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3-06-26范秀植
范秀植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而“中华文明之光”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涉及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的单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文明之美。接下来,笔者就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为例,谈谈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初读文本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本单元的文言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如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游刃有余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资源来疏通文意,查阅并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如查阅课文中出现的名、字、号、年龄、谦称、成语、典故等,了解孔子、孟子、庄子、齐桓公、晋文公、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这样,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会感觉更加轻松。
了解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可以初步阅读群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这些文本的不同,如《论语》和《孟子》以对话为主,《庄子》借寓言故事来表达观点,《烛之武退秦师》记录的是外交辞令,《鸿门宴》通过描写人物来呈现历史。
二、带领学生研读文本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让他们探究各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呈现的是师生对话,语言简洁朴素,通篇沒有华丽的辞藻;《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游说齐桓公的过程,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庖丁解牛》记录了文惠君与庖丁的一段对话,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且富有深意;《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语言详略得当、波澜起伏;《鸿门宴》重在叙事,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展现了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的特点。如“率尔”一词准确地表现出了子路的直率与鲁莽;在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时,作者连用四个动词“触”“倚”“履”“踦”,展现庖丁解牛的技术的娴熟;“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头发上指”“带剑拥盾”“侧其盾以撞”“披帏西向立”“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等细节展现了樊哙的勇猛与豪爽。
三、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之所在,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学生只有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才能更加热爱并立志建设祖国。在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结合《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的经典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思想,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阅读这些文章并适时地拓展延伸,学生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的特点来选择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汲取养分,滋养心灵,提升能力。
本文系课题“基于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社科类著作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PTKYKT2114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