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表现性评价应用探究

2023-06-26王鐶澌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解决问题新课程

【摘要】“解决问题”表现性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来,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解和把握。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181-03

一、新课程对小学数学的要求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它不仅具有一般科学知识所具有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而且还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综合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不断地体验成功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去创新。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脑筋急转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还可以用一个故事和一个谜语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总之,数学教学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都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培养起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一位数乘两位数;一元二次方程;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比和比例;等。只有经过这样一些具体的运算,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法则和步骤,逐步培养运算能力,形成一定的算法推理能力。这是数学思维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的一种表现。学生通过解决一道实际问题而产生新问题,通过解决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小问题进而形成了数学知识体系。

(三)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使他们大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如在学了“统计”一节后,笔者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统计?”有的孩子说:“因为数学比较难。”有的孩子说:“因为统计是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技术方法。”……总之,不同意见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笔者先问:“你能用统计方法来说明吗?”接着就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或事件列成一份统计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归纳总结经验,还养成了用统计来处理问题的习惯。

二、“解决问题”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一)展示课例,明确目标

本节课以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我来做”和“我想做”两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明确方案目标。评价任务的设计在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之中的问题。我们以“小学数学的加减法”为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5+3表示什么,8-3表示什么”,在学习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针对本节课“你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吗?”这一问题,笔者先让学生来回答。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让学生明确了以下目标:1.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会使用相关的数学知识;3.会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反思;4.学会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在此环节中笔者也设置了以下内容:(1)“你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吗?”(2)“你在解决问题前,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这样就可以用另外一种简单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3)“你是怎么把几种办法都想出来的?”(4)“你能把其他同学好的做法也拿来吗?”(5)“总结一下你认为自己还需要哪种方法解决这道题?”……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笔者都设置了相应的目标,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能够更好地展开探究学习。

(二)注意任务的实施,进行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任务表现”作为对“解决问题”表现的阶段性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从“生活中的数学来源于自然、数学游戏中有数学、生活实际(真实情境下)与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后)、学校与社会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等四个方面来设计任务。其中,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本次评价的重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任务提供多元化评价方式。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阶段:情境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第二阶段:成果展示,即完成任务之后通过口头表述或文字叙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展示与分享;第三阶段:反思性评价。在此阶段我们关注学生对解决问题表现的评价内容及具体表现形式。“任务化学习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在此也可称为“探究式学习”。

解决问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将知识直接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而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情境中的解决方案。对于任务型教学来说,“解决问题”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在具体情境之中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过程。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操作、思考和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解决问题”任务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发现:在“解决问题”表现性评价中,任务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对学生任务表现性评价结果分析还发现: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认知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具体来看,“解决问题”任务包含三种表现:一是教师对情境化教学进行了指导。教师根据“解决问题”需要和学生特点等设计情境化教学方案;二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三是根据评价结果帮助學生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对任务情境的设置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设置评价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有关表现性评价有效实施的几点

表现性评价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状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一种评价。表现性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也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惑:表现性评价该如何实施?表现性评价不是为了分数而进行“秀”,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不能成为“作秀”。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应注重本学科的基本内容

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要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进行表现性任务时,教师需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目标设计相应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数学思维方法?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类型、计算方法和解题步骤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解决问题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提出问题、获取信息、理解概念、描述模型、解决问题和评估结果。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还要注重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教师在进行表现性任务设计时,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标来设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在本节课中学会用数学术语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比较熟练地用数学方法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等。

(二)表现性任务的实施要体现教学的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表现性任务的作用,教师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1.任务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生活实际;2.要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和挑战性,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要注意观察、收集学生完成任务时所用到的时间,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分时间完成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观察评价。教师要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二是倾听评价,对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情况进行倾听和评价。三是分享评价,对学生表现所带来的成果与收获进行肯定和表扬。四是自评评价。通过自评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可以帮助今后改正;还可以在其他同学身上看到自己学习不足之处,从而得到积极、正向的反馈,帮助自己不断提高。五是互评评价。通过互评可以发现自己或他人在学习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对方身上优秀之处及合作方式,从而得到互评带来的激励作用。六是成果展示与讨论。通过展现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独立思考等品质或能力,来激励他们继续学习、完善自我。

(三)表现性任务的实施,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表现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关注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要考虑到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产生不同的表现。当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应尽量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努力完成同样的任务,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要注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和问题解决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感受到不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上的不同水平与差异,从而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分层和分级。所以说表现性评价也要关注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水平上存在着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会完成一项或几项表现性任务就是学生最好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后得到的反馈来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例如,一个同学看到自己用小棒做出来的口算题比其他同学快时,就非常有信心地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另一个同学看到自己能把小棒拼出图形后,也非常自信地说:“我的关注点与众不同!”教师在进行表现性任务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以评价出不同学生真实水平。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也要考虑到所设置的问题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有什么影响。比如一个班级里有两个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的学生,我们设计作业任务时一定要避免让这两位同学一起完成。

(四)表现性任务的评价结果要及时

学生的表现有好有坏,有的教师会将“表现好”的学生留下来,让其做笔记并将好的做法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是一种评价方式。但是这样做不仅不能很好地鼓励学生,还会导致其他同学有压力。我们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机会,给予他们展示自己、得到认可、受到鼓励的机会。如果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这种鼓励,那么这将会对他们以后取得更大进步起到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应该及时评价表现性任务的结果,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使它发挥最大效应。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对学生的评价有所依据,能够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设计目标来实施更加丰富的评价方式。将之前有问题的、无效的评价方式去除,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师、学生和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宏.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以一年级下册“寻找生活中的加减法”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访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主任Ray  Pecheone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7):3-9.

[4]罗伯特·J.马扎诺,约翰·S.肯德尔.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第2版)[M].高凌颷,吳有昌,苏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4.

作者简介:

王鐶澌(1986年—),女,汉族,贵州毕节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解决问题新课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