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要走出七个误区
2023-06-23伏帅
伏帅
糖尿病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1型糖尿病,好发于少年儿童,体内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终生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并以此来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称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体内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终生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维持。其典型临床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下降,伴全身瘙痒、四肢酸麻、腰背疼痛、月经失调。常并发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感染、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目前虽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些患者进入了几大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只要清晨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就可以增加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剂量 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一条是可行的。但临床发现,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程中,虽然清晨空腹血糖始终高于正常,但睡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饥饿,查睡前血糖方知低于正常。究其原因,是晚餐前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形成夜间低血糖,反馈性地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使体内贮存的糖原分解,导致次日清晨的空腹高血糖。对这种清晨空腹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非但不能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而且还要减少,否则可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误区二:只要清晨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剂量 这一条对大多数病人是符合的,但有些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血糖一直正常,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而病人日渐消瘦,尿糖仍为阳性,当查餐后血糖时发现血糖很高。这种清晨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非但不能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种类或剂量,而且还要增加用量。
误区三:饥饿疗法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基本方法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但这并不意味着吃得越少越好。正确的饮食疗法是保持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均衡,使其分别占总热量的50%~60%、15%~25%、30%~35%。饮食以动物蛋白(牛奶、瘦肉、鸡蛋等)为主,含糖1%~3%的蔬菜、豆制品为辅。主食应按病人体重、劳动强度等以一定比例供给。进食过少或不吃主食,摄入热量不足,反而易导致饥饿性酮症出现。在病情控制较好、饥饿感不明显时,可适量进食些苹果、杏子、橙子,或加一定量的主食。
误区四:无糖尿、无“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病人不需要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因尿糖阳性而得名,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尿中有无糖,与糖尿病的诊断、疗效和预后并不呈对等关系,最根本的指标是血糖。假如血糖高,不管有无糖尿,均应按糖尿病控制饮食,并用药治疗。“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糖尿病早期或轻型糖尿病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有的中型糖尿病患者只有“三多一少”的一部分。因此,只要血糖高于正常,不管有无“三多一少”症状,均应按糖尿病控制饮食和用药治疗。
误区五:糖尿病病人可以饮酒 糖尿病患者绝对不能饮酒。酒精干扰体内糖代谢,极易打乱病人的饮食疗養计划,产生低血糖反应,引发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误区六:糖尿病可以根治 糖尿病是一种基因性疾病,不可能予以根治。因为目前基因疗法尚未成熟。
误区七:南瓜能治糖尿病 此说法缺乏科学根据。有些地方(如日本)的南瓜含糖量低,对糖尿病患者有益;而有些地方(如我国大部分地域)的南瓜含糖量并不低,对糖尿病患者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