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视域下学习资源开放的路径探索与创新
2023-06-21肖雪
肖雪
摘要: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学习时间、空间、学习者的开放性必然要求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但目前我国终身学习资源处于封闭、碎片化、零散状态,导致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社会难以建立。为了破解这一困境,铜仁市率先提出实施“大学习资源开放”战略。文章以高考这一人才选拔制度为切入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出发点,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了终身学习资源开放的路径,构建了以高校学习资源(教材)的开放为主导和主体,中小学学习资源(教材)的开放为基础,其他各类社会学习资源的开放为辅的多样化终身学习资源供给体系。
关键词:终身学习;学习资源;开放路径
一、研究现状
由于学校的学习和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在人们心中,终身学习的实践探索也始终在复制学校的学习模式,如開放大学仍然是封闭的学校系统的复制体,终身学习体系的载体仍待创新。目前,学术界未明确提出终身学习资源的开放和开放路径,对终身学习的学习主体还很模糊,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和非在校的群体,忽略了学生群体,学习的内容也多集中在培训做蛋挞、插花等方面,终身学习资源处于封闭、碎片化、零散状态,不具备系统性和学术性,也还未构建成终身学习资源体系。此外,终身学习研究关注的是物而不是人,忽略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忽略了应以人作为根本出发点。
二、实施“大学习资源开放”战略的提出
终身学习是一种教育现象,只是它跨越了学校的时空。此时,学生(学习者)是整个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教室是整个社会,教师的讲台置于社会这个大教室里。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生源结构、人才培养目标、修业年限等,再在这些的基础上设置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并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上给学生设立一个最佳最近发展区。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学生基数、如此复杂的生源结构,根本不可能给人数巨大的学习者设置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最近发展区等。学习时间的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学习者的开放性必然导致终身学习体系的开放性,终身学习体系的开放性必然要求终身学习体系载体的开放性和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因此,铜仁市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梳理中国现有学校系统的教育职能和整合学校资源的基础上,铜仁市创新为以公共图书馆为终身学习体系的载体,并把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学习资源的载体,还是良好学习环境的载体。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开放性辐射、普惠了每一个人民群众。在此基础上,铜仁市进一步率先提出实施“大学习资源开放”战略,它不“大学习资源开放”战略不仅体现在学习资源内容、种类的丰富性,更体现在学习资源的系统性、体系化、开放路径的宽广性和购买学习资源渠道的畅通性,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大流通大循环。
三、学习资源开放的路径
(一)以高校学习资源(教材)的开放为主导和主体
1.高校学习资源(教材)开放的必要性分析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学习观和教育观,也是一种传统的智力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即使学好了数理化,也不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样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人才群体。1983年,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能潜能,并在一定条件下得以实现。但由于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努力程度等不同,导致有的人只有一种智能优势,而有的人具有多种智能优势,这种现象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们常说的“偏科”。多元智能的提出表明学校里没差的学生,而是学生的智能潜能、优势智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为社会创造和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有其弊端,如各高校在录取时,是以学生各科成绩的总分为录取标准,看的是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能力,这就导致“偏科”的学生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能继续学习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和挖掘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导致了“偏科”的特长生人才被的埋没,也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为了弥补高考制度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民族素质,铜仁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性提出高校教材的开放,为“偏科”的特长生人才、有需求的人民群众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
2.高校学习资源(教材)开放路径
以《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为契机,铜仁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铜仁人民开放一些经典专业的学习资源(教材),如清华的数学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的一整套教材,包括公共课教材,全部放到铜仁市图书馆,为“偏科(数学)”的特长生人才、为广大人民群众对数学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数学,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资源,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数学人才。此外,还有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教材等。
3.学习者分析
随着高校学习资源(教材)的开放,有人对学习者能否看懂这些学习资源(教材)提出质疑。这种质疑大可不必。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形成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为今后的学习(自学)提供内驱力,学习资源的便捷性为学习提供了外驱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高中生已经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建构了假设-演绎推理和归纳思维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自学)提供了内部智力支撑。通过多年的学习,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元认知知识,并能采取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监视、调节与组织,从而实现了学习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自学提供了学习策略支撑。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表明世界上没有差的学生,而是因为学生能获得的学习资源不够不及时,才导致学生的优势智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者身心都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殷切期盼着各高校完整的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的开放。
4.高校教材分析
高校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教材不仅体现了学科结构、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把学科逻辑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统一,构建了大学、中学和小学有效衔接的学科体系。高校教材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是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载体。通过教材的学习,学习者不仅掌握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了解了历史和现实问题综合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还培养了学习者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构建了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
高校构建了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教材体系。由于教材具有未完成性和生成性,高校通过教学和科研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再生产。高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是知识传播、知识再生产、文化创新和科研的主阵地,高校拥有丰富的、与时俱进的、系统的学习资源,高校学习资源(教材)的开放有利于把各种学术思想、价值观念和大学自身的学术传统辐射、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资源的构成应以高校学习资源(教材)为主导和主体。
5.相关政策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2017年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都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形成充满活力、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均等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随着教育改革战略的深入推进、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学习资源的改革开放将成为教育改革战略的新的战略主题。
(二)以中小学学习资源(教材)的开放为基础
目前,中小学教材统一集中在学校手中,只有在新学期伊始才匆忙发放给学生。中小学教材(学习资源)的封闭性阻断了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严重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索科学奥妙、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铜仁市创新开放中小学教材(学习资源),把中小学教材(学习资源)放进铜仁市每一级、每一个图书馆中,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果人民群众有需求,图书馆可以24小时开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以图书馆为载体,兼容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数字学习资源
科技在日新月异、迭代升级,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但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及时普惠向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铜仁市创新以图书馆为载体,兼容各种革命带来的新的学习方式,如人工智能、元宇宙技术等,并及时普惠向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只要去图书馆就能体验这些新的学习方式。
目前,我国的数字学习资源还处于碎片化、零散状态。因此铜仁市创新以图书馆为载体,兼容、统一各种(数字)学习资源。铜仁市图书馆收集、整理、分类各种优良学习公众号和学习网站。如以学科分类的学习公众号,有物理、语文等;以考试分类,有考博、法考等。人民群众只需要关注“铜仁市图书馆”这一个公众号,就可以获得这么多优良的学习资源。同时,铜仁市推进学习资源数字化,并同步发行纸质学习资源。数字学习资源和纸质学习资源融合发展,共同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便利。
(四)学习资源与大数据融合
目前,图书与读者之间的流通基本是堵塞的。书店书籍陈旧,新书发行供应不及时,读者只能从拼多多等网上购买,如果这些网站上没有,读者就基本没有了购书渠道。另外,读者与出版社、图书市场(书店)并无直接购书渠道,知识的更新、书籍的更新没有及时流通,读者没有及时获知、获取知识。因此,铜仁市创新性提出学习资源与大数据融合,建立学习资源云(图书云)、图书许愿云,并构建学习资源(图书)发展(出版)体系、流通体系、购买体系,使学习资源(图书)更新、知识更新,能够及时让读者获知获取。
(五)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给体系
扩大学习资源供给,整合各类社会学习资源,建立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给体系。铜仁市加强国际交流交往,引进世界先进学习资源,构建以国内学习资源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学习资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为促进国际学习资源循环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群,杜佩莲,试论高职教育对社区教育的介入[J].教育与职业,2017(3).
[2]周继平.高职院校举办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1).
[3]孙平.参与式发展: 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視点[J].高教探索,2014(3).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