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2023-06-23周泽炯陈洪梅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泽炯 陈洪梅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数字经济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于2013—2020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根据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领先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位于全国末端;耦合协调度从失调阶段逐步转向协调阶段,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领先于其他地区。因此,要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布局和发展模式,将数字经济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打造经济示范区、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以提升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3)01-0001-09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

ZHOU Zejiong,CHEN Hongmei

(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

Abstract: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and digital economy is the core of driv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2013 to 2020,this study measures the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and us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the two 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digital econom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digital econom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are on the rise as a whole,but there is an obvious gap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The eastern region is ahead of other regions,and the northeast region is at the end of the country.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gradually shifts from the maladjustment stage to the coordination stage,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ahead of other regions. Therefore,we should continue to optimize the layout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digital economy,integrate the digital economy in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build an economic demonstration zone,establish a resource-sharing mechanism,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adiating role of the eastern regions,so as to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Key words:digital economy;high-quality development;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一、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来袭,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爆发式发展。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把数字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地位[1]。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格局转变的重要节点,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耦合协调的特征。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数字化赋能”,助力经济转型,借助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驱动高质量发展;同时,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发展机遇,拓宽了市场发展空间。然而,当前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融合不够,未能实现协同发展,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这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难点。在新发展阶段,正确理解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互动机制有利于抓住发展机遇,从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實现经济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在阐述我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从定量角度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剖析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不协同问题及其主要原因,以期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Barefoot K等通过比较整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相关数据,对数字经济做了定量分析[2]。赵涛等通过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得出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评估高质量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数字经济综合指数[3]。王军等认为数字经济的测度应该兼顾测度条件与运用环境,通过熵值法全方位构建指标体系[4]。马成文等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从经济活力、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四个维度测度我国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5]。闫涛等贯彻新发展理念,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高质量发展[6]。

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机制。学者们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论层面,荆文君等认为微观上新兴技术的运用产生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更好地匹配了供需;宏观上,数字经济通过要素投入、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三条路径,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7]。丁志帆认为,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中观层面上数字经济推动了产业融合升级,宏观层面上数字经济拓展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即数字经济从三个层面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8]。乔岳认为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数字经济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9]。实证层面,李宗显等基于2011—2018年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作用效果存在正向溢出效应[10]。万永坤等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得出结论认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对创新、绿色、开放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11]。

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华坚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实现了良好协调,但中西部地区内部之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剧[12]。刘和东等基于时间的动态分析和空间的可视化分析,认为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得到提升,但是在区域上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态势[13]。魏奇锋等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转为创新驱动型,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步入良好协调阶段,但在区域之间仍然存在发展不协调现象[14]。杨建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在我国东北和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仍然处于严重失调阶段,在中心城市二者也仅达到初级协调[15]。

已有文献进行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聚焦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单向影响。然而,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是相互作用的,有必要研究二者的双向关系。也有部分学者研究了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但是鲜有文献研究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点领域,探究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基于此,本文通过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将我国30个省份划分为四大地区,分析各地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根据地区之间的差异化耦合协调状况提出协调发展策略。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从理论上对二者的耦合协调进行研究,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进行详细的梳理,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2)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特征,对各省份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为政府出台促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协调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数字经济与高质量發展的耦合协调机理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两个子系统彼此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耦合整体。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实现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产业融合,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倒逼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数字经济子系统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协调发展(见图1)。

图1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

首先,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数字经济依靠大数据,使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环节趋向智能化,催生更多新的市场,增加了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降低了市场准入成本,改变了现有市场结构,使得市场信息容易获取,交易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更完善,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融合,借助产业协同和反馈效应,推动了高质量发展。此外,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与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性”相契合,有助于实现全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能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发展要素。随着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创造的多元化需求能够为数字经济提供多样的发展环境,反过来拉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生产、消费方式发生变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市场上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迎合消费者偏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改善管理经营模式,实现了自身利润最大化。高质量发展聚焦于数字经济的生产方式,是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构建

1.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追求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任海军等从经济、生态、教育、就业、医疗、城市建设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多个维度,充分选取反映当下人民多元化的美好需求的指标,全方位测度了高质量发展水平[16]。本文借鉴杨仁发等[17]、李金昌等[18]、邹国良等[19]的做法,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2.数字经济指标体系

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推动力,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运用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加快了我国的数字产业发展,其发展成果具有普惠性。因此,本文借鉴赵涛等[3]、刘军等[20]、马留赟等[21]的做法,基于数字经济内涵,选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三个方面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见表2)。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EPS全球统计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部分指标从2013年才开始统计,且西藏地区数据存在较多缺失值,难以进行研究,因此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仅讨论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的样本数据。

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方法

(一)熵值法

由于熵值法不受主观因素干扰,本文参考裴玮等的做法,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采用熵值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22],以测度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U1与数字经济的综合水平U2。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可以反映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参考王淑佳等的做法[23],采取如下公式计算耦合度:

公式(1)中,C为耦合度,C的值在0和1之间,C值越大表明高质量发展系统与数字经济系统耦合度越强。耦合度C能够较好地测算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的耦合程度,但是无法判断两系统是何种类型的协调[24]。因此,本文引入耦合协调度D,以更全面地反映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计算公式为:

公式(2)中,α1和α2为耦合协调系数。借鉴段秀芳等的做法,认为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同等重要,所以α1=α2=0.5[25]。参考梁树广等的分类标准[26],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十个等级(见表3)。

五、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分析

(一)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综合水平分析

按照前文所述研究方法,测算得出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指数。限于篇幅,此处仅列举2013年、2015年、2017年与2020年的测度结果(见表4)。

从整体均值来看,高质量发展指数由2013年的0.3219上升到2020年的0.4242,数字经济指数由2013年的0.1124上升到2020年的0.3033,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向好。数字经濟指数增长速度显著高于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更快更强劲的发展趋势。

2020年,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为0.6738,广东的数字经济指数为0.8656,均处于全国前沿水平;而青海省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仅为0.3134,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末端,与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差距较大。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最后的宁夏仅为0.1005,与广东的数字经济指数相差甚远。这说明了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一些省份被“边缘化”,发展成果的普惠性还不充分。

为更加明确区域之间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差异,进一步对高质量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指数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将我国30个省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四大区域。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数字经济指数详见图2、图3。

由图2可知,从高质量发展指数来看,东部地区处于全国前列,中部地区略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处于全国末端。高质量发展指数落后的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2013—2020年,各区域高质量发展逐步得到提升,但是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19年突然下降,在2020年又开始上升。这是因为2020年前东北地区将增强内生动力、培育新发展动能作为发展战略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过于聚焦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充分,研发强度降低,绿色发展停滞,市场环境恶化,经济活力不足,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受阻;2020年党中央强调要全面全方位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东北经济发展改革向纵深探索,东北地区的发展开始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

由图3可知,从数字经济指数发展态势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沿海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处于领先地位,而东北地区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指数的增长速度也远低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由于重工业经济产出效益低下,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以资源型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增速放缓。

(二)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1.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分析

基于前文计算得出的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的综合水平U1、U2,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公式(1)-(3),得出我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见表5)。

由表5可知,从时间上看,我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由2013年的0.4221增长至2020年的0.5845,由濒临失调阶段转变为勉强协调阶段。2013—2016年整体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发展缓慢。2017年发展进入勉强协调阶段,之后一直维持在勉强协调阶段。这说明我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整体的耦合协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耦合协调度增长缓慢,仍然是低水平的协调,需要进一步完善二者的互动机制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

2013—2020年,海南、吉林、甘肃、青海、宁夏5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始终处于失调阶段。这是由于5省份的数字经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数字经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且相对落后的高质量发展也不能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者未能实现协调。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6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在2013—2020年始终处于协调阶段。这些地区的数字经济充分发挥了赋能的作用,打造了数字经济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使得更多资源流向数字经济领域,推动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

2.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析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详见图4。

由图4可知,2013—2020年各个省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不同区域上升程度有所不同。由于各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及资源优势存在差异,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区域上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在2015年率先进入勉强协调阶段,在2020年达到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地区凭借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数字创新水平以及政策、人才、产业等优势,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市场,充分发挥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了东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使得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中部地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略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形成了中部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上升速度较快,在2016年步入勉强协调阶段,并且在时序上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度始终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产业链虽然完整,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且区域内经济联系度不高,存在行政壁垒,数字产业发展缓慢,需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加上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导致西部地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直至2017年西部地区才步入勉强协调阶段,之后一直处于勉强协调阶段。由于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向好,其经济虽然增速缓慢但始终稳定上升。相比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其创新研发投入较少,产业基础薄弱。东北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老化,注重发展重工业,没能把握住新兴产业,并且人才外流严重,其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全国末端,直至2020年,东北地区仍然处于濒临失调阶段。

由表5可知,从各个省份来看,2013年,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只有北京和广东达到初级协调阶段,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其他省份均处于失调阶段。可以发现,2013年达到协调阶段的省份均位于东部地区,而其他地区的省份均未达到协调阶段,并且东部地区的天津、海南还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20年,东部地区除海南以外的其他省份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均步入了协调阶段,其中广东达到了良好协调阶段,而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均处于中级协调阶段。此外,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以及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仍然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不仅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各区域内部省份之间同样存在发展鸿沟。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测算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结论如下:(1)2013—2020年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并且数字经济增速高于高质量发展增速。(2)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二者的发展态势均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具体来说,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相对弱势的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3)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2013—2020年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领先全国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的广东和北京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远远领先东部地区内的其他省份,说明发展差异不仅存在于区域间,在地区内部同样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直至2020年仍然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没能实现协调发展。

基于上述結论,为提升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坚持以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积极引导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要素共享、跨界融合,合理利用数字经济,释放“数字红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市场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夯实数字技术,加快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布局和发展模式。

第二,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大多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未充分考虑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应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将其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加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通过完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数字化平台支撑经济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统筹协调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由此,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整个市场的经济转型,提高市场竞争性,提高行业整合效率,最终能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数字经济与高质量的同步发展。

第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破地区壁垒。针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协调阶段的地区,政府要积极宣传,打造经济示范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有效经验。同时,通过国家系列政策倾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提供发展机遇和政策指引,努力追赶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科学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大力提升东部地区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高的省份的辐射作用,用好用活“结对帮扶”政策,以先富带动后富;加强中西部地区技术设施建设,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优势,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破地区壁垒,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得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2-01-12].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BAREFOOT K,CURTIS D,JOLLIFF W,et al.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EB/OL].[2018-03-15]. https://www.bea.gov/research/papers/2018/defining-and-measuring-digital-economy.

趙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2020(10):65-76.

王军,朱杰,罗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7):26-42.

马成文,马瑞祺.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5-49.

闫涛,陈阳.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中介模型与门槛模型的检验[J]. 经济与管理,2022(6):1-7.

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经济学家,2019(2):66-73.

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现代经济探讨,2020(1):85-92.

乔岳.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6):51-57.

李宗显,杨千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 现代经济探讨,2021(7):10-19.

万永坤,王晨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22(4):21-26.

华坚,胡金昕.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8):19-27.

刘和东,刘童.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16):64-71.

魏奇锋,徐霞,杨彩琳,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14):54-61.

杨建,方浩.区域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评价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6):35-40.

任海军,崔婧.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 统计与决策,2022(13):31-34.

杨仁发,杨超.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演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631-642.

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统计研究,2019(1):4-14.

邹国良,刘娜娜.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统计与决策,2022(21):122-126.

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20(6):81-96.

马留赟,白钦先.数字经济如何缓解相对贫困[J]. 财经科学,2022(7):92-105.

裴玮.基于熵值法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20(16):119-122.

王淑佳,孔伟,任亮,等.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J]. 自然资源学报,2021(3):793-810.

金梦,郭文强.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度与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22(3):274-279.

段秀芳,徐传昂.中国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研究[J]. 商业经济,2021(6):3-8.

梁树广,张芃芃,臧文嘉.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2(17):47-56.

[责任编辑 张桂霞]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AHSKZD2021D01)

[收稿日期]2022-11-25

[作者简介]周泽炯(1970-),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