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况、短板及提升路径
2023-06-21王洪标
王洪标
[提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创建的先进文化。以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北,红色文化种类齐全,形式多样,资源丰富。推进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寻求历史启迪、获取前进力量。当前,开发与利用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仍面临红色旅游体系未形成、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不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做好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应采取完善红色旅游体系、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与传承
[作者简介]王洪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毕节市社科理论创新课题“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BSK-22007);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研究”(2021FDY020)
黔西北,泛指贵州省西北部地区。包括毕节市下辖的黔西市、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县、纳雍县、织金县、金沙县、大方县、百里杜鹃管委会、金海湖新区等县(市、区)及六盘水市的钟山区、水城县。毕节是黔西北的中心,本文所指的黔西北主要聚焦于毕节市。以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北,曾是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战斗的地方;曾是中共毕节支部的活动区域。在此过程中,各支革命力量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故事和革命遗址遗迹。虽然战争年代已经远去,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仍然需要从走过的道路中汲取力量,从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革命遗址遗迹中寻求红色精神养分和历史启迪,获取前进的力量。
一、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它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旅游景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
(一)革命遗址遗迹基本情况
总体而言,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价值大。从分布区域来看,革命遗址多且分布广,在全市各县区皆有分布。从分布的种类来看,种类较为丰富,有革命旧址、战斗遗址、烈士墓、红军坟、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标等。从红色文化资源所呈现形态来看,可分为“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2010年革命遗址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市八县(区),共有革命遗址102处,其他遗址11处,发生在1950年1月至当地剿匪斗争结束时期的革命遗址45处。在1949年底前发生的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8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14处,革命领导人故居6处,烈士墓16处,纪念设施20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属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3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9处,未定87处,损毁遗址1处。①
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处于动态调整中。经笔者调研梳理后发现,毕节革命遗址遗迹最新基本情况如下: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共172处。革命遗址遗迹138处。其中,革命遗址70处,革命旧址30处,故居9处,烈士墓25处,红军坟2座、红军树1棵、红军桥1座。纪念设施34处,包括烈士陵园12处、纪念碑18座、纪念馆1个、纪念标1个、纪念塔1座、红军广场1个。其中,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共40处。
(二)红色旅游景区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抢渡鸭池天险纪念碑、英雄桥烈士纪念碑等纪念设施30余处,经典景区有3A级纳雍县枪杆岩红色生态旅游景区、3A级黔西县大关盐号旅游景区、黔西县丘林鸭池河红军战斗遗址景区、5A级百里杜鹃景区黄家坝阻击战遗址景点等红色景区景点10余处。现存有毕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乌蒙山回旋战战斗遗址(包括哲庄坝战斗遗址、平山堡红军战斗遗址、以则河红军战斗遗址、财神塘红军战斗遗址、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金银山战斗遗址、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水坡战斗遗址、威宁云贵河红军渡河遗址、坝海营遗址、“野马川会议”、中华苏维埃江南屯地方政权组建地旧址及其长征历史步道)、金沙县钱壮飞烈士纪念园区、中央红军南渡乌江遗址、大方羊场坝发动机第一制造厂和系列红军村等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资源。
在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从旅游开发角度考察,最具开发价值的遗址遗迹有:毕节市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金沙县的钱壮飞烈士纪念园区、赫章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黔西县的红军抢渡鸭池河天险渡口、纳雍枪杆岩红色旅游资源等。因重现当年战斗场景难度较大,目前,其他战斗遗址尚未纳入旅游开发。②
(三)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毕节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厚重,有着众多的革命遗迹、革命战斗遗址,无数的英雄儿女出生或战斗在这里。毕节市关工委在全市挂牌了一批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这些基地有:毕节市博物馆、毕节市烈士陵园、林青纪念馆、东关乡将军山之役纪念碑、八堡乡红军烈士墓、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纪念园、大方县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黔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开仓放盐旧址——大关盐号、定新乡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五里乡寄种坝革命烈士纪念碑、钱壮飞烈士墓、吴正卿烈士纪念碑、织金县烈士陵园、左鸠戛乡刘兴文英雄广场、化作乡枪杆岩村红军广场、沙河边烈士陵园、羊街烈士陵园、威宁游击团团部旧址、威宁自治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标、红二、红六军团野马川会议旧址、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戛木战斗烈士纪念碑、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邻里小学旧址等。
二、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
畢节市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的工作思路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凸显新进展,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提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新构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凸显新成效,红色讲解员培训力度得到新提升。
(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凸显新进展
毕节市通过多种方式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1.对红色资源全面开展摸底排查
毕节市成立了由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物局三家单位组成的革命文物普查组和革命文物认定工作组,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方式,围绕市内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全面普查,摸清底数。实施层级管理,做好修缮加固工作,并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双促进。截至2021年7月,全市经普查认定红色革命文物共79处,其中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处4个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
2.追寻红色足迹,留住红色记忆
毕节市开展了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寻访慰问毕节籍老红军活动。毕节市史志办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老干局、贵州省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期刊集团等单位组成慰问和寻访组一行10人,赴福建省福州市对贵州威宁籍老红军王玉清同志进行了慰问和寻访,收集了王老的珍贵口述史料。
3.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因地制宜开展红色文化传播。如,赫章县以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为基础,深入开展出版一批书籍、整理一批故事、修建一批馆子、拍播一批片子、开发一批课程、编排一批节目、打造一批教学点“七个一批”活动,现已建成全省党性教育基地并开放运营。金沙县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钱壮飞烈士纪念馆党性教育基地。
(二)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提高
毕节市充分运用好各个层面对红色旅游的支持,借助“旅游兴市”的战略,按照国家、省级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引入社会资本,对红色旅游景点进行持续打造。加大对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力度,为游客接受红色教育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充分用好国家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区毕节区域的支持政策,立足毕节市长征资源禀赋,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项目建设。项目由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负责,联合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水务局、生态环境保护局等部门协同推进项目建设。毕节市在省“一核、一线、两翼、多点”的总体建设思路布局下,突出毕节“一翼”定位,按照“一区③一线④一园⑤多点⑥”的总体思路,规划建设43个项目。项目分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大功能区。截至2021年4月,已投入2.8亿元,启动建设18个项目,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已基本建成并运营,效果良好。⑦各县区也积极行动。如,纳雍县投资60万元维修改造红九军团梯子岩战斗遗址手扒岩丫口红军侦查洞1个,修建供给房1栋。织金县牛场镇集资5万余元对李忠孝烈士遗址进行保护与建设。金沙县西洛街道因地制宜,积极借助乡村振兴示范点——“锦绣西洛·梦幻田园”平台,坚持以传承红色文化、留住红色记忆为主题,通过打造一条党史长廊、构建一个学习平台、开展系列现场教育活动等方式,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发展乡村旅游始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享受绿色生态美的同时,真切感悟红色文化美。
(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新构建
毕节市根据贵州省十大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重走长征路 深度体验游线路”定位,根据本区域红色旅游分布情况,结合当年红军长征过毕节的具体实际,规划了两条主要线路,一条是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一条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线路。“中央红军长征路线:遵义→金沙(钱壮飞纪念馆)→大方县(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七星关区(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毕节市博物馆)→纳雍县(红九军团梯子岩战斗遗址)→云南方向。红二六军团长征路线:贵阳→黔西县(大关盐号、黔西会议)→金沙县(钱壮飞纪念馆)→百里杜鹃(黄家坝阻击战遗址)→大方县(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将军山战斗遗址)→七星关区(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市博物馆)→赫章县(哲庄坝战斗遗址)→威宁自治县(乌蒙山回旋战遗址)→六盘水。”[6]
(四)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凸显新成效
毕节加大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成效明显。目前,毕节已经打造了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红色旅游景区、黔西县丘林鸭池河红军战斗遗址、七星关城区红色旅游街区、百里杜鹃黄家坝阻击战遗址景点、钱壮飞烈士陵园等。通过对毕节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打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游客在这些旅游景点游览时,能够接受红色文化的滋养,感悟革命历程的艰难。这些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据统计,2018年以來,毕节市各县(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各类国防教育活动2500余次,在毕节参观红色景点游客达300余万人次。[6]
2.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在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工作机会,提高了家庭收入,促进周边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了红色旅游致富功能。如,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依托红的“底色”和绿的“亮色”,丘林村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村民开起民宿,村里建起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这几年,丘林村旅游人数持续攀升。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50万元。[4]
3.改善了红色旅游景区生态环境
毕节市在推动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时,红色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如,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红色产业为主导、红色村庄为载体,打造集红色教育、乡村度假、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特色田园红色村庄。2021年10月,信安社区拉开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大幕。历时5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建设,信安社区红色美丽村庄已初见雏形。
(五)红色讲解员培训力度得到新提升
红色讲解员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重任。为培养一支数量充足,讲解能力强的红色讲解员队伍,毕节市持续抓好红色讲解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对红色讲解员的培训力度。2021年12月,毕节市红色讲解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赫章县海雀村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举行。培训班对全市博物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革命文物、红色美丽村庄专(兼)职讲解员等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红色讲解工作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自身讲解能力和水平。2022年6月,全市红色讲解员精品课程培训暨红色讲解员比赛在毕节市委党校开班,来自各县(市、区、自治县)40余名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培训和比赛,让红色讲解员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能力,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为今后做好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找准方向。
三、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情况
毕节市积极开展革命遗址遗跡的保护工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坚持保护和传承并重,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
(一)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1.发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毕节市人民政府在2016年和2018年分两批公布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涉及到的红色文化资源有:钱壮飞烈士墓及其纪念碑、大方“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夏曦烈士纪念碑、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黔西县大关镇鸭池河战斗纪念碑、黔西县定新乡英雄桥及其纪念碑、将军山战斗遗址及纪念碑、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2018年公布的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涉及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李旭华烈士墓、吴正卿烈士墓、红九军团猫场战斗遗址、八堡红军坟、蔡应达烈士纪念碑、周素园故居、黎又霖故居等。在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通知里,毕节市人民政府要求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要正确处理保护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通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发布,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得到加强。
2.出台文物工作实施方案指导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
2018年5月3日,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毕节市全面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方案》[1]。方案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全面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⑧工作。要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高度重视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坚持原址保护原则,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要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排险工程,加强文物日常巡查和监测,加强岁修,减少大修,防止因维修不当造成破坏。黔西北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在此方案保护范围内。
3.加大对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修缮管理力度
毕节市对破损和需要修缮的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并加强管理。毕节市将对“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专门修缮和恢复。大方县完成了大方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维修及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六寨苗族游击队成立会议旧址修缮工程、大定瓢儿井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修缮工程、红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修缮工程、红九军团瓢儿井分盐处遗址修缮工程、大方七家田伏击战指挥所旧址修缮工程。黔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履职尽责,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有关修缮经费,采取多种措施,对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周边设施进行修缮。毕节市退役军人局以“四强四促”⑨为抓手,扎实推进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截至2022年6月,全市已迁移零散烈士墓126座,就地整修零散烈士墓54座,完成10个烈士陵园整修。赫章县、金沙县新建烈士集中安葬地,实现了“零”的突破,将原散藏于各乡镇烈士墓进行集中迁移保护,彻底改变原烈士墓缺乏有效管护面貌,并将以此为基础,谋划建设本地烈士陵园。[5]
(二)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
毕节市充分挖掘各类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
1.市委市政府带头弘扬红色文化,为干部培根铸魂
毕节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弘扬红色文化中体悟初心、践行初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毕节市委常委带头到赫章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举行“缅怀革命英烈 汲取奋进力量”清明祭扫系列活动,大力弘扬英烈精神、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吸取红色力量、践行初心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各县区积极行动。金沙县县委书记带领县四大班子成员及其他县级干部到吴正卿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秉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幸福美丽、开放转型、活力创新金沙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纳雍县委书记带领县四大班子党员干部集中到枪杆岩红军广场开展入党宣誓暨红色文化教育重走长征路活动。威宁县司法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前往沙河边烈士陵园、云贵红军桥遗址等红色基地,通过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2.毕节市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引导青年传习红色文化
毕节市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优势,让老党员老干部持续发挥余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传播红色文化中积极作为,展现出离岗不离心,退休不褪色的革命风采。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毕节市关工委选配了一批退休老领导老干部老党员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带头宣讲红色文化,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一是用好一个教育阵地。充分用足用活毕节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个阵地,引导青少年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建好一支宣讲队伍。毕节市关工委通过组建“五老”宣讲员队伍、教师主讲队伍、培养学生解说队伍等方式宣讲红色文化,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毕节市关工委选配了一批退休老领导老干部老党员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带头宣讲红色文化,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三是编辑了一批红色教材。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毕节市关工委组织编撰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毕节市地方党史国史教育简明读本》,首次印发1万册免费赠送给学校,确保小学以上学校每校至少有1本。
3.各级各类学校精心组织,带领青年学子研习红色文化
毕节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特点,多形式多渠道抓好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一是带领学生阅读红色读本。各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本土红色文化读本。如,大方县将军山小学充分利用县里编撰印发的《红军在大方》《红军在大定革命活动》两本红色教育读本和党史知识手册作为载体,发放到各个班级阅读、学习。
二是打造红色文化课堂。毕节市各学校充分整合利用辖区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打造红色文化课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打造了“赤水乌蒙红飘带——长征与贵州红色文化”和“磅礴乌蒙逐梦来——从毕节试验区到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思政精品课。“两门课”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立德树人”为主旨,充分用好红军长征在贵州留下的寶贵精神财富,充分用好毕节试验区取得的伟大成就、典型经验、模范人物,讲好党的故事、长征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试验区建设的故事。威宁县羊街兴隆小学开展“寻找红军豆的故事”红领巾研学活动,寻访了兴隆厂支书吉奶奶,邀请吉奶奶讲述红军豆的故事,通过寻访活动,学生们对红色故事有了更深认识。
三是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毕节市各类学校充分依托毕节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提炼红色元素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通过打造红色文化阵地、开展红色教学、营造红色环境,高举学校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将“红色基因”融入师生血脉,着力培育新时代红色江山接班人。如,织金八小以“心沐红,梦出彩”为办学理念,秉承“根植红韵·绽放精彩”办学目标,坚持“一抹童韵正童心”文化主题,打造校园红色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激励青少年儿童将红色精神植根于心,建强红色文化根基。金海湖第一实验学校开展以“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朗诵比赛,教育引导广大学子深刻牢记革命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薪火精神。赫章县第四幼儿园推出“小小红心”红色故事系列展播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先辈可贵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先辈们优秀的事迹中汲取优良的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赓续红色血脉。黔西市大关镇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担当起小小解说员,分享红色大关的长征故事。让学生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崇尚长征精神。
四是组织学生创作红色文艺作品。毕节市采取“挖、编、创”等形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红色题材作品。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依托黔西北红色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中心,创作了大型山水画《转战乌蒙山》、连环画《林青——远方的故事》《周素园——光明的跋涉》、场景画《狱中党课》《乌蒙星火》、系列人物画《黔西北英烈谱》、长篇叙事诗集改编《高原之鹰》等红色作品,并通过歌剧、话剧和舞剧展演,深受学生和广大党员好评。金沙县平坝镇双兴社区文艺宣传队队长姬益强先后创作《学史明理感党恩》《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颂》《遵义会议指航程 四渡赤水拨云天》等快板词来宣传红色文化。
4.挖掘地方红色史料,及时出版红色文化教育读本
毕节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史料,认真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让革命历史、英雄事迹激活更多红色基因,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如,市委党史研究室集中力量和时间出版《中国共产党毕节市历史知识简明读本》《毕节红色故事100个》《中国第四届长征论坛图鉴》等;《毕节试验区》杂志持续开设“历史文化·红色记忆”栏目,刊发大量的红色文化文章,使《毕节试验区》杂志成为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理想信念的重要阵地,在挖掘、传播毕节红色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贡献。2021年,杂志社对创刊13年来的红色文化稿件进行了精心梳理,从数百篇作品中遴选出部分有代表性和高质量的作品,经过精心编辑,数易其稿,最后确定35篇作品入选,编辑出版了《红色毕节·初心故事》。此书的出版,为党员干部提供鲜活的党史学习教材,有助于毕节红色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毕节的红色文化,从而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意义重大。市教育局组织编审红色教育读本《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和红色教育连环画册,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党史知识。威宁县翻印《威宁英烈》《光辉的历程》等书籍5000余册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辅导读本及党史宣讲团巡回宣讲辅导教材。黔西市编纂《黔西县老红军、战斗遗址故事》资料下发到相关单位、乡镇,帮助各单位各乡镇培训一至两名宣传员对故事进行讲述,为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最生动教材。
四、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毕节在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虽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短板。
(一)未形成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
毕节市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尚未形成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一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便利程度,很大程度影响着游客的游览情况。毕节市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配套能力差,整体旅游服务能力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度不高。二是未形成内外联动的红色旅游网。毕节市与周边的红色旅游的深度合作不够,不能很好实现市内市外有效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通。三是红色旅游景区展陈水平有待提升。毕节市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展陈布置方面,融入现代技术少,展陈内容的精细化程度还不能很好满足广大游客需要。
(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不优
毕节市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比较分散,各县(市)区皆有分布。因分布较为广泛,难以做到一体化开发,实现有效整合。一是管理红色文化资源权限不清。由于毕节市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明晰各自职能职责,导致管理出现空档,保护利用不到位。二是开发产品形式单一。在毕节市已开发的红色旅游景区中,主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缺乏复合型旅游产品。总体而言,旅游产品品质不高、规模不大,缺乏高品质旅游产品。三是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部分红色旅游管理区行政管理人员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提质增效发展的要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要处理好保护与传承的关系。毕节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与传承红色文化的力度不够。一是缺乏开发保护利用长远规划。毕节市目前没有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系统规划。二是缺乏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办法。毕节市目前没有关于红色文化资源领域地方性法规,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法律系保护。三是开发红色文化宣传产品力度不够。毕节市虽然已经梳理了一些红色故事,编排了一些红色话剧,出版了一些红色书籍,但挖掘的力度还不够,对群众的红色教育还需加强。四是红色文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五、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提升路径
针对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短板,毕节市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才能实现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的有机统一。
(一)完善红色旅游体系
毕节市红色旅游是一个有机的体系,涉及到多个维度。毕节市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要大力实施红色旅游工程,优化红色旅游布局,形成一个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一是请求国家、省级层面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提高接待水平和能力,增强毕节市红色旅游整体影响力。二是建立市内市外协调联动的旅游网。要盘活市内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沟通交流,逐步形成覆盖全市、串联周边的红色旅游网,打造主题鲜明、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三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赋能红色旅游景区展陈。毕节市在进行红色旅游景区内涵建设时,要运用静态图文、音频视频、新媒体传播手段和数字化技术,探索多样态,多渠道、多元素的传播模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激起游客游览、体验的兴趣,着力把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好、价值阐释好、故事讲述好。
(二)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
毕节市要充分用足上位旅游政策支持,优化扩展红色旅游空间布局。一是要厘清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权限。毕节市要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析研判,与县区形成协调联动,确定好每个遗址遗迹的管理部门,做到红色文化资源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清晰。二是要加大红色旅游复合型产品开发力度。产品开发要注重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整合相关资源点、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建设。产品开发中要重点关注“红+绿”“红+体”“红+演”“红+教”相结合,打造红色生态产品、红色演艺产品、红色健身产品(徒步、拓展),红色教育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使红色旅游产品真正成为观光游览、避暑休闲、度假养生的复合性旅游目的地,使红色旅游产品吸引人、留住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三是提升管理水平。毕节市要做到内培外引,提升旅游景区管理人员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8]。从内部注重通过市内高校培养旅游方面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加强对现有红色旅游景区营业人员培养,提高服务水平。从外部注重引进旅游管理方面人才,加大对市内红色文化资源開发力度。四是用好现代数据技术,增强红色景区呈现效果。利用AR、VR、人工智能、云计算、全景影像、三维影像等技术,串联沿线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配套,形成地域特色突出、交互体验感震撼的红色文化综合展陈体系,实现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定制和智能互动,探索通过虚拟体验、数字沙盘、球幕电影、互动沉浸式艺术展等方式,构建可观看、可体验、可感悟的红色文化展示场景。
(三)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力度
毕节市需要用好用足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广大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毕节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规划。将全市各县区红色文化资源一盘棋考虑,梳理各个革命遗址的特点,开发的亮点,找到自身优势,做到统筹开发。二是要加快出台地方性法规,保护全市红色文化资源。毕节市要充分发挥好史志、民政、文广、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各自优势,在充分调研,广泛征集民意,参考其他市州红色文化开发与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毕节实际的地方性保护条例,以便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提高革命遗址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实施重大修缮保护项目,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三是加大本土红色文化科学研究。毕节市要组织精干力量,对市内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集成性研究,既有学理研究,也有深入浅出的阐释。做好“高”与“低”的有机结合。四是加大对毕节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介力度。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策划系列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短视频、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故事,创作音乐、舞蹈作品,形成书画作品,多措并举,形成良好宣传格局。
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多方协同才能将此项工作推进好。毕节市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要处理好开发与利用,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红色价值。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精神动力。
注释:
①资料来源: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
②资料来源: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③“一区”指:红二、红六军团成立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贵州地下组织活动,贵州抗日救国军活动为主干的文物保护利用展示区。
④“一线”指:中央红军金沙后山红军南渡乌江—纳雍梯子岩战斗遗址。
⑤“一园”指:乌蒙山回旋战核心展示园。
⑥“多点”指:红军长征在毕节途经线路相关联的重要节点。
⑦资料来源: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⑧四有指: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
⑨“四强四促”:强部署、促安排;强调度、促落实;强协调、促进度;强督查、促实效。
[参考文献]
[1]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全面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s://www.bijie.gov.cn/bm/bjswhgdlyj/z wgk/zcwjjjd/201805/t20180510_74747389.html,2018-05-10.
[2]毕节市人民政府.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毕府发〔2018〕28号)[EB/OL].https://www.bijie.gov.cn/zwgk/zcwj/bff/201901/t20190102_7474364 3.html,2019-01-02.
[3]毕节市人民政府.毕节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s://www.bijie.gov.cn/zw gk/zdlyxxgk/ghjh/gmjjyshfzgh/202201/t20220105_7489 0760.html,2022-01-05.
[4]翟塔聲.「黔行记·老区新颜」鸭池河畔的“红绿”振兴路[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158448438358212&wfr=spider&for=pcl,2022-05-07.
[5]毕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毕节市“四强四促”推进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EB/OL].https://www.bijie.gov.cn/bm/bjstyjrswj/fc/tyjr/202206/t2 0220621_75097705.html,2022-06-21.
[6]吴雄,张艺译.2022年贵州省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活动毕节站启动(附红色旅游路线推荐)[EB/OL].https://www.bijie.gov.cn/bm/bjswhgdlyj/dt/bmdt/20 2207/t20220711_75506692.html,2022-07-11.
[7]王庆泽,吴永亮.贵州省毕节市深挖红色资源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一县一特色 一部一品牌[N].中国国防报,2022-9-7(02).
[8]禹玉环.遵义体验性红色研学旅游发展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6).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