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馆合作的旅游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3-06-25葛秀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葛秀华

摘要: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与博物馆合作,校馆共同培育旅游高职生工匠精神,以“美”为主线,以文物为工匠精神之载体,设计并实施“四美”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感受文物之“美”,解读文物之“美”,传播文物之“美”,创新文物之“美”,感受和践行工匠精神,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达成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目标。

关键词:校馆合作;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一、研究缘起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国规划》)指出,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旅游业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2019年,浙江省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占全省GDP的7.9%。到2025年,浙江省目标接待国内过夜游客达4亿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产业总产出1.78万亿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9%以上。

如今,大众对旅游品质需求更加突出,旅游已成为感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陶冶心灵情操的有效载体。浙江省把深化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确定为“十四五”重点任务,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旅游”“革命文化+旅游”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旅游”。因此,欣赏、解读、传播、创新中华文化之美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必备能力。

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国家明确指出要加强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促进旅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但是,目前旅游人才面临供给少、素质差、流失多、缺少工匠精神等问题。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高考阳光网”披露,2018年,综合性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仅为30%。2020年对毕业一年以上的旅游专业学生调查时发现,在旅游岗位就业的学生只有50.87%,且有42.1%的学生有跳槽经历。笔者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新生调查发现,专业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低位,第一志愿率仅为11.2%。因此,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且人文素养高的文旅融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现状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内涵研究是工匠精神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学术意义上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研究始于2013年,学者薛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概括为“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自2016年以来,学术界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了广泛探讨。学者孟源北、陈小娟把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分为三个层面:思想层面(爱岗、敬业、奉献等工作态度和精神理念)、行为层面(勇于创新、持续专注、注重细节)和目标层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具有专业成长阶段的层次维度与工匠品质的内容维度,即初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体现为“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高级阶段则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也有学者把工匠精神解构为“匠心”“匠术”“匠德”三个维度,“匠心”即对职业的高度认同;“匠术”为基于技术技能追求的科学技巧;“匠德”为对职业的专注,敬业有为。也有学者认为,旅游人工匠精神和主客关系的核心词为“诚实守信”“和谐共处”“热情好客”“与人为善”“热情包容”“敬业爱岗”“诚实守信”。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及途径

学者在分析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育途径,指出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学校因素,认為工匠精神培育缺乏系统性、评价导向性,并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教育界一致认为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三)工匠精神评价指标研究

有学者以工匠精神内涵为指导,遵循导向性、协同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包含“匠德”“匠心”“匠术”三个一级指标,每一评价指标列明观测点、评价途径及评价主体。

(四)国外工匠精神培育引鉴

“双元制”是德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石,在“双元制”教育中,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职业岗位,职业院校按社会工种设置专业,政府提供畅通的上升深造途径。日本式“工匠精神”称作“职人精神”,围绕“职人精神”实施的日本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兴趣”引导、“社会人基础力”培育、劳动观和价值观塑造三大方面。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第一,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对策途径探索多,效果评价研究少。第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如德国、日本,注重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引导,而国内对此尚未引起重视。第三,当前,旅游院校与博物馆合作共同育人尚未引起普遍重视,这与文旅融合的大环境是不相称的。

三、校馆合作共同培育工匠精神

(一)校馆合作共同育人的现实基础

浙江省是文博大省,共有博物馆(纪念馆)420家,加上2022年11月开放的杭州文化地标——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共有421家,其中杭州71家。如浙江省博物馆有藏品10万余件,综合反映了浙江省历史文化;良渚博物院展陈的精美玉器、水利系统等反映了灿烂的良渚文明;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建筑及展陈充分体现了宋韵之美;杭州西博总馆南宋官窑馆展陈的官窑瓷器体现了宋代极致的审美情趣及当时匠人高超的制瓷技艺。这些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资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文博机构有深厚的合作基础。笔者一直在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开展文物志愿讲解,并受邀为浙江省博物馆展陈录制英语语音线上导览,对馆藏文物文化内涵有着深入研究。

(二)以“美”为主线设计实施工匠精神培育教学项目

1.工匠精神培育教学项目设计原则

结合博物馆展览和宣教活动,对标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以“美”为主线,校馆共同提炼设计工匠精神培育教学项目。该项目分感受美,解读美,传播美,创新美(以下简称“四美”)四个层次,每个层次设计若干教学项目,引导学生透过器物之美,发现造物者之美,感悟造物者具有的工匠精神之美,进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体悟造物者工匠精神之当代意义和永恒价值,以传播“美”为荣,深悟旅游行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教学项目把专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与美学教育融为一体,“四美”既是专业教育目的,又是工匠精神培育之手段。

2.精选博物馆工匠精神载体

教师应以工匠精神发挥的社会作用和当代价值为标准,兼顾不同历史阶段和藏品类型,选择博物馆代表性文物藏品作为工匠精神的载体,旨在让学生自觉而深刻地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实现隐性教育。如良渚博物院馆藏的良渚黑陶属新石器时代文物具有代表性的载体,藏品凝聚了“良渚文化发现第一人”施昕更的坚守和不懈努力,翻开了良渚文明考古发现的第一页,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有了实证,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体现了守护中华文明这一家国情怀之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王者旨於睗剑的剑首同心圆、复合剑技术,以及剑身历经千年不腐,彰显了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精湛的铸剑技术,透过越王剑的形之美,更能体悟到匠人的技艺之美,以及匠人对技艺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之“美”。

3.工匠精神培育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

工匠精神培育教学项目分为感受美、解读美、传播美、创新美四个层次。

第一,感受美教学项目。感受美教学项目的教学场地设置在博物馆内,主要是通过观看、聆听、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物蕴含之美,产生心灵触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项目包括博物馆参观,采用“学生参观+博物馆专家文物讲解+文物DIY”的形式;“我眼中的最美国宝”寻宝活动,采用“学生寻美+博物馆专家解读美”的形式。

在这一层次的教学项目中,博物馆专家是文物之美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欣赏文物之美,旨在为学生设定较高“感受美”的起点。感受美教学项目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融入新生职业认知考查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文物之美的接受者。

第二,解读美教学项目。学生从对文物之美的感性认知提高到文物之美的知识建构,是对文物之美的理性认知。这类教学项目可以在校内开展,包括“国宝竞猜”教学竞赛,融入旅游历史文化课程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等。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步,教师发布“国宝”系列。教师精选馆藏的传统工艺类文物,包括陶瓷、刺绣、漆器、玉器、青铜器等,并向学生发布。第二步,学生建构解读文物之美的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国宝系列文物资料,通过搜集、整理、讨论、教师指导等形式,建构解读文物之美的知识架构,包括文物形之美、体现的技之美、造器的匠人之美、蕴含的精神之美。第三步,开展“国宝竞猜”活动。第四步,教师、专家讲评文物。教师和专家根据“国宝竞猜”过程中学生对国宝的表述,修正并补充文物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文物之美的知识架构。

第三,传播美教学项目。在学生文物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实施第三层次的傳播美教学项目,学生由文物之美的接受者成为文物之美的传播者,传播文物器物之美、造物者之美、工匠精神之美。教学项目包括“导游讲解大赛——讲解”“云上讲国宝”——文物讲解直播、“国宝讲解周”,项目可以融入现场讲解训练、旅游服务综合实训课程,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旅游活动和竞赛。在2022年省导游服务赛项中,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选手把博物馆元素融入其中,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同年,在杭州市世界遗产文化特使大赛中,两位学生获得“杭州世遗文化特使”的称号。

第四,创新美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中,学生从文物之美的传播者进阶为文物之美的创新者。教学项目包括“博物馆研学活动策划”“国宝绘本设计大赛”等,融入旅游策划实务、第二课堂活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博物馆奇妙之旅——浙博篇少儿中英双语绘本”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立项。

以“美”为主线的“四美”教学项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四个层次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从感受工匠精神到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各大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应积极探索旅游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助推区域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

[2]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

[3]胡文龙.智能化时代的工匠精神: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4]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

[5]刘晖.主客眼中的旅游行业工匠精神:调研与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7(12).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校馆合作的旅游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Y202250588;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立项课题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YZD202206。

(作者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