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高校红色文化仪式化传播研究

2023-06-21吕丽红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红色文化高校

吕丽红

摘要: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厚精神内涵对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面临困境,高校亟须引入仪式化传播方式,整合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文章分析红色文化认同的危机和传播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探究仪式化的传播方式,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认同;高校;仪式化传播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担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任,而作为红色文化教育传播主体的高校,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高校传播红色文化,可以帮助作为传承和践行红色文化主体的学生,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危机

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厚精神内涵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课题组调查发现,学生在红色文化的认同上存在认识模糊、信仰淡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多涉世未深,思想单纯,还未形成稳定的三观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安逸舒适的成长环境和崇尚自由批判的独特个性,使他们容易受到错误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中的英雄人物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没有真正的切身体验,难以认可这些精神,认为红色文化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同时,学生缺乏对红色文化的直观感受和深入体悟,不能真正理解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繁荣,但也滋生了利己、享乐、物质至上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和现象的出现,使得部分学生对“放弃理想”“告别革命”“质疑英雄”等观念趋之若鹜,红色文化在无形中被淡化。

最后,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各种网络平台恶意传播一些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歪曲历史事实,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二、高校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不高,与红色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关系。高校作为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却对红色文化教育不够重视,传播内容枯燥,传播方式单一,导致红色文化在高校内的传播面临困境。

(一)高校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忽视

高校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既要传授文化知识,又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培育。高校应该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统一安排部署,构建合理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机制。然而,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往往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不重视日常的课程安排,也没有打造红色文化学习平台等,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弘扬和践行红色文化的氛围,造成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淡化。

(二)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刻板枯燥

部分教师轻视红色文化课程,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无法透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不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教育中偏于形式化,只是进行简单的思想灌输和信息传递,传播内容多为一些史料和理论性文章,刻板枯燥,同质化、形式化严重,不能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校园文化相结合;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课堂上图片、文字、影像的展示,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缺乏兴趣,认知浅显。

(三)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单一僵化

目前,部分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多为照本宣科式的理论教育,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观看影视作品、阅读书籍等形式。这种传播形式互动性和参与性差,有时空的局限性。在互联网时代,部分高校开始借助网络媒体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但只限于发布、转发一些相关的文章,不能积极开拓和经营多样化的、丰富的、易为学生接受的传播渠道,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三、突破文化认同困境:仪式化传播的引入

要想突破当前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高校需要改变原有的传播方式,探索和创新传播模式,如引入仪式化传播。仪式化传播是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一种新型文化传播模式,认为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信仰共享、平等参与的场域性传播过程,通过确立一种特殊的仪式,使参与者的心灵受到洗礼,通过文化和意义的分享实现对文化的认同。仪式化传播强调共享和构建共同的信仰,通过凝聚信仰、文化认同和整合社会的功能,助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核心价值观的构筑。

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高校可以整合红色资源,拓宽传播渠道,通过特定的仪式化传播场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仪式体验的共享,可以引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度。

(一)整合资源,构建“共享参与”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

在红色文化的仪式化传播中,高校可以通过特殊的仪式,承载红色文化的革命历史内容和价值理念,使学生在共同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信息,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的理解,在共同的内容和形式场域中,提高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高校可以打造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库,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为构筑系统化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打好基础。如高校积极建构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体系,挖掘契合时代精神的本校、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寻找学生感兴趣且适合心理特点的内容,整合紅色文化资源。高校还可以将校史馆、图书馆、红色文化广场等作为红色文化宣传的专门地点,选拔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教师队伍;挖掘时政、传统文化中的红色文化内容和精神底蕴,积极建设校本课程,打造参与式的传播平台,构建“共享参与”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母校,深入挖掘以“责任、奉献、尽美、励新”为主题的王尽美革命精神,构建起环境、科研、育人、文化、荣誉、队伍、组织等红色文化传承的七大体系,增强校园红色文化内涵,落实文化育人功能,传承红色精神。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王尽美暨中共早期党组织研究会”,组织专门教师研究尽美精神中的红色文化内涵;建成了专门的纪念馆“泉城之光——王尽美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展”展陈馆,汇聚了很多王尽美的史料和研究成果;成立了王尽美思政教育学院,建设了尽美广场、红色文化长廊,落成了王尽美雕塑,展示、宣传尽美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以“尽美”和“励新”为主题,设立工作创新“励新”奖,构建“尽美”荣誉体系;聘请了王尽美的孙子王军和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为思政课客座教授,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李伟为校外辅导员,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宣讲团进行专题培训,构建起一支人人熟知、个个会讲的“校内外一体”红色文化宣传队伍。

(二)拓宽渠道,进行红色文化的体验式传播

红色文化仪式化传播可以在虚拟的共同仪式空间中,再现红色文化历史图景,使受众积极参与信息的分享与解读,共同感受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在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情境中,学生能唤醒历史记忆,实现心灵的洗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因此,高校要积极开拓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利用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平台等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的精神深植学生的心中。

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不同课程中的红色文化因素,充分与教学内容融合、渗透,将有关的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情节融入其中,构建红色文化内容场域,并借助再现历史场景、模拟表演、讲述故事、演讲比赛等方式,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营造体验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创建一种多元互动的课堂模式,使学生在相互分享中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其次,高校可以开设如传统文化、红色经典作品吟诵、传统剧目赏析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如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制了特色校本课程尽善尽美尽年华,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尽美精神进课堂、进教材。

再次,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历史特点,积极开展各种红色文化建设活动,进行红色文化的弘扬与教育。如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王尽美展馆,到王尽美故居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依托“山东梆子传统技艺传承平台”,创编校园红色音乐剧《尽善尽美》,并定期在学校和社区展演,以新时代学生对校友王尽美革命足迹的探寻为主线,采用时空对话的方式,讴歌革命先辈王尽美对信仰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对人民忠诚担当的高贵品质,诠释“红色基因”。2021年5月,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派一批学生参加了由济南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将王尽美等革命先烈的故事搬上讲台。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还在主题党日,举行红色故事演讲大赛、革命事迹宣讲、研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践行红色文化精神。

最后,高校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可以把握互联网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组织教师精选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内容,不断更新形式,采用符合年轻一代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如高校可以建设红色文化主题网络平台,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文化新闻信息、影音、图文等内容,使学生沉浸在革命文化场景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高校可以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鼓勵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作品的创作,以短视频发布、网络平台打卡等生动的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学习、体悟红色文化的内涵。

总而言之,高校应认识到红色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渠道,运用新媒介构建场景化的传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郁涛.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9).

[2]夏欢,胡龙华.心灵洗礼与信仰共享——论红色文化的“仪式化”传播[J].鸡西大学学报,2016(12).

[3]荆丽娜.场域融合与形塑惯习——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与价值取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11).

[4]史杰,魏莉莉.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路径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12).

基金项目: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高校红色文化仪式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2-ZXHC-04。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红色文化高校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