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2023-06-21杨梅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并发症

杨梅

【摘要】  目的  探究四联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上,按照系统盲选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四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四联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水平和视野缺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施四联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视野缺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浅前房、前房炎症、角膜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3--03

青光眼和白内障均为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性眼部疾病,其中白内障是在多种因素(例如老化、遗传、免疫代谢异常、外伤等)的影响下,眼部晶状体代谢进入紊乱状态,造成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现象。浑浊晶状体干扰光线向视网膜中的正常投射,视物模糊,一般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中,年龄越大,发病机率越高。青光眼患者视乳头萎缩或凹陷、视野缺损、视力低等症状明显,原发危险因素包括视神经供血不足、病理性眼压升高,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失明[1]。临床把青光眼分成三类,即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关闭,不利于房水正常引流,眼压明显升高,多见于女性病人,严重影响视力。传统治疗过程中,小梁切除术可以对人体眼外引流途径进行有效重建,促使房水排出,降低眼压,维持视物水平,避免过度损伤患者视神经。待病情稳定,二次开展白内障手术增强病人视力水平。但二次手术会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痛苦,提高手术不良反应风险[2]。本研究主要探究四联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 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上,按照系统盲选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单眼疾病且支持手术方案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干眼症,眼部明显外伤,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60~73岁,平均65.48±2.81岁;眼疾部位:左眼9例,右眼6例;青光眼发病时长1~3年,平均2.31±0.33年;白内障发病时长3~8年,平均4.66±1.03年。观察组男6例,女9例;年龄61~76岁,平均65.52±2.77岁;眼疾部位:左眼8例,右眼7例;青光眼发病时长1~4年,平均2.35±0.29年;白内障发病时长2~7年,平均4.64±1.0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眼疾部位、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纳入患者对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局部麻醉处理,应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处理,穹窿基地制作结膜瓣,角膜缘基地制作梯形巩膜瓣,注意巩膜瓣厚度控制在患者巩膜厚度的二分之一,面积维持在3mm×4mm,把机体透明角膜作为手术切口,合理实施前房穿刺,释放少量房水,把患者部分小梁组织进行科学切除,同时切除患者周边虹膜,对结膜瓣和巩膜瓣进行缝合,适当覆盖无菌纱布,术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手术开展前,常规麻醉处理,穹窿基地制作结膜瓣,角膜缘基地制作梯形巩膜瓣达角膜缘,15度穿刺刀做透明角膜侧切口,巩膜瓣下角膜缘处穿透角膜达前房,手術切口直径约3.2mm,术中完全清除晶状体,合理放置人工晶状体,把长条形小梁组织及其周围虹膜进行有效切除,并对机体结膜瓣和巩膜瓣进行缝合,置换前房黏弹剂,水密透明角膜切口,缝合切口,合理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药物,覆盖无菌敷料即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3个水平,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彻底消失,可以正常生活为显效;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基本可以正常生活为好转;术后患者症状未见变化,病情加重,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无效。

(2)眼压:非接触眼压计连续3次测量,取平均,注意术前、术后均需测量。

(3)视力:电脑验光仪和标准小数视力表对患者矫正视力进行监测,手术前后两次测量。

(4)视野缺损:全自动电脑视野计监测患者术前、术后视野缺损情况。

(5)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前房炎症、角膜水肿等。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施四联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水平和视野缺损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水平和视野缺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施四联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视野缺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浅前房、前房炎症、角膜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原发性青光眼在亚洲人群中高发。现阶段,我国老龄化问题加重,老年人口占比增高,导致白内障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实际上,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引起青光眼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高危因素,不少患者眼压水平未见异常,但是仍存在青光眼病理性变化,亦有不少患者眼压水平控制良好,但视神经损害呈进展状态,故眼球局部解剖学变异、年龄、家族遗传、近视、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引起青光眼[3]。通常,人体眼部眼压升高,机械压迫,视神经缺血,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损伤机体视神经,时间越长,对患者视力功能的损害程度越重。一旦眼部房水循环动态失衡,机体眼压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亦会导致眼睛房水流出障碍,造成青光眼。此时,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机体眼压,维持视力高水平[4]。

白内障和青光眼合并发生,患者往往会出现晶体核硬化、膨胀、房角狭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传统小梁切除手术的应用,虽然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新房水外流途径,降低眼压水平,但因晶状体未摘除,晶状体更易和虹膜接触粘连会导致瞳孔阻滞现象,影响房水流出效果,二次升高眼压水平,降低手术效果,也有部分患者白内障疾病进展加快,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5]。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联合应用,能够避免虹膜异常粘连,及时摘除晶状体物质,进一步改善眼睛前房角狭窄现象,重新构建正常的房水循环途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另外,四联手术的联合开展不会过度刺激患者巩膜和结膜,避免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性,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消除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良好预防手术不良并发症出现;与此同时,术中晶状体的去除,会导致患者眼睛前房深度进一步加深,瞳孔阻滞不易形成,且眼压不会进一步升高。四联手术摘除晶状体,维持虹膜平坦,改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开放前房房角;超声乳化过程中,合理震荡,湍流冲击,加快前房小梁网黏多糖的溶解速度,增加小梁网孔,强化眼部小梁细胞的吞噬和分裂功能,提高小梁网通透程度,增加房水流出量[6-7]。除此之外,四联手术开展过程中,选择同巩膜隧道切口,不会增加患者手术痛苦,加大前房稳定度,避免虹膜脱落现象发生,不会过度损伤患者虹膜组织,避免形成瘢痕,增加滤过功能,良好控制机体眼压,恢复患者视力水平[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水平低于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视野缺损情况无异常改变。足以说明四联手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降低眼压、提高视力、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优势突出,临床应用可行性高。四种手术方法联合实施,可以保证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前房和眼压波动幅度处在稳定状态,合理使用黏弹剂能维持眼球正常生理状态,此时,科学植入人工晶状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患者眼压,以防眼压降低导致的不良并发症出现,而且联合开展手术的治疗方案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手术用时较短,可避免瞳孔阻滞,灌注液充分冲洗也会将处在闭塞状态的房角进行有效开放,预防浅房角并发症;与此同时,手术联合方案对机体角膜内皮组织损伤小,这是因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切口较小,能够对机体小梁结构进行良好保护,前房支撑度高,相较单纯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并不需要借助药物作用控制患者眼压水平[9]。杨涛等[10]研究报道,观察组术后眼压、视力水平均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前后视野缺损状况差异不高,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开展四联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4  参考文献

[1] 王秀超,杨洪帅.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疗效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1):3610-3613.

[2] 刘勇,侯乐美. Phaco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闭眼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4):589-592.

[3] 王燕,朱飞,马万强. 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价值[J]. 贵州医药,2022,46(10):1564-1565.

[4] 王慧琴,余晓峰,應充慧. PEI+GSL+TM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10):941-943.

[5] 张婷,龙潭,朱红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3):1484-1487.

[6] 周琨,周玉柱,丁相奇,等.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J]. 实用防盲技术,2022,17(2):65-67.

[7] 吕丹旎,卢冰,张丽芳,等. 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POAG合并白内障的初步疗效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2022,58(4):279-288.

[8] 刘曦. 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9):911-915.

[9] 郭晓丹.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46-49.

[10] 杨涛,项振扬,陈爱菊,等. 三联术治疗高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 2022,27(5):821-823.

[2023-03-21收稿]

猜你喜欢

小梁切除术并发症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分析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填置游离小梁瓣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效果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