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份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检测与分析
2023-06-26段鹏雪王思媛
◎ 段鹏雪,王思媛
(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菌(Monascus)培养过程的代谢产物[6],是一类安全性良好的天然食用色素,红曲色素作为护色剂,具有安全性高和价格适宜等优势。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天然色素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红曲色素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6]。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绝对安全使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严格规定。根据《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红曲色素在大多数产品中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3],但不能对食品中红曲色素的合格率进行评判。本次研究基于《2022年甘肃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计划》对食品中红曲红胺、红曲素、红曲红素的含量进行检测,为国家制定食品中红曲色素限值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eeko Fotector-06c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高速冷冻离心机;Milli-Q超纯水系统;HLB型固相萃取柱(200 mg/6mL);Flex-MVP全自动真空浓缩仪。红曲红胺:纯度为98.3%,红曲红素:纯度为98.0%,红曲素:纯度为98.9%等标准品,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1.2 检测方法
根据《GB 5009 .150—2016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对所采集的样品中红曲红胺、红曲素、红曲红素3个项目进行检测。
1.3 样品来源
根据《2022年甘肃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计划》,采样点选择甘肃省13个地(州)市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以及各类加工及批发市场。按照食品风险监测采样要求,采集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的样品,采集的数量能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共采集了130份不同类别的样本进行化学污染物监测,采样类别包括熟肉制品、腌制蔬菜、调味品、膨化食品、调制乳/发酵乳/炼乳、冷冻饮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数量统计表
1.4 实验室质量控制
本实验采用空白基体配制标准溶液,用外标法定量。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做空白试验,样品前处理时,按照10%的样品做平行测定及加标回收,平行误差均小于10%,并保证加标回收率达到80%~120%[4,5]。
2 结果
本次实验对130 份食品中的3种红曲色素进行检测。由表2可见,样品中红曲红胺的含量在3.26~730 mgkg-1,均值为63.5 mgkg-1,检出率为23.8% ;红曲素的含量在0.859~11.8 mgkg-1,均值为4.73 mgkg-1,检出率为9.2% ;红曲红素未检出,样品中红曲红胺的检出率最高,共检出31份。
表2 食品中红曲红胺、红曲素、红曲红素检测情况表
对采集的6类食品(熟肉制品24份、腌制蔬菜12份、调味品23份、膨化食品24份、调制乳/发酵乳/炼乳23份、冷冻饮品24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食品分类检测情况表
其中红曲红胺检出率最高的为熟肉制品66.7%>腌制蔬菜41.7%>调味品17.4%>膨化食品12.5%>调制乳/发酵乳/炼乳8.7%>冷冻饮品4.2%;红曲素的检出率为熟肉制品25.0%>调味品13.0%>膨化食品、腌制蔬菜8.3%,红曲红素均未检出。
3 讨论
检测发现几类食品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熟肉制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食品,红曲类色素作为天然着色剂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熟肉制品中使用颇多,已经逐步代替了以往具有不同程度副作用的合成色素,且逐渐成为食品添加剂研究热点。
早在1995年,法国人Blanc博士证实红曲霉菌产生真菌毒素—桔霉素( Citrinin)[6],至此,红曲色素的食用安全性受到挑战 。桔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红曲色素虽然作为天然色素,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能无限制添加。在所检测的样品中部分被检测指标数值较高,如有一份膨化食品中红曲红胺的添加量高达730 mgkg-1,说明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亦是食品潜在的安全隐患,故也应加以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