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阶段鲁迅作品专题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2023-06-23兰志军张文钧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专题教学基本原则

兰志军 张文钧

【摘要】长期以来,老师普遍认为鲁迅作品难教,学生则常觉得鲁迅作品难懂。老师觉得难教,是因为缺乏优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而学生之所以觉得难懂是因为在阅读上没有达到足够的量,在阅读方法上又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通过教学实践,专题教学是可以解除这个教学困境的,只要坚持阅读的量足够、课内外结合、遵循学生阅读心理规律以及“由古照今”的阅读方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鲁迅作品;专题教学;基本原则

时至今日,鲁迅作品教学仍然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鲁迅的名言时时入耳,甚至很多“名言”都借鲁迅之名传播。由此可见,鲁迅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而鲁迅先生在其作品中所体现的语言特色、批判精神对提升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都有着深远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加之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而言,鲁迅作品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师,理所应当花时间研究鲁迅作品,去指导学生正确地了解鲁迅。而专题教学就是深入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鲁迅作品的法宝之一。

那么,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当如何就鲁迅作品去进行专题设计呢?笔者认为,在对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专题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专题以及专题教学中涉及的篇目数量必须要足够

老舍曾经说过:“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对于这样具有世界意义,极具人文精神、开放而博大的鲁迅,在高中阶段现行的教材中(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只收录了《拿来主义》(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祝福》(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记念刘和珍君》(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为了忘却的记念》(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阿Q正传》(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等5篇文章。

如果不能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那么无论老师如何精讲这几篇有限的文章,都无法使学生对鲁迅作品和他本人有一个相对深入的了解,也无法真正领悟鲁迅作品的精髓。所以,要取得教学效果,首先要有量的保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阅读一系列的鲁迅作品,才有可能带领他们真正走进鲁迅的世界,了解他的思想,进而领悟其蕴含在作品中的精髓。

在教学实践中,覆盖小说、散文、杂文等不同的文体,根据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师共设计了“看客”形象、“愚者”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妇女形象、国民性、师者立言塑人、鲁迅与青年、鲁迅“谈读书”、“吃人”现象、父爱何处是深山、“战士”形象等11个阅读训练专题,每个专题精选若干篇同类文章,8个专题共计阅读30余篇文章。选文如下表:

这些专题,既包括了鲁迅关注的所有类型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鲁迅对青年的期望和关注,还有关于老师、父亲、读书等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每个专题又由若干篇同类文章组成,有益于学生对每个专题的主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这一系列专题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个人作品阅读体系,通过对这一系列专题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就可以对鲁迅其人其作品有一个相对完整和深入的认知了。

二、专题阅读的顺序要充分考虑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文章要融入到专题中来,要遵循高中生的阅读心理规律

拟定了专题的基本数量和基本内容,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专题和阅读篇目数量众多,哪个专题安排在前,哪个专题安排在后,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课内的篇目融入相关专题,课内课外结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精心安排,才能更好地保证阅读的效果。

因为教材中的几个篇目基本上都可以纳入专题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课内篇目和课外篇目结合起来,把相关的专题纳入教材教学计划当中。在整个高中阶段,要有一个非常宏观的教学设计理念,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鲁迅作品在这个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该如何安排,如何处理,教师都应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按照教材教学计划适当地调整专题教学的内容,把相关专题的教学内容纳入教材教学计划;也可以根据专题的安排适当地调整教材篇目的教学顺序。

首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这么多专题的。我们在高一高二都开设了《鲁迅作品专题阅读》的校本课,把教材篇目之外的相关专题安排在校本课程中,使常规课堂和校本课程互为补充,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阅读心理、接受心理的规律,专题的教学顺序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把鲁迅作品教学与教材教学相结合作了综合考虑。

高一上学期,考虑到学生还处在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普遍而言,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性思维更加明显,理性思维还未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们采用的是从熟悉的篇目拓展开始、由感性阅读逐步结合理性思考的閱读教学方式,先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切合其心理年龄的体裁与专题入手。把“父爱何处是深山”“师者立言塑人”“鲁迅‘谈读书”三个专题安排在高一进行,父爱、师生情、读书等主题是学生在初中就已经非常熟悉的主题,先学习这三个专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有自主的深度思考,感知鲁迅“温暖”、平易近人的一面,还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消除对学习鲁迅作品的畏惧感,学习这几个专题可以为之后专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一下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呐喊》《彷徨》,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妇女形象、知识分子形象,从重点赏析鲁迅笔下几个重点类型的人物形象入手,由侧重感性阅读逐步过渡到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去挖掘鲁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思考鲁迅的写作目的。在完成这几个专题之后,学生就可以对鲁迅的作品内容有一个相对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如此,到了高二上学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熟悉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群像为基础,去探究为什么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少有可爱与美好。鲁迅先生用一只如椽大笔,写下锋利的文字,义无反顾地刺入民族传统文化人格最黑暗、最丑恶的地方,为的就是让国人清醒地认识现实真相。中国国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鲁迅笔下的这些人物群像有什么共同特点?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些人物形象,其目的何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究,就能比较轻松地把学生带往鲁迅小说创作的终极目的—剖析国民的劣根性,唤醒国人的灵魂,“立人”进而“立国”。

最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吃人”现象,鲁迅先生的“战士”形象缘何而来就很清晰了。作为收束,我们设置的最后一个专题是“鲁迅与青年”,在经过一系列的阅读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对待青年、对青年寄予怎样的期望的。这也是把整个教学的落脚点放到了“青年”身上,回到了我们的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去思考—鲁迅先生喜欢怎样的青年?为何先生对青年寄予如此厚望?这对我们当代青年有何启示?

这样的安排,既能把教材的内容与专题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易于学生接受;又能很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遵循“由古照今”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阅读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时期,这是知识积累和精神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形成的三观会对个人人生的道路抉择产生重大影响。鲁迅先生也是在青少年这个最反叛的时期毅然决然地进行了反叛,反叛了自己的家乡,反叛了自己原先的生存环境。我们把鲁迅的一生概括为一个斗士,一生都在抗争,去反抗旧制度、旧文化以及违背人性的所有一切。

鲁迅是具有跨越时代价值意义的大文豪,鲁迅的作品到了现在,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思想价值等仍然深远地影响着我们。作为当代人,我们和鲁迅的作品是可以形成一个沟通的。比如:旧时代的文化。可能我们如今已经推翻了这个旧有的制度和文化,但是几千多年的延续和传承,不管是优秀还是落后,都有可能对今天造成影响。而鲁迅更多的不是简单抨击制度的问题,更多的是对我们这几千年文化的一种反思,鲁迅作品的当代价值就在这里。

因此,在进行鲁迅作品教学时,我们一方面一定要主张学生回到鲁迅的时代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作品;另一方面还一定要把鲁迅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做一个沟通,把鲁迅的作品内容、思想等与我们今天进行联系,要引导学生参照鲁迅及其作品去思考我们当今的时代、自己的人生。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鲁迅始终以人为中心,将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作为“立人”的核心追求;这样的思想、胸怀,这样的格局,对于当代的我们而言,仍然极具现实意义,极富现实价值。不管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一个怎样的阶段,“立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当下的国人,也同样会有精神危机,我们应不断地对本民族的精神乃至整个人类的人性进行内审与反思,在民族、国家层面进行深刻的剖析与自我解剖,才能保持清醒,不断地冲破思想的藩篱,不断地取得精神的解放与进步,从而真正拥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因此在我们的专题教学实践中,每个专题都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业测评时,一定要体现“由古照今”的阅读方法和精神。

例如,在鲁迅小说“妇女形象”阅读专题中我们会有这样的设计:

[学习内容与目标]

1.阅读与鉴赏: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自主阅读《明天》《祝福》《离婚》《伤势》,赏析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的典型人物形象,丰富对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

探究和分析小说中的妇女无一例外以悲剧收场的原因,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文学现象,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中妇女形象的正确认识。

探讨鲁迅的创作目的和初衷,思考鲁迅小说中妇女群像的写作价值和意义,感受鲁迅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怀。

2.表达与交流:就单篇小说撰写阅读心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进行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践与体验:从四个篇目中挑选一篇,独立撰写一篇人物形象赏析;关注、访问身边的女性,写一篇小说,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当代妇女的典型特点和生活境况。思考鲁迅小说中对妇女生活状况的反映以及思索对我们如今的社会有何启示与价值意义。

古书今读,嫁接桥梁,寻找价值。我们相信,风格在变,文字在变,内涵不变,底蕴不变,文化都在一脉相承,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阅读鲁迅作品一定要思考其当代价值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2]钱理群.钱理群中學讲鲁迅[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3]钱理群.钱理群讲鲁迅[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

【课题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阶段鲁迅作品系统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QJZ20191002。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专题教学基本原则
今天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的教学中获取什么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高中物理专题教学的组织策略
中国境遇视野下的《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新思路
浅论鲁迅先生对现代中学生的影响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