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藏族舞蹈的审美意蕴及传承发展策略

2023-06-21银措

艺术评鉴 2023年3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传承发展舞蹈

银措

摘要: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舞蹈在审美意蕴以及表现风格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是各民族舞蹈能够屹立于艺术之林的主要原因。藏族舞蹈与其生活的区域以及风俗文化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是在民族发展中将生产生活等文化内容融入舞蹈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艺术样式,能够反映出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本文主要对甘孜藏族聚居区舞蹈的审美意蕴和传承方式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甘孜藏族  舞蹈  审美意蕴  传承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3-0097-04

甘孜藏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区域,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山峦壮阔,甘孜藏族对周围的文化兼容并蓄。在甘孜藏族文化中可以发现其融入了吐蕃、象雄、羌、氐等多种文化,同时也吸收了汉、满、蒙、回等民族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体系。甘孜藏族的舞蹈文化中也体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经过千年的传承和演化,当前其舞蹈的影响力较大。甘孜藏族舞蹈的动作编排以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为模型,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示,不仅能够体会到藏族人民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可以在甘孜藏族舞蹈的欣赏中感受到多元化的审美意蕴。因此,应该加强对甘孜藏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使舞蹈艺术文化能够符合当代审美特点,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甘孜藏族舞蹈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而在这些文化遗产中舞蹈艺术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内容。我国民族舞蹈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同民族舞蹈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舞蹈是一种可以通过肢体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在舞蹈最早的表达中,其与文字具有相似的作用,而且舞蹈与文字都可以与音乐相互结合来表达。随着语言的发展,舞蹈的表达功能逐渐被取代,但是其仍然是情感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动作对生产生活以及情感的模仿和表达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民族舞蹈风格。甘孜藏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生产生活状态等方面的特点,使该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当地藏族舞蹈风格,随着千年的发展和演化,当前已经形成了显著的藏族舞蹈审美底蕴,其中包含了甘孜藏族聚居区各种生活、文化、习俗等,通过对甘孜藏族舞蹈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甘孜藏族舞蹈在民间广泛流传,其中有供上层社会观赏的卡尔舞,有用于宗教仪式的羌姆舞,不过不同区域的舞蹈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不同种类的舞蹈在舞蹈形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姿态、动作、韵律等方面都比较相似,舞蹈的音乐风格也基本相同,虽然在服装以及色彩方面也有些许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藏族服饰为主要表演形式。

二、甘孜藏族舞蹈的特点

(一)表现形式与动作特点

甘孜藏族舞蹈中包含不同的舞蹈种类和形态,但是这些舞蹈在风格和审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从藏族舞蹈的种类来看,可以分为祭祀舞、牧区舞蹈、农区舞蹈以及农牧结合区舞蹈。同时舞蹈又可以细化为锅庄、羌姆以及热巴等不同的类型。其中锅庄舞是藏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泛的舞蹈,舞蹈队形采用半弧形队伍的形式,相邻的两个牵手或者扶肩,通过问答的方式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弦子是一种农耕文化舞蹈,其中在甘孜藏族舞蹈中最有影响力的为巴塘弦子,在表演时由领舞人员带领其他的舞者顺时针由慢到快的舞动,动作主要以拖步和点步为主,同时上臂伴随甩袖的动作,是民间比较流行的舞蹈形式;羌姆舞蹈主要用于寺庙的祭祀活动中,僧侣们佩戴面具,以弹跳为主,主要用来驱邪;热巴流传于民间,主要是由街头卖艺的人群进行演绎,一般由演出班子在单独的场地进行表演。藏族舞蹈在步伐方面的变换比较多,包括兔子跳、盖腿跳、猫跳等不同的腿部跳跃形式,动作幅度比较大,特色鲜明。

(二)舞蹈的艺术表达特点

甘孜藏族舞蹈在艺术表现方面的队形变化形式比较多,而且形成的队形种类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其风格都比较相似。而舞蹈队形以及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藏族舞蹈的艺术特点。甘孜藏族舞蹈具有比较强的情感表达作用,通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结合能够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在观赏藏族舞蹈的过程中,观众也会被舞蹈传递出的情感感染,因此在欣賞藏族舞蹈的过程中,观众不仅要欣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更需要通过舞蹈表达的表象来深入舞蹈的内在,感受每个动作中传达的情感,或深情款款,或嗔怒嬉戏,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每一个动作都能够传达出编舞者的情感以及其对生活的态度。藏族舞蹈一般都伴有问答唱和,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传达情感。此外,藏族舞蹈中含有非常多的技巧,舞蹈从整个肢体运动方面来说是一种流动的状态,但是同时其在动作的连续中又会存在一定的间歇,形成一个定格的姿势,带给观众更震撼的感觉,能够为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甘孜藏族舞蹈的审美意蕴分析

(一)藏族舞蹈的服装审美

甘孜藏族地区人民主要生活在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区域,习惯于游牧生活,受气候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藏族人民的服饰具有特殊的风格。由于当地的气候偏寒冷,同时昼夜温差比较大,藏族人民在游牧的过程中为了抵御外部的严寒,适应当地气候,防止冻伤,会选择穿着长袖的长袍,也被称为藏袍,而且藏袍上没有设计口袋,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其在游牧过程中可以将长袍脱下来当做被褥使用。一般中午气温比较高时,当地藏族人民会选择将其中一个袖子脱下来,塞在腰间的位置,这样有助于散热,在寒冷的夜晚和早上再穿上,这种设计方式非常符合当地环境。在甘孜藏族舞蹈中,演员都会穿着典型的藏族服饰,以藏族舞蹈《风中》为例,演员们统一穿着黄色长袍,女子在长袍外部又加了一个红黑结合的围裙,非常符合藏族妇女的装扮,代表的是已经结婚的女子。在藏族舞蹈的表演中,虽然穿这些比较宽大的服饰会使演员的腿部和上肢的舞蹈动作被遮掩,但是藏族舞蹈动作幅度都比较大,通过大幅度的动作带动服饰,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美感,观众可以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了解藏族的服饰特点和艺术创作形式。

(二)藏族舞蹈独特的民族审美

甘孜藏族舞蹈的表演中,需要通过肢体语言的协调进行情感表达,这也是藏族舞蹈从古至今始终延续下来的动作特点,在舞姿以及形体上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协调风格,是藏族舞蹈的独特审美形式。比如在《热巴舞》的表演中,会要求男性舞者动作必须做到气势恢宏、威武,展现出当地藏族男性的彪悍雄壮形象,体现出当地藏族人民豪迈的性格,而当地藏族男性的这种特性主要是由于其在长期对抗自然和恶劣环境中所磨炼出来的勇毅和自信。藏族舞蹈中女性舞者在动作的表达中则需要表现出柔美、优雅和含蓄的特点,符合我国女性阴柔美和内敛美的形象特征。藏族舞蹈会将人民的生活也融入其中,比如在《果卓》舞蹈的编舞中,所有舞者都需要倾斜上半身,有一种身上负担重物的感觉,体现出压力感,而这也与藏族舞蹈中动作幅度大有关,这是藏族舞蹈中比较典型的审美特点。

(三)藏族舞蹈的步伐审美

甘孜藏族舞蹈中步伐的种类比较丰富,从脚的移动动作可以分为蹭、踢、点、扭、拖等12种脚步动作,藏族舞蹈中这些步伐的变动能够体现出舞蹈的灵活性和轻巧性,而且根据音乐的节奏,藏族舞蹈还可呈现出脚步整齐划一、热烈奔放、节奏明快的特点。比如在踢和踏的舞步中,其能够表达出一种活泼的舞蹈形态,动作清爽、坚强有力、动作轻重有序。果谐舞表演采用的都是集体的舞步形态,舞蹈中能够表现出劳动的氛围和气息,高亢、粗犷和昂扬的歌声为舞步增加了更强大的生命力;“亚巴舞”的表演虽然不会配合音乐,但是会通过舞蹈中脚步的跺踏声形成一种特有的旋律,营造一种热烈的舞蹈氛围。

(四)藏族舞蹈的手势审美

甘孜藏族舞蹈中的手势变化虽然没有脚步类型多,但是也分为悠、升、拉、推等7种不同的手势变化情况。藏族服饰比较宽松,因此在藏族舞蹈的手势中水袖的动作比较多,大部分都是采用甩袖的动作,这也是藏族舞蹈中最出彩的表现形式。比如在《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舞蹈演绎中,创作者将水袖有效融入了作品的创作中,表达出舞蹈中释放的情感。舞蹈开始阶段演员们将袖子用牙齿衔着,这种演绎的方式将农民当时的兴奋表达得淋漓尽致,袖子仿佛是农民的心;将这颗激动的心都已经銜了出来,表达的是挣脱束缚的心理,而长袖的甩动表现的则是身体挣脱束缚、内心得到释放的畅快心情。

(五)藏族舞蹈腰部审美

藏族舞蹈腰部的动作比较多,这也是藏族舞蹈比较典型的特点,舞者的腰部舞蹈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女性的舞蹈动作中,腰部动作需要表达出妩媚和妖娆之感,比如:《热巴舞》就会分为下腰、侧腰等动作形态来展现出女性的阴柔美;同时,男性舞蹈“膝盖”位置变化得比较多,这能够体现出藏族舞蹈的动感特点以及其包含的热烈的情感。

(六)体态韵律的美感

甘孜藏族舞蹈中有很多体态的变化,包括曲背、弓腰、松胯等,这种体态的变化是藏族舞蹈中比较鲜明的动作特点,其主要与藏族人民的生活劳作方式以及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有关。藏族佛教比较兴盛,而且其宗教礼仪比较庄重,长期形成的习俗也融入了舞蹈的动作中。藏族舞蹈的韵律以柔韧、颤动和屈伸为主要表达方式,在舞蹈的表达中,其要求女性舞者能够体现出全身体态的柔软性,柔弱无骨、轻捷无肉,从侧面看犹若无臂,从前面看犹若无腹。男性舞者的体态要求中,需要上身粗放有力,腰部妖娆灵动,四肢灵巧,肌肉强健,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情要坚定而傲慢,行动举止需要缓步慢移,膝窝在弯曲中需要有颤动的动作,同时舞蹈中的脚尖表现也要灵活多变,整体呈现的身姿要英勇雄壮。

(七)手部与头部的配合体态美

甘孜藏族舞蹈中脚步的变化多、节奏感强、移动灵活。比如踢踏舞中脚步的移动速度比较快,整体舞蹈风格偏活泼,搭配强烈的节奏感能够体现出一种视觉和听觉冲击。在踢踏舞的表达中可以将藏族人民热火朝天的生产劳动场景表现出来,为音乐伴奏提供更大的生机和活力。而上半部分的体态主要是通过手部与头部的配合方式体现出来的,藏族舞蹈对手与头部的配合要求标准比较高,即使是民谣歌曲,配舞中也会应用到手部与头部的配合动作。

(八)强调“一顺边”的美感

甘孜舞蹈审美中“一顺边”美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舞蹈动作艺术表达形式,也是农牧文化舞种中比较常见的动作形式,其中融入了民族舞蹈的动作和韵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舞蹈形式。“一顺边”简单来说就是同手同脚形成一顺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紧张人们在走路时可能会出现“一顺边”的形态。在舞蹈中“一顺边”动作需要以腰部动作为主,身体随着腰部的动作进行律动。“一顺边”的艺术表现主要是对劳动生活以及当地藏族特有的民族审美心理创编的动作形式。由于甘孜地区特有的地貌,人们在山路上行走时脚步着地整个身体也会随之偏向一侧,手部也会随着向同样的方向摆动,形成一种特有的形态。而且“一顺边”的舞蹈动作与藏族的服饰比较相配,能够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藏族舞蹈的服饰都以宽大的衣袍、裙子以及头饰等为主,通过“一顺边”的舞蹈动作,可以保持上身的平稳性,形成更协调的动作形式。

四、甘孜藏族舞蹈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融入其他种类舞蹈元素

甘孜藏族舞蹈在审美意蕴方面具有非常强的特性和民族风格,但是为了能够符合现代的审美要求,在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中需要结合现代元素来进行创新。首先需要打破传统舞蹈单一风格的固有观念和模式,尝试通过多元化文化融合的方式对藏族舞蹈艺术进行创新,使藏族舞蹈能够得到现代青年人的认可。但是在其他元素的添加中必须以原有的民族风格为主,不能失去民族性。可以在舞蹈的编排中将当前比较时尚的舞蹈元素编入其中,满足当代人对舞蹈文化的审美。同时在舞蹈创新中可以根据民族舞蹈的特性来进行创新,如藏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在风格和动作方面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将蒙古族舞蹈一些经典的甩肩动作融入其中,形成合二为一的效果,利用其他民族的经典动作更好地表达舞蹈的情感和内涵。比如《牧羊女》的舞蹈编排中就融合了蒙古族的甩裙和甩肩动作,但整体感觉并不突兀,反而映衬出一种特别的民族风味,这种动作的融合能够展现出牧羊女的勤劳形象。此外,在藏族舞蹈的创新中,还可以将原有的藏族舞蹈风格作为框架,从藏族人民的现代生活中抽象出新的舞蹈动作形式,反映出当代藏族人民的生活特征,或者融入一些生活习俗等元素内容。

(二)融入现代舞蹈创编手法

甘孜藏族舞蹈编制和创新可以打破原有的民族舞蹈创编方式,采用一些夸张、变形等现代化的舞蹈方式提升藏族舞蹈的节奏感和舞蹈力度,使舞蹈的情感表达更浓烈,能够将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得更真实、更形象,突出藏族舞蹈的艺术特点。同时,在藏族舞蹈的创编中,还需要合理选择音乐形式和内容,通过音乐的节奏特点营造藏族舞蹈编制的特殊环境,实现对藏族生产生活中动作的还原,使观赏者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藏族的生产活动,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场景还原效果,观赏者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藏族生活,这种编舞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对藏族舞蹈的关注,同时也符合藏族地区人民的舞蹈审美。

(三)融入多样化的构图模式

藏族舞蹈的发展不仅需要注重舞蹈的创新,还需要保证对民族性的传承,因此需要始终保持藏族的民族主题,对舞蹈的构图进行创新,提升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比如可以通过舞蹈构图的方式渲染主题内容,使欣赏者通过对舞蹈构图的观察直观感知到舞蹈表达的内涵和价值文化等。传统藏族舞蹈的构图编制比较重视构图的协调性,体现出和谐的美感,大部分都以圆形为主。随着文化的发展和融入,藏族舞蹈的编舞中也需要注重文化融合,对构图方式进行创新,拓展思路形成多元化的构图模式,更好地展现藏族舞蹈的美感。

(四)融入时代民族精神

藏族舞蹈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塑造现代化的藏族人物形象,使舞蹈在编排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出当代藏族人民的心理、思想和愿望。因此在编舞之前需要先深入到当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感受群众的生活变化和审美发展,使舞蹈的编排更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息,防止舞蹈编排脱离生活和群众,难以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新时代的藏族舞蹈发展要以新的观念和新的眼光对舞蹈编舞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展现出新思想和新艺术精神。而且民族艺术舞蹈必须在本民族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藏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调查尤为必要。

(五)强调新韵律与地域特色结合

甘孜藏族舞蹈发展中,为了保证舞蹈现代化艺术气息,需要在其中融入现代意识,在舞蹈内容和主题上凸显时代精神。舞蹈的形式创作中要具有民族特色,但是也要对舞蹈艺术的语汇进行创新。通过近年来藏族舞蹈的发展现状来看,编舞人员在不断尝试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感悟,形成一種独特的舞蹈创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让舞蹈的生活形式与思想艺术相结合,加工成一种舞蹈艺术模式,凸显出舞蹈的时代性特点。这种舞蹈创编思维是一种对民族舞蹈和艺术的延伸。以《酥油飘香》为例,这是一个藏族女子集体舞蹈的编舞形式,在编舞的过程中没有延续藏族舞蹈的语汇,而是融入了新的舞蹈形式,不仅能够体现出藏族的舞蹈特点,同时也可以展现出新的舞蹈风采,通过新的语汇融入能够更好地展现藏族妇女的面貌。再比如,《牛背摇篮》舞蹈的主题以两只牦牛和藏族小姑娘为主,描述了高原牧歌的场景,体现出了藏族牧民游牧生活的特点,为大家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甘孜藏族舞蹈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域特点和游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舞蹈的审美方面具有比较独特的审美意蕴,无论是舞蹈肢体结构与歌曲的配合,还是身体各部分的舞蹈展现,都能够体现出藏族特有的风格。其结合服饰、构图等为观众展现出了一幅壮丽的藏族生活图鉴。但是藏族传统舞蹈风格审美难以满足当前的艺术审美需求,其还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艺术的审美特点、精神风貌以及多元化艺术风格,不断加强舞蹈艺术的创新,促进舞蹈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吸引更多人对藏族舞蹈的关注,体现藏族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玉丹.关于甘孜藏族舞蹈的审美意蕴及传承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20(13):287.

[2]穆杨.甘孜藏族舞蹈文化内涵探析[J].黄河之声,2015(16):98-98,99.

[3]沈竹晗.舞傩祭祀,娱神娱人——甘孜藏族羌姆舞蹈解析[J].青年时代,2021(20):18-19.

[4]赵勇.民间歌舞艺术类非遗文化及其保护传承——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当代音乐,2019(05):7-11.

[5]泽仁友珍.民族民间舞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锅庄考略[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10):152.

[6]周恋.甘孜藏区弦子歌舞艺术特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06):91-95.

[7]穆杨.从“印象唐卡”创作素材看甘孜藏区舞蹈特色[J].当代音乐,2016(15):75-76,86.

[8]安雪蕊.藏族甘孜地区踢踏舞与爱尔兰踢踏舞的差异[J].美化生活,2022(06):32-34.

[9]李韵葳.关于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意蕴分析--以藏族舞蹈为例[J].当代音乐,2016(27):67-69.

[10]项前本.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共生性——以满族舞蹈为例[J].北方音乐,2016(07):15.

[11]郭琪薇.对康巴地区藏族舞蹈风格与藏族民族文化渊源的探析[J].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1(02):177-180.

[12]刘雅楠,江东.藏族传统舞蹈健身操进校园的现状调查与建议[J].西藏教育,2021(07):51-53.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传承发展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