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语文立体阅读网络建设研究
2023-06-21蒋芳敏
蒋芳敏
摘要:思维导图是根据人的思维逻辑,设立循序渐进的思维节点,引导学习者将零散知识或独立篇章层层输入记忆系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阅读知识网络的方式。文章概述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和应用原理,简要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立体阅读网络建设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立体阅读网络
一、思维导图基本含义
托尼·博赞开发的思维导图被称作心智图,是一种用简单图示引导学习者发散思维的独特记忆、学习、思考的方式。和传统的思维工具不同,思维导图主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梳理各级主题,明晰不同主题间的隶属关系和关联关系,并将主题关键词、颜色或者图像链接起来,调动人体左右脑参与记忆主题内容,引导学习者理解主题要点,进而促进学习者科学平衡逻辑、想象、科学、艺术等思维的发展,不断释放自身无限潜能,快速把握目标内容本身及其外延。
二、思维导图应用原理
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输入大脑系统的信息会以某种规则,或某种类别,或某种现象为标准进行归类,从而逐步凝聚成高度组织化的完整索引系统。此后,若人需要从自身记忆系统中调取相关信息,其记忆网络上的各个分支会迅速扩散,快速触达目标信息,并将目标信息“抓”出来。如学习者在看到儿童时期的照片时,大脑会联想起儿童时期的其他事情,如背诵过的文章,品尝过的点心,街上街边看过的风景,家庭发生的小事等。这些联想的结果可能会转变为线索,激发大脑继续联想其他相关的事情,从而实现人体记忆的再次重整。思维导图的核心功能也是如此,它能通过出示与目标对象紧密关联的核心词,调动大脑记忆体系中的规则、现象和相似性关系,使人有意识地整合关联知识点,进而实现知识点的快速调用。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立体阅读网络建设中应用的优势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促进新旧知识衔接
在思维导图中,各分支或节点相当于学习者记忆的存放点,只要学习者触达分支或节点,脑海中存放的相关知识就会被调取出来,从而将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联动,实现原有记忆系统的更新。
基于此,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梳理文章脉络与细节,提炼重点关键词,再植入思维导图,将关键词转化为环环相扣的链接节点,从而实现文本要点的“点串成线连成面”。届时,学生只要看一眼思维导图,就能根据关键词产生联想,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形成关于文本的立体阅读体系。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快速理解同类文本,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二)思维导图有利于文本阅读的立体化
速览文本,提炼关键词句,体悟中心内容,理解创作意图,是学生具备良好阅读理解能力的直接体现,而思维导图恰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学生可以随时记录、梳理、确定要点和观点,理清文本结构、层次和逻辑思路,掌握文本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质量。此外,教师可以依据思维导图原理,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将文本转化为简单、可視、通俗的思维导图,迅速掌握文本内涵,并由此快速准确地复述知识,了解主次关系,实现文本阅读的立体化。
(三)思维导图有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育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倡导学校教育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将思维品质纳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思维导图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高中语文“灌输式”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更多的角度理解、掌握文本,建立更系统、更健全、更稳定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快速记忆、准确理解文本提供支持,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强记忆力、强理解力的人才。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语文立体阅读网络建设策略
(一)依托思维导图提炼文本结构
高中阶段的阅读文本涵盖诸多要点,包括但不限于表达方式、文本体裁、修辞方法、构文方式等。因此,在讲授阅读理解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并通过段落、篇章领悟文本结构。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是何种文体,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形成的是何种写作结构等。如此繁杂的阅读要点,单靠教师用“灌输式”教学传递,学生必然无法形成关于文本的系统思维。然而,教师依托思维导图,提炼文本结构,则能将混乱的知识梳理成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识记、理解文本。
如在讲授《边城》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大致把握全篇内容与中心思想,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炼小说的关键词句,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形成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充分把握翠翠的心理。根据《边城》的内容,学生可以得到如下思维导图:翠翠心中凄凉——翠翠父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聊“唱歌”——翠翠爱听“歌”。基于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进一步展开详解。以第一个情节“翠翠心中凄凉”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翠翠会感到凄凉?”并要求学生回归课文寻找答案,得到“世界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翠翠却认为自己“太平凡”,以至于内心感到“薄薄的凄凉”。顺着翠翠的凄凉,教师继续展开下一个情节的分析,以此类推,直至完整解构情节结构,使学生能一步步了解翠翠的心事和心理的微妙变化,最终感悟翠翠的天真、善良、温柔、青春和对爱的执着。同理,在分析翠翠与祖父间的祖孙情,翠翠与天宝间的爱情,天宝与傩送间的手足情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大意建立思维导图,再细化分解具体的情节内容及其反映的情感。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若输入大脑中的信息未被转化为长时记忆储存,且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人的记忆系统内,人便会在短时间内遗忘这些内容。从专业角度来看,即表现为人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刻意编码时,信息只能短暂地储存并被遗忘。同理,学生每天阅读大量文本,将所得知识零散地输入系统中却不做有效编码,其阅读所得在隔天或几天后便会消失无踪。而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编码输入的信息,并与记忆系统里的内容衔接,形成更系统、更完整的内容体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建构文本内容体系。
如在讲授《登高》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先将诗歌细化为字、词、句子、整首诗四级节点,再从“字”出发,结合其读音、意义、字形变化分析其基本含义。首先,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提炼出首联的“字”,得到风、天、猿、渚、沙、鸟六种不同的景物,以及“急、高、哀、清、白、飞”等景物的修饰词,点出诗歌创作的环境和时节,有力地渲染浓郁的秋意,使未曾到过夔州地区的人也能了解该地风物和特征。其次,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天高”对应“风急”、“沙白”对应“渚清”等词汇节点,感悟该诗语言的精炼和句法的严谨。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细化落木和长江的“萧萧”“滚滚”状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秋天的萧瑟和长江水势的湍急,更深刻地意识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当下的悲凉心境。从实践情况来看,教师将文本细分成多个层级,由浅入深地梳理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快速且长期记忆文本,能切实提高文本阅读的整体质量。
(三)应用思维导图把握群文关系
近些年,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所谓群文阅读,即依据某种特定标准,将同类或相似文章组合在一起,用以指导学生有序阅读、思考,乃至阐发个人观点,逐步提高个人综合理解能力的方式。从本质上看,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特定议题,筛选、解析、提炼一定数量的文章,从而建构共识的阅读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植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对比与联想,学生将更快地从线性阅读中脱离出来,逐步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立体阅读网络。
如在讲授《登高》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入同样展现诗人年迈多病、壮志未酬、伤世悲苦状态的诗歌《岁暮归南山》,并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两首诗,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即使同一情感表达,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段得以实现,使学生看到任意一首诗时,能快速地联想另一首,进而有效拓展个人思维广度。
又如在讲授“劳动最光荣”时,教师可以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这三篇以人物为核心的课文联合成组,设计层层递进式提问:“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三位杰出劳动者是如何感动中国的?国家为何将他们评为优秀劳动者?三位劳动者身上有哪些品质?请回归课文,提炼关键字、词、句、段落等,建立关于人物的思維导图。”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三位劳动者的行动事迹,分析其精神品质和个性风采,领悟劳动者的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四)运用思维导图展开全书学习
由于课程安排紧凑,学习任务繁重,阅读速度缓慢,阅读热情不高,学生难以有计划地阅读整本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种思维工具帮助其快速阅读整本书,把握书本的核心内容。思维导图恰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求。与线性阅读全书不同,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学习现状的阅读计划,使学生有步骤地梳理和把握书本情节与细节,还能使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事件展开专题研究,意义重大。
如教师可以将人物传记作为中心,按时间顺序排列《孔子传》《老子传》《庄子传》等传记,并应用思维导图分别解析三位圣贤的思想特性、思想传世意义。随后,教师可以依据三本书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比较分析并深度理解三位圣贤思想主张的异同点,使学生深刻记忆三位圣贤的思想主张。
如在讲授《哈姆雷特》一课后,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解构《哈姆雷特》整体内容,形成系列性主题:丹麦国王去世——克劳迪亚斯继位并娶前王妃——哈姆雷特怀疑父亲死因,与父亲幽灵对话,得知真相——哈姆雷特设戏找出真相——哈姆雷特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其女溺水而死——前王妃饮毒自杀——哈姆雷特刺死克劳迪亚斯后死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副主题,进一步提炼核心关键词,包括语言关键词、动作关键词、气氛关键词、背景关键词等,从而使学生掌握《哈姆雷特》的故事脉络,了解主人翁哈姆雷特的思想发展过程,逐步领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间斗争的残酷性,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中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还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有意识地建立阅读立体网络,为学生有效进行阅读理解提供支持,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形成立体阅读网络。
参考文献:
[1]何元宾.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7(12).
[2]陈小英.应用思维导图组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43).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