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红色音乐作品基因融入高校德育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3-06-24兰天达

中国新通信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德育教学实践教学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工作中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建设是新时期教育工作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质量,高校的各门学科课程都加强了对思想德育教育工作的引导。红色音乐作品是我国在特殊历史发展时期所积累流传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财富与民族文化的展现,因红色音乐作品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精神与音乐的灵活传播形式,通过将红色音乐作品与信息化教学技术相融合,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加强思想教育传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与红色音乐对于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价值,实现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的高质量发展工作。

关键词:红色音乐;德育教学;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互联网

红色音乐将优秀的音乐资源与爱国主义精神紧紧相连,在音乐作品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奋斗路程,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文化精神不断积累传承。将红色音乐作品融入高校德育教学工作,需要大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进行欣赏,加强对红色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但红色音乐作品在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实践中,从课堂授课形式、教学传播内容等多方面都反映出了一定教学问题,因此,要求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建设发展,以互联网发展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红色音乐作品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红色音乐的育人价值。

一、红色音乐作品基因融入高校德育意义

(一)完善德育教学内容

红色音乐是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所应运而生的主题音乐,从发展到传承,经过历史的不断沉淀积累,红色音乐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红色音乐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听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将红色音乐应用于高校德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使当代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发展状况,拓展学生学习优秀文化的途径。因红色音乐所描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群众情感与所表达的情绪,具有丰富的民族意蕴,对于听众的精神情感都有着强烈的影响。红色音乐以其朴实的描述与多种的艺术形态传播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因此,红色音乐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地發挥了红色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丰富原有德育教学内容基础上,帮助高校与教师实现育人的发展目的。红色音乐可以根据其历史发展特点分为新生期、探索期、成熟期,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所形成的红色音乐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都具有不同的积极促进作用。新生期的红色音乐代表作包括《四渡赤水出奇兵》《黄河大合唱》等,该段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初期,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引导下实现了我国的抗日战争胜利。新生时期的音乐作品,充分地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对学生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用。探索时期的音乐作品,包括《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该段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时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思想指引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该时期的音乐作品充分地完成了对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的培养。成熟时期是指我国十八大以后,该时期的红色音乐作品则包括《撸起袖子加油干》《共筑中国梦》等,该时期的红色音乐作品加强了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学生通过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争做时代发展新人。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提高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向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地完善学校教学模式、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对各类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高校的德育教育课堂。

(二)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

红色音乐的传播得益于在民间群众之中的口口相传,是基层群众以最朴实的艺术表达形式所展示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展示出了当时社会历史时期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红色音乐以其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在各地方都广为流传,具有民间歌曲质朴的特点。同时红色音乐在艺术创造中,充分地体现了基层群众对于当时历史时期的压迫的英勇反抗,并明确自身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艺术创作者则使用质朴的语言,明快的音乐节奏,将基层群众的思想情感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红色音乐传播生生不息,逐渐形成具有历史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红色音乐的丰富文化精神也被应用于德育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养成,在学习红色音乐的过程中,理解与体会当时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地完善学校教学模式、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对各类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的德育教育课堂。红色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具有中华民族责任意义与历史意义,是我国文明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文化教育资源。

二、红色音乐作品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一)学生对红色音乐作品价值认知不充分

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都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知识与技能提高中,相对比其他学科学习,学生投入到自身德育发展中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学生会在赏析红色音乐作品时,会对红色音乐作品的文化思想认知不充分或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力度较为欠缺,导致学生对红色音乐作品学习缺少积极性,即使学校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也会存在着选课率较低的情况。除音乐专业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接触音乐知识学习,主要以音乐公选课形式,受授课时间所限制,音乐课程类的课时相对较少,而教师对于红色音乐的教学内容就更少。在互联网思想风潮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多会青睐选择与当下潮流的音乐,彰显自己紧跟时代发展特色,而很少去主动地搜索红色音乐聆听。而互联网对于学生音乐个性化的推荐大多数是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流行歌曲,个性化的推荐模式也进一步减少了学生可以接触红色音乐的渠道。

(二)德育教育工作对红色音乐作品应用力度不够

目前部分高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对于红色音乐应用的形式,主要是以红歌为主题举办各类音乐文化活动或歌唱比赛等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对于红色音乐作品应用力度不足,会影响教育活动的教学工作效率,学校内部为学生所营造的红色音乐文化氛围不足,导致学生对于单一的红色音乐主题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低,从而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当学生参与红色音乐文化活动率低时,自然也无法发挥出红色音乐作品的德育教育价值。而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下,学生的日常生活已被互联网全部占领,虽然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快、信息传播面积广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弊端,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各样复杂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受负面信息影响而导致思想观念的偏颇,若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缺少对网络阵地的教育影响,是不利于开展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的。

(三)德育教学体系不完善

学生接触红色音乐的主要渠道,是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红色歌曲活动,学生在社会层次上接触红色歌曲的活动形式更为有限。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与社会教育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缺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互动,并没有形成协同的发展效益。

学生自主接触红色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而高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较为有限,因此,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教育体系,缺少对学生德育的系统化培养。信息技術教学则打破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局限性,教师可以随时建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有问题时也可以及时找到老师去解决。但部分教师因教学经历的限制,并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优势,缺少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关心,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互联网+”红色音乐作品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

(一)完善高校德育课堂教学体系

虽然在我国教育改革推动下,各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都开展了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学校与教师依然受升学的压力,会不断地压缩音乐课等艺术类的课时,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国家对于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学要求,当学生在小学、中学学习阶段对思想教育与红色音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会影响学生个人的素质成长与发展,高校的红色音乐德育教育工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随着全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面对多种艺术形态与国外的流行音乐文化冲击,部分学生很容易对国外音乐进行盲目追捧,而忽略了我国自身的传统音乐的文化意蕴。为进一步实现红色音乐作品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对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地深化理论学习研究,通过优化课堂授课模式、丰富课堂授课内容等,增加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度,并增添实践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德育教学课堂。教师在对红色音乐作品进行德育教育应用时,需要对红色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炼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历史价值,并积极开展各类以红色主题为主的德育教学活动形式,增加学生与课堂学习的互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德育教育思想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学习红色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创作背景,当时时期的历史发展事件,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红色文化知识,深刻地体会到先辈伟大的革命奋斗精神。互联网的教育课堂的建设,使得高校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空间,建立与学生更便捷的沟通交流渠道。

高校也要注重对互联网红色音乐文化建设的教育资源投入,建设校园内部红色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良好生态环境与氛围,并根据互联网技术特点,对学生学习做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德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高校对于红色音乐资源的建设,需要积极地引进各网络平台的红色音乐文化、红色数字音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红色文化学习渠道。

(二)把握学生互联网思想阵地

红色音乐不仅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音乐形式,同时也寄托了我国伟大的民族奋斗精神与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当前学生对红色音乐作品的欣赏,只停留在听红歌、唱红歌的基础接触阶段,而对红色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没有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当学生无法与红色音乐作品之间形成情感与思想的认知,就无法发挥红色音乐作品的德育价值。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加,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单一选择,在面对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高校为进一步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借助互联网及时地占据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加强对学生正确的思想传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可以将红色音乐作品在校园网内传播,扩大对学生的覆盖面积,增加红色音乐作品的影响力。高校要充分地发挥移动终端平台的信息传播优势,增加红色音乐作品传播的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红色音乐学习兴趣,同时也向学生传播更多红色文化相关信息与学习资源,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信息获取,满足更多学生的思想学习需求,呈现德育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三)推动红色音乐的创新化发展

红色音乐的创新发展包括传播形式与传播内容的创新,在音乐传播形式上,高校在课堂德育教学工作中,对于教育信息技术有了充分的应用,而借助教育信息技术的文字、图像、动画、音频等媒体形式,可以丰富红色音乐的传播形式,让红色音乐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形成畅通的传播渠道,使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红色音乐的文化魅力与精神价值。在作品形式传播的创新中,简单地将红色音乐文化进行搬运传播,很难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高校可以以德育教育工作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对红色音乐的歌词与曲谱进行二次创作,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红色音乐传播形式,学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上传到个人网站中,在作品传播中得到精神文化的共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发展的自主性。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高校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在教师思想教育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思想的正确发展,使其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发展建设中。红色音乐因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欣赏价值,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浓厚的学习意义,教师需要不断地对红色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制定更完善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红色音乐与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提高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实现高质量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兰天达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张玉.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科教文汇,2021(33):49-51.

[2]许静.以歌育人视角下红色歌曲融入高校德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2(14):142-145.

[3]王宁馨,黄梅.“以歌育人”视域下红色歌曲融入高校德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21(04):41-44.

[4]杨阳.“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作家天地,2021(09):112-113.

[5]曹雨萌.“互联网+”红色文化基因融入高校学生思想的路径探析[J].文存阅刊,2021(21):152-153.

[6]张军,张胜男,刘伍苹.高校网络德育的大数据实践路径研究[J].特立研究,2022(02):18-2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2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红色音乐作品基因融入高校德育路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XDJ2022B538)的研究成果。

兰天达(1993.04-),男,汉族,河北唐山,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政、音乐、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德育教学实践教学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