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23-06-21陈萌

幸福家庭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减教师应目标

陈萌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提高课堂效率的新任务。本文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是我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互点上提出的新战略,强调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求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基于此,教师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与作业设计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原则

(一)差异性

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需求,结合他们的学习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避免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数学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科学性

根据“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遵循科学性教学原则,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等,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生活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应遵循生活性教学原则,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将生活元素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避免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汲取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主体性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扮演着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主体性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钻研数学知识,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推进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均不相同,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为他们划分不同的学习目标,形成高学习目标、中学习目标、低学习目标三个层级,并根据不同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目标应涉及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教师应以各个目标群体的有效学习为前提,结合各个目标群体的实际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对于高目标群体,教师需要在教案中增设创造性内容,着重发展其创造能力;对于中、低目标群体,教师需要在教案中增设实践性内容,着重发展其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先设计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如:高学习目标为“学生自主探索圆、正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式的差异,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习目标为“学生联系以往知识,结合平移的知识点,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验证”;低學习目标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圆的面积,并通过简单计算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到单一数学知识点相对简单和多重数学知识点组合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根据难度级别、所属类型对知识点进行划分,并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融入生活元素

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但仅依托教材的理论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强化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引导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高效掌握数学知识。依据生活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聚焦“实践”“思考”两个元素,寻找、整理与学生生活存在联系的知识点,使学生自觉关联生活与数学学科知识,由概念延伸到实际生活应用,从而实现思维拓展和高效学习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虽然学生以往学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小数除法等知识,但分数除法计算涉及转化,需要同时改变运算符号和运算数据。受以往书写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书写分数除法运算的算式变化(将除号变为乘号,将除数改成倒数)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在混合运算中混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设计生活化例题,如“根据测试,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内有32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如“32÷4=8(kg),8×5=40(kg)”“32÷=40(kg)”,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计算法则。随后,教师可以再次设计问题“小明的体重是40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鼓励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思路,形成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型,主动找关键句和单位“1”,并列出数量关系,利用方程完成解题。

(三)加强游戏互动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巩固前一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练习,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教师还应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练习,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类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例如,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测量与学生图形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密切相关。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了解旋转、平移的概念。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前,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游戏:首先,根据学生性别将学生分成两支队伍,男队女队各指派一名代表参赛;其次,让两名队员分别以同样长、同样粗的铁丝为材料,男生将铁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女生将铁丝围成一个梯形,并将铁丝的接口位置用胶带粘好,先完成的队伍获得胜利;最后,让两名队员将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放在地面,挑选体型、身高相近的若干名学生,让他们分别站到平行四边形、梯形内,直到站满,并数一数两个图形里的人数。通过“围、站、数”游戏活动,教师将多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多边形面积的大小差异。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形状画到方格纸上,并利用恰当的方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这有助于学生巩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利于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四)引入“读思达”教学法

与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相对应,完整的知识学习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和步骤。阅读、思考、表达相结合是“双减”背景下落实“减负提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方法。在“读思达”结合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输入数學新知识的关键路径,也是掌握基本知识的依据;思考是学生知识加工的渠道,便于学生自行理解、内化、重组新旧知识点,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库;表达是学生输出数学新知识的载体,表现为学生自主阐述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不够丰富,表达能力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读思达”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层次了解数学题隐含的逻辑关系,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逻辑性与实践性特征,精心创设思考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九九乘法口诀有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关注,并提出“用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乘法算式,也可以计算除法算式”的观点,鼓励学生举出例子,由此进入新课。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花圃图,要求学生观察花圃图,提取数学信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如“花圃里有156盆牡丹花,如果用牡丹花摆13个小花坛,每一个小花坛里有几盆牡丹花”。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算式“156÷13=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口诀估算结果,并收集几名学生的估算结果,带领学生对比不同算法,如将“13”看作“10”,用乘法口诀估出商可能是“15”;或者将“156”看作“160”,用乘法口诀估出商可能与“16”接近。教师可以在对比算法的基础上,引出“试商”这一概念,带领学生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启发学生按照“比—估—算”的步骤解决问题,使学生完成从“新知”向“旧知”的转化。

结语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之一。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引入“读思达”教学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总场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教师应目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