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引领,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2023-06-21陈群英

教育界·A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出台,“作业”成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词,这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以往机械、单一的作业模式,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张扬他们的学习个性,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文章就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进行有效的探索,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作业设计;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陈群英(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

2021年7月24日,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严格控制作业时长,减少作业数量,提升教学成效。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较为单一,以书面解答为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寻小学数学作业的新形式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联系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为学生设计实践性数学作业,丰富作业的内涵。这样能促使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能力,生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推动“双减”政策的精准落地。

一、设计阅读性作业,拓宽视野

设计阅读性作业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设计阅读性作业的重要条件是选用契合主题的阅读素材。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联系教学的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选用有趣的素材进行阅读性作业的设计。这样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新鲜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完成作业的情况,丰盈学生完成作业的体验[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设有“你知道吗”栏目,对知识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但部分数学教师并不重视此栏目,也没有引导学生关注,导致重要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阅读性作业,让学生对相关的素材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眼界。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阅读性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有的年份是366天,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为什么世纪年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阅读性作业应与数学知识点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后,可以为学生选择与之相关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不断增强学生完成阅读性作业的意识,让学生生成积极的情感。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相关知识后,巧妙地为学生引入阅读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形成强劲的学习内驱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奠基。

二、设计操作性作业,强化理解

操作性作业可以解放学生的手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教师应引起重视。操作性作业是训练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优质载体,而学生是完成操作性作业的主角,教师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发挥作业最大的功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发挥操作性作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真正扭转以往单一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2]。

如在教学体积的相关知识后,教师拿出了一个不规则的小石块,问学生石块的体积是多少。课堂陷入沉默,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因为这个石块不是标准的立体图形,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运用课堂中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石块的体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进行讲解,而是为学生设计了操作性作业,让学生想办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学生知道用体积公式计算的方法行不通,只好另寻他法。有的学生想到,可以拿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先测量它的底面直径,计算出它的底面积,在此基础上,往圆柱形容器里放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水面的高度,然后将石块浸入水中,计算出水面的高度差,从而计算出石块的体积。还有学生想到了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即准备一个量杯,在量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量杯上的刻度,并进行记录,然后将石块放入量杯中,注意不能让水溢出,再读出此时量杯上的刻度,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前后的刻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通过操作,学生们学会了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操作性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教师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引入操作性作业,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发挥智慧,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在上述案例中,操作性作业的有效运用化抽象知识为具体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促进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学习方式因为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助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3]。部分教师忽视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重结果,轻过程,导致作业效果大打折扣。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力和思考力,真正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如教学厘米的相关知识后,学生难以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厘米的概念,也难以将厘米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实物建立有效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探究性作业,密切联系数学概念与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探究性作业内容如下。1.“你有‘火眼金睛吗?”:回家后,选取常见的物品,如筷子、毛笔、钢笔、勺子等,先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再用尺子进行测量,然后将估计值和测量值进行比较,看自己估得是否准确,相差多少。2.“剪一剪”:拿一根绳子,先估计它的长度,然后用剪刀剪出1厘米、2厘米、3厘米长的小段,用直尺测量剪下来的小段,看哪一段的長度与准确值最接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聚焦学习主题,丰富感性经验,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更好地提升学习质量。

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设计探究性作业的根本依据。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自身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联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情况,设计探究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内化和吸收数学知识,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和方法入手,围绕目标,注重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设计调查性作业,倡导自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双减”政策下,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丰富作业的形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如果总是布置单一化的书面作业,则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自然提不起完成的兴趣。而调查性作业的引入可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形成强劲的内驱力,缓解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压力,优化数学作业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了调查性作业,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的体重,然后对照男女标准体重对照表,确定每个学生的体重属于哪种类型,并分别计算出营养不良、体重较轻、正常、超重、肥胖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比。对于这样的调查性作业,学生们自然很感兴趣。学生要先测量自己的体重,然后将自己的体重和标准体重对照表进行比较,判断自己体重的类型,然后完成表1。

在学生通过调查、计算完成表格后,教师并没有满足,而是让学生观察表格,对班级同学的体重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平时要合理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知识储备量不足。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针对所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调查性作业,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炼数学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领悟数学的魅力,真正使调查性作业成为数学课堂有力的补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设计应用性作业,培养能力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凸显学习数学的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对完成作业表现出排斥,只有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勉强完成。究其原因,是教师设计的作业比较枯燥,忽略了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无法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扭转以往的作业观,为学生设计一些应用性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完成作业,实现课内外协同发展[4]。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应用性作业:“学校准备购买50个篮球,每个篮球的原价是60元,甲、乙、丙3个商场给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甲商场打八六折出售,乙商场每满100元返现15元,丙商场买4个送1个,到哪家商场购买最合算?”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通过分析,分别计算出了到甲、乙、丙商场购买篮球所需的价格。

应用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培养的重点,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新知后,可以为学生设计应用性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提高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全面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设计积累性作业,涵养学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既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积累性作业,让学生搜集与课堂中所学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将学生的眼光从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巩固知识重点,感悟学习数学的魅力,建构并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引入圆周率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积累性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学生们通过上网搜索资料、查阅书籍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如在古代,人们大都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记载。我国的数学家刘徽采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到了我国南北朝,祖冲之在刘徽的研究基础上,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学成就。这些材料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励他们从我做起,努力探索数学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涵养学生的学识。基于这一要求,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为学生设计积累性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相关的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不断成长。

结语

总之,实践性数学作业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活动性,改变了以往机械的作业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综合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的趣味,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秉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设计优质、高效的实践性作业,以达到减量、提质、激趣的目的,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真正发挥实践性作业的功效,为学生开辟数学学习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包巧锦.设计实践性作业,实现提质减负: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9):75-76.

[2]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J].新智慧,2021(28):1-3.

[3]王瑶.明晰功能 优化设计 提升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12):76-77.

[4]徐骁翔.基于线上学习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1(20):93-94.

[5]張娇娇.快乐学习从缤纷作业开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方法的思考[J].求知导刊,2021(6):51-52.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