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投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2023-06-21欧阳思佳

商场现代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投资风险决策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国内经济市场进入新格局,如何迎接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变化后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管理要求,科学的投融资决策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结合企业投融资的概念及其互动关系,对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风险管控、融资渠道等问题展开分析。随后从健全投融资体系、投融资风险控制、优化投融资结构等多个方面入手,明确了企业投融资管理要点。使企业能够通过可靠的投融资决策,高效利用内外部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关键词:企业;投资;融资;决策;风险

企业投资、融资活动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调配内部资源、抢占市场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通过投融资活动筹措资金,促进资金流通,逐步强化企业综合实力。然而目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环境、经济环境更为复杂,投融资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企业投融资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企业还应全面分析投融资相关的影响因素,科学制定投融资决策。

一、投融资概述

1.投融资的基本概念

(1) 投资。企业投资是指企业利用资金获取效益,实现自身增值的投资行为。企业付出资金后会在某一时间段获取资金收益,但需要确保投资决策的可靠性。企业投资决策是指企业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投资项目、确定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同时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协调好企业资金资源的使用。近年来,我国企业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并且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及北交所平臺设立,投资退出渠道越来越畅通,针对企业投资的监管机制逐渐健全,各主体投资行为趋于规范,切实保障了投资人权益。

(2) 融资。企业融资是指企业自外向内的筹措资金,通过引进投资的方式,满足企业经营、生产的资金需求,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融资包括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两种形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采取的融资方式不一,常见的融资渠道包括股权融资、银行信贷、国家补助、资本市场等。为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不同行业、各类型企业融资的政策,交易商协会、交易所也陆续推出科创债、绿色债、基建债、双创债等创新品种,孵化扶持中小企业成长、鼓励国企央企公开发行,融资渠道愈趋多元化。

2.投融资的相互关系

企业投资、融资行为均在企业整体战略引导下开展,且投融资活动相互影响。企业投资需求是制定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是否明确是衡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投资效益同样能助力企业经营稳健发展,间接助力企业融资效率,逐渐优化融资结构和方案,最终叠加影响企业经营成果。通过外源融资获取其他如银行贷款、其他资本融资后,企业会将筹措的资金转化为内部投资资金。由此可见,企业融资有助于夯实企业内外部投资的资金基础,助力企业经营计划的实现。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投融资的整体效益,所以企业应全面分析投融资活动的关系,将投融资决策放在公司战略决策层面进行分析。

二、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方面

(1) 投资模式粗放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实施投资时存在投资管理粗放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投资决策不科学,例如投资策略不清晰、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领域与战略方向偏离、投资效益不佳等。这些问题限制了企业投资行为,易因投资管理不到位引发风险,增加企业投资成本,不利于企业投资战略的实施。

(2) 可行论证不充分

科学、合理、客观、真实的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一些企业投资活动涉及的经济要素较多,包括技术、规模、效益、市场前景等多个维度,因项目调查分析不够充分深入,对投资效益的预判缺乏可靠论证,加大了投资风险,容易造成投资分析同投资结果的偏差。一些企业在可行性论证时没有树立全局意识,导致论证作用失效,在实际投资中存在资金筹措不到位、技术水平不高、人员准备不足等问题。

(3) 问责机制不健全

投资问责机制是企业投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决策应集体负责。同时,因信息不对称或道德风险,部分项目人员有意放大项目优势,弱化项目瑕疵,引导公司做出错误决策。由于未对相关岗位明确奖惩措施,缺乏相关约束问责机制,容易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确定投资规模时,因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错误引导投资决策,从而形成投资风险,造成资产损失。

(4) 风险管控力度不足

风险管理是企业投资的关键内容,企业投资效益的好坏,除了科学的投资决策,也离不开完善的投前风险审查和投后管控。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投资影响因素较多,一些企业因缺乏风险管理能力,对投资活动、市场环境的审查不到位,影响投资方案、投资决策的可靠性,容易引起投资风险,导致投资失败。同时,部分企业投资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投资业务各主体责任不清晰、风险防控能力较弱,投后风险追踪不及时,导致错失弥补风险时机造成风险和损失扩大。

2.融资方面

(1) 融资决策盲目性强

现阶段,企业投融资价值逐渐突出,但部分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依然存在过于盲目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国内融资理论、融资程序的不完善,企业缺乏专业的依据、指导理论,无法通过系统化的融资管理,保障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公司因过快的规模扩张,且投资依赖融资资源支撑,尤其是对于微小或初创企业,领导层在融资决策时会忽视企业财务状态和经济实力,出现融资决策和企业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

(2)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相关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健全,所以国内投资、融资手段相对单一,融资渠道有限。限制融资渠道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认可度和市场信任度。比如,对于公开发行债券的融资行为更适用于大型企业,对于部分市场信任度不高的中小企业则无法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此外,融资管理效率不高、融资模式落后同样会造成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过于依赖担保,母公司对子公司担保不得超过净资产一定比例,担保费用高。

(3) 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大

在企业融资环境中,企业融资会受利率市场化影响。利率市场化虽然能够对企业融资起到积极影响,但同样会增加小型、中型企业的融资风险。比如,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金融机构竞争压力增加,使得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大,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利率的变动会增加其融资难度,使企业融资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4) 融资资金配置计划性不强

企业融资的本质是在获取资金后对资金进行调配、使用,以最大程度放大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企业融资前未进行科学規划,融资后未按原定用途应用筹集到的资金。比如,融资后,在业务资源、技术创新、战略投资中的资金分配不合理,因资金配置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而引起风险。且多个项目同时推进和资金使用期限同筹资期限错配等,都会导致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诸多财务、经营风险。

三、投融资管理的优化对策

1.投资方面

(1) 健全企业投资机制,做好投资管理顶层设计

为加强企业投资管理,企业应及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让投资管理形成闭环,降低投资风险。建立一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投资业务流程、投资业务指引,规范投资行为。

投资立项决策前,应明确投资方向定位,充分调研市场环境、项目发展前景。同时,企业应通过投资预算、项目基准报酬等为抓手进行投资计划合理引导。

确定投资项目后,依据明确的投资管理规定,进行严谨的投资论证,包括投资预期收益,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以及投资项目和自身经营生产的契合度。

(2) 加强风险环境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赋能水平

风险防控是企业投资的关键,企业在投资周期内需要加强风险环境控制。健全的风控体系需从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风险防范、风险监测与识别预警、风险处置、风险报告、风险信息数据与系统、风险考核以及风险文化与培训等维度,理清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各环节的管控事项。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投资行为,保障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树立风险意识,在投资前期做好论证、分析市场,筛选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部分企业持续推进风险月报机制,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投资风险监督、跟踪管理的方式,定期采集投资项目数据信息,动态掌握宏观环境、监管动态、诉讼舆情及市场信息,前移风险管控端口,及时识别评价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关风险防控应对措施,切实加强了风险管理效果。

(3) 完善投资决策责任制度,规范投资决策管理行为

企业投资活动中,投资决策是关系投资收益和投资成败的关键内容。决策失误不仅会导致投资收益降低,还会加大投资风险,增加企业投资损失,甚至会影响企业生死存亡,属于企业战略决策失误。因此,为确保投资决策的可靠性,降低投资失误、投资错误的风险,企业还应完善投资决策责任制度,避免企业盲目制定投资决策,防止企业投资决策滥用。

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可包括但不限于:①《投资决策责任界定制度》,通过明确不同决策主体责任,约束管理层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谨慎思考。发现投资决策问题后,能够依据相关制度追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部分主体推诿责任的情况。②《投资决策制度》,明确企业投资决策不同环节各个主体的责权利。③《企业投资决策监督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包括投资决策的审批、论证、风险管理、跟踪监督等。

(4) 推进投资人才队伍培养,助力投资业务长远发展

企业应重视投资人才的储备挖掘及培养,组织专业的投资人才制定投资决策。按照企业投资需求、业务领域,健全高端业务人才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持续吸纳复合型精英人才。同时,应重视业务人才培养,提升投资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不断创新培养方式,为内部投融资人才拓宽成长渠道,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融资方面

(1)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企业融资结构

一是通过市场发债的方式进行融资。对于市场信任度较高的企业,在融资时应不局限于银行贷款、资本引进,还可借助银行交易商协会、交易所等平台设立的公开或非公开市场债券融资甚至海外发债的方法,吸引更多经济主体对企业进行投资,树立市场良好形象,拓展资源渠道。同时,合理对公司债、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及海外债等不同品种进行结构化配置,改善企业资金流动性稳定。

二是通过引入战略者投资、国有资产转让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企业可同投资者建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但在选择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建议应根据企业经营业务、长期投资融资目标,选择资金实力较强的合作伙伴。在融资过程中,应从市场、客户角度分析融资价值,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但还应结合市场环境变化规律,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规范企业融资程序和重大资产的评估机制。

三是适当应用外部资本融资。例如私募股权和资产支持证券化融资等。两者共同点是企业利用现有资产或其中的增值收益换取融资资金,吸引社会各实体经济投资人,交由专业机构操作。主要区别是私募股权融资一般交由基金公司,资产支持证券化融资一般交由金融机构。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该类融资筹措资金所需的时间较长,投资人涉及决策链条较长,但资金来源非常广泛,短期还款压力较小。企业在融资时,应科学规划融资形式。

(2) 创新优化筹融资策略,合理运用外部政策

一是利用利率市场化进行短期融资。2019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利率市场化后,LPR报价机制成为利率“两轨并一轨”的关键环节,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逐渐产生,进一步突破了金融市场中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传导阻碍。企业可通过利率市场化后的短期融资,控制融资成本。比如,灵活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使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得以释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更为后续融资方式提供更多选择。

二是创新融资抵押形式,合理调整融资担保内容。比如,企业应加强和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沟通,对标优秀同行业、挖掘自身价值、补齐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引导经营改善并实时更新外部信用级别。同时在融资结构方式上,可采用政府牵头、金融机构跟进、企业跟随的基本形式,成立“企业信贷基金”或“资产支持证券”使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相互合作,打造政府性融资担保形式,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创新抵押物内容时,企业可将信用、知识产权进行抵押,发挥资源聚合效應。

(3)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改善内部融资环境

企业财务环境和融资结构、融资形式、融资成本息息相关,良好的财务环境可以在企业融资时,为企业获得较低融资成本、实施合理融资决策、搭建最优整体融资结构创造有利条件,保障企业融资效益。一方面,企业应考虑外部财务环境,如国家税收政策、融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外部宏观财务环境,制定融资决策。另一方面,企业应全面改善内部财务环境,为较好的融资效益提供保障。

一是健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忽视财务会计的技术价值。企业应从财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控、财务信息化及财会队伍等方面提高整体财务体系建设,保障财务管理规范性,降低财务风险。

二是建立融资问责机制,强化融资决策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协同风险管理等内部独立监督机构,进行融资过程监督及融资后评估,定期实施流动性评估。建立奖惩办法,对出现重大决策失误者追究责任,对给企业经营发展创造效益者提供奖励。

三是提高财务融资筹划能力。企业融资行为在企业各个发展阶段都可能发生,但在投资新项目、扩大生产前,融资需求较为突出。为保证企业融资资金需求的合理性,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依据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投资项目财务方案的可行性、企业各阶段的财务数据制定融资方案,确定融资计划并计算融资资金,避免因融资决策失误而影响融资收益。

(4) 重视业财融合联动,发挥融资溢价效应

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重大投融资项目、项目决策都需要财务数据作为依据,在制定企业融资决策时,还应重视业财融合联动,将融资决策风险前置,打造业财“共同命运体”,减少融资风险。避免因业务、财务割裂而导致企业融资所需的经营数据失真。

一是加强对企业内财务数据、业务信息的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将其作为企业融资决策所需的风险预警数据,为投融资主体提供完整、有价值的依据。善于利用财务信息化工具并获得财税共享中心的支持,即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将业务端、风控端、行政审批端同财务管理联动,促进业务和财务活动融合,使企业可以从业财融合对接端口,获取更多融资需求信息、决策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发挥上述协同效应后,用可靠的数据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风险。

二是基于业财融合,科学配置融资资金。即通过业务、财务数据的联通,对融资资金进行预算管理,强化大额资金管理,促进业务活动、融资活动、财务活动数据的流通性,提高企业对内部财务信息、融资资金的管控能力,提高融资资金分配到企业业务、投资项目、其他经济活动中的科学性,保证融资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减少融资资金配置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在战略规划中应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融资决策,持续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和投资激励约束体系,同时优化融资结构,利用好国家的投融资政策,寻找市场环境中的投资、融资机遇。基于企业发展需求,制定投融资战略,融通企业资金,提升企业资金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胡聪慧,齐云飞.资本市场与企业投融资决策——来自新股定价制度调整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1,56(8):91-108.

[2]李夺.完善投融资决策体系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现代商业银行,2020(1):7-11.

[3]张冬阳,崔建军.货币政策、企业投融资决策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8):81-92.

[4]梁天艺.企业投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21(1):72-74.

[5]邱悦.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企业投融资决策[J].全国流通经济,2020(2):156-157.

[6]张春霞,乔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下的企业投融资行为决策机制[J].社会科学家,2021(12):100-106,112.

[7]李玉倩.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审计风险与审计师决策的关系探析[J].当代会计,2021(20):91-93.

[8]尹希文,邵彦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优势[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38-44,66,168.

作者简介:欧阳思佳(1989.12— ),女,回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筹融资、经营业绩评价、金融资产估值、投资核算。

猜你喜欢

投资风险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