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2023-06-21李自慧
李自慧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它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还影响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古板,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在课堂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共同进步,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不能完全脱离群体,学生能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中学会表达和倾听,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又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组员分配不合理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在划分小组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特质,往往按照座位的排列,如将前后桌划分为一个小组。这种随意分配小组成员的方式难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得部分小组无法开展有效的合作。
笔者刚开始教学工作时,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刚接手班级,笔者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是根据学生的座位来分组,没有科学分配小组成员,使得部分学生较为分散,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但是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中,并未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笔者在参加所在学校推门听课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对教学方法了解不足,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操作流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未改变以单纯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无法科学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化的问题,缺乏实质性效果。
(三)合作讨论表面化
在课堂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有时会发现,虽然表面上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是实际上部分学生在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也发现,虽然学生有参与小组合作的意愿,但是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学生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层,没有实际意义。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互相帮助,但是,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完成任务,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合作讨论表面化。高年级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时难免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部分学生可能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如果教师没能及时介入,那么这些学生的合作讨论就会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开展合作学习。
(四)小组任务单一化
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不一样,对于过于片面化、简单化的学习任务,水平较高的小组不感兴趣;对于过于抽象、需要深层次思考的学习任务,水平较低的小组难以完成,缺乏合作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学生时曾出现过小组任务安排单一化的问题,由于该班级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差距较大,笔者通常只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水平较高的小组能够很快解决这一问题,并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而水平较低的小组却不能很快找到解题思路,解题 速度较慢。
另外,在教学一年级学生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笔者布置的小组任务出现重复化的问题,使得水平较高的小组因任务较为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而水平较低的小组因无法解决问题而失去探究积极性。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组员分配
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每名學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将乐于表达、富有热情的学生和性格内向、不自信的同学分成一组,将学习能力较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在开展合作的同时能够相互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例如,为优化组员分配,笔者吸取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先向其他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向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等进行分组,以促进学生相互理解,让他们共同进步。
(二)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还要更新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推进小组合作探究的开展,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引导组员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小组的差异性。在布置完任务后,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自信心,从而解决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先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此过程中,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较快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帮助其他同学,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疑惑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既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
在面对高年级学生不愿寻求同学帮助的情况时,教师需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参与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小组氛围,帮助小组成员解决合作停滞的问题,让他们在合作的過程中学会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设计合理任务
教师需要通过全面了解学生、深刻解读新课标、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设计多样化、合理化的教学任务,并按照小组水平进行任务分配,激发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新知识。
例如,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兴趣等情况,笔者制定了适合小组成员的教学任务。在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笔者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如“狼牙山五壮士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从文中找出描写狼牙山五壮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等,这样的问题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出答案、有所收获。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笔者的任务设计又有所不同。如针对拼音基础扎实的小组,笔者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生字,先进行注音再组词,并分享自己的词组,互相认读;而针对拼音基础薄弱的学生,笔者引导他们先为生字注音,再对其进行改正,引导他们认读生字。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中提到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方面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笔者在借鉴和摸索中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笔者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需要科学分配小组成员,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能力出众、懂得沟通与合作的人才。
(作者单位:
贵州省晴隆县中营镇新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