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研究

2023-06-25伍行素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协作学习混合学习

摘  要:从学生学习体验出发,利用泛雅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混合协作学习体验的7个影响因素,分别是教学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活动设计、资源特性、学习任务、师生交互、同伴互动与协作,然后提出相关假设模型,再进行实证分析与统计验证。结果表明:在混合式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是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体验影响因素的关键因素,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师生与生生互动是混合协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最后提出改善混合协作学习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混合学习;协作学习;学习体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P39;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3)07-0190-05

Abstract: Based o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experience based on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odel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Fan-Ya Superstar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Firstly,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influencing 7 factors of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expert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se are teaching ability, learning motivation, course activity design,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course task,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peer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Then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hypothesis model, and then carry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key factor influencing students'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between students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Meanwhi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inally,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Keywords: blended lear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learning experience; influencing factor

0  引  言

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BCL)是将传统课堂面对面协作与网络环境支持的在线协作融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模式[1]。依托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可以根据学习者因材施教,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依据不同教学环节而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可借助学习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与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具有寓教于乐和全天候学习的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习者接受与使用。国内外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加入在线教学或学习平台的阵营,为混合式协作学习提供了大量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2]。随着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的日益推广,高等教育领域对其学习效果的研究也陆续展开。现有研究发现,与纯粹的在线学习和传统的面对面学习相比,混合式协作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兴趣更强,学习效果更好[3]。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成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改变。一方面,互联网走入大学课堂已成普遍之势,逐渐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4]。同时,教育信息化也正不断深入与渗透,混合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5,6]。混合式协作学习课程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实现不同学习方式的互动转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7]。

学习者体验一般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课程的感知。在高校教育领域,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结合翻转课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Blackboard、Sakai、Moodle等网络学习平台,纷纷开展以“资源建设”和“学习活动”为教学主线的混合式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学习者个体学习体验出发,最终发现学习者混合教学总体满意度并不太高。因此,随着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需求继续扩大,重要的是确定在混合式协作学习中学生对混合式协作学习体验的相关因素。这是因为对混合式协作学习提供支持的电子学习系统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它的早期采用(满意)和它的持续使用[8]。此外,了解学习者在混合式协作学习中的学习体验的相关因素,也是促进学生实际体验的必要手段。那么,在混合式协作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因素变量究竟有哪些?这些因素变量之间存不存在相应的关系?故而选择以学生為中心,以学生学习体验出发,是考察混合式协作学习教学效果是否有效的重要关键因素。

1  文献综述

在国外,Hilliard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混合式协作学习以每年46%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9],这正好充分说明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学习体验方面,据报道,通过在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促进学生学习体验并能提升其协作学习的愿望[10]。同时,通过回顾之前的研究,大多数学生认为混合课程是一种有效的获取相关知识的方式[11]。在影响因素方面,在以往的研究中,混合式协作学习的特点和背景、混合式协作学习的设计和特点、技术质量、学生的互动、工具和资源是影响混合式协作学习体验与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2]。

在国内,2003年,学者何克抗引入混合学习概念,提倡采用混合学习进行教学[13]。近年来,相关学者专家纷纷投入到关于混合式协作学习研究与实践,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己有学者根据当时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对混合式协作学习的研究成果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如魏晓会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6到2015年近十年间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了国内混合式协作学习的研究现状[14]。同国外相似,按应用研究领域划分,可分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在学习体验方面,江毓君等认为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与协作、教师教学技能等是影响在线学习体验的主要因素[15]。陈武元等从个体特征、教学模式、互动模式等因素入手,分析各因素对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16]。汪卫平等以国内334所高校为背景,研究了国内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区域差异[17]。

综上所述,为促进混合式协作学习并使学习者乐于接受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其关键因素需要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而学生在混合式协作学习中环境中的学习体验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丰富的混合课程,能提高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协作、建设性和互动学习环境以及技术上的便利与灵活的学习机会。纵观国内外关于混合式协作学习的学习体验研究,国内研究者大多仅做了初步的归纳与演绎,缺少从学习者体验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本研究认为“混合式协作学习环境下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该考虑的是学生在混合式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探讨。

2  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本研究以“Python程序设计”相关课程为基础,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学习体验出发,利用泛雅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基于混合式协作学习环境,具体如图1所示。

混合式协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包括构建教学学习过程,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移动支持的教学结合起来。混合式协作学习包括直接教学、间接教学、协作教学、个性化计算机辅助学习等。具体如下。

2.1  课堂学习

混合式协作学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老师互动。面对面的互动有助于同步交流,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反过来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学生可在传统课堂的下课间隙进行短暂的非正式交流;亦可在课堂上进行主要由教师发动或主导的正式互动交流。这样面对面的良好沟通与实时交流,对师生之间增进了解、教学相长都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知识传递与认知学生;也是学生吸收知识、知识升华与认可教师的双向人性化的过程。

2.2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的选择。学生可以在网络空间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一起参加学习活动,访问学习资源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与互动交流,这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虚拟课堂,而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通过在线学习模式,使学习获得更好的灵活性,不能正常进行传统课堂学习(如生病或新冠疫情等原因)的学生也可以从这一模式中获益。同时,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建立联系,增加自己的交流机会,扩大自身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  影响因素识别与调查问卷设计

3.1  影响因素识别

混合式协作学习是一种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了远程学习和面对面教学两种教学模式。据相关研究,很多因素都有助于提升混合式协作学习体验。混合式协作学习设计、学生互动、师生交互、工具和资源是影响混合式协作学习的主要因素[18]。Rafiola等也发现,在印尼巴东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有效促进混合式协作学习体验[19]。相关研究发现,课堂教师对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成功与学习体验发挥着重要作用[20]。此外,研究表明,学习任务对混合式协作学习体验具有重要影响[21]。

综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并结合数据调查统计与专家意见,确定影响混合式协作学习体验的七个具体因素,分别是教学能力(TA)、学习动机(LM)、学习活动设计(LAD)、资源特性(RC)、学习任务(LT)、师生交互(TSI)、同伴互动与协作(PIC),其中师生交互与同伴(学生之间)互动与协作不仅在课堂学习之中,更表现在课后的在線学习方面,而在线学习主要是通过泛雅超星学习通平台、微信平台进行沟通与交互。具体如表1所示。

3.2  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上述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体验影响因数,再结合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时,主要参考学习体验影响因素量表[31-34],同时结合专家访谈结果,经过多轮询问分析,最终设计了“混合式协作学习体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性别、学生登录平台情况等相关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括学习背景(LB)、学习动机(LM)等15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一般设计3个问题,共43个问题。

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基础,在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实施一个完整学期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务必认真仔细填写调查问卷。课程结束后对参加学习的所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共收回有效问卷212份。问卷确定混合协作学习体验的上述七个影响因素。本研究问卷采用李克特的5点量表,具体包括“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与“5-非常同意”五个选项。

4  实证分析与结果

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对收回的212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26.0软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评估问卷的信度,分析显示,问卷整体信度Alpha数值为0.976,每一个维度信度 Alpha系数值也都在 0.777至 0.839之间,均大于0.7,表明问卷在整体和各维度上都具有较好的信度。

4.2  假设检验与模型分析

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体验影响因素模型,共包含10个基本假设:教师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习动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1),教师教学能力对学习活动设计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2),教师教学能力对资源特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3),学习动机对师生交互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4),学习动机对学习任务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5),学习活动设计对师生交互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6),学习活动设计对学习任务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7),学习活动设计对资源特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8),资源特性对学生学习动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9),学习任务对同伴互动与协作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10)。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图2假设模型与相关调查问卷数据,采用Amos26.0软件绘制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最终模型如图3所示。

模型参数估计具体如表2所示。

本问卷各变量的t值均超过3.29,P值小于0.001,表明路径系数显著。同时,本问卷各条目的Factor Loading(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7,满足验证标准。组合信度(Composition Reliability, CR)值都大于0.7,表示测量数据具有良好可靠性和内部一致性。同时,每个维度的平均方差提取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值大于0.5,收敛效度较好。因此,能够判断模型未违犯估计,10个基本假设均成立。

4.3  拟合指标分析

根据图2假设模型,在Amos26.0中,运行相应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指标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模型拟合指标均达到相应标准,进一步说明图2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体验影响因素模型的有效性。

5  研究建议

首先,在混合式协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或引导者,其教学能力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教学能力一方面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组织教学情况与课程内容设计、语言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也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以及与亲和力。其实,我们周围不乏“优秀”的教师,但是即使是优秀的教师,其亲和力也有待提高,而亲和力源于对学生的认可与尊重,因此,作为教师,应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用心去沟通,用情去交流,给学生带来如沐春风、无比愉悦的学习体验,那么,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交换与思想分享的过程,其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其次,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问卷表明,他人在平台上积极表现以及对自己发表的帖子的及时反馈能增强自身学习的意愿。

6  结  论

总的来说,本论文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于混合协作学习模式具有积极参加的意愿,他们大多数倾向于混合式协作学习能增加互动性、灵活性、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与丰富学习内容,从而增加学习体验。2)教师应立足于混合式协作学习的灵活性和可访问性,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主题,并增加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师生与生生互动。3)然而,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在混合式协作学习背景下,一小部分学生抱怨学习任务太重,自己也缺乏学习自主性,因此首选常规面对面课堂教学。参与混合式协作学习的部分教师认为在混合协作学习环境中,混合教学增加了他们对工作的时间投入。

从实践角度来说,本研究旨在为高等教育的混合式协作学习环境做出贡献。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混合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并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对混合教学增加的工作量应给予相应的酬劳。建议教师在混合式协作学习环境中,使用互动学习,因为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担心自主性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应设定具体的时间限制,使学生感到必须完成作业以及通过相应软件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进行严格监控。此外,管理层需要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混合式协作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 [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 王佳利,李斌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校本混合課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3):101-107.

[3] 陈纯槿,王红.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 [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2):69-78.

[4] 赵涓涓,孙桓武,强彦,等.基于MOOP的Python语言模式改革与创新 [J].计算机教育,2021,303(1):31-35.

[5] PUTRI K Y S,ABDULLAH Z B,NUGRAHAENI E,et al. Learning Management Strategy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through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obile Technologies (iJIM),2020,14(16):117-132.

[6] 韩春霞.基于产学合作平台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应用 [J].计算机教育,2021,313(1):57-61.

[7] KAREN H,LINDA J K,AUDREY G.A 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 to teaching CVAD care and maintenance [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7,26(2):S4-S12.

[8] LWOGA E T.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adoption of web-based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in Tanzania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u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10(1):4-21.

[9] HILLIARD A T. Global Blended Learning Practi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dership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2015,11(3):179-188.

[10] MEDINA L C. Blended learning: Deficits and prosp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8,34(1):42-56.

[11] LITTENBERG-TOBIAS J,REICH J. Evaluating access, quality, and equity in online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 MOOC-based blended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 [J/OL].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20,47:[2022-11-26].https://doi.org/10.1016/j.iheduc.2020.100759.

[12] Kintu M J,ZHU C,Kagambe E. Blende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design features and outcom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2017,14(1):1-20.

[13]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14] 魏晓会,郑小军.国内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006~2015年CNKI期刊论文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7):75-78.

[15] 江毓君,白雪梅,伍文臣,等.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探析 [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1):27-36.

[16] 陈武元,曹荭蕾.“双一流”高校在线教学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J].教育科学,2020,36(2):24-30.

[17] 汪卫平,李文.中国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国内334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 [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6):89-96.

[18] KINTU M J,ZHU C,KAGAMBE E. Blende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design features and outcom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2017,14(1):1-20.

[19] RAFIOLA R H,SETYOSARI P,RADJAH C L,et al.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and Blended Learning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4.0 [EB/OL].[2022-11-29].https://www.xueshufan.com/publication/3018795810.

[20] MÜLLER F A,WULF T.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work: An evidence-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he delivery of qualitative management modules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21,19(3):1-9.

[21] BOWER M,KENNEY J,DALGARNO B,et al. Patterns and principles for blended synchronous learning: Engaging remote and face-to-face learners in rich-media real-time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4,30(3):261-272.

[22] RAZAK N A,AHMAD F,SHAH P M. Perceived and Preferred Teaching Styles (Methods)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Students [EB/OL].[2022-11-19].https://www.oalib.com/paper/2782957.

[23] KIM J,KWON Y,CHO D. Investigat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ocial presence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7(2):1512-1520.

[24] 刘革平,高楠.手势交互虚拟实验对学习体验的影响机制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2):22-32+72.

[25] 刘斌,张文兰.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9):107-113.

[26] 张文兰,李莎莎.在线课程学习体验量表的开发与检验 [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2):65-72.

[27] 徐琤,陈庚,郑勤华.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学习的启示与思考——《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体验 [J].中国远程教育,2014(7):24-30+44.

[28] LISETSKYI K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 in the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J].Advanced Education,2015(4):32-35.

[29] SUN J C Y,YU S J,CHAO C H. Effects of intelligent feedback on online learners’ engagement and cognitive load: The case of research ethics education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9,39(20):1293-1310.

[30] UDO G J,BAGCHI K K,KIRS P J. Using SERVQUAL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e-learning experience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3):1272-1283.

[31] 牟智佳.基于Moodle平臺的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2] 李宝.混合式协作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33] OWSTON R,YORK D N. The nagging question when designing blended courses: Does the proportion of time devoted to online activities matter [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8,36:22-32.

[34] BAEPLER P,WALKER J D,DRIESSEN M. It's not about seat time: Blending, flipping, and efficiency in 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s [J].Computers & Education,2014,78:227-236.

作者简介:伍行素(1976—),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协作学习混合学习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