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不同体位患者ERCP术中的应用

2023-06-27马晓镤张莉华高莎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位组侧卧位当量

马晓镤,王 苗,张 玲,张莉华,高莎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介入放射学根据技术分类能够分为血管介入及非血管介入放射术两种类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是较常见的非血管介入放射术[1]。虽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使用设备均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不过临床实践表明,操作方式、投照方位等与血管内介入存在较大差距[2]。有研究发现,ERCP术很少减影,常用脉冲透视,照射部位、射野大小及照射角度全部固定不变,鉴于自动曝光控制,辐射场可经辐射剂量率测量表达[3]。ERCP术为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通常给予患者胰胆造影剂后再通过X射线摄片,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近台操作,所以眼晶状体会受到较强辐射剂量照射,可诱发白内障等眼部疾病[4]。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ERCP术医护人员工作场所辐射场分布状况。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针对性护理模式在不同体位患者ERCP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0年6月1日~2022年4月30日我院诊治的76例ERCP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ERCP术治疗;②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合并认知障碍、语言表达障碍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存在器质性病变者;⑤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两组各38例。俯卧位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0~72(61.6±2.5)岁;左侧卧位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3~70(62.1±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介入X射线机,AT1123辐射剂量当量率仪,以 1.5 p/s脉冲透视频率,保持影像接收器与诊断床间距0.25 m,以0.25 m×0.20 m的照射野面积对两组进行诊疗。投照部位选取患者腹部。以造影设备球管中心位置为原点,取受检者足部、下肢、腹部、胸部和头部每个测量高度。针对性护理:①手术前,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详细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疾病及手术相关问题,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给予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指导及健康教育,并详细告知患者术中需要的配合要点,指导患者体位练习,并充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②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采取不同体位,同时向患者强调体位的重要性,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③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及用药指导,加强术后体位护理。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心理疏导,了解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针对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与心理医生共同进行疏导,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术后结合医嘱及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体位,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机房内辐射场剂量:与患者投照中心点距离155、125、105、80、20 cm测量医护人员中心点位置的头部、胸部、腹部、下肢、足部辐射场剂量。②比较两组曝光条件:在AT1123辐射剂量当量率仪中记录患者曝光条件。③医护人员眼晶体受照剂量检测结果比较:医护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计算公式[5]:E=η(TLD)×NTLD,其中E为医护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单位μSv,η(TLD)为刻度系数0.75,NTLD为热释光剂量仪读数。④护理满意度:检查后评估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⑤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检查时间、护士操作时间、医生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长。⑥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机房内辐射场剂量 医护人员站立区域的辐射场剂量当量率为2.5~385.9 μSv/h,离球管中心位置越近辐射场剂量当量率越高,对同一位置、相同高度,头部、胸部、腹部、下肢各部位的辐射场剂量当量率比较接近,足部稍低一点,但也有例外。

2.2 患者曝光条件比较 俯卧位组KV(92.43±1.58)、mAS(183.62±4.96)曝光条件均低于左侧卧位组KV(96.54±4.21)、mAS(186.25±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4,2.332,P<0.05)。

2.3 医护人员眼晶体受照剂量检测结果比较 临床检测中,同一检测设备曝光10次后检测结果,俯卧位组医护人员眼晶体受照剂量为(43.2±2.1)μSv,左侧卧位组眼晶体受照剂量为(47.3±2.9)μ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9,P<0.05)。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左侧卧位组十分满意10例、满意12例、一般10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为84.21%;俯卧位组十分满意24例、满意10例、一般4例,满意率为100.00%。俯卧位组满意度高于左侧卧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围术期护理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护理指标比较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介入放射学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技术,可分为非血管介入放射术、血管介入放射术,ERCP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胰腺肝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ERCP 术属于介入性诊疗手段,一般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多取俯卧位,该体位可最大限度查看患者消化道内壁,但是由于有些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或机体功能下降等无法采取常规俯卧位,通常情况下放射线可对操作者及受检者造成一定伤害,并且接触越多,其对机体的危害越大,尽可能将涉及人员接受的放射剂量降到最低,已广泛受到医护患的重视[6-7]。而医护人员作为对患者开展诊疗服务的人员,在引导并协助患者接受ERCP术时,患者采取何种体位,对医护人员而言,其接受的辐射剂量也不同,医护人员的眼晶体辐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房内医护人员站立区域的辐射场剂量当量率为2.5~385.9 μSv/h,离球管中心位置越近辐射场剂量当量率越高,对同一位置、相同高度,头部、胸部、腹部、下肢各部位的辐射场剂量当量率比较接近,足部稍低一点,但也有例外。俯卧位组患者曝光条件低于左侧卧位组(P<0.05),医护人员眼晶体受照剂量低于左侧卧位组(P<0.05),满意度高于左侧卧位组(P<0.05),手术时间、检查时间、护士操作时间、医生操作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左侧卧位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左侧卧位组(P<0.05)。表明协助ERCP术患者采取俯卧位,不仅有利于患者手术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减少对医护人员的眼晶体辐射危害。有临床研究指出,非血管介入放射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发射学检查时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甚至比过血管放射科医护人员更高[8]。黄卓等[9]对120名ERCP术工作人员使用热释光剂量计进行调查发现,术者接受的平均剂量是0.175 Msv,助理人员接受的平均剂量是0.069 Msv。陈娟[10]对62名ERCP术中工作人员使用热释光剂量计进行辐射剂量测量,首位操作者眼晶状体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是0.27 mGy,甲状腺平均辐射剂量是0.21 mGy,胸部平均辐射剂量是0.32 mGy,手部平均辐射剂量是0.17 mGy。第二位术者手部平均辐射剂量是0.20 mGy,胸部平均辐射剂量是0.19 mGy,而助理人员的平均辐射剂量是0.43 mGy,胸部平均辐射剂量是0.18 mGy。总之,大多数对辐射剂量的估算,均采用均热释光剂量计进行,该有效剂量计算方式可能低于实际剂量。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ERCP术医护人员工作场所辐射场分布状况。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医护人员工作区域辐射分布状况,指导ERCP术患者取俯卧位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模式可降低医护人员眼晶体曝光参数及受照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危害,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手术及检查时间,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位组侧卧位当量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不同维生素D水平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研究
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前白蛋白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俯卧位与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胆红素水平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超压测试方法对炸药TNT当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环空附加当量循环密度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