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项目化作业的应然追求
2023-06-26庄慧芳
庄慧芳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改革聚焦减负提质、赋能增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项目化作业,应基于真实情境,以驱动性问题引领,实施核心任务,并通过公开展示学习成果和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真学习、真作业,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最终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学习方式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改革聚焦减负提质、赋能增效,期待学生能从机械重复、枯燥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项目化作业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作业改革方式,教师应从作业意义、作业动力、作业样态、作业效能、作业表现等维度出发,基于真实情境,以驱动性问题引领,实施核心任务,并通过公开展示学习成果和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真学习、真作业,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最终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从真实情境出发:作业意义源自“需要”
学生感知生活、品读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困难与矛盾,质疑生问,积极探寻应对之策,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引发的学习探究,是源自内心真实需要的真学习。基于真实情境,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项目化作业,能满足学生内心深处对真实生活的好奇与探索,以及内心渴望成长的需要。教师应从真实情境出发,设计项目化作业,激活学生做作业的真实需要。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设计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故事”的习作。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在“开核桃”这个生活味浓郁的项目化作业的情境中,引领学生积累素材,搭建习作结构体系。在“开核桃”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一下子激发出来,他们积极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和同伴进行各种“开核桃”尝试:从“随意开核桃”,到“破壳保肉完整”,再到“保壳肉共完整”,学生经历了情绪的跌宕起伏,也感受了探索实践的一波三折,积累了作文素材,也经历了知识、思维与能力发展的螺旋上升。学生体验、思考、感悟,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习作质量在真实情境中得到提高。
二、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作业动力持于“应答”
项目化作业中的驱动性问题源于真实情境,是寻求问题解决策略产生学习成果的动力源。以驱动性问题为主的问题链环环相扣,层层推动,引领学习者纵深探究。依据问题解决设计的作业,给予学生持续挑战的动力。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利用真实的校园生活,设计了在“采枇杷”活动后,完成一份“采枇杷的研究报告”的项目化作业。学生依据校园枇杷果成熟的真实情境展开探究,以“如何安全又成功地采摘到又高又大的枇杷树上的枇杷果?”的驱动性问题为主导,不断发现新问题:哪些采摘方式是安全可行的?运用怎样的工具可以顺利采摘?如何设计、制作采摘工具?这样的方法还适合运用到哪些果子的采摘中?怎样把枇杷采摘的方法推荐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学生在紧密相扣的问题驱动下学习、实践,冲破了教室界限,升华了课堂学习,迁移运用了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答。
三、基于核心任务:作业样态呈现“鲜活”
项目式作业中的核心任务围绕问题链而设计,往往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核心任务。对应问题解决的核心任务驱动学生从内心真实感受出发,调动多结构知识体系,运用高阶思维,完成作业。多学科融合,多场域呈现,基于核心任务实施的作业成果,样态更鲜活,也更具创造性。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一课的项目化作业中,我设计了不同层级的核心作业任务。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串组式”合作探究实践,梳理出了立体的字谜知识体系,体验到“字谜”乐趣的同时,对“字谜”文化有了新解读和深理解,生成了精彩纷呈的创新成果。具体如下:
驱动性问题一是:“文学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字谜故事?”对应的核心任务有:收集字谜故事;交流字谜故事;生动讲述字谜故事。包含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有: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认识汉字文化蕴藏的智慧;锻炼听说能力,收集能力,创造性复述能力和思维能力。驱动性问题二是:“我们如何举行一场‘猜字谜争霸赛?”对应的核心任务有:创编字谜;制作字谜课件。包含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有:进一步了解字谜文化,品读汉字的丰富内涵,训练创编能力,锻炼听说能力,提升合作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融合信息技术学科,提升课件制作能力。驱动性问题三是:“怎样办好一场字谜书画创意展?”对应的核心任务有:字谜主题的书、画作品设计;字谜主题书画展布置;评选最佳创意字谜作品,并完成书面推荐。包含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锻炼分析、评价、创新的能力;融合美术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训练书画、手工制作能力。驱动性问题四是:“如何写好‘字谜学习活动实践研究报告?”对应的核心任务有:撰写字谜学习活动实践研究报告。包含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有:紧扣本单元“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语文要素,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分析、评价、创新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
品味与传承汉字文化,将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综合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围绕核心任务的项目化作业呈现出立足语文课堂、融入时代色彩、超越传统的新作业样态。
四、成果公开展示:作业效能期待“可视”
作业成果包含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学生期待被看见,渴望被发现、被肯定。在项目化作业中,公开展示成果,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也从中获得改进建议,有助于优化作业成果,达到作业为核心素养发展服务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设计元旦联欢会海报时有知识储备,在“腊八节”语文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腊八节海报设计”的项目化作业,并请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学生一致要求开展“‘腊八节海报设计成果发布会”,并请来美术老师做投票嘉宾并做技术点评,又自发邀请其他班同学组成评委团进行作业成果点评及投票。展示環节中,美术老师和评委团同学对有特色的海报作业表示赞赏,同时也提出了“美术设计”“布局构图”“宣传标语创作”等方面的多项颇具针对性的作业改进建议。
五、运用过程性评价:作业表现指向“动态”
项目化作业评价主要运用过程性评价来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只追求学习结果,更重视每个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通过设计过程性作业表现评价表,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同时也对作业成效进行评价。例如,根据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要求学生完成调查家乡现状的项目化作业,并完成过程性作业表现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是否能积极参与家乡现状调查,专注倾听他人建议,乐于接受小组管理;是否能愉快接受角色分工,认真、耐心地和组员一起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是否能根据组员的学习表现,积极、中肯地提出建议,并虚心、乐观地接受同学的建议;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调查作业任务,搜集到丰富的家乡现状成果,认真、有条理地填写收集表。
教师要引导学生享受语文作业的乐趣,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指向书本、指向课堂、指向单学科作业的束缚,设计和实施超脱课本、翻越课堂、注重学科融合的实践性、探究性、分层性的项目化作业,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