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绘画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2023-06-21王艺青
王艺青
摘要:心理健康伴随人的终身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文章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背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绘画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绘画的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深入探究如何将绘画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绘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量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许多青年人面临不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普遍处于生活节奏快、多重压力交织的状态。高职院校作为青年人的“聚居地”,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做好学生心理调适,帮助学生科学应对负面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职责。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背景
2017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并指出心理健康的目标是树立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必需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2021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作出明确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等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对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此可知,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各领域、各层级的重视,高职院校鼻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系统化程度,同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工具。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普遍存在思想前卫自由,社会化程度高,追求极致的个性化,具有独立的审美和价值观,与互联网的黏性较高,对未来的迷茫感较高等特点。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学生生源复杂,学习背景、家庭形态各异,学生个性多样化等问题,在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若想开展有针对性且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选取了530名学生开展大学人格问卷(UPI)、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三个心理量表的测评。其中,UPI量表有效数506份,异常学生数为81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67人;SDS量表有效数为530份,异常学生数为220人,其中男生71人,女生149人;SCL-90量表有效数为530份,异常学生数为9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74人,如表1所示。
从表1显示的情况来看,单量表异常人数总体较多,其中SDS量表异常人数达到220人,说明认为自己有抑郁情绪的学生较多,约为测试总人数的41%。从三张量表的异常人数分布来看,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分布不均衡。
双量表和三量表异常总人数为88人。双量表异常数为51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37人;三量表异常数为37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32人,如表2所示。
从表2显示的情况来看,总体双量表异常学生人数多于三量表异常学生人数,且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分布不均衡。可见,许多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未完全真正成熟的阶段。
总体来看,多数学生虽然存在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迅速发展,情感丰富,意志水平明显提高等好的方面,但也存在发展不成熟,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情绪波动较大,意志水平不平衡、不稳定等情况。从男女生心理状况比较来看,男生的心理状况好于女生,女生的情緒波动程度大于男生。但单量表异常数较前两年有所增加,尤其是抑郁情绪自评量表异常数急剧上升。
基于调查结果分析,不难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做好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找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能舒缓学生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有效方法。
三、绘画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绘画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的组合与创作,能够很好地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对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美术生来说,通过绘画能够感知许多日常交流、谈心谈话时无法触及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声音,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当教师能够通过画作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后,心理健康教育才真正开始。因此,绘画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搭建起一座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隐形桥梁”。
绘画能化抽象为具象,更好地帮助学生表达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接受过系统训练、具有较好绘画技能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艺术鉴赏力,他们懂得利用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画笔,选择合适的绘画形式,运用专业的绘图技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画作上,用具体的线条、图案或者场景来表现自我的内心世界。没有系统学习过绘画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即时的想象或当下的感受自由作画,简单描绘自己抽象的内心世界,化抽象为具象。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境。
绘画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具有较好的心理疗愈作用,艺术疗愈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疗愈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心理学家所关注。郑朝在《沉浸式艺术疗愈的设计策略》一文中提出画作是具有疗愈因子的,它是观赏者的潜意识与创作者的意识的一种沟通,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完成心灵的自我疗愈。学生能在绘画的过程中,完成“心灵的自愈”。由此可见,绘画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把内心情感和内心世界诉诸线条与色彩,让画作“开口说话”。
绘画作为艺术疗愈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王丽芳在《论艺术疗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一文中指出,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性,可从年龄、年级、面临的问题,以及是否具有相似的心理困扰等方面,将学生分为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主题和绘画形式,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的内心成长与情绪沉淀,逐渐消除他们的戒备心,降低他们的“心理阻抗”,提高个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四、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绘画的方法
在将绘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综合性较强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开展多样化、形态各异的融入绘画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高职院校则可以选择一到两种最符合学校实际的绘画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绘画去体验和感受,进而明白绘画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以下五种将绘画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第一,以心理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情绪。以“5·25”心理活动月为例,教师将绘画元素融入心理情景剧,如用现场简笔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教师设置“绘出心声”环节,学生匿名作画,教师随机挑选学生画作并解读。在每年新生入学“破冰团辅”活动中,教师开展“绘出自己”的新型自我介绍方式。这些活动在增加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关爱自己。
第二,以个体心理咨询为试点,尝试在咨询中引导学生将内心世界通过绘画的形式传达给咨询师。在个体咨询过程中,面对内向、不擅长言语交流或者戒备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情绪和当下的感受,通过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展现出来,以便更好把握咨询进度和咨询效果。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慢慢放松下来,逐渐卸下“戒备心”,与教师真诚地沟通交流,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效果。
第三,以讲座、专题授课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绘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同样,认识也反作用于实践。学生在体验、感受绘画的同时,还需要在理论层面对绘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知,这样有助于更好地通过绘画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可视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开展专题讲座,由校外心理研究专家授课,让学生从“理性”的维度对绘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产生宏观的认知。
第四,以策展、心理沙龙为着力点,营造可以共情、共鸣的“疗愈场”。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专业优势,举办以情绪、心境为主题的画展,让学生以欣赏者的角度去感受画作带给他们的心理关怀。学生在观展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画作中,通过画作与创作者进行情感的“共振”,营造一个可以共情与共鸣的“心灵疗愈场”。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聊聊焦虑”“我们的快乐去哪儿了”等主题心理沙龙活动,为有情绪困扰或者类似心境的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场域,让他们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支持与理解。
第五,将绘画纳入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面临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压力是不断增大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增多。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视情况增加实践体验环节,或创新课堂活动内容,适当将绘画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课上能潜移默化地获取到科学处理压力、面对焦虑、缓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郦炜.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6).
[2]邓兆巍,陶爱荣,龚娜,等.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8).
[3]丁文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
[4]翟永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A高职院校为例[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2(1).
[5]李俊,冉光明.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原则与路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
[6]周兴.高职院校开展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7).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