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质量?人人有为?开放教育质量提升再出发
2023-06-26贾炜
更名揭牌十年,上海开放大学始终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开放教育质量。
关键词 开放教育 高质量发展 质量提升 开放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质量”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开放大学发展的核心主题。加快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助力人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回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质量提升再一次成为开放大学建设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更名揭牌十年,紧抓质量不放松
自2012年更名揭牌以来,上海开放大学始终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开放教育质量。2013年,学校成立了教学指导与质量保障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全面指导教育教学和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并专门设立了质量监控评价中心负责具体工作。在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学校确立了“有效、达标、满意”的开放教育质量观,研制了一系列开放教育质量标准,涵盖了学习者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了基于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给予动态监测与实时反馈。为了提升系统办学的质量,学校还健全了教学督导制度,试点开展了办学水平评估。2016年起,学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据统计,近三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都呈上升趋势,到2020年分别达到93%和97%。
开放教育质量提升,挑战依然严峻
尽管质量一直是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但是开放教育质量提升在当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外部形势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促进了中高职一体化贯通模式的开展,拓宽了学历提升新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潜在生源。第二,上海区属新型高职的建立,分散了开放大学体系办学的资源。如何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共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教育部在推进新时代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部署中,对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都提出了高要求,这将“倒逼”其加快改革、推进质量提升上台阶。
从内部挑战看,主要面临五个问题。第一,如何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这是战略平衡问题。实践证明,抓质量不影响规模,规模发展更需要以质量控制为前提。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开放大学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第二,如何根据质量要求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这是能力问题。学校全力支持教师发展,教师也应把质量提升作为自身能力提升的机遇。第三,如何兼顾质量控制与教师负担?这是压力问题。教师参与质量提升,必然要面临攻坚战,但这种压力必须可控,才能实现个人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双提升”。第四,如何形成质量责任落实体系?这是动力问题。教师没有激情,难以维系;各部门协同不好,难以持续。质量责任落实关键在动力机制。第五,如何为人人抓质量创造良好环境?这是活力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术引领、情感投入和各项政策支持。
以树立科学质量观为前提,提升质量
开放大学必须切实树立科学的开放教育质量观。科学的质量观是明确质量提升工作方向、原则与路径的依据与前提。2018年,学校基于开放大学宽进严出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借鉴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提出了“三维一体”的开放教育质量观,即“有效、达标、满意”。
“有效”是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建立在办学条件的支撑、质量过程的监测、质量评价与反馈等基础之上。“达标”是达成教学与学习预定的目标,也即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满意”是满足学生、教师、政府、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三维一体”的质量观在开放教育领域获得广泛认可,也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的科学的质量观。
贯彻落实质量观,需紧扣“三条主线”
根据“三维一体”的质量观,开放教育质量提升将呈现为一个动态、定量和渐进持续的过程。由此,贯彻落实开放教育质量觀,需要紧扣“三条主线”:
第一要“规范”,即坚持规范过程,树立底线要求。在“优教”方面,专业建设要适需改造、强化品牌;课程建设要体现“快、新、实”,动态对接新需求,提供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学习者的实用能力;教材建设要守好意识形态底线,形成从编制、选用到评估、监督的集体决策运行机制;教研活动要在内容、方法和有效性上做文章,既要有“教”的交流,也要有“研”的氛围;等等。在“优学”方面,要帮助学习者建立学习小组,支持合作学习,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做好动态监测和及时干预。在“优考”方面,要抓好终结性考试命题改革,成立命题委员会,提高命题水平;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加强作业对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支持;规范考试组织与管理。
第二要“定标”,即明确质量建设指标,加强监测环节。结合质量监测关键环节,学校研制了直播教学参与率、面授辅导出勤率、形考作业布置完成率、课程考试合格率、学位论文抽检通过率等十个指标。“定标”要求教师时时关注监测数据,把数据融入智慧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要“转型”,即实现质量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一方面要破除质量认识误区,如在“抓质量会流失生源”的认识上,要形成“规模发展更需要严把质量关”的共识;在“教师个人能力不足、抓质量要求不能太高”的认识上,需要每个人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师只管备课和上课、不管学习成效”的认识上,需要教师增强责任意识,着力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质量提升的创新举措,如要注重专业评价与专业改造相结合的建设思路,要加快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要强化“研训一体”的教研方式,要探索实现分层分类评价方式,还要建立“量、质、绩”相结合的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
加快推动质量提升,需把握三大特点
开放教育质量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系统推进、整体布局和人人参与。这就要把握好质量提升的三个特点,即系统性、整体性和实践性。
第一,质量工程本身具有系统性,要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首先,要落实好责任主体,充分发挥总校、分校和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增强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将质量贯穿专业与课程建设、教与学过程、考试评价等各个环节。再次,要建立教学相长、教研互促的“教—学—研”机制、质量监测与督导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等长效机制。
第二,质量提升需要整体性布局,要把人、财、物、科研、技术等各种资源都集中到质量行动中。打造以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培训体系,持续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做好科研培育和支持,提升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优化全过程的质量监测体系。强化学分银行功能,为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提供支撑。
第三,抓质量还要强调实践性,即重视过程、重在行动、重在全员参与。在行动目标上,要守住质量底线,强化监测指标;在运行机制上,要立足过程,让关注质量成为工作习惯;在评价方式上,要分层分类,不断调整优化;在实施过程中,则要尊重一线,让人人参与其中、自觉行动。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学校勾勒出了开放教育质量提升的“钻石模型”。顶面强调“实践性”以及在实践中质量文化的形成,要求質量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工作中,力争做到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行动。上层剖面强调“系统性”,即质量提升要进行系统设计、调控运行和评估监测。下层剖面强调“整体性”,即通过整体功能布局,形成资源整合力和多部门协同力,进而产生集成效应。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好“1+5”组合拳
今后三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年,其中质量提升是重中之重。学校将在开放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沿着“规范、定标和转型”三条主线,通过“1+5”的质量行动布局,以若干专业和课程为试点,开启质量提升行动的新征程。其中,“1”即1个“学历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5”即5个专项方案,包括专业改造、教研活动、直播教学、命题改革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专题。未来,学校将以三年为周期,以“心系质量、人人有为”为主题,滚动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夯实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基底,奋力推进具有上海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开放大学建设!
(贾炜,党委副书记、校长。上海开放大学。)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