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刍议

2023-06-28庞明屈文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庞明 屈文超

[摘 要] 对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现状和现实基础进行分析,阐述推动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培养交通领域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对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中的语言学习、标准规范差异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打造“俄语+专业”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国际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以教育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中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合作特色等3个方面,提出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俄教育合作;教育国际化;交通领域

[中图分类号] G 52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3)02-0039-06

On Sino-Russi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ANG  Ming1, QU  Wenchao2

(1.Beijing Research Base for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2.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 Cooperatio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basis of Sino-Russi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and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Sino-Russi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Moreove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language learning, differences in standards and norms,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s in the Sino-Russi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and proposes a model of talents civilization for Sino-Russi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in three aspects: creating a new mode of talents civilization of “Russian language + major”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building an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civilization in Sino-Russi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community.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ino-Russi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0 引言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迄今已逾9年。“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着眼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期待。“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推动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均衡、普惠、包容、可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即使新冠病毒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一带一路”合作步伐也丝毫没有被阻断,反而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与支持。

交通是经济脉络和文明纽带,是全球互联互通的基石。推动亚欧大陆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促进经济地理重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现亚欧大陆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和实现亚欧大陆一体化、打造亚欧大陆各国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俄罗斯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和欧亚交通走廊的重要节点,随着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推动中俄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领域的合作,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近年来,我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推进的教育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这是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聯合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对推动中俄两国高校互学互鉴、携手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中俄两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友好和融通发展,也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1.1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交通建设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在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无论是公路、铁路、航路还是网路,路通到哪里,我们的合作就在哪里[1]。9年来,中国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依托铁路、港口、管网等构建了一条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蓬勃发展的东亚经济圈和成熟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的互联互通之路,对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促进共同繁荣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在获得世界各国认可和支持的同时,对我国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俄合作是关键节点

俄罗斯地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交通枢纽和关键节点。随着中俄在技术人员输送、资质互认方面的不断深入合作,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及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的大形势下,两国交通领域的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广。因此,开展中俄交通领域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专业性较强,高铁领域的高等人才一直比较匮乏,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特别是俄语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中国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交通系统的人才缺口较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铁路事业向国际化发展,势必需要更多兼具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投身“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

1.3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教育合作是助推剂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代背景下,深化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两国人民的包容感、信任感和认同感,真正实现“民心相向和民心相通”,是中俄高校的责任所在,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但是,“软联通”涉及多个层次、领域和主体,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从高校教育合作切入,推动政府、企业和机构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的互认互通,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质量和“溢出效应”,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机制保障。

1.4 中国交通企业“走出去”,需要教育打头阵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名片”,彰显了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的最高水准。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中国交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向世界辐射,促进和推动着世界发展,这同时也对培养适应中国交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技术及管理人才提出了急迫的需求。因此,培养既了解合作国的国情、语言、文化,又懂得交通领域知识,能够与对方开展深入对话并建立默契和友谊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对于向世界展现中国交通企业的良好形象、传递中华民族的友好亲和力及获得世界人民的支持和认同,都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2 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俄两国高校围绕交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合作,包括成立中俄交通大学联盟,共同打造“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机制性交流平台,联合开展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中俄高校的互学互鉴,不仅推动了中俄两国高校在交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持续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但是,中俄高校在推进教育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中去解决。

2.1 中俄教育合作首先要从语言破局

“一带一路”的陆上3条经济带,其中两条分别从我国北部经蒙古国、俄罗斯通向欧洲,从我國西部经中亚通向欧洲。这两条线路沿线国家主要为独联体国家,通用语多为俄语[2]。因此,俄语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各外语类高校培养的俄语人才缺乏交通领域等工程类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性极强的中俄交通领域合作需要。与此对应的是,我国俄语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具有俄语基础的高中毕业生数量较少,导致大学生中具有俄语基础的人数更是凤毛麟角。2022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 193万,将俄语作为高考外语的人数仅约为4万。

在此背景下,进入中俄合作办学高校学习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俄语零基础水平。学生要在大学四年期间完成第二外语的学习并完成俄方专业学习任务,掌握俄方交通领域技术规范,具有俄方专业的技术与非技术能力,这可能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因此,在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俄语学习,实现“俄语+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步开展、互促共进,需要从中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上去思考和实现。

2.2 化解中俄标准规范差异制约要从教育合作破题

中俄两国交通领域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专业对口性及专业内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给“软联通”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企业跨境经营的成本,是现阶段制约两国互联互通合作的主要问题。比如,中欧班列因轨距不统一而在单程运输中需要至少换装2次,导致通关效率偏低。两国交通企业由于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对接不畅,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成效[3]。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了解双方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的异同,研究其成因和内在逻辑,进而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手段。首先,推动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培养同时掌握中俄两国交通领域标准规范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共同制定欧亚交通领域人才培养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铁路人才国际化培训规则,实现法律体系对接、技术标准融通和信息一体化建设,从根本上破解标准规范障碍;其次,推动中俄交通领域科研合作,通过制度政策、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多筹并举,推动双方同向同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软联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交通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要从中俄产学研合作寻求突破

中俄两国的教育和科技合作历史悠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论是合作的规模还是合作的效率,相较于两国的互补优势和巨大潜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既有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和非技术技能,又能打破语言上的障碍,还能懂中俄合作政策的人才比较匮乏。

基于“一带一路”和中俄交通领域的教育合作,应以中俄高校合作为切入点,汇集中俄两国交通领域的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力量,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科研实践,培养懂语言、懂专业、懂政策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交通领域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高校进一步增强跨文化沟通理解能力,互联互通,打造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共同体,在深入的交往合作中实现目标趋同、标准统一、合作共赢。

3 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人才培养路径

中国高校在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中,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兼具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高素质技术能力,服务“一带一路”交通领域建设与合作的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其次,要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以两国高校合作为基础,充分调动中俄交通领域的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导向清晰,国内与境外无缝对接。此外,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要坚持目标导向,创设情景式、实践式教学环境,通过引入俄方优质资源,围绕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操的能力,提高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最终实现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3.1 打造“俄语+专业”交通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开展中俄人才培养合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将俄语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深入研究俄语零起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1.1 从语言技能教学向内容教学转变

对于“俄语+专业”模式,俄语是基础,专业是导向。俄语要服务于专业教育,教师要围绕和服务于交通领域特点和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俄语教学。

一方面,俄语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俄语是学生毕业后参与中俄交通领域合作的必备能力,因此,俄语课程必须紧紧贴合学生专业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使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对于俄语零起点的学生,教师要深入研究和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规律和思维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引导,将俄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模拟专业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将俄语教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成本,提高教学总效率,实现俄语与专业的双重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高度发达的今天,特别是针对新一代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群体,教师要充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以俄语教学与应用为切入点,聚焦外方课程教学的需要,高效快速地实现学生的俄语基础入门,培养学生对俄语的基本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能够较好地完成双方制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引进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使学生达到俄方高水平专业所需的俄语水平,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3.1.2 把握好日常语言与专业用语的融合与平衡

“俄语+专业”的教学定位,相较于普通俄语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大部分学生多为俄语零起点水平,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课程和教材设计上下功夫,在不同阶段的俄语教学中把握好专业融合的量与度。在低年级的专业基础教学阶段,俄语教学应更侧重于日常交流,辅以交通领域的学科常识和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俄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掌握交通领域的俄语基础知识,满足行业交流的一般需要。在高年级,学生开始深入学习中俄两国交通领域的知识,俄语教学也应与之相适应,侧重于专业场景模拟演练和专业词汇的熟练运用,进而更好地辅助专业课程的学习。以此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俄语学习中对日常语言与专业用语的动态平衡,推动语言教学和专业内容教学的有机融合,促進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对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兼收并蓄。

3.1.3 培养“俄语+专业”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中俄交通领域的教育合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高校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入俄方高校优秀的专业师资力量,加快培养“俄语+专业”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引入俄方优秀的交通领域教师,结合师资队伍水准、学生能力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复合培养方案及配套的课程体系,开展“俄语+专业”教学。其次,鼓励和推动从事中俄合作办学的国内教师进行深造学习,培养具有学科和语言专业背景的“双专长”教师。在此基础上,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前往俄方高校开展教学科研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双专长”教师的能力水平。最后,学校还要充分考虑“双专长”教师横跨俄语和专业两个领域的实际情况,在人事政策上明确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制定合理的考核和晋升标准,完善奖励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潜力和工作热情,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校只有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俄语+专业”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双专长”骨干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语言与专业教学的比例和平衡,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开展课程设计,将中俄教育合作落到实处。

3.2 构建国际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为中国交通企业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是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目标。因此,人才培养必须与国家和交通领域的发展需要相契合,聚焦国家发展大局,着力破解国际交通领域合作的核心难题,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办学方式从学科专业单一性向学科大类交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转变。

3.2.1 顺应“一带一路”交通领域发展需求

我国交通领域高校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交通强国”战略,开展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急需人才,是对时代使命的回应。在此背景下,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必须要与中国交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具备中俄交通领域复合型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获得两国交通领域高校和企业共同认可的人才,对实现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的国际输出、推动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标准的一体化进程、进一步为我国铁路产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4]。因此,中俄教育合作是中俄交通类企业和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的奠基石和催化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2.2 打造综合性国际产学研合作平台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大趋势,国际化成为新时期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的重要标志。俄罗斯建立了13个领域的技术开发合作平台,参与合作单位包括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库尔恰托夫研究院等众多科技机构、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业[5]。中国高校也要积极搭建汇聚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以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为切入点,推动中俄产学研相互融合,向国际化发展。一是通过学研合作,推动中俄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创新转变,实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协同发展,同时推动解决两国交通领域合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方案设计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校企双方教研融合、资源互补,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机制和路径,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三是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以科研创新为引领培养学生国际化前沿视野,以企业实践为载体精准对接产业链和人才链,探索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产学研一体化中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国际产学研合作,搭建适应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多元化平台,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参与和融入世界教育及交通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搭建产学研集成创新平台。聚焦中俄交通领域,推動中俄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实现跨越学科、机构、领域、国界的交叉融合发展。二是搭建国际人才培养平台。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俄交通领域人才的双向培养与企业实践,在重点合作领域及项目方面促进人才交流与互动。三是搭建常态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中俄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教学研讨,建立跨界协调机制,重点解决共性问题。四是搭建产学研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对接中俄高校和交通领域企业,引导学生参与国际化实习实践,提前了解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岗位素质需求和工作内容,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行业需求相适配。

3.3 以教育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中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合作特色

中俄两国交通领域高校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局,将“一带一路”交通领域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国际化特色的重要内容,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国际教育合作的主题,将突破中俄教育交流合作体制约束和行业标准差异壁垒作为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协力构建中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共同体。

3.3.1 聚焦交通领域,注重跨文化培养

高校要围绕“一带一路”交通领域建设和沿线国家的国情特点,注重培育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第一课堂,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中俄两国交通领域的政策、标准规范,比较其中的异同,了解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内与国外在环境、文化、制度和社会风俗方面的差异,提升跨文化表达能力,为前往俄罗斯及沿线各国开展交通领域建设、与当地人民进行沟通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 吸引俄方学生来华留学,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

高校应通过中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合作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一方面,引入俄方一流的技术师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高水平的国际化高等教育,适应面向国际交通领域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以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为依托,为来华留学生开设语言和专业相关课程,促进中外学生交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3.3.3 推动学分互认,打造国际化教学科研团队

融合创新、联合培养、相互赋能是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应大力推动学分互认,打造国际化教学科研团队。一方面,要将俄罗斯顶尖交通类高校在课程体系、核心教材、教学资源、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和优质资源,与我国高校的特色专业相结合,共同制定双方互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生的国际化知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另一方面,要引入高水平的外籍专家教师,与中方优秀教师共同组建高水平的国际化教师团队,合作撰写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实行双语授课,开展联合科研,打造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开幕辞[R/OL].(2014-11-11) [2022-10-15]. http://www.gov.cn/xinwen/2014-11/11/content_2777244.htm.

[2] 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J].中国俄语教学,2015,34(3):1-4.

[3] 郑楠,黄卓.中蒙俄跨境物流运输便利化的合作机制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8(11):84-87.

[4] 郑淳,杨帆.“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铁路行业高校开展对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刍议——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23):1-4.

[5] 刘志敏,胡雪丹,王佳敏.以创新链重塑教育链——构筑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大格局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20):6-8.

(责任编辑 白丽媛)

[收稿日期] 2022-10-26

[作者简介] 庞明(1967—),女,河北清苑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政治学。

[通讯作者] 屈文超(1983—),男,江西南昌人,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交流、国际教育。E-mail: wenchao@buu.edu.cn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