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热词“破防”的认知语用探析

2023-06-25刘雪梅

今古文创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摘要】“破防”一词近年在网络上热度高涨,其语义发生变化的背后体现了一定的语言学规律。从认知隐喻视角分析发现,“破防”词义由突破有形的防线引申指抽象的防线被攻破,同时由于该词在网络上的频繁使用,其语用功能也发生变化。

【关键词】认知隐喻;“破防”;语义变化;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22-012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2.039

一、引言

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际交往的变化不断催生出新的概念和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以解释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现象和意义。在网络传播技术的助推下,一些反映使用者强烈情感表达、折射社会文化生活的词语在各社交媒体平台高频使用,迅速成为网络热词。2021年以来,“破防”一词频现于國内网络社交媒体,被选入《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同时被选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评选出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可见其使用频率之高。缩略式复音词“破防”结构简练、表意丰富,是通过提炼“突破防线”类动宾短语的两个代表性语素“破”和“防”形成的双音节结构。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 ①。百度百科在定义中并未明确该词的感情色彩,没有或褒或贬的感情倾向,却引发人们的大量使用并成为热词。在流行过程中,“破防”一词的语义及其语用功能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二、认知隐喻理论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1]。该书基于体验哲学的观点,提出了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A类事物的特征来理解、感知、体验、投射B类事物,即用相对熟悉的A类事物来理解相对陌生或新出现的B类事物的语言心理行为。在“体验认知”中观察网络词汇,在人与外在环境的互动中解释语言,则能更好地把握词义演变的动态机制。

隐喻不仅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用语,也丰富了网络语言系统。苟芳(2021)以网络流行语“x刚”为案例,论证了“×刚”结构新语义的产生是人们运用隐喻机制认识世界的结果[2]。黄西西(2022)探讨“内卷”语义泛化现象,发现该词汇进行隐喻性表达后能在指称主体、色彩义、义项、义素和词性上均发生变化[3]。朱志勇(2022)以“躺平”为例,分析发现隐喻机制作用能够深化词汇的构词形态及其语用功能[4]。此外,还有学者基于认知隐喻视角对“××君”“吃瓜群众”“店小二”、网络称谓词“怼”“奇葩”“萌”等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发现隐喻不仅能为网络词汇增添新的义项,还能增强网络新词的搭配能力和汉语表现力。“破防”一词隐喻性表达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语言学规律。目前,学界对网络热词“破防”的研究有李凤兰(2022)从共时角度分析了复音节词“破防”的来源及语义拓展[5]。本文试图从认知隐喻视角分析和讨论2021年网络热词“破防”的影响机制及语用功能。

三、“破防”的隐喻性

2015年“破防”一词出现于网络游戏领域,是“破除防御”的简称,意思是游戏里的装备、技能被打破,没有了防御效果。随着网游的兴起,“破防”一词在游戏竞技方面的使用频率急剧提高,例如:

例1:特殊技能,Z键盘+鼠标右键使用,用于闪避对方破防、摔投等技能,亦用于破绽满时逃离对方。(《软件》,2004年第5期)

例2:破防和投掷是一个动作,只不过阿育把它拆开了,就搞成现在这种怪怪的招式。

例1和例2中,“破防”都是均在相应的语境下表达出了装备和技能被打破时战斗者的防御失去效果,指攻破对方防御、取得胜利,鲜少指向抽象的防线。

在对“破防”进行隐喻映射的过程中,人们的这种防线被攻破失去防御效果的状态就成了源域,目标域是在人们因悲伤、愤怒、挫败等消极情绪导致心理防线被攻破的精神表征状态,如:

例3: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不少玩家在抽卡时直接破防,心态爆炸。

例4:跟爷爷奶奶视频聊天差点破防了,眼珠子在眼睛里打转。(微博.Li嗯哈.2022-04-17)

例3中是指玩家在抽卡之后对所抽中卡牌的期望落空,高期望值瞬间跌至谷底的状态。例4是指与爷爷奶奶视频聊天时内心情感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

2021年以来,“破防”一词语义上引申为强调情感的共鸣与感动,指向的是积极的语义价值,语义色彩鲜明,与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其语义强调虽可能有情绪失落,却并非意志消沉;面对失败,勇往直前。例如:

例5:一再破防反映民心所向。(《解放军报》2021年7月14日)

例6:读懂“破防了”背后的国家情怀。《安徽日报》2021年12月7日)

由此可知,心理感受和物理现实之间的相似唤起了人们头脑中所呈现的“破防”场面,使得“破防”隐喻能够被正确理解。

四、“破防”隐喻的认知机制

(一)“破防”隐喻的认知主体

认知语言学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它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建构性的心智主义、互动论、连通论”为心理学基础,其本质上遵循的是“人本主义”原则[5]。从这一角度而言,参与交际互动的任何一方均是认知的主体。热词“破防”认知主体主要为活跃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当代青年群体。基于网络空间可多元互动性,网络主体的交际方式往往呈现出一对多的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一条信息帖的受众可能是任何存在于这个网络空间的用户。这样的交际环境决定了他们能在互动中产生认知共识。王寅(2006:478)指出“隐喻的使用和理解自然会涉及双方之间的互动关系,互动双方达成对某隐喻说法的共识以求建立某种关系的可能,该隐喻说法从而成为双方之间有效的交际工具,由此隐喻也才可能产生[6]。

(二)“破防”隐喻的跨域映射

隐喻实现的重要机制是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通常,始源域是熟悉的、有形的、具體的、常见的,目标域是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王寅,2007:452)。正是由于隐喻机制的映射作用,进一步为“破防”的词义发展和语用功能变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认知主体将始源域的结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从而让目标域的概念能够被认识和理解,这一过程主要依靠隐喻思维来完成。通过对与“破防”相关的一些特征概念等的了解我们发现,隐喻性思维贯穿该词表达的全过程。如:“感动”“震撼”“委屈”“崩溃”“无奈”等义。这些特征概念关乎认知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它们共同构成了“破防”隐喻的概念系统并且决定了“破防”的隐喻性。

当喻体和本体的某一方面满足“同一性”(或称“相似性”,即相同、相似、相应或相关),才会在源域与目标域间成功建立联系,隐喻才可能实现。徐盛桓(2014)指出“同一性是主体对表象相异的两(或更多)对象根据自己的认识所及对其某一方面的某种程度的共同点特征进行概括。”[7]同一性限制了始源域概念选择的任意性,让认知主体能够在两个概念域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使得“破防”隐喻能够被正确理解。“防”源域为“用于挡水的堤坝”,目标域为“防备、防御”,在隐喻过程中也受到了本体和喻体的同一性影响。“防”源域具备两个特征,其一是“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其次是“能起到抵御作用的”。在隐喻的过程中,源域的特征被投射到目标域中,“防”抽象为“心理防线”。邓亮、姜灿中(2016)认为“破”的隐喻映射可能是具体概念或过程到抽象概念或过程的映射,当“破”出现在“击、打”等少数动词外,其[+破坏]的语义特征已经减弱[8]。由此可知,当“破”作为动词语素出现在“破防”一词中,其语义已经虚化。“破防”得以实现隐喻映射的原因就在于其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性。“破防”一词隐喻映射过程中的源域与目标域如表1所示。

五、“破防”的语用功能分析

语用功能是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运用适合交际环境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言语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起实际作用。“破防”作为双音节词,在形成早期不附带任何感情色彩,表示“打破防线”或“破除防御”之意。而在高频率使用以及隐喻机制作用下,“破防”逐渐有了话题与焦点功能和情感表达功能。

(一)话题与焦点功能

1.引出话题功能

句子的话题是说话者选择的传递信息的基点,围绕句子的话题,说话者将展开一系列说明。在以下三个用例中,“破防”一词均体现出引出话题的功能。“破防”引出话题功能的标记为“破防”一词出现在句首。例如:

例7:好破防。爱磕什么磕什么呗,管别人干什么,难不成你觉得我磕CP是真的所以很嫉妒?(微博.Narnixx.

2023-01-9)

例8:破防了!看到短片里过去一年每一个动人的时刻,不禁感慨中国人之间的温暖。2023年带着温暖和感动出发吧!(微博.娱吱花.2023-01-15)

例9:破防了。这个春节注定一些人要经历生离死别的煎熬。珍视身边每一个亲人吧。(微博.大风吹奏.2023-01-13)

例7中,说话人先给出自己情绪“破防了”,随后说明“破防”的原因是别人管说话人磕CP。例8中,说话人也是事先引出话题“破防”,随后说明短片里面记录的动人时刻流露中国人的温情,因此被温暖以及感动到。例句9中,说话人通过“破防”引出后续内容,即破防的原因在于这个春节有人要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因而心里难受。

2.突出焦点功能

在以下三个用例中,“破防”一词均体现出突出焦点的功能。句子中的焦点是说话人想传达的新信息,即受话人事先未知的信息。“破防”突出焦点的功能一般出现在新闻标题等突出显示的消息中。例如:

例10:刘亦菲闺蜜突然离世,遗言让全网破防:别让你的人生,一直恶性循环。(新浪网.2023-1-11)

例11:被遣返回国后,民警这个举动让她破防……(新华网.2023-01-06)

例12:万科用一个AI工具,让房地产企业“集体破防”(新浪.未来可栖.2023-01-06)

例句10中,在“破防”前出现“刘亦菲闺蜜离世”是本则消息中的预设部分,即受话人事先已了解到的信息,而“破防”作为焦点出现,为了突出传达“别到死之前让人生一直恶性循环”的新信息。例句11中,“被遣返回国后”是预设受话人已知的情况,而“破防”引出焦点,提供“民警了解当天为嫌疑人生日后,为其煮上一碗热面条庆祝的这一温暖举动”的新信息。例句12中,前半句是提供预设信息,随后“破防”提供本则消息的新信息,即“万科通过AI显著影响了房地产企业”。

(二)情感表达功能

1.表达积极情绪

“破防”成为网络流行语后,最经常被用在表达说话人在经历某些事件或接收到某些信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感动,由此发出感喟。例如:

例13:感动!双合核酸检测现场这些瞬间太“破防”。(网易新闻.2022-05-09)

例14:50岁以上的出列让武警战士瞬间破防。(微博.央视军事.2023-01-29)

例15:从大火中全身而退的消防员们,被4岁大的男孩“整破防”了。(新华报业网.2023-02-03)

例句13中,说话人在双合核酸检测现场看到众人互相帮助、齐心协力进行核酸检测,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深受感动而内心“破防”,发出感慨。例句14中,武警战士在观看五十岁以上的出列,被其老当益壮的精神而感动,内心受到触动而“破防”。例句15中,消防员在成功灭火之后,被4岁男孩暖心的行为感动。

2.表达消极情绪

“破防”除了表达积极的情绪之外,也常常被用来表达说话人因生活中出現的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而心情失落、崩溃与颓丧。例如:

例16:20岁女子被一位50多岁的保安喊“大姐”,直接给整破防了。(凤凰新闻.环球网.2021-10-18).

例17:我以为看了伤感文案或者视频我会破防,我确实是想到某个人了,但是我没难过。(微博.1217小星球.2021-08-31)

例18:算法考破防了,这都是什么呀,打字机才能写完。(微博.青空之鸟.2022-06-03)

例16中,20多岁女子由于被比自己年龄大近两倍的人喊大姐,内心不愉快。例17中,说话人看了一些伤感文案后,本以为自己的心情也会随之而变得伤感,但最终释然。例句18中,说话人因为考试的难度过大而心情失落。

六、结语

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网络热词直观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破防”折射着自其流行以来我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当然也更真实地记录着人们认知事物角度的变化。从失去防御效果到情绪受到触动,“破防”在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作用下完成了隐喻的全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实现,“破防”的语用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或引出话题,或突出焦点,或表达感动以及崩溃情绪。据此可知,从认知隐喻学角度挖掘网络新词背后的形成机制,可为探究其语义及其语用功能提供新的视角。

注释:

①https://baike.so.com/doc/5793306-6006098.html.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苟芳.网络流行语认知语义建构与流行动因分析——基于“×刚”的个案分析[J].作家天地,2021,(27):21-22.

[3]黄西西.网络流行语“内卷”的语义演变及流行成因[J].汉字文化,2022,(15):129-131.

[4]朱志勇,韩东时,李瑾皓.认知隐喻视角下网络热词“躺平”的语义泛化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42(5):74-78.

[5]李凤兰.浅析“破防”的形成及语义拓展[J].语文建设,2022,(1):71-74.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徐盛桓.隐喻的起因、发生和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3):367.

[8]邓亮,姜灿中.“V破”动结式的层级特征及构式属性[J].外国语文,2016,32(5):71-76.

作者简介:

刘雪梅,女,江西赣州人,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V不V式附加疑问句语用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