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花鸟画中的“写生观”与“气韵生动”

2023-06-22关鹏飞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气韵生动花鸟画

摘要:花鸟画于唐代独立成科,五代“徐黄二体”影响深广,北宋花鸟画达到鼎盛。受程朱理学影响,宋代花鸟画家极重写生。通过对滕昌佑、黄筌一脉艺术风格的继承及对徐熙体系的学习,派生出一位别具一格的画家并自成流派——“写生赵昌”。植物在朝露未干之时状态极好,赵昌常常细而观之,调色绘制,画出活色生香、蓬勃向上的写生花卉作品。并通过对树木花草的细致观察,了解植物的物理、物情、物态,注重对感性与理性的运用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赵昌通过勤奋刻苦的写生及自身清高的修养,终于别开生面,开辟了有别于徐、黄的新艺术之路。他作为一个不畏权贵、不为名利的清高画家,画品如人品,更被时人所推崇,对宋代画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对赵昌花鸟画写生要素的研究出发,了解赵昌花鸟画中“气韵生动”的发展历程、在创作中的体现以及从自然界写生达到气韵生动的过程,以物象的造型、构图、色彩为重点探究其在写生中创作的理念和方法。“格物致知”是宋朝理学的思想主张,画家更是将其理学精神运用在画面之中,因此文章分析“格物致知”在赵昌写生中的体现、对其画面的影响以及画面中的细节描绘等方面,了知写生中创作的诸多要素及其重要性,以期给当代花鸟画创作带来启示。

关键词:赵昌;写生观;气韵生动;花鸟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03

1 赵昌与宋代院体花鸟画

赵昌,字昌之,广汉人,北宋花鸟画大家,师法滕昌佑,绘花卉蔬果、花鸟鱼虫,更擅折枝,后过其艺,亦效徐崇嗣“没骨法”,有徐熙、黄筌之遗风。植物在朝露未干之时状态极好,赵昌常细而观之、以笔绘制,自号“写生赵昌”。其继承滕昌佑、黄筌一脉中重视写生、双勾傅色的绘画特点,还习得徐家颇具神韵的表现方式。在北宋绘画风格的影响下,赵昌开辟了一条有别于他人的艺术道路,对院体画的影响极大。作为一个不畏权贵、不为名利的清高画家,其画品如人品,更被时人推崇。

花鸟画于唐代独立成科,五代“徐黄二体”影响深广,北宋花鸟画达到鼎盛。受程朱理学影响,当时以赵昌为代表的画家极其看重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即重视深入细致的对景写生。北宋初期大多以黄筌画派影响下的院体画为主导,黄家精致细腻、极具装饰感风格的作品深受统治阶级喜爱,风靡一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花鸟画的发展。至北宋中期,赵昌、崔白等一批画家改变了此现状,在绘画题材、风格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突破了“黄家花鸟”的界限,对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赵昌花鸟画中“写生观”的体现

2.1 在写生中创作

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必修课,即师造化。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就提出“迁想妙得”论,其中表达的是提倡创作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的主观与客观联系,也就是画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这也是画家通过写生观察进而达到神韵境界的一条途径。

2.1.1 在写生中提炼经典造型

折枝花卉是赵昌笔下的常客,他时常对对象的经典造型进行观察写生。例如在传为赵昌的《杏花图》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厘清对象生长结构、观察其形态、体会其所抒发情感的重要性,进而创作出既符合生长规律又具生气的作品。

从《花卉四段图卷》中我们能够细心地观察到,赵昌在作品中描绘了春、夏、秋、冬四时之景,在题材上选用了最能代表季节性的经典折枝。在画境中展示了时令的变化、四季的交替,并用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生动绘制,再用理性思维去布置,这也是赵昌在写生中创作的方法。

这种深入观察对象物理、物情、物态的精神,最终也使自己入境,能够生动形象地绘制笔下的花卉。这就是通过“迁想”的感性认识到“妙得”的理性认识的过程。

2.1.2 在大自然中确立构图形式

在赵昌的《岁朝图轴》中,我们能够看到花卉争奇斗艳,这是作者精心布置的结果。因作品名称为岁朝图,所以画面中描绘的是春节之景。在植物构成的画面中统一时令的植物组合描绘,是赵昌在写生创作中的一大特点。

从构图来看,在整幅布满花卉的画面中,以石头为视觉中心,较为罕见。这能够看出赵昌运用的艺术手法:山茶和红、白梅花竞相开放且环绕于太湖石旁,并按照其轮廓生长,将观者的视觉引向湖石;水仙、月季也在烘托湖石的氛围,水仙与太湖石的色彩形成了强烈对比;月季作为点缀,更加突出太湖石的视觉效果。赵昌采用四面出纸,大胆的创作手法使画面更有张力,画里画外都是画,也体现了冬季花卉竞相开放的盎然之景。

从层次分析,赵昌将画面分为前中后、上中下、左中右,从近景水仙、月季、竹石,中景太湖石,远景山茶、梅花,能够看出赵昌对空间层次关系的精心布置是为凸显视觉中心。这种在尊重生长规律的基础上,用艺术手法使植物变形而产生的画面效果在宋朝鲜有。这种超时空想象的创作方法只有画家在不断观察写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这也是他在写生创作中“感性先行、理论断后”的产物。

2.1.3 在写生中获取设色信息

赵昌通过对黄筌一脉设色的继承、对大自然的感受,使自己的设色艺术形成特色。《写生蛱蝶图》描绘的是初秋自然之景,画面中三只蛱蝶、一只蚱蜢,与迎风摇曳的花草相互呼应。图中左半边的荆棘采用“落墨法”和“没骨法”,虚实结合,别有韵味;左边的阔叶和红叶分别以草绿和朱砂赋色,略施淡彩;中间的芦苇以墨色打底,淡赭分染,生动地描绘了初秋时节芦苇枯黄之景;淡紫色的菊花和白花相互映衬,荆棘、红叶、野菊、芦苇以及小草相互交错、杂而不乱。在设色上,他选择用淡彩去描绘秋天萧瑟的情境,以随类赋彩的法则表现大自然中的季節性。

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艺术创作中非常值得重视。《宣和画谱》中评价赵昌:“且画工特取其形似耳,若昌之作,则不特取其形似,直与花传神者也。”[1]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赵昌作画,在确保形似的基础上,更能传神,这显然与他长期以自然为师、不断积累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写生经验以及对自然野趣的情感是分不开的。

2.2 “格物致知”在写生中的体现

花鸟画鼎盛于宋,程朱理学将宋朝写实绘画推向顶峰,因此迅速促进了花鸟画写生的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花鸟画的写生创作中,“格物”可以陈述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指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在写生过程中厘清每种植物的生长结构,目识心记;“致知”即“艺术高于生活”,主要指画家运用主观的思想感情表达物象,是在写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对物象的描绘。《宣和画谱》中道:“且画工特取其形似耳,若昌之作,则不特取其形似,直与花传神者也……”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对赵昌评价之高。“格物致知”是指画家在充分认知物象物理、物情、物态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我深层次的主观思想感情,也就是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赵昌便是如此。

北宋时期,花鸟画家都主张对景写生,即师造化。从唐边鸾、徐熙,五代刁光胤、滕昌佑、黄筌,到北宋赵昌、易元吉等发展来看,相同的是众花鸟大家都极重写生,不同的是,北宋前在画坛处于主导地位的画家更重写实的赋色绘制,重视用科学分析法分析所绘对象,只做到了“格物”。北宋中后期画家继承了他们重视写生的传统,在重形似的基础上,将情感注入所绘事物中,正如苏东坡在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2]这就是从重形似到形神并重转变的一个有力依据。

北宋“格物致知”理学思想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宋代花鸟画的写生性。它不仅对绘画中主体的观念和客体的审美理念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理性的观念去观察所绘对象,去了解物象的生长规律。北宋花鸟画家对写生极其重视,在绘画题材、表现形式、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对之后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气韵生动”在写生中的体现

从古至今,华夏民族对待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都会下意识地以神韵去品评。所谓神韵,就是谢赫六法中所提出的“气韵生动”。每个时代的画家对气韵生动的认识和运用标准都不同。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将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但关于气韵的含义,谢赫虽未作任何解说,但他在对许多画家的评论中就提到“壮气”“神气”“气力”“神韵”“情韵”“体韵”“韵雅”等,由此可知,谢赫是将气与韵作为一个内容的两个方面看待的[3]。

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解释为:“凡物无气不生,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凝不弱,是得笔之气也……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谓之韵。”

这里的“气韵”更加偏重于表达人自身的品质、气度、性格以及精神气质。这样就能够准确地判断谢赫、张怀瓘等人将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并且放在第一位的原因。人品决定画品,提出人要将自身的主观意识表现到客观对象中去,达到主客体的统一,要将画家自身的气韵、表现对象的气韵、主客体相结合呈现出作品的气韵以及与感染观众的点完美结合,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气韵生动。

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南北朝到唐朝时期的绘画标准是形神并重。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道:“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由此能够看出唐朝气韵与形似的关系,当时的画家更重气韵。从五代到北宋时期,理学兴盛,花鸟画更重形似,到了中后期,由于赵昌等人的创新及文人画的发展,因此院体画开始重“气韵”。元朝时期,少数民族统一中国,文人画一时兴盛,文人画家在绘画中更多是借物抒情,这也体现了元朝画家在艺术上更加追求描绘对象的神似和气韵。明清画家注重用绘画的手段表现物象,轻视形似而更重气韵。西洋绘画的传入,西方写实性的绘画也对中国传统一派重气韵、笔墨的观念产生了影响,为传统绘画向现当代绘画转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们能够从赵昌《写生蛱蝶图》中感受到画面中描绘的是初秋之景,对比关系十分和谐。其作品较黄筌更加生动,较徐熙更重形似。其中所体现的气韵是用自己的主观意识表现客观对象,达到主客体统一。在精神层面,能够体现其道家思想。他对自然理性深入观察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展现,这体现了其追求纯自然的无我之境。这样空灵的构图、淡雅的设色、细致的表现深刻体现了其崇尚自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且营造了一种清新的画境。老子《道德经》中:“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4]这体现了恢复本性就叫自然,认识自然就是明于道。赵昌师法自然、对自然极致的追求也达到了道的境界。这也是它本身的精神气韵。

在民族艺术和世界艺术大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师古人,师造化。气韵作为一个形而上的品评标准,是当代从艺者难以达到的,坚持写生、多观察、善于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画面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勇于创新,这是古代画家绘画作品达到气韵生动的基本方式。在艺术交融的新时期,我们要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的作品。

4 赵昌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两宋花鸟画发展鼎盛,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人们非常重“品”。赵昌集人品与画品于一身,并影响了后世许多画家。易元吉习得赵昌写生之精神;南宋林椿以赵昌为师,设色清淡、精工逼真;元代钱选也师法赵昌花鸟,设色精巧工致。直到明代,青花瓷器的折枝装饰纹路依然存在他的画风。他的写生精神影響至今。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要了解花鸟画的写生方法,要认识到师古人、师造化的重要性。自然环境下植物的那种“野趣”是照片和室内花瓶中所没有的。写生之前的观察也非常重要。不同的草木花卉在不同时间、季节有不同的姿态,这都需要我们长期了解。于非闇绘牡丹,以春天的花、夏天的叶、秋天的老干入画,这样组成的画面无疑是完美的,他提出“唯有能够创立新意,才有可能做到‘气韵生动”[5],这都源于其对大自然的观察。

5 结语

分析赵昌花鸟写生,从中可知绘画创作应以自然为师,须在传统基础上勇于创新。面对一花一草一木,要有自己的情感,认真观察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要有好的人品,人品决定画品。在写生创作实践中,要积累丰富的创作题材,以创新的姿态和宽广的眼界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的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 俞剑华.宣和画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377.

[2] 黄广华.中国古代艺术成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119.

[3]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05:228,236,230.

[4] 石荣霞.道家生态伦理观的“四知”原则及其现代价值[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7.

[5] 于非闇.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73.

作者简介:关鹏飞(1999—),男,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花鸟画。

猜你喜欢

气韵生动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从“清癯之美”到“丰腴之美”:魏晋至隋唐人物造型艺术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