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铜鼓舞舞蹈元素特征和保护措施
2023-06-21姜文
姜文
摘要: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舞蹈不但展现出苗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内容,还展现出苗族独有的风格品质和人生态度。基于此,本文对苗族铜鼓舞的舞蹈元素特征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期望能够在当今少数民族艺术和文化发展的时期,不断地将现代文化与苗族铜鼓舞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苗族铜鼓舞 舞蹈元素 艺术保护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2-0076-05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为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铜鼓舞需要受到保护和发展。在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和创作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对其所在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知识进行了解,还需要明确其特有的舞蹈元素特征和保护措施。对于苗族铜鼓舞的保护和传承来说,想要让苗族铜鼓舞走向人民,走向学校,需要不断地进行发掘和发展,抓住特色要素,不断进行放大和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苗族铜鼓舞在保持民族风韵的基础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苗族舞蹈概述
(一)苗族舞蹈简介
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有着独特的舞蹈和音乐文化,苗族舞蹈可以充分地展现苗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以及习惯特征。苗族舞蹈也是苗族人民最淳朴以及最真挚的感情表达,不同地区的苗族舞蹈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风格。通常苗族舞蹈可以分成板凳舞、五彩鼓舞、木鼓舞、铜鼓舞、锦鸡舞、芦笙舞等。苗族按照分支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服饰,通常苗族的服饰依照样式和颜色可以区分为短裙、长裙,依据颜色划分可以划分为红色、白色、花色、黑色等。也正是因为服装和颜色的不同,让不同地区的苗族有着不同的风格,其代表的舞蹈也有着不同的类型。贵州地区山路崎岖、地勢陡峭,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身体行走经常会出现晃动和颠簸,这也就形成了苗族舞蹈当中所特别的风格和韵律。除此以外,苗族舞蹈主要以群体性舞蹈为主,而在群体性舞蹈当中较少有个体舞段的表现。
(二)铜鼓舞概述
苗族铜鼓舞指的是部分苗族在盛大节日,如芦笙节、苗年等活动当中进行表演的舞蹈。铜鼓舞对于场地设置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将铜鼓架设在场地的中心,由一名鼓手根据韵律进行敲打,进行舞蹈的人数不限。舞蹈的变化,其代表动作有6-7种,不同的动作有着不同的节拍和舞步。过往传统的铜鼓舞当中,集体舞的舞段是比较固定的,通常是由男女年轻人围成圆圈进行跳舞。除此以外,还有半圆形、竖一字形、横一字形、方形以及交叉对跳等。舞步的动作幅度比较大,力度较强,情绪较为饱满,又比较粗犷。在舞蹈跳到高潮的时候,鼓手通常还会伴随着激动的呼叫和喊叫,将情绪直接表达出来,使铜鼓舞表演的场面十分热闹。
掌坳是铜鼓舞的发源地,居民通常姓吴。掌坳村建在苗岭的一处山坳,以铜鼓和铜鼓舞闻名。掌坳苗寨在节日的时候会将铜鼓请出,将铜鼓悬挂到铜鼓场上,击鼓人通常使用一只手来敲击鼓腰,另一只手持皮锤敲打鼓心,形成较为独特且和谐的音效。另一个人会选择手提一只回音筒,筒口对着铜鼓进行送音和接音,让铜鼓的鼓点变得更加悠远和浓厚。村民们则会伴随着铜鼓舞的舞点进行跳舞,不同的节奏搭配不同的舞步。在跳到高潮的时候,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呐喊,气氛也会伴随着人们的呼声和舞步推向高潮。在对苗族铜鼓舞进行表演的过程当中,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加入进来,一起围绕着中间的鼓进行跳舞,在跳舞的过程中会围着鼓进行走动,主要以下肢的动作为主,上肢动作作为辅助,强化腿部的力度和幅度。铜鼓舞的动作主要源自于苗族人的日常生活,如捕鱼、捞虾、狩猎、骑马、斗鸡、赶鸭等。通常在铜鼓舞跳完之后,还要跳送鼓舞,集体将铜鼓恭敬地送回到藏鼓之处存放。
二、苗族铜鼓舞舞蹈元素特征
(一)动态性
铜鼓舞主要的特征是动作幅度较大,并且挥展的力量较强,能够展现出苗族崇尚武力的品格和特性,并且追求力量释放以后所带来的愉悦感。在对运动进行不断重复的过程当中,表演者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欢呼的声音,这也是表演者在舞蹈过程当中真情实感的展现,通过声音释放和动作的表现传达出表演者自身的所思、所想和所感,以此让群体舞蹈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苗族铜鼓舞的舞蹈动作设置方面有着较强的动态性,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跳跃的动作出现,动作的转换和连接都是以跳跃的方式来进行的,展现出了苗族人民强烈的生命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铜鼓舞当中跳跃的产生是在力量和速度提升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不同的跳跃动作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消耗,这也是苗族对于自身强健体魄和崇尚力量的展现。举例来说,在苗族铜鼓舞当中有较多模仿动物的舞蹈动作,在模仿螃蟹行走的舞步当中,需要大腿和小腿呈现出九十度的姿势,两腿外开,并在保持这个姿势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左右跳跃,重心在两腿之间持续转换。苗族铜鼓舞的舞蹈动作通常以下肢的蹬、踏、撩等动作作为发力点,上肢的手和手臂进行击掌、甩动轮换进行配合。身体的中段腰胯通常对运动进行贯穿,以散射状的方式来维持着动态的舞蹈。铜鼓舞当中所有的动作都是四肢外伸所展开的,强调的是和外部空间的关联,突出了动作结束以后的力量施展,如单脚或双脚跳起落地,双手进行甩臂或者进行接掌,都会让观看者产生极强的节奏感和顿挫感。这和我国古典舞蹈以及大部分的民间舞蹈当中强调身体中段作为力量的原点和力量的支点十分不同,铜鼓舞没有明显的力量的延伸感,也没有归属性的束缚,在舞蹈的过程当中,能够极强地展现出自由快乐和自娱自乐的情绪。而苗族的铜鼓舞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和苗族其他的舞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举例来说,如苗族的锦鸡舞,其舞蹈方式是进行前后的胯部晃动,以身体中间为核心带动着全身的运动和脚下步伐的切换。
(二)民族性
苗族有着较长的种植水稻的历史,我国水稻种植的发源地就是苗族原来的聚居地,而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就是苗族。国外也有专家学者研究认为,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是中国,而开始种植水稻的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论是在祭祀还是在重大的节日当中,苗族都会将水稻作为一种供奉祖先和自我享用的食物来进行展示。人们在田间劳作、插秧和收获的过程当中,通常都会使用腿或者脚作为发力部位来进行站立和劳作。因此对于脚部的支撑力和腿部的控制力,也变成了水稻种植的主要凭借。常年往复的这种繁重的身体劳动,让苗族人民建立起了崇尚腿部力量的深刻意识。因此在铜鼓舞当中,腿部动作和脚步动作都深深地展现出力量和线条。通常腿部动作和脚步动作的幅度较大,并且较为丰富,其中通常垂直运动和上下运动会比较明显,在劳作当中也有着极强的展现。为了对劳动效率进行提升,通常腿部动作和脚下动作会呈现出上下的垂直运动,这和在草原上劳动或者在旱地上劳动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的,而铜鼓舞动作的呈现也和自然的生存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能够感觉出在苗族过往传统较为艰苦和艰难的生存环境中,苗族人民有着极强的劳动力和生存力,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造就了坚韧的品格和健硕的身材。这种崇尚力量和崇尚气韵的舞蹈特征与过往苗族的生存方式和劳动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铜鼓舞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动态性。
在过往历史当中,苗族也在战斗时因为多次战败和遭到官兵追杀的原因,而被迫从北方迁移到了南方,又被迫从东方迁移到了西方,最后只能在环境较差的崇山峻岭当中安定下来,想要克服这样的环境,则需要攀爬山岩,而想要在这种艰难的条件当中生活下来,就需要不断克服自然环境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因此铜鼓舞所展现出来的动作幅度存在着大小不一的情况,并且脚部和腿部的运动路线都比較丰富,需要极强的力量作为基础。从这个层面来讲,铜鼓舞动作的设置有着极强的民族性,源自于苗族原始的对于力量的崇拜。追溯其源头主要来源于对于生命力的崇拜,而人体动作所产生的源头主要来自人内心的冲动,这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和内在生命力的外显,通常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受到理性的控制,会通过人的人体动作将人自身的欲望和隐秘心理表达出来。在铜鼓舞的民族性动作当中,并没有过多的与神对话或者请求恩赐的表达,而是积极主动地对于集体精神和个体风貌进行展现,并且相信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创造以后的幸福生活。
(三)律动性
苗族铜鼓舞展现出来的极强的律动和动作,都透露出率真和朴素的风格。从舞蹈编排的整体上来说,铜鼓舞的动作有着一定的律动性,有着极强的重复感,舞蹈当中的许多动作都是模仿了大自然的动物,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表达。上肢动作主要是以敲击、掌击为主,比较单一,脚下动作则更为丰富,身体的重心在各种步伐的不断变化当中逐渐切换和协调,而同一个单元当中的动作也都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的幅度变化,上肢与下肢的运动转变也会受到身体力量的影响,以此来呈现出不同的舞蹈展现。铜鼓舞的动作通常是首先由左手或者左脚开始,在一套动作完成之后再由右手或者右脚开始进行动作的重复。一般来说力量和舞蹈的幅度以及动线都是左右对称的。在铜鼓舞表演的过程当中,铜鼓舞的动作会进行有规律的重复。通常这样的重复可以被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第一个动作在进行左右对称完成之后,应用较快且较为短暂的节奏,另一个方面是,在进行和上一个动作同样的重复之后,减缓音乐的节奏并且将时长拉长。在铜鼓舞不同单元的动作当中,假如多个动作或者单一动作在进行重复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定的交替和转化,那么在转换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铜鼓舞独特的形式美和样式美,并且通过节奏和舞步的转换,让所有的铜鼓舞表演者都能够形成统一且和谐的舞步。从动作的实际层面来说,苗族的铜鼓舞通常是以身体重心的转换和脚下步伐的变化为主的,鼓舞更多出现的是腿部和脚部与地面关系之间的动作,这和其他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苗族的铜鼓舞所有的动作都是以对称的形态来进行展现的,出现这样的舞蹈情况,主要是由苗族传统的劳动和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这也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惯性,肢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够更好地让身体发展。过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劳作主要是建立在双脚和双手一同运动的基础之上的,这当然也和人类的生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由于人是对称生长的,所以通过对称的舞蹈展现能够进一步地提升人类的对称感,也可以让行动变得更有节奏感,因此铜鼓舞在文化生活反射中展现出较强的律动性。
(四)通神性
苗族铜鼓舞律动性出现主要源于苗族文化习惯。有一定研究指出,掌坳村在跳铜鼓舞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过多的宗教祭祀的精神寄托,更多的是希望在劳动之余能够调节自己的感情,这和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进行舞蹈和设置传统舞蹈的初衷有着许多的不同,过往传统的民间舞蹈通常都是赋予了一定的神性空间的,而舞蹈创作的目的也就是能够实现人神之间的对话,让神能够明白人们的祈愿,并且实现人们的愿望。这些民间的舞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通神和祈祷的功能,一直流传到现在,也能够感觉到部分的民间舞当中所包含的文化和信息。苗族铜鼓舞动态性出现主要源于苗族对神的观念。民间传统的舞蹈通常是和该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祖先祭祀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舞蹈当中能够看出这个民族自身所具有的宇宙观、生命观以及世界观,通常民族舞蹈的目的是通过跳舞的形式祈求获得祖先的庇佑或者获得上天的启示,在生活上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平和的生活,在物质上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收成。所以在民间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通常有着强烈的信仰和祈祷色彩,铜鼓舞也并不例外。这种原始的信仰和方式也是舞蹈能够产生的原动力,通常许多舞蹈的产生都是由祭祀而来的,而这样的祭祀舞蹈也是以群体性为主体的,以祈求达到某一种目的,这也是一个种群或者是一个年代所尊崇和默认的方式。现如今我国存在着许多的祭祀性舞蹈,有的祭祀性舞蹈庄严肃穆,而有的则欢快活泼。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样的祭祀舞蹈内部存在着实用性和精神性的两种意义,使用是为了能够获得上天的福祉,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许多的舞蹈表演当中我们能够发现,祭祀舞蹈重视象征性价值,这也会导致其在审美和视觉效果方面显得比较淡薄,更加重视的是对于丰收的喜悦和对祖先的崇拜,这也是原生态的铜鼓舞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在掌坳村铜鼓舞中可以看出,其是过往原生态舞蹈的新型衍生舞蹈,在对以前的动作形式进行大致保留的基础之上,也进行过一定的改造。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掌坳村的铜鼓舞指的不是过往传统的祭祀舞蹈,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其动作和形式隐隐地能够传达出群体希望风调雨顺的诉求,但是表演者实质的动作和神情则更多地会对舞蹈所传递的喜悦和幸福进行展现,身体的幅度和动作也会展现出生命对于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这也将祭祀舞蹈的祭祀功能转变为了表演的本身,获得个体在群体舞蹈当中的关注性。在强烈自我意识的作用之下,舞蹈也变成了舞蹈者对于自身的展现途径和方式。在这种新的精神导向的基础之上,新式的铜鼓舞有着明显的再创作的成分和可能性,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对集体精神和个人意识进行发挥,在对样式动作等创作和传承的过程当中,也会展现出虚实相生的意味。在当代的审美范式的基础之上,为了对铜鼓舞舞台表演形式的视觉效果进行展现,掌坳村的铜鼓舞主要展现出的是虚实结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表现特性。
三、苗族铜鼓舞舞蹈的保护措施
(一)深化和升华舞蹈内涵
现如今,苗族当地的铜鼓舞已不再是完全原生态状态,通常是在政府和地方的支持和组织之下,经过一定的编排和调整,成立铜鼓舞表演团队而进行的相应的表演。而这种经过改编的铜鼓舞形态和过往原生态的铜鼓舞形态相比,有着一定的花哨性,在动作以及队形和表演方式上增加了新时代的特征和创新。但是和专业的铜鼓舞作品相比,当地的铜鼓舞依然是存在着一定的原生性的。尽管对队形动作进行了相对的创新,但是实质上并不会改变过多的原有动作。在对动作节奏和节拍的设计上面,当地的铜鼓舞表演完全遵循了过往的传统方式。铜鼓舞的传承人通常是由村民进行举荐的,经过举荐审核以后,再为其颁发省级以及市级的传承人证书,传承人熟知过往传统铜鼓舞的节奏和跳法,并且肩负着铜鼓舞传播的重任。苗族舞蹈的形态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多样,后世继承者需要对其不断进行学习和创新,结合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利用优势,扩大苗族舞蹈专业的人才招生范围,或者针对部分有天分的人才进行免费教学,在传统民间艺人的指导和帮助之下,进一步地推动苗族舞蹈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舞蹈艺术的传承进程。
(二)提取和创新舞蹈元素
通过对铜鼓舞的舞蹈元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动作最常见的就是横摆和前后摆,铜鼓舞有着极强的风格性、观赏性以及训练性特征。举例来说,在铜鼓舞表演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翻身击掌的动作,这也是铜鼓舞中必不可缺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翻身击掌动作的完成需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所以要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经过认真的训练,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将其进行提炼,并且通过对肢体部位的运行轨迹进行调整,才能强化苗族铜鼓舞的风格和特征,将这一动作运用到新的舞蹈作品的编排当中。除此以外,传统的原生态的铜鼓舞有着较多的击掌动作,不同的动作都会有不同节奏和不同形态。原生态的苗族铜鼓舞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同的动作都会搭配不同的鼓点,在对其进行后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可以依据这样的特性来提取铜鼓舞可用的动作元素,并且在对动作元素进行提取的过程当中,深入地了解苗族的传统文化、舞蹈、艺术等,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出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的舞蹈。
四、结语
任何的事物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苗族舞蹈也是如此,新时期苗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迸发出新的活力。本文首先对苗族舞蹈及苗族铜鼓舞进行阐述,随后分析了苗族铜鼓舞动态性和律动性两方面的舞蹈元素特征,最后根据上述的分析情况,提出了传承和发展舞蹈内涵同时强化舞蹈元素的提取和创新两方面的保护策略。在对苗族铜鼓舞进行发展和创新的過程当中,应避免凭借主观意识对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进行篡改,坚持在了解和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握苗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色,抓住苗族铜鼓舞的特征和特点,进行新时代苗族铜鼓舞的舞蹈编排和创作工作。通过合理传播和宣传的方式,进一步推广和发扬苗族独有的舞蹈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苗族铜鼓舞,爱上苗族铜鼓舞。
参考文献:
[1]谭宁.浅谈湘西苗族舞中的颠簸动律[J].大众文艺,2022(08):98-100.
[2]龙朝晖.苗族舞蹈舞台艺术初建之探索[J].戏剧之家,2020(27):129-130.
[3]卢娟.湘西苗族鼓舞的舞蹈风格探析[J].艺术评鉴,2020(14):26-28+32.
[4]王帆.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多样性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
[5]朱莹.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J].艺术评鉴,2018(0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