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画面到文章的生动表达

2023-06-23崔洪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罗列罗平油菜花

崔洪波

画面总体直观,文章往往抽象,在画面与文章互相转化的训练中,不少学生对从文到画表示欢迎,对从画到文多感为难,翻阅绘本或其他图多于字的书籍兴味盎然,阅读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书籍却痛苦不堪。这当然有画面和文章本身属性的原因,但更该引起语文教师的思考、探索,用更加科学有趣的方法,强化对学生从画面到文章转化能力的训练。

一、逐一罗列,全面组合

中国古典文化研究专家叶嘉莹在一堂给小孩子讲诗的课上,就杜甫《绝句》一诗鼓励孩子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看见江山就说江山,看见花草就说花草,看见燕子就说燕子,看见鸳鸯就说鸳鸯。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表述上,诗人不说春天多么美,春天的美却具体、形象地浮现在读者眼前。再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鸟、路、人、小舟、渔翁、雪这些事物逐一罗列,诗人不用孤独这样的词,读者也能感到渔翁的孤独。

有了包括这两首诗在内的阅读体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借鉴,掌握逐一罗列,全面组合的方法。

本班一位学生写的《春天里》是这样的:

桃花探出粉色的脑袋

送给人们一个粉色的梦

草儿摇着黄绿的身子

露珠在上面翻滚

柳树跳着翠绿的舞蹈

鸟儿唱着甜蜜的歌

迎春花露出黄色的笑脸

我的心里泛起暖意

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笔者告诉学生,其实还有些逐一罗列,几乎没经过筛选,如云南诗人雷平阳的《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这首诗:

澜沧江由维西县向南流入兰坪县北甸乡

向南流1公里,东纳通甸河

又南流6公里,西纳德庆河

又南流4公里,东纳克卓河

又南流3公里,东纳中排河

……

一意向南的流水,流至火烧关

完成了在兰坪县境内130公里的流淌

向南流入了大理州云龙县

这首诗三十余行,将澜沧江在兰坪县境内流淌的情形如实写出来,产生一种极其单调的效果,而诗人正是用这种单调,写出诗评人所说的“单调中涌现的情景的更迭”和“江流‘一意向南的坚定”。

笔者由此启发学生,比如要写出学生作业的负担,只需要将作业逐一罗列出来;要写出妈妈工作生活的辛苦,只需要将她一天都做了些什么逐一罗列出来;要写出花园的绚丽多彩,只需要将花朵的种类和颜色逐一罗列出来。笔者其实还另有用意:尽量不用取舍去规训画面看法,而是以客观真实调度画面直觉。学生的画面直觉保持得越好,画面想象就能培养得越好。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自己的星期六的:

8点到9点半在主持人培训班

10点到11点在国画班

1点到2点半在语言兴趣班

3点到4点半在练钢琴

6点到6点半在练习舞蹈

8点到10点在做语文数学作业

11点上床,读半小时课外书

才读了几行,就睡着了

课程表式的描绘,将一幅又一幅画面无缝对接,也产生了一种极其单调的效果。而这种单调,持续发出齿轮环环相扣的咔嗒声,将学生沦为一台学习机器的处境写得呼之欲出。

二、具体细致,化整为零

将事物逐一罗列出来,是一种方法;将罗列出来的事物再进行具体细致描绘,又是一种方法。两者的区别,就像简笔画和油画,油画要用到很多颜色。具体细致的描绘,使用词语和修辞等方式也很多:

其一,在事物前面加上一系列动词、名词、形容词。写一朵玫瑰花,可以这样写:这是一朵在风中飘摇的朱红色的玫瑰。

其二,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把人或物写具体。写一个人走了进来,可这样写:他走一步停一下,脸拉得很长,嘴里像冒泡一样说着话,走了进来。

其三,用比喻、拟人、想象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使事物更具体细致。花开了,可写成:这些花朵像笑容一样绽放,香气弥漫开来,观看花朵的人们感受到了,而花朵本身也发现它们的香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让学生用上述方式,对杜甫那首《绝句》逐一罗列的事物进行具体细致描绘,笔者先写出这样的范文:

春天的太阳,慢慢地、轻轻地、暖暖地照在大地上,起伏的山川变绿了,江水变清了,变亮了,看上去就像仙境中的江山那样美丽。春风带来了一种香,两种香,三种香……泥土柔软,燕子开心,你帮我衔泥我帮你衔泥,一个个新家筑造起来了。河边暖暖的沙滩上,鸳鸯睡在上面,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就享受和煦的阳光,享受着香甜的时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几乎都能轻松地描绘出一首诗、一段话里的画面,特别出色者还能描绘出画面之外的画面。

本班一位学生是这样描绘春天的湖边的:

绿油油的柳条在镜子似的水面上滑动,像母亲的手轻轻拂过,水面荡起一层层幸福的笑容。鸟儿在柳树间,讲着悄悄话。芬芳的樱花,像高雅、美丽的姑娘那样,露出迷人的笑容,散发着让人神清气爽的香味,跳着欢快的舞蹈。草地给河岸穿上了绿色的新衣服,花丛给河岸戴上了美丽的花环。柳树、樱花、小草、小花把自己的美送给了湖水,一片美景,变成了两片、三片……无数片美景。

这样训练好处很多,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学生写作无话可说,以及寫起来空洞无物这种普遍性现象。

三、以点带面,化繁为简

对于一些宏大场面和繁复画面,可以模仿、借鉴汉乐府古诗《江南》的写法来描绘。人们在无边无际的荷叶间采莲,不直接写花的情形、荷叶的情形、人的情形,而去写鱼儿在一片连着一片的荷叶间嬉戏的情形,化繁为简。写鱼儿活动,也不直接写鱼儿的动作、神态,而是采用反复这一结构方式,从各个方位来写。正是以点带面,反而将江南采莲的场面和画面写活。

笔者以云南罗平油菜花作为描绘对象,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专门训练之前,学生对云南罗平油菜花,还停留在这样一种印象上:这片油菜花黄黄的,像一块金色的地毯,真是太美了。建议学生模仿、借鉴《江南》里的鱼儿,通过蜜蜂来写油菜花,笔者先写出这样的范文:

云南罗平油菜花开了

开过了山头,开到了天边

小蜜蜂飞到油菜花的东边

小蜜蜂飞到油菜花的西边

小蜜蜂飞到油菜花的南边

小蜜蜂飞到油菜花的北邊

油菜花里除了蜜蜂,还有其他很多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比如蝴蝶和侍弄油菜花的农民、观赏油菜花的游客、放学回家路过的孩子等,完全可以用他们来置换蜜蜂,描绘出不一样的油菜花。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云南罗平油菜花开了

小女孩在油菜花的东边唱歌

小女孩在油菜花的西边跳舞

小女孩在油菜花的南边发呆

小女孩在油菜花的北边挥手

油菜花里的蜜蜂也好,小女孩也好,与《江南》荷田的鱼儿一样,都是点,可以带动面,写出宏大场面和繁复画面。

油菜花的场面和画面能写好,其他类似的场面和画面也就能写好了。笔者又以学生更为熟悉的昆明城作为描绘对象,置身西山上看昆明城,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滇池边上

是建筑群

离滇池远一点的地方

也是建筑群

离滇池再远一点的地方

还是建筑群

西山这个隐性的“点”,至少带出滇池边上、远一点的地方、再远一点的地方这三个显性的“面”,肯定比“从西山顶上看去,滇池周围都是建筑群”更有画面感。以点带面还要带出情感,将场面和画面作为载体,进行内容上的表达和情感上的传达。笔者又回到云南罗平油菜花对学生进行训练。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云南罗平油菜花开了,东边的油菜花在和蜜蜂唱歌;西边的油菜花在和蝴蝶起舞;南边的油菜花抬头望着蓝天,对蓝天倾诉内心的秘密;北边的油菜花低着头询问大地,想知道地底下究竟深藏着些什么。

四、多面并置,立体呈现

应该注意到,以上三种方法描绘出来的画面依然显得单一。实际上,太多画面存在多样、矛盾甚至对立数重关系。比如:不仅有美,也会有丑;不仅有盛开的花朵,也会有凋谢的花朵;不仅有快乐,也会有悲伤……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了东边和西边的景色,这两边的景色却不一样,甚至相反。笔者提醒学生,出于描绘对象本身的原因,也应当像刘禹锡这样,不仅要看到太阳,还要看到下雨,将多样、矛盾甚至对立的复杂画面写出来。

描绘秋天,学生往往以瓜果飘香、落叶缤纷之类来写。真实的秋天,哪怕主要写稻田,画面也足够复杂,笔者先写出这样的范文:

一眼看去,秋天的稻田是金色的,上面跳动着喜悦。走到稻田里,你会发现,金色之上跳动的,不只是喜悦。

在河流左岸,是一片稻田。水稻金黄的叶片之间,稻子因饱满而低着头,晃动着成熟的喜悦。在河流右岸,稻子还仰着头,叶片也不是全金黄的,还有几分翠绿;穗粒并不都饱胀,还有干瘪的。这些错过时间、浪费光阴的稻子,多想在秋风中低下头,把成熟的喜悦分享给大地。可是,任它们怎么用力,这头就是低不下。仰着的头上,挂满了失落和伤感。

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农耕经验,对此缺乏感受力,笔者又以云南画家陈流一幅画作为描绘对象,对他们进行训练。笔者先写出这样的范文:

陈流画作

一阵秋风过后,山地的颜色越来越衰败。远处山冈上挺拔的树木还在,但翠绿的树叶已经枯萎。曾经怒放的野花,却完全不见踪影了。两阵秋风过后,近处平地上玉米秆东倒西歪,玉米棒子也耷拉下来。三阵秋风过后,我喜欢的覆盆子也不堪折腾,它们的果实不知被谁摘走了。放眼望去,我家附近这片山仿佛世界尽头,生命气息十分微弱。

我失望地把目光从远方渐渐收回,终于发现了一片绿色,簇拥在一起,似乎正在蓄积奔腾之势。仔细看,这是一片秋风里的白菜,比夏天里生长得茂盛。看来,秋风带走了太多的绿,也留下了仅有的绿。

本班一位学生是这样描绘这幅画的:

暮色沉沉,夕阳逐渐落下,只剩下余晖在天空中荡漾。远处的山光秃秃的,只有几株小草在风中摇曳。山脚下几棵松树,那苍翠的颜色,在原本苍白无力的云朵映衬之下,它们像战士一样充满力量。荒野的另一边,一棵枯树杂乱的枝丫,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被风吹乱的头发,但也在为来年春天换上绿装而竭力生长。枯树下的蔬菜苍翠欲滴,绿得亮眼,像春天的翠湖,也像缅甸的翡翠。我感受到了鼓舞,相信春天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训练到这一步,学生写出来的就不是最初的画面,而是画面的升级版了。

猜你喜欢

罗列罗平油菜花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by coupled photoacoustic cavity
回到“罗平”
The Battle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油菜花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罗平记
罗列计
油菜花
游在城市里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