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
2023-06-28郭鸣鹃
郭鸣鹃
摘 要: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顺应了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医学英语”课程和高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高职医学生救死扶伤、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意识和大爱精神。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树立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还应推动课程思政教育与“医学英语”教学在目标、内容上的相融合,在“医学英语”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医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095-0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化解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脱节问题。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1]。作为高职院校中学生数量多、教育针对强、专业程度高、持续周期长的医学基础课程,“医学英语”课程在推进立德树人、落实三全育人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开放的教育生态、先进的教育理念等,能够在课程教学中育智又育德,强化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建设。
一、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医学英语”课程不仅要讲解医学知识、英语知识等,还涉及医风医德、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科学知识等。课程思政是“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显然,开展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顺应了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医学英语”课程和高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高职医学生救死扶伤、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意识和大爱精神。
(一)顺应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官方”“高大上”“唯理性”的道德说教已不合时宜,甚至让许多医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这些直接弱化了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创新高职思政教育理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段论述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任务。“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隐蔽性、渗透性、思想性、文化性等特征,能够将救死扶伤的仁爱精神、仁慈博爱的医德精神、爱国爱党的政治信念等融入医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高职思政教育目标。此外,“医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够在思想起源中观照人与现实的关系,在课程融合中实现守正创新的教育目标。
(二)推动“医学英语”与思政教育相互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相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无疑为新时期高职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起来,能够推动两者的协同育人、同频共振,顺应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目标。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强调教育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把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当作一种解放思想和发展自我的教育活动,通过推进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心灵成长、价值塑造的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建立融会贯通、互促共进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医学英语与思政教育在内容资源、思想理念、教学方法、主体力量等方面的协同阻力逐渐消解,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开始削弱,有助于取得琴瑟和鸣、共振和鸣的效果。
(三)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发展
当代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主要危机在于过度追求教育的功利性,片面追求无价值倾向的理论灌输与技能培训,忽视了教育应有的人文關怀与价值导向,漠视人的情感需求。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缺的不只是职业发展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人文素养。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对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克服单一维度知识传输的偏向,能够在瞄准医学科技前沿成果、医学英语应用现实问题的前提下,引导医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回归立德树人、知识传承的根本立场,步入更加健康发展轨道[2]。比如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够通过抗疫故事、学科知识、传统中医药故事等教学资源,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推动高职思政教学活起来。
二、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树立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显然,忽略“立德”而谈“教育”的教育理念,违背了高校教育的初衷,只能培养出被现代教育环境所异化的个体。比如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环境中,有些高职医学生缺乏救死扶伤的医德精神、缺乏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这些都背离了高职医学教育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面对工具理性泛滥、功利意识突出、人文观念缺乏等教育教学问题,高职“医学英语”教学应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原则,以医德精神、职业规范、政治理论等“武装”广大医学生。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医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个性品质、行为习惯。此外,高职院校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目标,始终围绕立德树人选择英语教学内容、资料、方式等,实现课程思政与“医学英语”的有机融合[3]。
(二)树立因医学专业施教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所以高职院校应当顺应专业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高职医学教学为例,医学教育体系有大小之分,大则包括所有医学专业课程,小则仅限于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从学科专业演化过程看,医学学科知识是一个不断分化、重组和突破的动态过程,不同专业结构下的学科知识存在一定的“学术壁垒”与“知识分岭”。此外,在医学体系不断精细化的背景下,不同医学专业课程涉及的名词、概念、理论等可能存在学科边界,体现出独立化、中立化的属性,它们附属于特定的学科、学术领域和范围,且各自又有相对关注的重点。因此,在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应避免宽泛的、大范围的“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因医学专业施教的课程教学理念,根据“医学英语”的学科特点、教学等开展针对性、差异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同时,在“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还应当结合不同医学专业的学术、学科、话语体系,进行精细化的教学内容生产与供给[4]。
三、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推动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教学目标相融合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针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高校的青年成长发表过很多非常重要的讲话,强调高校课程教学在推进教育方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同时,还应自觉担当立德树人的任务,加强学生思想与素质的正向引导与积极塑造。在这种情况下,要树立多维度、多层次的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将英语知识、医学知识、英语表达能力等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还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医德精神、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爱国意识等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和“医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
首先,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不仅要“种好责任田”, 帮助医学生熟悉疾病定义、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医学知识在英语语言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增强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还要“唱好协奏曲”,主动承担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做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以思想伟力引领医学英语教学。比如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应当确立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等医德教育目标,通过医学课程教学,培养高职医学生的崇高医德。此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将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医学生的责任意识等思政教育目标纳入医学英语教学目标,将“医学英语”的语言理论与应用技能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建构课程思政与“医学英语”相融合的目标体系。
(二)推动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
推动思政教育和“医学英语”相融合,对课程思政实践的意义重大,有利于增强医学英语课程内生发展能力,延伸与拓展医学课程资源育人功能与收益。因此,应当推动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的内容融合,推进高职“医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创新性运用。首先,应當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基本思路,深度挖掘医学课程资源中一切可转化资源,明确发挥不同医学课程资源在文化传承、医德浸润、思想创新、审美引导、爱国精神等方面的功能。比如,可以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融入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将药学英语的理论知识用于研究新冠肺炎药学相关英文文献的阅读。其次,应当推动思政教育元素在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教师应当坚持生活化、对话式的教育原则,引导医学生参与“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开发,切实将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转化为高职“医学英语”教育资源。比如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在“医学英语”课堂上弘扬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戍边英雄的事迹,运用英语语言配音和解读,让医学生感悟将青春融进祖国精神的爱国精神,体会戍边英雄对党、人民、祖国的赤胆忠诚之心[5]。
(三)推动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
课堂教学是在高职“医学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因此,要深入推动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在课堂教学上的深度融合,实现医学英语知识、思政教育知识在课堂上的有机融合。首先,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要在“新”字上下功夫,遵循数字时代的教学技术特征、思想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从现实生活、网络空间中寻找教学资源,开发设计时代感强、共情感强、话题性强的“医学英语”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发挥全媒体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教学优势,利用短视频、图片、音乐等具象化形式,寓价值观引导于“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做到有情、有景、更走心,激活“医学英语”内容和形式的“一池春水”。其次,在“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切实摸清医学生的“急难愁盼”,并运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平实质朴的语言等将道理讲清楚、讲透彻,提高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与学生实际的匹配度、亲和力和针对性。
(四)推动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第二课堂相融合
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由于第二课堂具有形式多样、开放灵活、内容丰富、选择范围大、对象广泛性等特性,第二课堂逐渐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因此,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应当推动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为课程思政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高职“医学英语”要围绕思政教育育人目标,结合学生主体需求与课程特色,尽可能利用“医学英语”教学资源,精准布局第二课堂。比如要积极推进“医学英语”与思政教育在线上的融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短视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等渠道,传播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此外,还应当创新“医学英语”与思政教育线下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医学英语征文活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新冠疫情知识讲座等拓展型“医学英语”课堂,发挥其在拓展医学英语内容广度、深度、张力方面的重要价值[6]。
(五)推动课程思政与高职“医学英语”实践活动相融合
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等,还包括课外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课程思政与“医学英语”的有机融合。首先,应当围绕时代英雄、先进人物、生态文明、医学技术等主题,开展医德精神英文讲解大赛、党史故事国际传播计划、医学思政主体短视频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医德精神、政治信仰等。此外,还应当组织医学生进行研学活动,通过参观红色博物馆、烈士陵园、中医馆、手工艺企业、公立医院等,增加医学生对社会生活、红色精神、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医学生在“旅行”中悟思政,推动“医学英语”思政教育走深走实。比如教师可以组织高职医学生对当地医院的双语标牌语进行采集,发现英语标牌语中的问题,为医院的标牌语设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让医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体会医生的职业使命和医德精神等,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和崇高医德。比如可以邀请当地医学名人、抗疫优秀个人或团队进行医学英语实践活动,分享职业岗位工作经验、感人案例,让医学生了解真实的医学职业和医德精神[7]。
四、结语
课程思政并非崭新的学科或课程,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也是建构高职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有效途径,体现了高职“医学英语”课程的发展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提升课程本身的活力、魅力与生命力。因此,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等融入医学英语课程教学之中,为高职医学生塑造灵魂、培育情怀、规范操守。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与具体谋划,提高高职“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超纪.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院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 人民论坛,2022(10):123-125.
[2] 李红英,王长友. 高校医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海外英语,2022(08):80-81.
[3] 王宗忠,陆懿媛,光异卉,等. 医学人文教育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01):11-15.
[4] 孙晓安,陈健,张轶. 医学英语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1):76-81.
[5] 陈环.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探索[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4):31-33.
[6] 胡爱明,杨芳,周霞. 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彰显思政教育价值的实践思路[J]. 卫生职业教育,2018(24):22-23.
[7] 梁暹. 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0):42-43.
(荐稿人:游瑞娇,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