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2023-06-23刘竞
刘竞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7、18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理解算理。
2.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思考、小组讨论等,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除法竖式更能体现计算过程的直观性,体会从高位算起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提高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难点:感受笔算除法从高位算起的必要性,掌握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从图导入,联系生活
提问:谁看懂了这幅图?说说什么意思?
预设: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这里平均分的是小棒。生活中,平均分的东西有很多,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小棒图编一道应用题?(生口述)
提问:怎样列式?
预设:42÷2
提问:用口算的方法怎么算?
预设:40÷2=20,2÷2=1,20+1=21。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例1,沟通算理,寻找算法
提问:我们把这个平均分的过程用摆小棒的方式记录下来,谁来摆一摆?
预设:学生上台分小棒,边摆边说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预设:先分4个十,每份就是20,再分2个一,每份就是1个一,再把2个十和1个一合起來,每份就是21。
提问:刚才我们用口算的方法和摆小棒的方法把42÷2的计算过程都记录下来了,如果要用竖式记录这个平均分的过程,该如何表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揭题)。
昨天,我们做了一份前测单,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42÷2的竖式,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你们觉得哪一种更能把平均分的过程体现得更好呢?都觉得这个好,那我就把这个写在黑板上,学生说着,老师写着。老师完成板书42÷2的竖式。
提问:你们知道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能不能我指数字,你们来指小棒图中表示的是哪部分小棒,口算中又表示的是哪一步呢?
教师指着竖式中的数字,分别请两个同学指一指小棒图和口算算式中分别表示哪一步?
提问:这样书写除法竖式,你们觉得好在哪?
预设:可以清楚地记录除的过程,而且把它分成两次计算,使除法计算变得简单了。
提问:回顾前测单,你们觉得这些做法怎么样?
让学生评价其他做法,突出评价一步计算的。
提问: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做的,你看懂了吗?她是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评价从个位算起的前测单。
思考:我们笔算加法从哪一位算起?笔算减法呢?笔算乘法呢?那笔算除法,从个位算起,行吗?
2.探究例2,理解笔算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
探究:接下来,我们就用52÷2在探究单上探究一下到底该从哪位算起?左边用画小棒图的方式记录,右边用竖式记录,开始。
学生自我探究52÷2:分别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摆小棒写竖式,并让他们讲一讲是怎么分小棒的。结合竖式,强调十位分完剩余的1个十要和个位上的2个一合并起来继续分。
预设:
提问:剩余的这个十,怎么办?在竖式中,这1个十在哪里?怎么办?谁再来说说,当十位分完有剩余怎么办?(板书:合并)
提问:算对了吗?怎样验证?
生说验算,师板书验算算式。
提问:有没有同学刚才是从个位算起的?为什么你不从个位算起?
我们来看一看,假如从个位算起会怎么样?课件展示:52÷2假如从个位算起的竖式。
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太麻烦了,容易错乱。如果先分个位,最后剩下的就是十位上的数,就还得再分。所以,先分十位好。
视频演示:其实在17世纪的欧洲,刚出现除法竖式的时候还真就是这样的,观看除法竖式的演变过程的小视频。
提问:以后计算笔算除法,你想从哪位算起?看来,笔算除法要从高位除起,这不仅仅是一种规定,而且还有它的道理。因为,数学是讲道理的。
小结:学到现在,你觉得在笔算除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四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完成探究单第二题。
3.巩固练习
完成作业单第2题:
用竖式计算48÷4= 48÷3=
提问:对比这两题,在计算时你觉得哪里区别最大?当十位分完有剩余时,要怎么办?
对比分析:其实笔算除法我们在二年级下学期时就学过了,可那时我们却是这样算的,课件出示48÷6的笔算格式。都是48除以一位数,为什么那时就只需要算一次,而这两个却要算两次呢?是二年级时教错了吗?
小结:有了今天的发现,在以后的除法学习中,不管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还是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甚至除以两位数,你们都能用今天的方法进行探究了。
三、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