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高职人才岗位胜任力模型初探
2023-06-26张琳
张琳
[摘 要] 基于岗位胜任力理论,采取定量、定性实证的研究方法,构建出工业互联网高职人才胜任力模型。其中,定性研究依据主流招聘网站数据,提炼出工业互联网高职层次就业的5类显性和隐性因子,共19项胜任力;定量研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运用AHP法赋予相应权重,从而构建出完整的胜任力模型,并通过信度和效度检测。研究发现人际能力类占权重最高,其次是综合技能;19项胜任力中诚实性、团队精神、自主性、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软件运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加权权重较为突出。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高职;工业互联网
[基金项目] 2021年度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工业互联生态体系中高职“工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21SCCRND0018)
[作者简介] 张 琳(1971—),女,四川峨眉山人,硕士,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分析、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7-0121-04 [收稿日期] 2022-07-12
岗位胜任力(Position Competence)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承担一定岗位职责的综合特征要素,包括知识、技能、素养、能力、态度、责任、方法等,代表员工在具体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可描述的、可预测的且高绩效的特征[1]。岗位胜任力模型广泛应用于海内外名企的管理中,用以提升企业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状
自2012年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概念初现,2016年国务院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其核心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水平,赋能新经济。2016年起,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先后发文,多次强调要壮大相关人才队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推动平台产教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
从工业化时代迈入数字化时代的一大特征,是从决策到复杂决策的转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从开发到流通到应用,全生命周期服务涉及众多门类的学科、技术、人才与能力,因此,超越传统边际的产品、技术、服务、市场决定了共生共赢的生态建设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必要路径。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大量服务于技术服务商、工业App运营商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前端和后端,连接客户与提供商,兼具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成为高职跨学科培养的目标[2]。
二、基于招聘数据的工业互联网高职人才需求分析
(一)工业互联网高职典型岗位需求分析
笔者于2022年3月2日—4月23日,在主流招聘网站以“工业互联网、大专”为关键词,收集到相关招聘信息共1121份,涉及全国共24座城市。从地域分布看,高职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广深为首的珠三角、以沪宁为首的长三角、以京青为首的环渤海以及成渝等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招聘岗位则以销售岗为主,其次为技术开发类和实施顾问、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岗位,其工作职责包括客户开拓、用户产品需求挖掘/分析、运营推广及活动策划等。从以上网站的具体招聘要求中,笔者分别总结提炼出几类典型岗位职责和胜任力要素。针对销售岗位,其工作领域包括工业互联网产品销售、维护客户合作关系以及独立开发客户和开拓市场,相关胜任力要素分别为:熟悉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及趋势,并具有工业互联网企业相关背景;较好的营销意识与工业互联网思维,合理运用销售工具以达成销售目标,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强烈的成功欲望。而项目管理类岗位的工作领域包括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安排和实施,项目管理,产品使用培训指导。相应的胜任力要素分别为:熟悉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业务流程,多种操作系统(Windows,Linux)下进行开发应用,Oracle、SQL Server等数据库的数据收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整套方法,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强。产品经理类岗位的工作领域分别为制定销售战略,售前、售中和售后战略,以及费用控制和回款。其对应的胜任力要素包括: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把控过程、招投标及签约,维护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谈判能力、商务公关能力。运营岗位的工作领域包括:渠道拓展、运营策划、团队建设和平台、项目测试、产品服务盈利模式打造。对应胜任力要素为:敏感的商业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强的PPT方案能力,良好的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优秀的变通能力。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工作领域主要在信息化项目前期需求分析和项目组/客户之间的沟通协调。对应的胜任力要素包括:较强的客户关系处理经验,技术文档、方案写作能力,售前PPT制作能力,优秀的逻辑分析能力、业务协调能力、跨部门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强,抗壓能力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推动项目进展。
(二)构建工业互联网高职典型岗位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指的是担任某一特定任务所需具备的胜任力的结构形式和总和,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部分。由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The Iceberg Model)指出,外显因子包括技能和知识,这些特征容易了解和测量,也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决定是否卓越的往往是不能预测的隐性因子,如综合能力、个性特征、价值观、动机等。
对典型岗位职责和胜任力要素进行归纳分析,笔者整理出19项工业互联网专业目标岗位胜任力清单,分属于5类型显性和隐性因子(见表1)。为进一步量化此模型中各项胜任力特征的优先程度,本次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讨论法,调查、访谈对象包括18名工业互联网行业专家或管理者,进而完成了SPSS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权重分析,构建并验证了胜任力模型。
本次研究调查访谈对象以管理岗位为主,占62.5%,技术和销售岗位分别占比18.75%,调查专家所属企业涵盖大中小型,区位以江苏为主(68.75%),其余分布在北上广鲁等工业互联网重点发展区域,调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调研企业分属工业平台层(31.25%)、软件层(31.25%)、应用层(18.75%)、设备层(12.5%)和网络层(6.25%),基本覆盖整个互联网行业。
本次研究根据招聘网站数据分析形成的能力清单,参考国内外胜任力模型构建,设计了“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职人才素质结构测评”问卷,采用李克特十级评分量表,从“1”到“10”分别代表“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以19项胜任力为条目,调查各能力项对于胜任工业互联网行业岗位的重要性。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问卷用SPSSAU软件测得同质信度(Cronbach α)0.99,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测量可信。KMO值达到0.710,表示效度较好。而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551.156(df45),对应p值小于0.05,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3]。
通过对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笔者提取了高职人才工业互联网胜任力模型的五个主要因子:专业能力、业务技能、管理素质、人际能力、人格特征,共计19项胜任力,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对高职人才就职工业互联网行业取得优秀业绩的能力需求。研究采取层次分析法,将专家的重要性評比结果进行几何平均,得到最终的权重分布如表2所示。
结合特征向量最大特征根(19.000),利用最大特征根值计算得到CI值(0.000),针对RI值查表为1.1200,CR值为0.000<0.1,意味着研究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
根据研究发现人格特征类占权重最高,达21.83%,其次是人际能力和业务能力(见图1);19项胜任力中诚实性、团队精神、自主性、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软件运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加权权重较为突出,这与传统的专业技能为中心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体现出了高职人才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中宽口径、低定位、高弹性的需求画像。
四、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从招聘市场信息和专家访谈中可以看到,企业对工业互联网高职人才的人际能力和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越来越看重,因此在校培养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当重视其隐性胜任力的培养,建立起新型的工业互联网高职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
(一)依据岗位胜任力模型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岗位胜任力模型特征表,建议优化工业互联网专业骨干课程结构,实现胜任力特征与专业课程目标的对接,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其他的岗位胜任特征,拓宽学生的通用技能。
(二)运用项目化教学提升隐形胜任力
打破以知识点、技能点为中心的传统课程设计,推广项目化教学模式,尤其引入项目的建设流程,通过角色分工设置团队,以项目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课程按照方案提交、项目汇报、工程展示、招投标等真实的过程进行,同时模拟工程化规范进行项目考核,全方位提供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和锻炼机会,尤其是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三)深化校企融合式培养,打造真实岗位胜任力
高职学生课程实践实训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岗位胜任力的训练。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环境以及校中企、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训方式,深化校企融合式培养,打造学生的真实岗位胜任力[4]。
参考文献
[1]安托尼特·D.露西亚,理查兹·莱普辛格.胜任:员工胜任能力模型应用手册[M].郭玉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9.
[2]叶春晓,朱正伟,李茂国.融合创新范式下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65-70+95.
[3]韩利,梅强,陆玉梅,等.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7):86-89.
[4]陈小中.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6):66-67.
Research on the Position Competence Model of Industrial Internet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Lin
(Business College, Suzhou Centennial College,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osition Competence theory, this study adopt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build a competence model of Industrial Internet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qualitative part, we have found five characteristics, both explicit and implicit, which are essential to Industrial Internet employment, and developed a total of 19 competence factors from them.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rough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 factor analysis of data with SPSS software, and the use of AHP method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weight to each feature, so as to build a complete competence model, which passe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ur study found that interpersonal skill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weight, up to 21.96%, followed by general employment skills; Among the 19 competencies, honesty, teamwork, autonom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are more prominent.
Key words: position competenc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Internet, talent 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