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虚拟数字人研究
2023-06-22王晴
摘要:在新一代智能技术发展之下,元宇宙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元宇宙核心组成要素的虚拟数字人,成为未来传播的关键突破节点和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元宇宙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数字孪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发展、国家利好政策导向及科技巨头资本介入等要素的影响下,我国的虚拟数字人跨入3.0阶段,商业化属性和职业化属性得到了增强,衍生出了一系列虚拟数字人物形象,如虚拟主播、虚拟网红、虚拟客服等,在媒体、影视、游戏行业等得到了广泛的應用,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随之进入加速期,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链。虚拟数字人产业化发展之路仍存在诸多难点,如技术壁垒厚、运营维护成本高、相关高精尖人才紧缺以及缺乏健全完善的系统化监管体系。虚拟数字人未来的产业发展仍然要依托元宇宙,首先要持续深耕垂直领域,如文娱产业等,打造虚拟数字人个性化的人格属性,利用粉丝经济提升品牌认知、促进消费转化、提高品牌营销价值。其次要拓展应用渠道,打造“虚拟数字人+”的独特商业模式。最后要持续在元宇宙领域发力,将现实世界的应用场景延伸至虚拟世界,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中虚拟经济的新引擎,持续推动虚实共生的经济形态下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数字人展开研究。
关键词:元宇宙;虚拟数字人;数字经济;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3
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了元宇宙和虚拟分身这两个概念。元宇宙从本质上而言,是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1]。在技术支撑下,人们能够创作虚拟分身在元宇宙中开展社交活动,以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元宇宙的发展进一步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人们的交往转向虚拟互动、虚实混融交往的社会互动新形态。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在环境拟真、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元宇宙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国内外多家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完善元宇宙产业链。继2022年11月工信部发布虚拟现实计划,针对元宇宙的地方产业政策持续出台,赋能元宇宙发展。而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人—物—场”链接的核心数字资产与要素,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虚拟数字人是利用多项智能技术创作的具有特定人设的数字化形象,具有拟人化的外观、精密化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能够实现与人类的互动共情。近两年在智能技术发展、海量资本介入、国家级利好政策偏向等因素的影响下,虚拟数字人快步跨入3.0阶段,互动性和社交属性不断增强,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初步应用,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化产业链。但与此同时,虚拟数字人产业化发展之路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持续运营困难、相关人才紧缺等问题。本文深入分析虚拟数字人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虚拟数字人产业规模化、稳健化发展。
1 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并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一起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虚拟数字人作为与虚拟世界交互的重要载体,潜在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国内虚拟数字人产业链布局已趋于完善,未来有望借助在应用场景领域的优势,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1.1 商业化属性凸显,产业化发展初现
虚拟数字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的虚拟数字人以1984年亮相于游戏《超时空要塞》的林明美为代表。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这一时期的虚拟数字人停留在“虚拟人”的概念层面。在虚拟数字人2.0阶段,虚拟人的数字化特征逐渐明显,代表人物是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和洛天依。初音未来开虚拟偶像的先河,从形象构建到互动形式都在数字上跨了一大步,诞生仅5年,就创下了超100亿日元的经济效益,正式掀起了虚拟偶像热潮。
随着图形处理、动作捕捉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虚拟数字人正以各种生活形象不断融入现实生活中,如虚拟客服、虚拟主播、虚拟网红等。3.0阶段的虚拟偶像开始融入现实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人”。2016年,Instagram上的虚拟网红巴西和西班牙混血女孩Lil Miquela引发了真实性争议。不同于之前的虚拟偶像,Lil Miquela具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在社交平台上建立账号与粉丝实时互动,在网络上声援跨性别者平权,与LGBT群体站在同一战线上,支持种族平等,还与虚拟人男友秀恩爱,且后来宣告分手。2018年,Lil Miquela与特朗普、蕾哈娜等人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人物”。这一阶段虚拟数字人的个性特征凸显,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逐渐具备社会影响力。
跨入3.0时代的虚拟数字人,商业性和职业性更为明显,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的虚拟数字人职业形象,发展潜力巨大,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虚拟数字人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应用,推动了虚拟数字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1.2 职业化特征鲜明,应用领域广泛
目前,虚拟数字人在金融、媒体、营销、零售、娱乐、游戏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初步应用[2],在游戏、传媒领域运用最为广泛。游戏本身自带的娱乐属性更能放大虚拟数字人的虚拟互动优势,将受众和虚拟数字人纳入同一虚拟场域进行互动,尤其是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能够给受众带来沉浸式的游玩体验。
虚拟偶像也是虚拟数字人产业中的关键一环,虚拟偶像以完美无缺的形象成为虚拟交往中个体削减孤独、寄托情感的载体,粉丝将自身情感倾注于不会“塌房”的虚拟偶像,虚拟偶像较好地满足了粉丝的情感寄托和心理期待。虚拟偶像符合加拿大学者戈夫曼的“互动仪式”概念,元宇宙概念的加持使虚拟偶像更加趋向三次元运行模式,粉丝群体则通过互联网形成“粉丝文化共同体”,成为“消费符号”的目标对象,助力流量整合和变现[3]。除此之外,虚拟数字人商业价值凸显,企业开始打造符合自身形象特点的品牌代言人,在社交媒体上持续营造人设,为企业和品牌进行数字营销。
1.3 数字化产业链初具雏形
在虚拟数字人理论及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虚拟数字人应用范围扩大,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出由技术层、平台层、应用层组成的产业链结构。其中技术层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显示硬件、芯片等,软件则包括各类建模、驱动软件等[4];平台层包括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AI能力平台;应用层包括影视、传媒等领域,从硬件、软件系统制作、人物形象呈现到后期维护,形成了较为严密的一站式产业链条。在未来,虚拟数字人的产业链条会不断延伸和拓展,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和多产业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会加速布局“虚拟人+虚拟场景”赛道,迎来更多商业化落地应用。
2 虚拟数字人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技术门槛高,“神”“形”兼备困难
作为先进技术集合体的虚拟数字人,在形象构建和动作捕捉上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技术赋予了虚拟数字人生命,想要虚拟数字人兼具“神”“形”,离不开前沿技术的支撑。目前,国内大多数虚拟数字人仅具备“形”而欠缺“神”,仅仅具有仿真的外表,要实现个性化和用户体验层面的“神似”仍有较大困难。实现虚拟数字人个性化和用户体验层面的“神似”,需要高精度的技术支撑迭代和专业化的人才更新维护。总而言之,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成本高昂,相关领域的专业化技术人才紧缺,这些都是限制虚拟数字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真实和虚拟的界限模糊,欠缺健全的监管体系
在信息技术和图像影音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当下,元宇宙的发展进一步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虚拟现实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互动模式,人们由传统的社会化互动转向虚拟空间中的虚拟互动,虚拟数字人使人们的互动对象由真实的人物转向智能化的虚拟人物。长此以往,沉溺于虚拟之中会使人们产生错觉,与真实的世界脱节,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界限。但虚拟数字人终归是技术的产物,存在一定的技术伦理风险。在法律层面,虚拟数字人并不属于法律主体,难以受到法律监管,虚拟数字人的形象和品牌易受到恶意挪用,造成版权纠纷、数据泄露等潜在风险。除此之外,虚拟数字人具有多重身份属性,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但目前并未有明确的监督管理规范,容易产生监管漏洞。随着虚拟数字人在社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若无明确的监管体系,会产生不可控的伦理风险和问题。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应法律法规要加强约束,构建健全的监管体系,推进虚拟数字人产业规范化、长久发展。
3 元宇宙视域下我国虚拟数字人未来发展之道
3.1 深耕垂直领域,延续营销价值
目前,我国的虚拟数字人以虚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员工等为主,这些虚拟数字人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B端的媒体和企业。在B端媒体领域,虚拟数字人基于更成熟的软硬件一体化技术重构了内容生产模式、提高了数字内容生产效率,并且在直播带货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企业的品牌宣传营销层面,虚拟数字人以自身的IP属性进行跨界联合宣传,强化企业品牌认知。因此,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之道是要继续深耕垂直领域,扩大虚拟偶像和虚拟主播的主流应用场景,通过虚拟偶像和虚拟主播与粉丝之间的强关系链接,在社交平台上构筑粉丝社群,利用粉丝经济刺激消费转化,通过粉丝的口碑宣传和UGC内容制作提升企業品牌认知和好感度,延续营销价值。
3.2 拓展应用渠道,创新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的虚拟数字人应用渠道还较为单一,集中于媒体及企业领域。除了要在垂直领域继续深耕发展以外,还要拓展虚拟数字人的应用渠道,在金融、文旅、医疗、智能服务等社会化实用场景中加以应用,打造“虚拟数字人+”的独特商业模式。
与金融领域结合,根据不同的身份属性打造专属虚拟数字客服,全天候无休地为客户提供更为智能高效的人性化服务。如百度智能云联合浦发银行、中国移动启动“数字人”合作计划,创造了国内首个银行“虚拟员工”,“虚拟员工”能够以自然便捷的智能交互方式,精准匹配每个用户特定情景的业务需求。
与文旅产业结合,打造旅游景点专属的虚拟导演,利用虚拟导演进行个性化的景点讲解和接待,提升旅行的趣味性,优化游客的沉浸化体验,开发数字化文化旅游新模式。
与医疗机构结合,输入医疗知识体系打造私人虚拟家庭医生,根据患者的描述初步诊断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惑,能够释放医疗资源,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
“虚拟数字人+”在各个领域具有独特的融合魅力,能够大幅优化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因此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的长足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应用渠道,寻找虚拟产业和现实场景结合的共通点,创新商业模式。
3.3 延伸应用场景,重塑经济形态
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元宇宙具有虚拟身份参与、沉浸式社交、游戏互动及情绪体验等重要特征,相比现实空间,具有高度沉浸感的虚拟元宇宙空间是虚拟数字人的最佳落地场景。在元宇宙中,人们都以虚拟身份进行社交和互动,摒除了原有的身体在场,以虚拟存在的方式交往。元宇宙成为现实世界的延续,人们在虚拟世界表达自我、进行社交。目前,元宇宙正通过游戏的方式构建空间,“游戏+社交”成为虚拟世界的新场景应用,虚拟数字人在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能够增强虚拟空间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优化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并且能够在同一虚拟空间与人们进行社交互动,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在未来,人们能够通过虚拟数字技术在虚拟空间构建自己的数字孪生体,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同时拥有身份属性,现实的人类和自身的虚拟数字孪生体将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和情感链接,构建起“虚实共生”的社会形态,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从现实转向虚实共生,进一步延伸了应用场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也会共同进化,形成虚实共生的经济形态[5]。
4 结语
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中的关键一环,随着元宇宙产业链的不断深化融合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使虚拟数字人在拟人化和互动性上得到了强化,目前已经在文化、娱乐、商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光明的前景。但是目前虚拟数字人仍停留在外表形似的阶段,“神”“形”兼备困难。如何为虚拟数字人赋魂,注入独特的灵魂和人格,是当前仍需持续发力之处。高精尖技术人才紧缺、成本高昂及缺乏健全的监管体系等难点也限制着虚拟数字人产业化发展之路。虚拟数字人未来的产业发展仍要依托元宇宙,继续深耕垂直领域,拓展应用渠道、延伸应用场景,同步构建起健全完善的系统化监管体系,培养相关的高精尖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全中,魏滢欣,冷一鸣.元宇宙发展综述[J].传媒,2022(14):9-11.
[2] 冯晓宇.元宇宙背景下虚拟数字人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文化产业,2022(36):19-21.
[3] 许志强.元宇宙视域下的人工智能虚拟偶像[J].青年记者,2022(10):55-57.
[4] 郭全中.虚拟数字人发展的现状、关键与未来[J].新闻与写作,2022(7):56-64.
[5] 郭全中.元宇宙的缘起、现状与未来[J].新闻爱好者,2022(1):26-31.
作者简介:王晴(1997—),女,安徽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