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

2023-06-22张万虎

成才之路 2023年17期
关键词:合作新课改微课

张万虎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等情况。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其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科技性、互动性、实际性。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有:创设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设疑解疑、增强教学探究性,借助微课、增强教学科技性,合作交流、增强教学互动性,联系生活、增强教学实际性,以此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积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情境;微课;合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7-0133-04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重在普及基础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做好准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改变重教、轻学的错误倾向以及陈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学习,使数学课堂成为平等自由、欢乐自然、生成智慧的学习场所,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部分数学教师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解课本中的内容,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标准,学生考得好,就证明学得好,教得好。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掌握运算原理、计算技巧,而忽略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另外,部分数学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理念落后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以多听、多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成果,进而无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理念紧密联系,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不注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仍采用题海战术、灌输式方法等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导致教学实效性受到影响。

4.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此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但有的教师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仍以“黑板+粉笔”的方式为主,导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一,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学习有效性。

二、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

1.教学具有趣味性

学生具有无限潜能。因此新课改强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参与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注重趣味化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使其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进一步优化认知状态。

2.教学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创新学生的认知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数学教师不可将课堂变成“教案剧”,将自己当成“导演”,让学生按自己预设好的方向回答问题,而要将课堂定位为“情景剧”,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探究和辩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3.教学具有科技性

基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突破。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先进的教育技术是支撑,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基础。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具有科技性、直观性、新奇性的知识传授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導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4.教学具有互动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学生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师生、生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平衡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关系。因此,互动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动元素,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自我价值感,并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5.教学具有实际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时,要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使其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进而激发出更强的数学学习动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创设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

创设情境是教学创新常用的手段,但如何利用情境创设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深度探究的课题。有的教师习惯于利用音乐、图片等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但这只能暂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此,教师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游戏情境,将游戏活动与数学认知相结合,并确保游戏活动的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匹配,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基于学生刚接触加减法,难以理解和掌握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无法建立“数字”与“实物”之间联系的具体学情,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游戏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认识数字,掌握6~10的加减法运算技巧。教师可以4人为一组,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给每组发一个信封,每个信封里都装着5道6~10的加减法运算题。学生讨论后形成答案,再将信封交给教师。教师可随意指派两名学生当评委,当场打开信封,统计各组的计算题正确率以及具体用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邀请全组上台分享学习经验,以此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使其在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认知水平也不断提升,常规的小游戏已难以激发其参与热情,故而教师在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时,要考虑和了解学生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基于学生比较喜欢“撕名牌”等挑战性强的游戏活动,教师可创设一个“奔跑吧,少年”的游戏活动情境,以“撕名牌”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专属“名牌”,“名牌”上的内容是一道四则运算题,“名牌”被撕的学生要解出自己“名牌”上的题目。这样可增加游戏的刺激感和紧张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可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并能正确、快速得出答案。可见,以学生的喜好为出发点,把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入游戏教学情境中,可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有足够的吸引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设疑解疑,增强教学探究性

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若想实现教学创新,就必须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猜想、探究和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究,打造探究数学课堂,这需要教师掌握设疑、提问的技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疑时要以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然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机会,让其积极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解答等活动,实现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探究实践活动的效率提升。

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基于学生认识“圆”,并掌握“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相关知识的学情,教师可采用设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勇敢质疑、探究的学习习惯。环节一:设疑自探。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这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看体育比赛。”首先播放田径女子400米比赛的视频,再播放田径男子110米跨栏比赛视频。当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后,同学们对两个比赛的起点有什么新发现吗?请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学生A回答:“在田径女子400米比赛中,运动员的起点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生B回答:“在田径男子110米跨栏比赛中,运动员的起点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点赞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田径女子400米比赛中,相邻运动员起点相差的距离。环节二,解疑合探。通过上述的设疑自探环节,学生已经解决部分问题。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时,明确分工,并安排专人记录组员的解答过程。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上台展示解疑过程。第一个展示小组以1号和2号跑道为例,主要有两种解答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求弯道直径,再计算长度差。第二种方法是将弯道长度相减。两种方法都能算出田径女子400米比赛中相邻的两个跑道外圈比内圈长7.5米。可见,设疑解疑的教学方法创新可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3.借助微课,增强教学科技性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可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数学课堂,确保教学与时俱进,更具科技性、先进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微课是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例片段视频,包含与教学有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等,具有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详细、多样传播等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可以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由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仅靠观看课本上的图片、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并不能完全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原理。对此,教师可录制微课,动态呈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在微课呈现的网格状的画面上,长方形的任意一个角向外移动一格,就可变为平行四边形,并在网格中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分别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学生可数一数两个图形的底、高以及长、宽各占多少个格子,寻找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并对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长方形面積公式。微课结尾可呈现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结果。学生计算后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同,但结果相同。微课在直观、具体、形象地呈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既突出了重点内容,又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重点知识。另外,微课还可应用于课后复习中,引导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以“平面图形”复习为例,教师可以“基本图形面积的复习”“组合图形面积”为主题设计微课,并根据学生的复习进度及时调整微课内容,使微课内容之间建立链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可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可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4.合作交流,增强教学互动性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案,因此小组合作是增强教学互动性的主要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可释疑解惑,取长补短。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要恰当选择合作的切入点和引导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讨论交流,确保教学创新的有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合理分组,确保均衡搭配,然后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向学生发布任务,引导各小组为同一个目标积极互动、协作,高效完成任务。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将具体实物平均分。教师可利用农村学生干农活儿、收取农作物的经验,设计问题和任务:农民伯伯摘了8筐橘子,准备分成2堆,请同学们帮他分一分。教师发布任务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交流,之后由一个学生汇总本组的分配分法。学生讨论后形成的分法有4和4、1和7、2和6、3和5四种。根据学生的分法,教师提出问题:“4和4是最特别的分法,它特别在哪里?请同学们举手发言。”这可引导学生发现4和4的分法是平均分,即将8筐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4筐橘子,就叫作平均分。当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后,为让其学会将具体实物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其发散思维,教师可继续提问:“除了4和4这种平均分法,你还知道哪些可将8筐橘子平均分的方法,请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出来。”各小组讨论后,提出了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如把8筐橘子平均分成8堆,每堆1筐橘子;把8筐橘子平均分成4堆,每堆2筐橘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互动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合作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实现高质、高效。

5.聯系生活,增强教学实际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相关素材作为教学案例,以此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在PPT教学课件上展示各式各样的钟表,并提出思考问题:“大家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物品?”这可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记忆,加强其对钟表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具体实物为例,介绍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然后可将PPT课件上动态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调整到整数位置,引导学生掌握整时、整分、整秒的常用表示方法,提升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知。最后,教师可通过具体问题检验学生对钟表的认识程度:“大家看看黑板上面挂的钟表,现在是几点、几分?”当学生正确回答后,可再次调整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位置,让学生说出答案,之后再写出一个时间,让学生上台拨动钟表的时针、分针,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学生可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并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等情况。对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标准,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科技性、互动性和实际性,积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庐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3).

[2]李暾.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甘肃教育,2017(22).

[3]吴增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2022(06).

[4]谢春静.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天津教育,2022(16).

[5]王腾,金文辉.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9).

[6]朱桂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江西教育, 2017(18).

[7]王亚之.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数学大世界,2021(04).

[8]漆跻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天津教育, 2021(09).

[9]李文军.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7).

[10]张登芳.基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内蒙古教育, 2019(33).

Innovative Thinking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Zhang Wanhu

(Yongchang Town Zhangxing Primary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17,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re are situation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such as in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outdated teaching concepts, lack of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low util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ased on thi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them interesting, exploratory, technological, interactive, and practical.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clude: creating scenarios to enhance teaching interest; establishing and resolving doubts, enhancing the exploratory nature of teaching; utilizing micro courses to enhance teaching technology; collaborate and exchange to enhance teaching interactivity; by connecting with daily life and enhancing the practicality of teaching, we aim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d a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core mathematical competence.

Key words: 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 new curriculumreform; context;microcourses;cooperation;life

猜你喜欢

合作新课改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