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式研究

2023-06-28郝浩竹刘义成秦艳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第二课堂大赛

郝浩竹 刘义成 秦艳红

[摘           要]  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平台,是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外化于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立足教育类专业第二课堂改革,针对存在的活动主题内容与专业契合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实施“1353”的第二课堂综合育人新模式,树立“强师德、精技能、通人文、广见识、能创新”的第二课堂育人目标,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开展五类活动,塑造三个品牌,建立三大保障机制,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综合育人作用。

[关    键   词]  第二课堂;教育类专业;“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013-04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明要“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2]。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系列讲话与文件精神都显示出新时期国家对高校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阵地之一,是第一课堂育人作用的延伸,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近年来,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化与落实,“十大育人”体系的不断实践与完善,高校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进和完备,师资力量的不断补充与加强,以及新技术、新手段的更迭出现,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的理论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李晓丽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1551”三全育人模式:以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五个教研室为载体,聚力“创+”文化节,着力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行”五种能力,依托一支团队,即辅导员队伍为“创+”文化节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提升“三全育人”成效、人才培养质量[3]。倪姗认为,第二课堂是高校“双创”教育的实践载体,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4]。程品品等人认为,第一课堂是基础,第二课堂是扩展,第一课堂是理论,第二课堂是实践,应扎根专业特色,从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做起,协同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发挥协调育人作用[5]。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全过程,本研究立足第二课堂,以提升教育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以专业特色为引领,创新第二课堂顶层设计,实施“1353”综合育人工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开创“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界定及价值意蕴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界定

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朱九思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第二课堂”概念,即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新词语大词典》中这样解释: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二课堂的定义也不断完善,是指在第一课堂外,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利用课外时间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课程实践、技能竞赛、学术讲座、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社团学习等各类活动,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二)第二课堂的价值意蕴

1.第二课堂是实施“五育”并举教育的夯实之举

第二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战场,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为主,即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自我成长、自我蜕变的平台。将“五育”并举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第二课堂在学生的美育、劳育、体育等发展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很多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学雷锋系列志愿活动、耕读活动。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通过耕读活动,深刻体验劳动的不易,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通过学雷锋系列志愿活动,引导学生知雷锋、懂雷锋、学雷锋,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2.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阵地

以教育类专业为例,学生在学习完教学法等核心课程后,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开展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训练,进而参加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使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有机结合,使校内学习与岗位能力培养无缝对接。因此,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职业院校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阵地。

3.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文学素养不高,这与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差距。开展好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升文学修养,培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等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例如,基于第二课堂,在教育类专业学生中开展“文化大讲堂”“非遗进校园”等文化活动,既帮助学生巩固在第一课堂中学习的文学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教育类专业第二课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第二课堂内容、形式多样,开展时间灵活,因此在育人实践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以教育类专业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题内容与专业契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主题与内容的设计往往基于学校团委等部门的统筹安排,独立于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训练,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提升帮助不大,学生参与度较低,使得第二课堂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

(二)第二课堂缺乏有效指导,育人效果不佳

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课时安排、时间冲突、工作量难以合计等问题,导致专业教师参与较少,指导不够深入,第二课堂的活动质量不高,育人效果不佳。

(三)保障机制不完善

由于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第二课堂在组织形式上较为单一。

在评价导向上,重结果、轻过程,大大削弱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激励机制上,学生各类评优评先往往以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主,导致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第二课堂学习。

三、实施“1353”的第二课堂综合育人新模式,展现育人新风貌

(一)立足办学定位,确定一个育人目标

立足教育类专业办学定位,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定“强师德、精技能、通人文、广见识、能创新”的第二课堂育人目标,即通过第二课堂改革,依托丰富的课外活动、技能训练与技能展演、师德讲座等,培养一批师德师风强、教育技能娴熟、人文素养扎实、视野见识宽广、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教育人才。

(二)结合专业特色,着力搭建三个平台

以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为契机,依托我院“文化大讲堂”活动,搭建学生技能大赛育训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和学生文化交流三大平台。对接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标准,一是遴选优秀指导教师,组建技能大赛指导团队,利用第二课堂时间,从理论水平、职业能力、专业素养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为学生搭建学习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平台。二是组织简笔画、课件制作、舞蹈创编、说课等模块化比赛,为学生搭建技能比拼的舞台,实现以赛带训、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目的。三是每年开展一次师生技能展演,学生与教师同台竞技,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对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建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团队,从项目拟订、计划书撰写到路演演练等,对学生进行全程培训,达到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转变就业观念、锻炼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获取资金支持的目的。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大赛,为学生开启职业认知的大门,指引学生远航。

针对学生文学知识薄弱、人文底蕴不足,开展“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讲师团队通过整合地方文化故事、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典型内容,厚植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有师范专业特色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职业理念、职业价值,搭建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三)聚焦综合素养提升,组织开展五类活动

聚焦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结合教育专业学时学习特色,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相关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下,在专业教师、辅导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的指导参与下,组织开展美育、劳动教育、体育活动、师德教育以及社会实践,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1.以美育心的美育活动

近年来,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院协同当地文化馆多次举办“多彩非遗进校园,魅力文化润心灵”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认知非遗、传承非遗、创新非遗。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非遗舞蹈,观看非遗作品展览,参加非遗文化展演,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资源互融共享,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提升文化传承力。

2.以劳育智的劳动教育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立足学院实际,积极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包括“走进农场,感受自然魅力”农场学习活动、“农场耕读”教育活动、志愿打扫校园卫生,美化校园环境等。切实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且拥有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通过农场种植活动,學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3.以体强身的体育活动

开展体育活动是落实“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教育类专业学生中以“阳光体育 强身健体”系列活动为抓手,依托社团、竞赛、运动会等,全面开展体育特色活动。一是立足第二课堂,定期开展趣味运动会、四球联赛等竞赛类体育活动,学生在运动场上体验运动项目的有趣,收获团队协作的喜悦,享受奋力拼搏的快乐。二是组织开展好每年的学校运动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用行动诠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是依托社团,大力支持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体”强体,以“体”育人。

4.以德育人的师德教育活动

师德教育是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进一步激励师范学子传承和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策划和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演讲大赛,学生结合自身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精神的学习以及对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的理解,以身边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为题材,用饱满的精神状态、简洁的语言、动人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5.以文育人的文化艺术节活动

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充分利用教育类专业学生的艺术技能优势,组织开展“红歌赞党”歌唱比赛、“跃动青春”舞蹈比赛、“翰墨飘香 文韵悠扬”书法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学生以歌为赞,向党和国家献礼;以舞为韵,传递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以书画为笔,书写新时代赞歌。活动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扎实的文化功底、良好的礼仪素养、深厚的艺术底蕴、创新的艺术构想,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开启温暖又浪漫的文化艺术之旅,让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更有力度、更有深度。

(四)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三个品牌

1.师德师风教育品牌活动

将师德师风演讲大赛办成品牌,加强教育类专业的师德教育,是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坚持师德教育为先,通过师德师风演讲系列活动,涵养师德师风,增强广大师范生的时代使命感,深植教书育人理念,厚植教育情怀,使师德师风教育成为提升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孵化器”。

2.非遗文化传承品牌活动

“非遗进校园”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构筑搭建非遗文化传承的“立交桥”,坚持做优做强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协同培养一批非遗传承技能人才,提升品牌效应,助力学生就业。

3.专业能力提升品牌活动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地之举。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大力度搭建高质量的大赛育训平台,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技能大比武、专业大比拼的竞技热潮,营造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和爱技能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的职业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生根发芽。

四、实施第二课堂质量保障工程,建立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一)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第二课堂领导小组,做好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为第二课堂有序开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统筹第二课堂建设与发展;组建学生管理办公室—辅导员—学生干部三级阶梯式的工作队伍,做好第二课堂的组织,确保各项活动(竞赛)落地,形成工作闭环;整合教师资源,成立技能大赛指导团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团队、社团活动指导团队,为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参加各级比赛提供技术上的咨询、指导服务。

(二)建立评价保障机制

要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在教育类专业学生中的育人作用,还需要改革评价模式,重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保障机制。一是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二是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参与活动的等级、参与训练的情况、获得奖励的等级与次数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在综合育人中的作用。三是将第二课堂的成绩与第一课堂成绩有机结合,第一课堂成绩占比90%,第二课堂成绩占比10%。

(三)加强评价结果运用

重视结果导向,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在学生层面,一是对于第二课堂表现积极、贡献突出的学生,在评优评先上加大倾斜力度。二是设立奖励制度,树立优秀典型。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平台、校园网站等,开展“榜样的力量”系列宣传活动,号召广大学生学习。在教师层面,对于指导第二课堂开展的教师,将工作量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课时数,在教师评优评先、年终考核、职称评定中适度倾斜。

五、取得的成效

(一)第二课堂助力学生技能提升,锤炼学生技能

第二课堂自改革以来,在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在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中,得益于“德技并修,铸魂育人”的培养理念,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硕果累累。培养出了近百位陕西省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理念新的教师。

(二)第二课堂助力学生思想成长,滋养学生品格

师德教育活动和美育系列活动在第二课堂开展以来,学生的师德修养逐渐提升,舞蹈技能和歌唱技能显著提升,先后组织100余名学生参加校级、市级相关大型活动20余次,通过节目展演、氛围熏陶,树立家国情怀,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與文化育人体系逐渐完善,多名学生在教育岗位工作中荣获“优秀教师”“师德工作先进个人”。

(三)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学历提升,促进学生就业

实施第二课堂改革以来,各项活动设计与开展基于专业学习、第一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较高,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学习内化、技能学习提升。尤其在学生专升本意愿逐渐强烈的现实需求下,第二课堂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专升本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质量的平台、高品质的活动,助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专升本成功上岸,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六、结束语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引下,大力推动职业院校第二课堂综合改革与实践,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工作任重道远,如何构建更加全面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如何对接第二课堂特点,实施教学改革,如何更好地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真正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包昱辉.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建设路径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20.

[2]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4-22)[2023-04-2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 _5511831.htm.

[3]李晓丽.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1551”三全育人模式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创+”文化节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4):95-97,128.

[4]倪姗.高校第二课堂“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创新探讨: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92-94.

[5]程品品,王爽,周德水,等.“三全育人”视域下第二课堂育人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1,41(8):110-112.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第二课堂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