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时空演变及选址影响因素研究

2023-06-25王子珊余杰张爱娟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时空演变产业集聚威海市

王子珊 余杰 张爱娟等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海产加工业;时空演变;威海市

中图分类号:F326.4;F061.5;P7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3)02-0067-05

0 引言

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李博等[2]从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出发,分析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王波等[3]发现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对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具有结构红利;岳冬冬等[4]从碳平衡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往学者对于海洋渔业产业的研究,多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且研究地区多集中于浙江等我国南部地区[5-7],对于山东及其沿海城市研究较少。山东半岛作为我国第一大半岛,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本研究以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刻画海产加工企业时空演变的特征,分析新增海产加工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并对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推动威海市海洋渔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数据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威海市作为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拥有食品加工、临港物流、船舶装备等完整的3条产业链。其中,海水养殖业规模庞大,海洋牧场“威海模式”全国领先,产量连续30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远洋捕捞业发展势头良好,拥有远洋捕捞渔船244艘,约占全省50%、全国9%;海洋食品业实力雄厚,在海产品产量方面长期居地级市首位,是全国最大的金枪鱼、鱿鱼等仓储物流、交易集散以及精深加工基地。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数量近年来呈持续递增的态势,2018年后海产加工业企业大幅度增长,因此本研究在划分新增海产加工企业时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图1)。

1.2 数据来源

结合威海市海产加工业发展情况,依据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和“企查查”平台筛选出与这类产业相关的企业并进行校正。通过其注册地址,借助高德开发者平台API接口获取地理坐标并转换为WGS84坐标,建立威海市海洋渔业企业空间数据库。数据库囊括2020年12月31日之前所有登记的企业数据,共计1453条。

1.3 研究方法

1.3.1 核密度分析

本研究数据主要为企业在空间上的点,核密度方法可将离散的点转化为连续的密度图,可以直观地反映点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8]。输出的密度图为栅格图,其中各个栅格i 的密度值设为Di ,其计算公式为:

可见泊松回归的满足条件是方差与期望相等。当因变量方差大于期望值时,数据会产生过度分散(over-dispersion)的问题,泊松回归不适用,但负二项回归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本研究选取样本的因变量方差均大于期望值,存在过度分散情况,故选择负二项回归模型,引入过度分散参数α,重新指定方差:

2 海产加工业的演化特征

以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刻画2000—2020年威海市海产加工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将威海市划分为2km×2km 的网格,统计网格内海产加工企业的增加量。

2000年海产加工企业主要在荣成市南部的人和镇、港湾街道等沿海地区存在集聚,这是由于荣成市区位优势明显,毗邻日韩并且海洋资源丰富,有助于海产加工业的发展集聚。截至2010年,海产加工企业的集聚特征与2000年大致相似。截至2020年,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除了集中在荣成市南部的人和镇、斥山街道等沿海地区,在乳山市南部的城区街道、乳山口镇也出现集聚。这主要得益于乳山市牡蛎产业的集聚壮大,带动乳山市牡蛎企业的加工发展与集聚。此时,威海市海产加工业形成以荣成市南部以及乳山市南部为核心的空间分布格局。新增海产加工企业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乳山市南部的乳山口镇,其次是乳山市的城区街道以及荣成市的虎山镇。其余新增海产加工企业呈带状在威海市沿海分布或呈点状在威海市市内分布。从各年核密度系数来看,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核密度呈上升趋势,2000年核密度最大值为0.034,2020年核密度值为0.514,是2000年的15倍。

3 威海市海洋渔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以往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指标的整理,可知学者们在企业区位选取指标上多注重交通、市场、原有集聚程度、土地价格、人口数量、政策等因素[11-15]。

以威海市73个街道作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以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特点、数据可获得性以及以往研究成果,选取地方化经济、人口、土地成本、交通、政策、土地面积6个因素进行测量,并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2018—2020年内各街道新成立的海产加工企业数量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影响威海市新增海产加工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表1)。

影响新增海产加工企业选址的因素包括街道内原有海产养殖企业数量、街道内原有海产加工企业数量、街道内原有零售企业数量、街道与高速收费站的距离。海产养殖企业相较于海产捕捞企业可以稳定地为海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料,故新增海产加工企业在选址时会考虑靠近养殖企业较多的街道;新增海产加工企业选择原有海产加工企业较多的街道,可以发挥海产加工企业的集聚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海产零售企业可以对海产加工企业的产品进行分销;靠近高速公路收费站则方便海产加工企业产品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表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经过动态数据比对分析,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在威海市存在集聚情况。2000—2020年威海市海产加工企业的集聚从单一核心向多核心演变,初期海产加工企业的集聚多基于资源、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后期的集聚基于品牌化、产业规划等因素较多。乳山市作为海产加工企业发展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凭借科学养殖技术的提升、品牌化的打造,逐渐形成海产加工企业的集聚中心。

企业选址方面,海洋渔业企业不仅会考虑同类型企业,还会靠近上下游企业较多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靠近上下游企业可以为海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以及协助海产加工企业产品的分销。除此之外,靠近高速公路则可以降低运费,方便海产加工产品的运输。

4.2 建议

4.2.1 推动威海市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建设

从新增海产加工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来看,新增海产加工企业会靠近上下游企业,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威海市海洋渔业的陆海联动,建立全区域的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机制,推动威海市海洋渔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充分发挥威海市海洋渔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具有“极化-扩散”效应的经济网络,发展现代渔业产业园,使其成为威海市海洋渔业发展的载体。

4.2.2 加强品牌打造,提升海产品影响力

在发展海产加工业方面,推进海产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以生蚝、鱿鱼、南极磷虾等威海市优势海产品为依托,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发展高端水产品,建设国内一流的海产加工基地。在保障海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品牌打造,扩大宣传,提升威海市海产加工产品的影响力。

4.2.3 完善交通,推动交通与农业融合发展

交通运输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为促进威海市海洋渔业进一步发展,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交通线路及高速收费点,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规模、空间布局和技术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另外要拓宽交通运输服务边界,全面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农业、商贸服务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4.2.4 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推动威海市海产捕捞、养殖、加工、零售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依托各类型企业集聚的优势,整合渔业企业,主要包括2个维度。①围绕渔业本身产业链,推动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開发“休闲观光+养殖垂钓”、水上餐饮娱乐等渔业模式,使当地渔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②通过数字经济、文化创意、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与渔业的融合,加强数字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对渔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产业跨界融合,在培育“渔业+”新业态的同时实现产业间的互融互通。

猜你喜欢

时空演变产业集聚威海市
是“生”不是“牛”
主要客源国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贡献分析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基于WebGIS的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动态可视化系统研究
江苏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
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效应及时空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