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探究
2023-06-25郭丽娜
郭丽娜
摘要:在数字化环境、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下,学前教育专业评价体系受到较大影响,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需求。为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文章探讨在大数据背景下革新學前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高校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上升空间,并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前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作为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和结果、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与评估,具有反馈和指导意义。但是,随着线上教学、混合教学方式的普遍应用,以往教育评价体系的适用性逐渐下降,且较少注重过程评价和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不仅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无法为教师、学生提供科学准确的反馈建议。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特点,重构学前教育评价体系。
一、运用大数据革新高校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与线上教学相匹配
无论是教育环境的变化,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丰富了高校学前教育方式。不同于线下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和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较难通过眼神和肢体等行为动作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醒和肯定。不仅如此,学习在线上时,学生的空间环境与线下课堂不同,容易受到干扰,除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自行安排时间开展自主学习。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完成教学、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投入的精力是不同的,所以高校要在大数据背景下,科学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学前教育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为线上教学、混合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满足当前教育评价需求。
(二)深化学生主体,落实师范类专业理念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使用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后,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可以整体性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关注与评价,未满足“实现学生主体”的要求。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调整,能够通过线上学习痕迹更为直接、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二、高校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上升空间
(一)与课程目标相脱离
以往的试卷考试主要根据成绩高低断定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教育体系评价忽略了考核目标与考核内容、日常教学的匹配程度,导致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未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
(二)评价方式亟须丰富
学前教育专业内容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展开,这要求教学评价也应该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校虽然认识到大数据考核方式的先进性,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单一性,大数据的作用发挥有限。
(三)过程与结果评价占比失衡
传统评价体系的长期使用,使得教师注重专业考试成绩,并将其作为专业教学评价的重点,没有过多留意学生学习过程的投入,导致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评价主体仍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而作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并行的专业,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同样重要。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教育评价思维,严格落实课程目标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夯实专业课程评价规定,每一门学科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来制订相应的考核评价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并落实大数据评价思维,以此促进学生反思,改善自身学习情况。
首先,高校要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目的为基础,确保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发挥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作用。课程目标是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程度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所以,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高校要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结合各阶段、各方面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建立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贡献较大的学科在学生总成绩中的占比,依托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
其次,高校应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合理确定课堂、线上等测验和考核在最终考评成绩中的占比,并利用数据结果的直接呈现,强化教育评价体系内容占比的合理性,优化教育考核理念与标准。具体而言,高校应对学生日常测验、实践活动等成绩进行数字化的统计与分析,掌握学生普遍存在的短板,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工作。
最后,高校要基于专业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体系考核标准,借鉴《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相关要求,针对性调整评价标准,同时加强现有评价体系反馈结果的调研,并整理相关数据,摸清专业能力培养重点,进一步优化评价标准。
(二)丰富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水平
为改变专业教学评价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的现状,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学前教育评价体系中加入更多教学评价方式,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落实差异化教学评价,确保最终得到的教学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除闭卷、实践考核等评价方式之外,高校和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与专业教学具体需求,适当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方法,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才评价体系。
专业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且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单凭试卷考试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落实针对性的评价方法。以“幼儿园活动设计”为例,在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时,教师可以结合项目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幼儿园活动项目分解的合理性,制订不同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答辩对项目进行考核,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活动趣味性、安全性、组织方法、活动结构等,以提高教育评价体系结果的真实性。
(三)构建过程评价板块,强化评价结果全面性
为有效增强学前教育专业评价体系的实践互动性和全过程属性,高校和教师应构建过程评价板块,逐渐将以“终结性”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转变为以“形成性”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重视学生多场景下的学习体验与收获,更全面地展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
在开展过程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线上学习态度、习惯,检验学生学习计划的实施与完成情况,依托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深化教育评价体系在学生专业能力与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指导、激励与培养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应用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以温和的方式指出学生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促使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均能够从评价中获得信心与成就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专业学科较多,科目性质的不同会导致同一种考核方式收获差异化效果。因此,在落实具体的考核方案之前,教师可以采取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方案进行分析与优选,以增强评价方案的科学性。而且,考核方案并不具备单一性,同一学科也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然后通过分析、整理数据,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庞大的理论体系,所以在开展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考核时,仍要开展试卷考试。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可以根据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及正确率设置题目分数,避免“运气得分”。
(四)增加评价主体,提高评价体系公平性
高校学前教育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公平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往往是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同步开展,所以学生会经常接触到同学、项目负责人、幼儿园园长等,以教师为核心的评价方式无法为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公平性提供保障。因此,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和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专业教育评价体系。
具体而言,高校以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构建信息共享、交流实时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专业教育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评,并聘请项目合作方或当地幼儿园教师参与专业教育评价,既从高校教育的眼光评价学生,又从社会用人单位的角度明确人才需求,增强教学评价体系的公平性。
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落实专项评价或过程评价,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比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评价体系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大多数人在看待自我时,会不自觉增加缺点比重,产生自我厌弃或否定心理,而以自我评价为基础,融入互评,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并逐渐形成自我监督、管理意识,同时有效提高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小组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科学、全面地开展学习评价,具体内容包括成员对课程知识的把握、项目贡献度、推进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技能学习情况等。在得到相对全面的小组评价后,教师可以将其与个人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注重自我学习的同时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舞蹈创编是主要内容。小组开展综合评价时,应明确对组内成员的评价重点,如舞蹈技能、创新性等,落实评语制和评分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开展互评工作时,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思考与评议,接受自身不足,并在共同评价、讨论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学生互评工作时,教师应注重引导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以平稳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主动学习、反思,逐渐形成互帮互学式伙伴关系。
教师开展具体评价工作时,要结合大数据统计的课程评价结果,在总结时对达成度较高与较低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将其作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指导建议,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专业学习需求。另外,为增强信息对称性,避免评价误区的出现,高校应提供大数据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分析教学评价内容、评价分值等信息,以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同步改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学前专业教育评价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育人作用,高校应对学前教育评价进行优化、重构,依托数据準确地分析、计算和统计,帮助教师明确掌握教学情况。
参考文献:
[1]许环环.大数据时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化发展路径探究:评《学前心理学》[J].中国油脂,2022(1).
[2]孙玉洁,韩林苑,袁丽娟.以过程性质量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教育探索,2020(1).
[3]王涪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应对:基于校—园合作育人的视角[J].教育探索,2021(2).
(作者单位:海南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