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链条培育壮大铜仁市市场主体的对策建议

2023-06-21杨顺祥徐振华陈忠祥王锋

商场现代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产业链

杨顺祥?徐振华?陈忠祥?王锋

摘 要:近年来,贵州省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铜仁市市场主体增速及总量也有所增加,但铜仁市产业链发展面临对下游产业辐射不够,向上游产业拉动作用较弱的现状,在新设立市场主体户数及注册资本数等方面,目前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培育壮大铜仁市市场主体,找准培育壮大铜仁市市场主体的最优路径,成为当前铜仁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当前铜仁市主要的市场主体面临三方面问题,即个体工商户生存周期较短、民营企业增长级仍未出现、规上工业企业内驱动力不足。围绕这三方面问题,提出了紧扣贵州发展主题,聚焦铜仁市“产业链”的“扩容提质”视角,就如何激发市场活力、如何完善市场主体构建对策机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产业链;市场活力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铜仁市市场主体也得到了较快增长[1]。铜仁市市场主体数量从2015年的17.48万户,增加到2020年的31.79万户,但是铜仁市市场主体总体面临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均衡和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的问题[2-5]。根据《铜仁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3万户,年均增长10%以上,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企业突破9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700户以上、资质建筑企业累计达66户以上、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累计达600户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达85户以上;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450户以上。要稳步壮大铜仁市市场主体,需要对特定市场主体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解决系统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存在问题及原因主要从市场主体内部和市场主体外部进行分析,市场主体内部主要研究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及市场主体结构存在的问题,市场主体外部分析主要从政策和营商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铜仁市市场主体主要面临六方面问题(1)。

1.个体工商户生存周期较短

自2011年以来铜仁市个体工商户数量从7.16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24.51万户,年平均增长速率11.8%,总体增长态势较好。从注册数量和注销数量对比看,发现其生存周期较短,2011年个体工商户注册数量2.09万户,注销数量0.67万户,相当于只有三分之二的新用户生存下来;2018年个体工商户注册数量6.68万户,注销数量5.46万户,相当于只有五分之一的新用户生存下来;2021年个体工商户注册数量3.13万户,注销数量2.84万户,相当于只有十分之一的新用户生存下来。从2011年至2021年趋势看,个体工商户生存周期在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呈恶化态势。主要原因在于受虚拟经济冲击影响,其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同质性个体工商户无序竞争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趋势。再叠加国内经济下滑和2020年以来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2.民营企业增长极仍未出现

自2011年民营企业0.69万户,增加到2021年5.49万户,几乎以匀速增长速率进行扩张,年增长率平稳保持20.7%左右,未超过50%。从侧面反映了铜仁市民营企业发展路径过于单一,民营企业产业链条辐射效应较弱,缺乏相当数量的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尽管出现了中伟新材料这一家龙头企业,但是这只是个例而已。民营企业未打破50%的增长速率,侧面反映了铜仁市在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级仍未出现。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铜仁市产业链条不健全,导致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新的增长级领域方面,未能突破原有的产业布局;二是铜仁市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民营企业数量不够,无法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导致民营企业按部就班进行生产和经营,无法突破固有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是典型风险厌恶型企业,三是当前的铜仁市营商环境缺乏有效的刺激和激励机制,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内驱动力不足

从规模看,自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峰值后,规模一直处于下滑态势,未见明显减缓。2011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266户,以13.1%的年平均增长速率增加到2017年的630户。自2017年达到峰值后,下降到2021年的445户,年平均下降速率6.7%。从产值看,产值从2011年的217.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05.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率22.6%。但自2017年以来,产值明显下滑,下降到2021年的700.3亿元。从就业人数看,就业人数从2011年的2.5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4.8万人,就业人数达到峰值。自2017年后,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下降到2021年的3.86万人,与2014年就业人数3.75万人相近。从规模、产值、就业人数说明在2017年铜仁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达到了峰值,但自2017年后,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处于下滑趋势,反映出铜仁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内驱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再叠加疫情影响。一方面,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工业企业产品出口困难,导致产量减少,因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区域经济联动效应,致使铜仁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和数量下降。另一方面,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大批量工业企业停工停产,致使国内经济下滑。因此,在疊加疫情影响下,导致铜仁市工业企业产值和数量进一步下滑,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

4.市场主体结构不均衡布局不合理

从市场主体的结构与产业布局来看,铜仁市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市)分别为21.76%、25.08%和53.16%;遵义市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市)分别为13.17%、43.41%和43.41%;南通市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市)分别为4.57%、47.49%和47.9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铜仁市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占地区总产量的近五分之一。与发展较好的沿海城市南通市相比,可以看出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侧重于发展第二、三产业。就贵州省内城市而言,遵义市的产业结构比铜仁市要合理,已经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综上可以看出,铜仁市的产业布局较为依赖第一产业,而在第二、三产业上的发展动力不足,存在着市场主体的结构与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5.市场主体阶段政策不够

铜仁市2022年累计发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政策性文件1份,与同类型的遵义市比较少2份,与南通市比较少1份。从数量看,铜仁市支撑市场主体政策文件较少,一定程度说明对市场主体支撑力度较弱。从发布的政策文件类型来看,南通市发布了《市政府印发关于帮助市场主体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帮助因疫情影响暂停营业的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与铜仁市《关于印发铜仁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比较,南通市侧重于解决短期问题,铜仁市是一个规划指导性文件。同时,从文件具体内容看,发现南通市侧重于短期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的指导性文件,而且文件内容对市场主体激励政策较为具体,内容数据化和指标化较铜仁市高。

6.营商环境有待强化优化

2017年、2018年铜仁市营商环境在贵州省排名第一(2),2019年铜仁市营商环境在贵州省排名第八,较2018年下滑了7位。2020年铜仁市营商环境得到改善,上升2位,在贵州省排名第六。从指标的波动看,铜仁市营商环境近5年下滑幅度较大。通过影响指标的因素看,“企业信心、登记财产、获得信贷、纳税”这四个指标是影响排名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碧江区2019年在区县营商环境中排名垫底,这四个方面指标均未达标。2020年碧江区营商环境排名上升到39位,但是万山区营商环境从2019年的第3位下滑到了第9位。因此,2020年铜仁市整体营商环境改善不明显。从整体看,近五年“获得信贷”是影响铜仁市营商环境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中小微企业这些市场主体在无一定数量信贷的支撑下,其成长较为缓慢,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三、对策建议

针对这六个方面问题,从全链条培育壮大铜仁市市场主体视角下提出了以下建议。

1.积极引导“强个升企”,进一步释放生存空间

“强个升企”即引导发展动力足、规模大和前景好的个体工商户升级成为企业,在原有领域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目前,个体工商户生存周期短,意味着个体工商户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出现了生存周期长的个体工商户与新个体户之间互相挤压,致使各自的发展空间受限,这是无序竞争带来的结果。生存周期长、盈利能力强的个体工商户,已经符合企业发展的各项标准。从本质上而言,鼓励强有力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是做“减法”,这个“减法”释放了生存空间,可以为个体工商户注入新的市场动力。固化的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结构不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需要政府对达到企业标准的个体工商户进行积极引导,例如对具有连锁类型的个体工商户从政策上变更市场主体类型,以此来突破发展格局并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通过不断的连锁经营挤占普通个体工商户的生存空间。只有将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才能缓解虚拟经济导致的个体工商户生存周期短的问题,才能重构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从而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发展空间,激发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潜力。同時,需要设置同类型个体工商户注册上限,避免无序竞争挤压市场空间。

2.鼓励民企“闯新路”,政府承担一定试错成本

铜仁市民营企业稳步、逐步的发展,一定程度而言是稳健的。但是,从侧面看,铜仁市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发展一直或者说仍没有增长级。这个增长级不专指龙头企业,也不专指经济“风口”,更多指是经济刺激效应。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是“风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风口”的落地与铜仁市政策的执行之间不能良好衔接。目前的政策较为具体化和完善化,但是对于铜仁市现阶段而言,政策的过于细致化反而会弱化“风口”的拉动效应。每家民营企业在“风口”需要的是政策优惠,而不是对其强有力的市场约束,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一直没有出现增长级。为企业松绑,不仅是办事流程的松绑,更多是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匹配相当的政策作为刺激,让其有做“拓荒牛”的勇气,敢于创新路、抓新机。鼓励具有一定潜力的民营企业大胆试、大胆闯,政府不断为其政策兜底,甚至为其试错支付一定的试错成本,这才能彻底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才有可能出现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增长级出现。

3.稳定规上企业规模,以内生技术进步增长为目标

受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并受叠加疫情影响,铜仁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下滑趋势未明显放缓。稳定并保持现有规模是现阶段规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在此环境下,规上企业想进行大幅度的技术革新来获得发展动力,这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企业的生产规律的。市场产品具有一定的稳健性,铜仁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产品级别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政策照顾和适当降低价格,以换取稳定发展的空间,才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新产品研发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即使鼓励规上工业企业通过购买先进的设备来进行技术革新也是不可行的,这会导致资源的错配。因此,以稳定规上企业市场份额为目标,通过降低市场产品价格换取空间,尝试通过政策倾斜在此困难时期为其稳定度过保驾护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积极抵消国内国际环境影响及疫情的双重影响,从而使得规上工业企业稳步发展。同时,现有规上工业企业要以内生技术进步增长为目标,尝试进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4.发展壮大产业链条

铜仁市产业链条不完善、不完整,产业布局不均衡,要构建现代的产业链条,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全面摸排、梳理产业链条,明晰各企业所处产业链条,按照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重新进行分类,了解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二是重构产业链条,根据摸排情况,整合现有产业链条优势,根据比较优势进行整合,全面疏通产业链条的堵点和难点问题;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产业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整合一批优势产业纳入铜仁市上市计划中。

5.促进市场主体扩容

全面梳理、摸底产业链条,目的是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现有市场主体的规模进行扩容,二是对已有的市场主体的质量进行提升。从扩容角度来看,要促进市场主体的扩容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如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条件;二是围绕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路径,着力加强对大中小微企业分层级、分梯次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三是围绕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推动企业规模扩张。

6.强化市场主体提质

扩容在于市场主体的规模壮大,提质在于市场主体本身内力的提升,要强化市场主体提质,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围绕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转型发展,重点放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围绕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做强,着重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三是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递增奖励机制;四是围绕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分类分档给予奖励补助,进一步帮助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7.优化改善营商环境

铜仁市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要着重放在“获得信贷、企业信心、登记财产、纳税”这几个方面。而“获得信贷”是影响铜仁市营商环境的首要因素,可以从三方面改善企业获得信贷的途径。一是利用中央贴息贷款,以铜仁市人民政府名义向中央申请贴息贷款,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分管领域,金融部门分片对接县区,各银行派驻“银企联络员”逐个对接企业,由主开户行“接单”、意向银行“分单”、合作银行“落单”,构建起多层次紧密对接、常态化闭环运行的服务体系;三是通过第三方培育增信,积极组织各类金融、财务、审计等机构开展“金融服务陪跑计划”,为信用相对较弱的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税务规划、资产评估等增信服務,帮助达到融资门槛。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铜仁市市场主体贷款难的问题,从而改善和优化铜仁市营商环境。

注释:

数据来源: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铜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数据来源: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贵州省营商环境结果排名列表》

参考文献:

[1]安启军,陈刚.赋能市场主体 助力企业复苏——铜仁市税务局“三到位”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J].当代贵州, 2020(42):2.

[2]樊海容,刘丽丹,李凌翔.贵州铜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举措[J].知识经济,2019(10):2.

[3]龙文虎,刘丽丹.贫困地区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与举措——以贵州铜仁为例[J].农村经营管理,2019(5):2.

[4]戚敏,刘丽丹.贵州铜仁“三社”融合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创新[J].中国民商,2017(12).

[5]刘方林,梁成艾.地方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5):6.

作者简介:杨顺祥,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徐振华,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陈忠祥,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王锋,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产业链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筑牢产业链安全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