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06-26江雪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江雪芳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小学基层的教育者,需要探索教育资源整合,并归纳合理的改进措施,及时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要给小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能力培养  应用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州市仓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CS2021CG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013-03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保障学生主体性地位,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打破教学常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准确把握教学有效性,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改善。为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教师必须改变当前的传统教育策略,打造小学数学全新课堂。因此,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探讨,内容如下: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小学数学学科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

在以往傳统的教学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这样的:“复习旧知识点—预习新知识点—掌握新知识点—例题详解—学生模仿求解—老师汇总”,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模式化的过程,标准化的教学,千篇一律的出题思路,已经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基本规则。小学数学教师们只用课本和考试试卷中的“传统经典问题”来解答,而学生们只需要简单的作答。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进行测试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和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问题提问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没有充分勾连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的提问时仅仅停留在趣味性层面或生活性层面,而忽视了数学情境应承载的教学功能和数学的理性特征。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问题时只关注本节课的新授知识点,而忽视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前面的知识和经验会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问题的提问要基于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控,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勾连、形成完整认知结构的探究问题。

(三)问题情境与课堂整体设计没有有效融合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和新授环节创设了问题情境,但之后就把它抛弃了。这会使得学生一开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但在新授知识过后的练习中,因为脱离了有趣的问题情境,加之做练习题比较枯燥,其学习兴趣会急剧下降,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意识到课堂中连续出现情境的重要性,但往往呈现的是各不相同甚至毫无关联的问题情境,学生频繁地从一个情境跳到另一个情境,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造成学习的内耗。因此,问题情境应基于整体思维来进行创设,使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四)学生之间的差异大,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不同

小学生知识的积累、知识面的广度和宽度一般会由家庭教育的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教育的发展、个人智商水平所决定。因此,所谓的“水平”情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体现出来。这种“水平”其实是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差异受学生的能力影响。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数学知识可能会出现不理解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部分数学符号、部分原理定义不理解、不会运用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技能的缺失。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策略

(一)优化数学探究方法

数学问题的探究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试想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已经被初步培养起来了,但是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探究方法,所以经常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问题的答案或者经常出错,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逐渐消退。所以,教师必须优化对学生的指导,教给学生有效的数学问题探究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够产生问题,还能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保持其良好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时,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通过剪纸示范让学生观察对称图形,引起学生的好奇,为什么教师很容易就可以剪出这种有趣的对称形状。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尝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剪出好玩的对称图形,创造出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探究方法,促进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发现生活材料建立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构建数学智慧课堂、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主导,自主启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表内除法(二)》时,教师可以展示出题目:“农民伯伯收割了12个玉米,要把它们装在袋子里,每个袋子可以装两个玉米,需要多少个袋子?”教师在展示完题目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2包含了多少个2,每个袋子可以装几个玉米,如果有16个或18个玉米需要多少个袋子。通过逐步抛出问题和举一反三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并巩固学生的解题方法。教师还应经常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行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辅助工具越来越多元化,并且教学设备和思路更加新颖。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积极运用这些工具,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以更加直观、简洁的方法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防止出现学生由于不理解一些抽象概念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教学工具还能够使课堂效率增倍。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形象题目解读,帮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等信息化设备,呈现生动形象的数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应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线上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善用网络资源预习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后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知识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应用问题导向启发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以应用问题为导向的启发性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以此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新防噪音玻璃的相关数据,以玻璃的长和宽为已知条件。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想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教师的启发,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构建成体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务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重点把握,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并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验证和解答,在对问题的验证和解答中,使学生数学思维可以得到锻炼提升。与此同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问,促使学生可以获得启发,并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探索,充分彰显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的学习态度,通过有效提问,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真正提高。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时,教师可在课后展示情境“王师傅卖小笼包,每笼4个,共有8个笼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两笼共多少个包子?”等。教师将学生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强化学生主导作用,增加学生提问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六)针对问题逐步提问

针对问题提问,需要做到逐层深入,唯有如此,方可促使学生能够逐渐接受问题,以此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若刚开始便提问存在较大难度的问题,势必会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打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构建问题情境时,务必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加以明确,对教学内容所具有的联系性以及逻辑性做出充分了解掌握,同样需对学生学情和认知能力做出充分了解,对问题能从简到难地逐步提问,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入学习,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奠定重要基础。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减法》时,在解决“小红有18个糖果,小明有37个糖果,小明比小红多多少个糖果?”这一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两个数的大小做出比较,小红的糖果多还是小明的糖果多呢?利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小明比小红多多少个糖果呢?用谁的糖果减谁的糖果呢?随着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思考,并在思考中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此,通过逐步提问、逐个解决、逐层深入,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做出更加深刻的全面了解,也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问题解答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强化提高。

(七)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拓展小学数学教学视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到,单纯地口头讲解知识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和理解,特别是在面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演示讲解。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通过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水杯、面包、水果等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个完整的面包分成若干份,每份所占的比例即为分数,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水杯中倒入不同比例的水,让学生计算出水杯中水的比例,从而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入思考。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此通过有效的课堂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综合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生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学周刊,2020(7):101-102.

[2]靳学军.如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6):56-56.

[3]杨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8):58-59.

[4]刁明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及对策[J].读与写,2021(8):153.

[5]童琪琪.探究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措施[J].魅力中国,2020(40):228-229.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