中的青少年,剔除回归变量缺失样本,最终获得182个样本。样本变量的统计描述见表1。

3 实证分析

表2显示的是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同伴效应的估计结果。

具体来看,在不考虑接触科学知识的可获性、对科学方面的偏好、父母重视科学教育程度等影响时,同伴每天观看科学知识视频时间增加1%,青少年每天观看科学知识视频时间平均增加021%,同伴参加科学竞赛次数增加1%,青少年参加科学竞赛次数平均增加014%,参数统计检验达到1%的显著水平。由此可见,青少年素质教育相关行为存在同伴效应且表现稳定。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系统考察同伴效应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影响,并深入剖析不同年龄和城乡青少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效应是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且对高年龄、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影响更显著。其次,城市青少年在提升素质教育方面更易产生同伴效应,并因父母重视科学教育选择学校而使同龄青少年聚集,显著增加同伴效应。最后,通过稳健性检验证明以上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提升,本文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第一,注重志趣导向的主动引导,聚焦多维度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父母可考虑采用关心等温和方式引导子女观看科学相关节目,注重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尤其是针对高龄青少年。

第二,父母在选择居住地和学区房时,应对子女交友问题引起重视,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择友观,促成孩子形成良性同伴群体。

第三,学校在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青少年学习科学的自主性,引导青少年从功利导向的被动学习转向志趣导向的主动学习,更加聚焦培养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好奇心等多维度的综合性素质教育。

第四,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家庭、社会、新媒体的作用,多方合力协同构建青少年多渠道成长的教育新生态。虽然本文已经采用了控制更多同时影响关键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方法以降低内生性造成的偏误,但受制于控制变量数量等原因,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仍有努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Burke,M.A.,& Heiland,F.Social dynamics of obesity[J].Economic Inquiry,2007,45(3):571591.

[2]Gaviria,A.,& Raphael,S.Schoolbased peer effects and juvenile behavior[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1,83(2),257268.

[3]Henderson V,Mieszkowski P,Sauvageau Y.Peer group effects and educational production function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8,10(1):97106.

[4]Manski C F.Identification of endogenous social effects: The reflection problem[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3):531542.

[5]張学政.同伴效应视角下流动学生和本地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D].深圳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