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托育机构的一日活动
2023-06-23夏娟
夏娟
1844年,德国诞生了第一家专门为0—3岁婴幼儿提供家庭外养育和教育服务的机构。其后的百余年间,德国的家庭外托育体系逐渐发展壮大。2002—2006年,德国各联邦州相继发布早期教育发展大纲,强调了托育机构支持0—3岁婴幼儿发展的价值,规定了托育机构对婴幼儿进行养育和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近20年来,德国托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在托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
2018年,我进入德国南部的一家托儿所工作。在参与一线教育实践和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德国的众多托育机构虽然举办者不同,规模和班级形式等不同,甚至教育理念也可能不尽相同,但都有着相对统一的一日活动流程。
托育机构一日活动的科学设置,是保障教师工作顺畅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0—3岁婴幼儿的生活、运动和游戏的需求,需要在一日活动中获得满足。一以贯之的、相对稳定的一日活动流程,能给孩子自主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并从中习得如何与同伴相处。德国托育机构目前通行的一日活动流程设置及其所遵循的教育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将解析德国托育机构的一日活动,希望这一分享能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一、德国托育机构概况
在介绍德国托育机构的一日活动流程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德国托育机构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孩子的年龄和班级形式
德国的托育机构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服务,但大部分机构实际上只招收1—3岁婴幼儿。是否招收1岁以下的婴儿,一是依据机构本身的发展规划;二是取决于该机构是否具备照护1岁以下婴儿的师资力量,以及是否拥有可以满足1岁以下婴儿成长发展需求的园舍环境、设施设备,比如,照护1岁以下婴儿需要摇篮、婴儿车、存放母乳的冰箱以及流质辅食等。
在德国,大多数托儿班最多招收10个孩子,管理者会根据托儿班所招收的孩子的年龄来计算该班级需要配备的教师数量。对于1—2岁孩子,师生比通常为1∶3;对于2—3岁孩子,师生比通常为1∶5。班额为10人的托儿班,通常会配备3名教师。
不同机构的班级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机构里只有面向0—3岁孩子的托儿班。有的机构里既有面向0—3岁孩子的托儿班,又有面向3—6岁孩子的幼儿班。有的机构则开办面向0—6岁孩子的家庭式混龄班。在自由活动和午睡环节,0—3岁孩子与3—6岁孩子分开活动,而在晨间圆圈活动(孩子们和教师围坐成一个圈,集体玩游戏)、早餐、午餐等环节,所有孩子又都聚在一起。
2.托育服务时长
不同家庭對于托育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德国的托育体系中包含了能提供不同托育服务时长的托育机构。有半日托儿班(服务时间为7:30—12:00),大半日托儿班(服务时间为7:30—14:00),全日托儿班(服务时间为7:30—16:00),以及十小时托儿班(服务时间为7:30—17:30或8:00—18:00)。规模较大的托育机构会设置不同的班级,提供不同时长的托育服务。
3.不同的举办者和教育理念
德国的托育机构有不同的举办者。有由各城市的市政部门举办的公立托育机构,有由教会举办的托育机构,有由不同的协会及企业举办的私立托育机构。不同的托育机构也可能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如华德福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瑞吉欧教育,森林教育,等等。
4.教师的教育背景
德国各联邦州有着不同的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托育机构的正式教师都必须持证上岗。最常见的证书是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此外,有的教师在经过为期3年或3年以上的专业学习,取得在特殊教育或语言治疗方面的资质证明后,也能获准进入托育机构工作。
二、德国托育机构的一日活动基本流程
上面所提到的所有类型的托育机构的一日活动流程基本一致,其遵循的是同样的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依据。表1列举了提供不同时长服务的托儿班的一日活动基本流程。
从表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德国托育机构的一日活动设置所呈现的特点,那就是大量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尽可能少的集体活动。下面,我将详细解析一日活动中的具体细节安排。
1.教师在孩子来园前的沟通
每天清晨,在孩子来园前,班级所有教师会在一起就当天的活动流程做快速的沟通,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当天活动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样,在面对各环节出现的具体问题时,教师可以冷静、从容地应对;对于当天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教师也会相应地给予更多的关注。
2.来园、自由游戏及早餐
孩子们大多在上午9点之前来园。教师在与家长进行简要的沟通后,让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开展自由游戏。早餐一般在9点之前完成。在德国,不同类型的托育机构的早餐时间或形式有所不同,相应地,早餐的准备工作和班级几位教师之间在工作任务上的配合也有所不同。
统一用早餐的情况。由班里的一位教师担任当天引导一日活动环节转换的主教师,负责来园接待;第二位教师负责陪护已入园的孩子;第三位教师负责早餐的准备工作。到了早餐时间,孩子们收好玩具后,第二位教师引导孩子们洗手,第三位教师引导孩子们坐下用餐。此时,主教师继续负责接待较晚来园的孩子。等所有孩子都来园后,主教师开始做晨间圆圈活动的准备工作。主教师不是固定的一位教师,而是由三位教师轮流担任。
来园即用早餐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早餐安排,主教师主要负责接待来园的孩子,第二位教师主要负责陪伴和照护孩子用早餐,第三位教师则负责在孩子用完早餐后引导其进入自由游戏。
分批用早餐的情况。孩子来园后先玩一会儿,感到有点饿了就开始用早餐。分批用餐的依据是孩子的来园时间。比如,7点多来园的孩子在8点左右用早餐,8点多来园的孩子在9点前用早餐。
晨间圆圈活动后再用点心的情况。在有的托育机构中,孩子们是在家用早餐的。那么,教师会在所有孩子入园后先组织开展晨间圆圈活动,再组织孩子们统一用点心(即上午的加餐)。
3.晨间圆圈活动
孩子们都来园后,在上午9点左右,教师和孩子每人拿一张小垫子或直接在一张大的地毯上围坐成一个圈,全班一起玩游戏。在德国,晨间圆圈活动是托育机构常见的集体活动形式。晨间圆圈活动的一般流程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坐下来,大家一起唱欢迎歌,然后玩手指游戏,念儿歌,玩律动游戏。遇到节日或某个孩子的生日,教师还会围绕某个主题讲故事、组织游戏,或为孩子庆祝生日。
4.卫生和盥洗
在一日活动中,孩子换尿布的频次与其来园的时间和在园的时长有关。晨间圆圈活动后、户外活动后、午餐后以及午睡后,都是适合换尿布的时间,而是否需要换尿布则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如果教师发现孩子尿布上尿满了或解大便了,会立即帮孩子更换。
5.户外活动
一日活动的设置要保障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样,孩子才能充分、自由地开展游戏、运动、探索。除了在托育机构的花园或庭院里开展户外活动,各托育机构还会设计和组织不同形式的外出活动。比如,一周一次的郊游,可以去森林、公园。又如,带着孩子们去超市或水果店采购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再如,带孩子们参观警察局、消防队或图书馆,这些社区场所虽然看起来更适合大年龄的孩子参观,但0—3岁的孩子也能从中获得很多乐趣。他们热衷于参观警车和消防车,感知车子的大小,观察车灯,听车子发出的警笛声……从中获得的经验都被他们迁移用来开展角色游戏。此外,有的托育机构还有一周一次的特色活动,例如主题活动、艺术活动或体育活动。
6.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不少过渡环节,包括孩子从与父母分离到融入班级活动,从自由游戏转换到晨间圆圈活动,从室内活动转换到户外活动以及户外活动后换衣服、盥洗、做餐前准备,从午餐后到午睡前的清洁、换尿布、做睡前准备,以及下午从自由游戏到离园。孩子年龄越小,教师越需要重视过渡环节的安排和组织,一方面是因为过渡环节往往是意外频发的时段,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妥善安排过渡环节才能体现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个体需求的满足。
在过渡环节,班级几位教师需要分工合作。班级每天都有一位教师负责引导活动环节转换,那么必然也要有一位教师负责协助落在最后的几个孩子完成他们当下正在进行的活动。每位教师在每个环节的具体分工,要通过设置预案和现场的快速沟通来确定。
教师的站位也非常重要。每位教师不仅要负责照料在自己眼前的几个孩子,还要让自己的目光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孩子。因此,教师要避免被墙壁、柱子、大型柜子等遮挡视线,即使是与某个孩子单独说话,也要尽可能面向大部分孩子。此外,即使大部分孩子已经转换到下一个活动环节,去另一个空间开展活动了,只剩一小部分孩子尚未完成上一个环节的活动,教师也需要在两个空间来回移动,以确保剩下的这些孩子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活动。
7.午餐环节的组织形式和发展目标
德国的托育机构非常重视对孩子自主性的培养。在午餐环节,教师对活动细节进行设计,以支持孩子们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是1岁以下的刚学会爬的婴儿,在他们习惯了这种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后,也能自己完成很多事,比如,自己去拿围兜,自己爬到座位上坐好,吃完午餐后自己把餐具遞给教师,以及在看到教师来给自己擦手时主动伸出双手。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正因为教师从孩子1岁不到就开始培养他们自己做力能及的事,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了1岁,孩子就能自己洗手,收拾餐盘;到了2岁,就能帮助教师准备午餐,分发水杯、餐盘,决定餐前祝祷词,完成餐后的收拾整理。
8.午睡的照护
对于安排午睡的托儿班,教师们会在午餐后为孩子们换尿布、换衣服,做好睡前准备,然后陪伴孩子们看看书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有的班级还会安排一些睡前的小活动。教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坐下来,唱一首睡前儿歌,再帮助孩子们把舒缓精油涂在手上或脚上,给每个孩子道“好眠”,然后孩子们自己躺到床上,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慢慢入睡。起床的时间因人而异。醒得早的孩子会由一位教师陪伴着在活动室里自由游戏。一般来说,到14:30左右,绝大部分孩子都已起床,大家一起吃点心。对于个别需要更长时间午睡的孩子,班级教师会分工去照顾他们,让他们继续睡到自然醒。
三、德国托育机构一日活动实施原则
从上面的一日活动流程表和对一日活动细节的解析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德国托育机构教师对0—3岁婴幼儿的照护和陪伴方式。而教师在实施一日活动时,重点贯彻的原则有如下几条。
1.满足0—3岁婴幼儿成长发展的基本需求
0—3岁婴幼儿每日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需要定时补充营养、更换尿布,需要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给孩子提供玩具、和孩子一起念儿歌或玩律动游戏等,给予孩子有益的外部刺激,以支持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强调了0—1岁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的学习方式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从而实现感知觉发展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强调了感知觉的发展会为孩子在1岁后的动作发展、语言发展、大脑神经系统发展、认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计0—3岁婴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除了考虑其睡眠、饮食、卫生等需要,还要为其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让孩子在自由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物品、环境的探索,积累足够的感官经验,刺激其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痛觉的发展,以及形状、三维空间、深度等知觉的发展。
2.尽可能少的集体活动,尽可能多的自主活动
匈牙利儿童医生埃米·皮克勒(Emmi Pikler)通过对大量的婴幼儿行为的观察,发现0—3岁的孩子一直在动,几乎不可能安静地坐着或躺着。即使是刚出生的还不会翻身或抬头的婴儿,也会活动自己的身体。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注意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0—3岁孩子的一日活动中应有大量的自主活动时间,要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或教师主导的活动。
3.保持一日活动流程的节律
在心理学领域,克莱特曼(Kleitman)博士提出了人体最基本的休息—活动节律(basic rest-activity cycle),即成人的大脑电波在经历90分钟的高速运转之后,会进入20分钟的缓慢运转状态,在这20分钟内,身体正在为大脑下一轮的高速运转做准备。这种“90分钟活动+20分钟休息”的节律,能很好地顺应身体的需求并保持身心健康。成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的时长一般可以达到90分钟,甚至有的人能保持长达2个小时;但在婴儿期,这一时长只有50分钟。因此,0—3岁孩子的一日活动流程设置需顺应他们大脑活动和休息的节律。在一段时间的集体或小组活动之后,要给予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孩子们可以安静地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种有节律的一日活动设计,顺应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
华德福教育理念中用“吸气”和“呼气”来形容0—3岁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律。“吸气”是形容孩子参与被指导、被要求的活动,比如,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收拾玩具、排队、听故事、吃饭、穿脱衣服、如厕,一动不动地做某件事情,被他人要求做某件事情。“呼气”则是形容孩子展现自己内在的兴趣或想法,例如,在室内或室外自由地游戏、奔跑、安静地待着、开怀地笑、哭泣、睡觉。也就是说,在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由教师主导的活动后,教师要给予时间让孩子自由活动,释放自我。在自由活动之后,又开始下一段有教师指导的“吸气”生活。通过“呼气”和“吸氣”两种状态的循环交替,孩子体验到的是在自我的释放和他人引导的学习之间的平衡发展,由此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4.保持一日活动流程的重复性
我们都知道,年幼的孩子信任熟悉的环境,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会自发地对环境进行探索。而在面对陌生或不熟悉的环境和活动时,他们会充满压力,感到害怕,退缩到自己所熟悉的成人的怀抱,不再自主地探索和游戏。因此,设计0—3岁孩子的一日活动流程要坚持“重复”的原则。在固定的时间来园,在固定的时间用餐,在固定的时间午睡,在固定的时间运动、游戏,在固定的时间离园。教师要尽可能通过稳定的一日活动流程,给予孩子安全感。
重复的原则不仅体现在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上,还体现在一日活动的更多细节上。比如,在每天的晨间圆圈活动时,重复孩子熟悉的欢迎歌;孩子户外活动后从花园回到活动室后,每天重复同样的换衣服、洗手、做餐前准备的流程;每天午睡前重复同样的睡前准备工作。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重复带给孩子熟悉感和安全感,保证了孩子在社会性情感、语言、自我意识、运动等各个领域的良性发展。但重复不意味着0—3岁孩子的一日活动中不可以出现新的游戏或活动,而是指新的游戏或活动计划要依托于孩子熟悉的已有活动,并且同一天不宜增加太多新计划。
5.保持面对特殊情况时的灵活性
对于0—3岁孩子来说,需保证其每日有足够的时间开展自由自主的户外活动。如果遇到下雪、下雨、刮风这些特殊的天气,教师们可以有选择地调整当天的户外活动安排。此外,很多时候班里也会出现“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情况。比如,孩子们表达了自己某方面的游戏兴趣,或者当下呈现出特别好的游戏氛围,又或者个别孩子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哭闹,有情绪,困了或饿了)。孩子的合理需求应该在教师富有智慧的引导和支持下得到满足,因此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小范围调整当日的活动时间安排。比如留一位教师陪伴几个孩子完成他们当下的游戏愿望,或者一位教师带某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先回活动室。
0—3岁婴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教师给予孩子们的尊重、支持、温暖的回应、有爱的互动,这在中德两国是没有区别的。希望以上对德国托育机构一日活动基本流程及其所遵循原则的介绍和分析,能对中国托育一线教师们日常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和有爱的托育环境中成长,每一位从事托育工作的教师都能在孩子们爱的注视和拥抱中享受每一天的工作!
(本文部分配图来自biying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