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策略

2023-06-25戴兴翠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深度学习

戴兴翠

【摘 要】语文是一门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在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所发挥的作用日渐重要。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更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肩负的时代重任。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情况为依据,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教学价值与现状,并就经典深度学习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引言

作为语言与文化的载体,语文学科在当今时代所发挥的教育作用日渐突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深度学习也是时代赋予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在完成此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习新课程标准,并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特点加以综合考量,依照各方面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理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现状

(一)意义

1.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高中时代的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因而大部分学生对家长存在过多依赖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不强。在此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弟子规》,了解其中“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等语句,使学生在朗朗上口的韵文中深入理解仪容仪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准则约束自身行为。同时学生群体中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此类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时常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重。针对此问题,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了解《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等语句,鼓励其反省自身行为。

2.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塑造高尚思想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承载着塑造其高尚思想品德的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论语》为例,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为后人传递的是一种质朴而温暖的生活态度,而这种生活态度在新时代显得尤为可贵,需要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尤其在科技取得较大进步的新时代,学生拥有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视野也更为开阔。在此情况下,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存在唯我独尊的思想。在此情况下,及时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学生能够对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同时恪守《论语》中所提倡的“孝”“悌”思想。與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使学生感悟《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等语句,使其理解生活中时常反省自身存在不足的重要性,唯有对自身情况进行积极反省,才可能取得更大进步。

(二)现状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是新时期的教学任务,至今虽已初见成效,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在各项相关教学策略的落实过程中,阻碍因素仍旧存在,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新策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课堂中的渗透力度。

首先囿于语文教学已经历了漫长的传统教学模式,部分教师仍落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窠臼中,对于学生的考试分数过于关注,且难以在短期内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因而此类教师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忽视,从而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有效落实相关教学策略,同时由于缺少相关教学经验,即使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也仅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学生在此情况下难以获得全面且正确的学习体验,最终也无法收获高效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果。

其次囿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至今仍未得以有效体现,虽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对此有所忽视,并不能完全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多,大部分教学环节仍处于学生单方面接收知识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都难以提升,更无法长时间在教学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因而学习效率也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对自身所接收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吸收。同时由于教师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在教学活动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从中真正汲取到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易具备学习兴趣,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

最后囿于教学活动时间与教学空间都相对有限,使得教师完成原有教学进度之余已不存在过多的机会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因而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要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项相对严峻的考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常规教学内容之间的平衡点,不仅需要保障常规教学顺利进行,也需要保障常规教学收获应有的教学效果,此外仍需要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积极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为达到种种教学目标,教师仍需加大力度探索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点,并由此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契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同时需要对学生在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二、高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策略

(一)创设环境,熏陶文化

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具备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使学生在文化底蕴丰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以此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师可选取三个角度进行环境的创设。首先可在班级中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墙,由于学生大部分的在校生活都在教室中度过,在墙壁上展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选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并定期将其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学生也能够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的联系。在清明节时,教师可张贴杜牧所作的《清明》,中秋节时,可张贴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以此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与现代彼此割裂的,而是具备紧密的联系。在寻找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后,学生也能提升自身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教师也可建立文化黑板报,文化黑板报与文化墙具备异曲同工的作用,也是创设优秀传统文化环境的不同方法。在黑板报的绘制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完成绘制,针对不同传统节日可绘制与之相关的黑板报,以增强学生参与度,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还原情境,感受文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备思维活跃且想象力丰富,且已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针对此类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使用自身感兴趣的方法完成在语文课堂上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渗透。其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并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境进行还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实行此方式时,教师可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使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熟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例如第一小组可诵读《弟子规》,第二小组诵读《三字经》,在诵读后可组织不同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在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时,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途径对其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塑造,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够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恪守做人的道理与处世的原则,也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对其进行品德与言行的塑造过程中,《弟子规》是最为适宜的选择,学生在熟读《弟子规》后,足以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等美德,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弟子规》为指导,规范自身行为。

但在组织学生熟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正确引导,例如针对“亲有疾,药先尝”一句,教师需向学生解释清楚,“尝”并不是需要学生亲口尝药,而是应当理解为用手试试温度,看看是否适合入口等,从而避免学生过于呆板地照做而造成不良后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应用任务,引导学生将经典应用于语文学习中。例如學生在习作中记载了在公交车上为小朋友让座的行为,教师可在此时引导学生联想《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句子,并结合“亲师友,习礼仪”的要求,对自己让座的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在安排小组学习时,教师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经典相关课件。例如针对《论语》中较为生动的小故事,教师可选择与其对应的动画视频,在小组学习时可以先行播放视频,再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由于文言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理解经典时可能面临困难,多媒体视频有助于此类学生无障碍对经典进行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该类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信心,使其逐渐对文言文能够有所掌握。

(三)合作探究,引导志趣

高中语文所学内容相对复杂,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因而部分学生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面临阻碍,尤其对于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学习难度相对更大,部分学生易丧失学习兴趣,不愿与教师或同学深入交流。面对此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创设合作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例如在深度学习经典的过程中难免接触文言文,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与现代所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因而易产生手足无措之感。为解决此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由简单的文言文入手,了解自身熟悉的古人,并引导学生通过文字了解文言文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悟,使其充分感悟到语文并非仅以冰冷的文字存在,而是有温度的,有情怀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以此引导其进行小组讨论,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此类探究内容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并无太大关联,但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桥梁,对其后续深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为有利。

(四)丰富表达,提升兴趣

语文是一门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学科,而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维特点,以此为依据实施情感教学。而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感悟相对丰富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此特点对自身表达方式予以丰富化,并由此带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学生一旦进入情境后,其思想也极容易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完成情感教学的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自身表达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思想感情顺利走入课文中。表达方式的丰富化途径良多,教师可在对课文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感悟,使自身声音具备一定的感染力,针对课文所表达思想的不同,教师也需要使用不同的语气与声调进行朗读,以此使学生走入课文情境。例如在带领学生探究李白作品时,教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活动中即可抓住作者的行文特点,用富有感染力的声调朗读诗句,以塑造出作者名山大川所具备的奇崛雄伟的意境。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对其能够描写出此类诗句的原因加以明确。作者曾在朋友的举荐下前往长安,但其自身又极具傲骨,不屑在官场中同流合污。在此情况下,作者仕途一度失意,但其不甘平凡,又一次辞别故友,踏上征途。此篇课文即在其告别故友时所作。在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自身性格充分交代后,学生则能够以此为基础对课文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调动其情感共鸣后,教师则需要丰富自身表达方式,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渗透情感,使学生通过声音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情感教学的目标。针对此篇课文,学生也能够在教师丰富的表达下树立正向的情感熏陶,从而提升面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其深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已日渐为人所重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每位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习的重要课题。现阶段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仍需漫长且复杂的探索过程,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以此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其后续人生旅途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郝井干.深耕新教材,落实传统文化教育——高中语文新教材单元教学策略的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2(27).

[2]孙庆庆.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N].科学导报,2022—09—27.

[3]程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27).

[4]张鑫.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J].知识文库,2022(16).

[5]周烨.大数据背景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研究[J].作文,2022(Z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